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老祖宗们,请看视频! > 第47 章 唐太宗李世民

第47 章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历史介绍完毕后,光幕照旧暗了下去。李世民一连几日除了正常处理公务,其他时间则在陪长孙皇后。

    一方面,李世民让孙思邈给长孙皇后调养身体,另一方面,他总是暗地里抱着长孙皇后哭大唐,长孙皇后也总能给予李世民温暖。

    这日,李世民又在自责:原来朕的玄武门之变已经成为了大唐王朝的诅咒,李唐宗室除了互相提防,就是相互残杀,半点温情都没有。

    长孙皇后察觉到了李世民低落的情绪,紧握他的手,仿佛在告诉他:我与同在。

    这时,新视频出现: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华夏历史共孕育出了494位皇帝,有明君、有仁君、有贤君、有庸君、有昏君、有暴君,被称为“千古一帝”者更是寥寥无几。

    而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有三位皇帝凭借自己出色的功绩跻身成了皇帝界的顶流,他们被大多数人评为了“千古一帝”,此三人便是秦皇、汉武、唐宗,他们堪称皇帝圈中的“铁三角”。

    前面,咱们已经唠完了秦皇汉武,今天,咱们来唠唠皇帝圈“铁三角”中的最后一角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时期

    “千古一帝”四个字让李世民连日来郁闷的心有了些许安慰:朕也是后世人眼中比肩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吗?

    长孙无忌率先恭贺道:“陛下文能安邦治国,武能开疆拓土,定然是陛下的不世之功让您成为了’千古一帝’,臣贺喜陛下!”

    李靖、房玄龄、尉迟恭等大臣也纷纷祝贺道:“臣等贺喜陛下荣获’千古一帝’的称号!”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幼年时期的李世民聪明机智,见解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公元615年,杨广北巡长城,突厥始毕可汗率兵攻破隋朝三十九座城,将杨广围困在雁门,隋朝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欲募兵救援杨广。

    17岁的李世民响应号召,投奔远定兴。救援军出发时,李世民建议携带旗鼓设置疑兵,先让隋朝军旗连绵数十里,等夜晚时再击鼓和隋旗呼应。

    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后,突厥始毕可汗果真中李世民的疑兵之计而解围遁逃,杨广因此获救。

    李世民的十七岁,设疑兵之计解救表叔杨广,有的人十七岁时给白月光写表白信,收获好人卡。

    公元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时,高阳贼酋魏刀儿进攻太原,李渊迎击魏刀儿时,不慎深入贼人阵营中。

    18岁的李世民不仅能率精锐骑兵于万众敌营之中救出老爹李渊,还能和老爹一起反攻敌人的步军,并大破敌军。

    李世民的十八岁上阵杀敌救老爹,有的人十八岁时奋战高考挠脑袋!】

    隋文帝时期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杨坚虽然已用谋反罪将李渊一家杀害,但他现在还是忍不住羡慕李渊有一个文韬武略的儿子。

    杨坚再想想自家不省心的几个儿子,内心越发感到不是滋味:同样是儿子,杨广和李世民简直是天差地别,历史上的杨广只能仰望李世民。

    【公元617年,19岁的李世民见隋朝已进入灭亡倒计时,便礼贤下士,暗中结交各路豪杰,为老爹日后单干做准备。

    同年,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鼓动老爹自己创业当大老板,即晋阳起兵反隋。

    随后,李世民率军攻打西河并宣布政令,拿下西河后,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

    李渊的起义军往西攻打贾胡堡时,遭到了隋将宋老生及其两万精兵的阻碍,恰值久雨李渊军粮尽,李渊便打算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

    李世民明白如果起义军遇到一点挫折便退缩的话,不仅不能成事,还将消磨起义军的军心,于是他极力劝老爹不要撤军,李渊不听。

    于是,“哭包“李世民上8线,他专门在老爹李渊帐外大哭,李渊可能是被李世民吵得不耐烦了,随即问他为何哭?

    李世民声泪俱下地对李渊说,如果现在撤军回太原防守,起义军必溃散,隋军攻太原之日便是他们的死期。

    李渊仿佛被李世民打通任通二脉,立即停止撤军,并率军奔赴驻守霍邑的隋将宋老生。】

    汉高祖时期

    刘邦:“李渊的江山这也算是李世民哭出来的吧。”

    张良:“李世民确有深谋远虑,如果李渊退守太原,给了隋军反攻的机会,李渊的起义军也就撑不了多久了。”

    陈平:“而且,隋朝目前是全国范围内都有起义军,如果李渊的起义军不趁隋朝兵力分散各地之际占领大片地区,那么李渊的起义军只有两种结果,要么等隋朝集中兵力灭掉他,要么被其他起义军灭。”

    【战神附体的李世民率先带领几个骑兵奔到城下,举鞭指挥,做攻城之势。

    宋老生见李世民不过一毛头小子,竟敢只带几个骑兵挑衅自己,随即开门出兵,背靠城池扎阵,准备挫一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的锐气。

