笔趣阁 > 老祖宗们,请看视频! > 第46 章 唐朝289年历史(完)

第46 章 唐朝289年历史(完)

    【公元851年,李忱自从洞悉党项骚扰边境皆是因为唐朝的边将侵掠其羊马,随意诛杀,使党项人民不胜愤怒,所以起兵反抗后,随即派右谏议大夫李福为夏绥节度使。

    自此之后,唐廷都选用儒臣替代贪暴的边将,安抚党项百姓。由此党项遂安。】

    唐武宗时期

    李炎内心琢磨:既然皇叔派儒臣便能安抚时常侵扰边境的党项,那朕是不是现在就可以派儒臣去抚慰党项?

    但是,李炎没有马上行动,毕竟他面临的境遇和李忱还是有点差距的,他要是照搬皇叔李忱的做法,会不会适得其反还未可知。

    【同年,唐将白敏中率军于三交谷击破了不安分的平夏党项,不久后,南山党项请降唐,李忱遂许。

    公元858年,安南都护、经略使王式上任后,坚决镇压一些反叛势力和分裂割据势力使占城、真腊皆通使修好,唐朝由此保持了与邻国的友好往来关系,唐朝南部边防也得到了安全与巩固。

    李忱的种种举措,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历史上将他统治的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历史上关于李忱的争议也很大,一些人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另一些人则认为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后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治理下的大唐颇有中兴之象,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仍受到人们的称颂,李忱也因此享有“小太宗”之称的美誉。】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内心得瑟不已,面上却还若无其事道:“李忱,看在你当皇帝当得还不错的份上,朕勉为其难认同你这个’小太宗’吧。”

    尽管李世民已经极力克制自己自豪的心情,但他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显露出他此刻内心有多骄傲。

    长孙皇后暗中偷笑:二郎啊,你为了不让魏征逮着你一顿说教,现在连自豪之心都不敢太外露了。

    唐宪宗时期

    看完李忱当皇帝的一系列行为后,李纯对自己第十三个并不熟悉的儿子刮目相看,李纯原本以为自己的儿子中全都难堪大任,所以才想着把大唐的未来交给孙子李昂或李炎。

    但是,李忱给李纯的惊喜,比李昂李炎兄弟二人带给他的惊喜还要大得多,李纯的心狂跳不止,显然是太过激动、太过兴奋。

    李纯羡慕:“小太宗”啊!大唐皇帝谁不向往自己像太宗陛下一样英明神武、明察秋毫、从善如流、勤政爱民、果敢坚毅。李忱这孩子当皇帝后,却有太宗的影子,朕都没有“小太宗”之称,李忱这孩子却能获得如此殊荣。

    现在,李纯觉得要是李忱、李昂、李炎叔侄三人若是能顺利地接连继承大唐基业,那大唐的国祚说不定还能在长一些,但是,李纯也明白,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因为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亲人相残才是常态。

    李纯沉思良久,突然灵光一现:虽然朕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可以看光幕,但朕可以试着废太子李恒了,毕竟可以看到光幕的人都知道李恒、李湛父子是昏君,郭贵妃就算势力再庞大,她及她背后的势力敢和天下人为敌吗?

    李纯用脚趾头想,郭贵妃等人皆惜命,他们也没有能力堵住悠悠众口,只要他李纯将废太子李恒的消息昭告天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

    李纯像是又突然想到了什么,内心突然冷笑道:呵呵!现在全天下能看见光幕的人都知道太子李恒和及子李湛是荒废朝政、奢侈无度的昏君,若朕执意废太子李恒,那些个注重名节的大臣怕是会举双手赞成,毕竟谁也不想遗臭万年。

    李纯想通一切后,心情甚妙,他现在只需利用民心便可轻易废太子李恒,还不用担心郭贵妃背后势力的过度阻拦。

    现在李纯要考虑的是,未来的唐文宗李昂、唐宣宗李忱现在还只是三、四岁的小娃娃,未来的唐武宗李炎也刚出生,他现在就重新确立大唐的接班人,显然不合适。

    想到这,李纯无奈道:还是先遍寻天下名医给自己调养好身体吧,争取多活几年。

    唐文宗时期

    李昂越发渴望当好大唐的皇帝了:弟弟和皇叔都那么优秀,朕也决不能远远落后于他们。

    唐武宗时期

    李炎斗志昂扬:未来的皇叔能获得“小太宗”的称号,朕也一定可以!

    不同时空,李昂、李炎兄弟二人不论是为了大唐江山,还是为了不失去民心,皆没有选择对他们的皇叔李忱下杀手。

    唐宣宗时期

    李忱内心得意洋洋,嘴角疯狂上扬:嘿嘿!小太宗诶!他们说我是小太宗诶!嘿嘿!今天天气真好!照得朕浑身暖洋洋的!嘿嘿!

    【公元858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病渴且中燥”,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中毒。

    同年八月,50岁的唐宣宗驾崩。】

    汉高祖时期

    刘邦十分困惑:“所谓的灵丹妙药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为什么唐后期的皇帝,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皆前仆后继地去服食那丹药。“

    张良猜测道:“或许是他们得了难以治疗的病症,才不顾一切,抱着侥幸心理试试那丹药管不管用。”

    唐宣宗时期

    看到这,李忱刚刚着怎么都压不下去的嘴角瞬间抿成一条直线,浑身散发着如寒冬腊月般的冷意。

    这一时空,李忱放弃了吃丹药的打算,太医李元伯及其家族卒。

    【但是,唐宣宗李忱生前偏爱第四子李滋而对立长子李漼(原名李温)为皇太子一事犹豫不决,所以直到李忱驾崩,皇太子都未真正确立。

    李忱病逝后,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都知道李忱生前虽未真正立夔王李滋为皇太子,但他们明白李忱生前十分偏爱夔王李滋,所以他们现在按李忱生前的意愿立遗诏让夔王李滋即位。

    但是,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称王归长等人矫诏,于是和副使丌元实拥立皇长子李漼为皇太子。】

    一些平平无奇但不算昏庸的帝王们阴阳怪气:先前光幕把李忱说得那么厉害,朕还以为李忱无缺点呢!

    秦始皇时期

    嬴政表示:生前不立太子,这该死的熟悉感。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对李忱的好感下调好几度:“怎么能生前不立太子呢?秦始皇就是因为生前不立太子才让奸佞之人钻了空子,李忱,你又不是糊涂蛋,怎么会犯如此严重的错误?”

    长孙皇后:“难怪有人评价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这评价对李忱来说,算不得是冤枉他。”

    【公元860年,李漼正式即位,是为唐懿宗。

    李漼在位期间,沉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

    李漼时期的宰相不仅毫无大臣风范,还贪污腐化相当严重,像咸通年间初任宰相的杜悰,是德宗李适朝宰相杜佑之孙、宪宗李纯的驸马,本人并不具备实际才干,尸位素餐,人送外号“秃角犀”。

    咸通五年任相的路岩拉帮结派,招纳贿赂,奢肆不法,还把政事委托给亲信属下小吏边咸。

    一个叫陈蟠叟的官员向李漼报告说,若抄了边咸家,可够国家两年的军费,却遭李漼痛斥,从此更是无人敢言。】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震惊:“一个小吏贪来的钱财竟然够一个国家两年的军费支出?那其他高官得贪污到什么程度?”

    长孙皇后叹息:“历代王朝末期的普遍现象罢了!”

    【路岩和稍后任相的驸马都尉韦保衡沆瀣一气,二人势动天下,当时人称他们为“牛头阿旁”,意思是像厉鬼一样“阴恶可畏”。

    长安城中的居民还把其中的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几个宰相的姓名编了一首歌谣说: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几时休?

    此外,李漼还信佛,他信仰佛教的高潮是继宪宗之后又一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崇佛活动——法门寺迎奉佛骨。】

    唐后期有作为的皇帝们:不是不想管啊,是不敢管,那些门阀士族太恐怖,他们只是贪污,又没有谋反,若我们执意跟他们对着干,我们的皇位就保不住了。

    杜悰、路岩、韦保衡、曹确、杨收、徐商等人虽看不见光幕,但他们却能听见铺天盖地的骂声。

    这当然是系统老六的功劳,它将唐懿宗时期百姓心中对当时宰相们的“问候”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光幕传进那些贪官的耳朵里。

    路岩、曹确等人只能用无能狂怒来掩饰内心的恐慌,因为他们找不到声音的源头。

    【公元873年,李漼病重,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拥立李漼第五子普王李俨为皇太子,改名儇。

    不久,41岁的唐懿宗驾崩,12岁的李儇于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僖宗。

    李儇自幼就由宦官田令孜照顾起居,因此很依赖田令孜,称呼其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左军中尉,田令孜从此掌独僖宗朝的重大决策。】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雷霆震怒:“荒缪!认宦官为父,李儇怎么能如此窝囊,简直枉为皇帝,枉为李唐儿郎,朕为有这样的子孙后代感到耻辱。”

    唐宣宗时期

    李忱痛心疾首:朕好不容易把走向灭亡的大唐往回拉了一点,李漼、李儇父子二人直接让朕一生的成果付之东流。

    明太祖时期

    朱元璋自信满满:“咱朱家的子孙后代绝不会有认宦官为父的皇帝,毕竟咱已明令禁止宦官干政。”

    【黄巢起义爆发以后,州县欺瞒上级,朝廷不知实情。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所以起义军发展很迅速。

    后来,黄巢率部南下进攻浙东,开山路700里突入福建,攻克广州,而后又回师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进中原。

    李儇面对这一万分危急时刻时,没有选择反抗,而是在为弃长安而逃做准备,在任命重要的剑南和山南道节度使时,李漼竟然用打马球赌输赢的办法决定人选。】

    唐宪宗时期

    李纯感觉这段历史有点似曾相识:哦,原来是李恒、李湛父子二人和李漼、李儇父子都喜欢玩,对朝政不感兴趣。

    唐宣宗时期

    李忱被李儇的行为气得火冒三丈:“逆孙!孽障!”

    不同时空,同一时刻,李纯、李忱父子二人产生了共鸣,他们彼此的儿子、孙子都是荒废朝政、奢侈无度的父子昏君。

    【公元880年,由于唐军士气低落,所以唐将高骈的镇压很不利,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后不久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

    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李漼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蜀川,僖宗成为玄宗之后又一位逃往避难蜀川的皇帝。】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无语:朕已知错就改,请勿提起朕历史上的伤心事,谢谢!

    【黄巢攻进长安后,建国号大齐,而李儇在蜀川躲避了整整4年。

    在这期间,李漼得到了喘息,他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组织对黄巢的反扑。

    起义军由于自身存在弱点,加上军粮不足,内部发生了分歧和分化,一些将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形势发生了逆转。

    公元882年,黄巢派驻同州重镇的防御使朱温降唐,李儇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我也”,赐名朱全忠。

    最终,起义军在唐朝官军的反扑下,被迫退出长安,最后力尽兵败,黄巢在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自杀而亡。但经过黄巢起义军的打击,唐朝数百年的基业已不复旧貌。

    各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相互吞并,朝廷不能制,他们已然成为实际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唐廷所能够控制的地区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而已。

    公元885年正月,李儇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

    李儇数年惊魂未定,又遭遇新动荡。

    原因是:宦官田令孜因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田令孜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

    同年,王重荣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

    同年十二月,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李儇逃亡凤翔。

    公元886年,朱玫本想劫持李儇,因田令孜挟持李儇从大散关逃到兴元(今汉中)而没有成功,就将因病没有跑掉的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尊李儇为太上皇。

    同年,李儇正统为号召,把王重荣和李克用争取过来反攻朱玫,同时密诏朱玫的爱将王行瑜,令他率众还长安对付朱玫。

    王行瑜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斩杀,又纵兵大掠。

    公元887年三月,李儇返京的队伍刚刚到达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就以等待长安宫室修缮完工为名强行滞留。

    同年六月,天威军与李昌符发生火拼,李昌符进攻李儇的行宫,兵败出逃陇州。

    同年七月,李昌符被扈驾都将李茂贞斩首。

    公元888年二月,已经病重的李儇终于又一次回到了长安。

    同年三月,27岁的唐僖宗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幸运的是,他虽然是几度逃离京师,却是在长安宫中的武德殿驾崩的。】

    唐僖宗时期

    已经病重的李儇无语:“呵呵!光幕,你可真幽默,这种’幸运’给你,你要不要?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朕这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都没有过多少舒坦日子。”

    【唐僖宗李儇驾崩后,群臣普遍支持唐懿宗李漼第六子吉王李保即位,但在宦官首领,观军容使杨复恭的支持下,唐懿宗李漼第七子李晔(原名李杰、李敏)最终打败李保,继承皇位,是为唐昭宗。

    李晔即位后,为了对付宦官杨复恭,李晔拉拢其养子杨守立,赐予国姓,改名李顺节,并委以掌握禁军的重任。

    后来,李顺节将杨复恭不法行为上报李晔,李晔趁机将罪名公布,撤去他神策军中尉的职位,派遣他到凤翔监军。

    公元890年,太原府主帅李克用派遣大将安金俊进攻云州惨败,李匡威、赫连铎、朱全忠(原名朱温)等人趁机上奏朝廷请求出征太原。

    在朱温、宰相张濬的手段下,李晔最终还是同意讨伐以李克用为首的太原割据势力。

    同年,唐军战败,阴地、鄜州、夏州、邠州、岐州、平阳、晋州、绛州相继失守。

    公元891年,李克用进京申辩,李晔不得已加任其为中书令。

    同年,李晔令李顺节率领禁军前往讨伐杨复恭,杨复恭的养子杨守信闻讯率军在昌化里列阵抵抗。

    李晔亲自在安喜楼布置士兵防卫。杨复恭最终在杨守信的护卫下离开京师,投奔驻守兴元的自家养子杨守亮。】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惆怅:“我大唐已穷途末路,李晔的挣扎显得那么凄凉,他最终也会是各节度使争抢的工具。”

    【公元892年,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王行瑜等人上表请求率本部军马,自费粮草讨伐杨复恭,并提出要求加授李茂贞山南招讨使的职位。

    李晔没有答复,但李茂贞仍旧按照计划,联合王行瑜,率先发兵进攻兴元。不久,兴元城破,杨守亮、杨复恭等人欲投奔河东李克用,于途中遭遇华州兵,最终被斩杀。

    不久,在李晔的授意下,两军中尉刘景宜、西门军将宦官李顺节斩杀于宫中。

    公元896年,李茂贞率军进攻京畿地区,禁军一触即溃,凤翔兵乘胜追击,逼近京师。

    此时的李克用正与全忠进行缠斗,无力救驾,李晔只得逃亡,一行人抵达渭北时,韩建派子前来接应,并请奏将李晔接到华州。

    在流亡华州期间,李晔整顿朝政,将宰相崔胤驱逐,任命陆扆担任宰相。

    由于韩建的存在,宰相们不敢自行处理政务,李晔只得下令韩建主持朝政。但韩建推辞,此事最终作罢。

    然韩建还是依靠权势谋求私欲,一方面,他向各地节度使发布文告,令他们将贡赋运往华州;另一方面,他威逼李晔废除亲王典兵制度,并强行解除李晔的武装。

    同时,韩建奏请将李晔长子德王李祐立为皇太子,并改名为李裕。韩建为彻底消灭李晔的宗室势力,先后命人以谋逆罪名斩杀十一位李唐宗室,其余李氏诸王则被贬逐出朝。

    公元898年,李晔下罪己诏,并恢复李茂贞的官爵,撤掉各地讨伐凤翔的兵力,不久后,李晔终于结束三年的流亡生活,重新回到京城长安。

    公元900年,李晔与宰相崔胤图谋尽诛宦官,宦官们都非常恐惧,因此谋划废黜唐昭宗以太子李裕监国,并引藩镇李茂贞、韩建作为后援。

    同年,李晔沦为宦官的阶下囚,神策左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宦官假传懿旨,令皇太子李裕即位,尊李晔为太上皇。

    公元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并诛杀刘季述、王仲先,李裕与宫廷近侍躲藏在右军,众大臣奏请杀掉李裕,李晔念其子李裕年幼,宽恕了他。

    公元904年,38岁的唐昭宗李晔遇害身亡,朱全忠(朱温)立李晔第九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

    唐昭宗时期

    李晔内心悲痛:朕这一生与汉献帝有何区别,不过是乱臣贼子争来争去的傀儡。

    【公元905年,朱全忠命蒋玄晖诱杀李氏诸王,李裕及其以下的亲王共九人遭蒋玄晖杀害,尸首被抛进九曲池中。

    李柷即位后,将已为梁王的朱全忠加授相国,总百揆,进封魏王,所担任的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宣武、宣义、天平、护国等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的职务照旧。

    朱全忠“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其地位距离九五之尊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同年,朱全忠在亲信李振和柳璨的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

    公元907年,李柷在朱全忠及其亲信逼迫下把皇位“禅让”给了朱全忠。

    至此,历经289年的大唐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汉高祖时期

    刘邦:“国都六陷?李唐王朝的生命力还挺顽强,这种事在历史上怕是独一份了吧?”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冷笑不止:“呵呵!朱全忠?这朱温可真是我大唐的好!忠!臣!谋杀我大唐皇帝,屠戮我李唐宗室,篡夺我大唐江山。”

    长孙皇后及众大臣皆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咬牙切齿和周身散发出的杀意。

    唐僖宗时期

    李儇内心彻底崩溃:朱!温!朱!全!忠!哈哈哈哈!朕亲自给篡唐逆贼赐名全忠!哈哈哈哈!朕是大唐皇帝的笑柄!朕让大唐颜面扫地!哈哈哈哈!

    李僖觉得另一时空的太宗陛下此刻定恨不得亲手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