    宋老生指挥军队猛冲,首先直逼在城东扎阵的李渊和李建成,致使李建成坠落马下,宋老生乘势攻击,李渊与李建成都退军。

    李世民瞅准时机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冲散了宋老生的军队,李世民等人奋勇杀敌,宋老生军大败,皆弃武器而逃。

    宋老生拉住绳子想要爬上城墙时,李世民趁势斩了他,霍邑遂平。

    李渊的起义军到河东时,关中豪杰争相来投,李世民趁势请求进军入关,攻取永丰仓来赈济穷困,收服群盗壮大义军以便谋取隋朝国都大兴城,李渊准许。

    李世民率前军渡黄河后,迅速平定了渭北,三辅的官员、百姓以及豪杰绅士们纷纷望风而投,每天皆有上千人来投靠李渊的起义军,李世民便收留英豪以作为备用的官员。

    李渊的军队在泾阳驻扎,精锐之兵已有九万,随后又击破了胡贼刘鹞子,兼并了他的部队。

    李世民率军亲自奔赴司竹时,贼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人都率兵来会合,屯兵在阿城,李世民因此获得兵士十三万。

    不久后,李世民与大军平定隋朝国都大兴城,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唐国内史,改封为秦国公。

    这时,占据陇右等地的薛举率精兵十万前来逼近渭水之滨,意图谋取大兴城,李世民亲自率军攻打,大破其部众,斩杀一万多人,攻占敌军土地并将敌军逼到陇坻而回。

    不久后,李世民奉命统兵十万攻取东都洛阳,未克,但李世民却在回军途中设下三次埋伏以待追兵。

    隋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追到,过三王陵时,李世民发动伏兵攻击,段达大败。李世民被迁徙改封为赵国公。

    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封20岁的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同年,薛举入侵泾州,李世民率众军加以讨伐,不胜而回。不久,薛举死,其子薛仁杲继立。

    李世民奉命率军征讨薛仁杲,两军在折墌城相持不下,双方挖深沟筑起高高营垒相持六十多天。

    面对薛仁果十多万大军的挑衅,李世民没有选择正面交锋,而是选择避其锋芒,等待良机。

    很快,李世民等待的良机便出现了,薛军粮食已完,薛军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李世民。

    于是,李世民先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扎阵以引诱敌人,等敌将宗罗睺集中军队前来抗击,庞玉军几乎失败时,李世民亲率大军出其不意覆盖了浅水原北。

    敌将宗罗睺回军抗敌时,李世民亲率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敌阵,他与大军里外配合一起奋力杀敌,宗罗睺全军溃败,李世民斩贼首级数千个,敌军掉入山涧山谷而死者不可胜计。

    随后,李世民率领二十多个骑兵追赶逃跑敌军,直奔折墌城,待李世民的大军赶到时,薛仁杲请降,李世民俘虏他的精兵一万余人,男女五万口。

    李世民不仅没有对薛仁杲兄弟及敌帅宗罗睺、翟长孙等赶尽杀绝,还让他们统领薛军降兵。】

    汉高祖时期

    刘邦评价道:“李世民是懂恩威并施的,他先是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将敌军打得心服口服,待敌军投降后,再给予他们恩惠,李世民这招收买人心的计策用得妙!”

    萧何:“李世民让敌军降将继续统领降兵,这可不是什么小恩小惠,敌将怕是此刻已信服李世民的气魄了吧。“

    【李世民凯旋,李渊封其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节制关东军马,不久又加授其为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公元619年,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攻陷浍州,接着,浍、晋二州相继陷落,关中震动。李渊麾下的大多数人皆劝李渊放弃关东,只守关西。

    21岁的李世民力劝李渊不要放弃太原和关东,并主动请命率三万精兵去破敌,李渊便调遣全部关中兵马给李世民,让其征讨敌军。

    随后,李世民率军队奔赴龙门关,踏冰而渡过黄河,进驻柏壁,与敌将宋金刚对峙。

    不久后,永安王李孝基在夏县被打败,唐将于筠、独孤怀恩、唐俭更是被敌将寻相、尉迟敬德所俘,将要回到浍州去。

    李世民急忙派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拦截,唐军大破敌军,寻相等人仅仅本人逃脱,李世民俘虏他的全部部众,再回到柏壁。

    众将趁势请战时,李世民却选择以逸待劳。

    公元620年,宋金刚终于因为军众饥饿而逃遁,李世民趁势率军直追到介州。

    宋金刚排列军阵,南北七里长,以抗拒官军。于是,李世民派李绩、程咬金、秦叔宝抵挡宋金刚的北面军队,翟长孙、秦武通抗击宋金刚南面的军队。

    唐军假装战斗稍稍退却,被敌兵所战胜,李世民则趁机率精锐骑兵攻击宋金刚,冲击他行阵的后部,敌众大败,唐军追打敌军数十里。

    敌将尉迟敬德、寻相直接率领残部八千人归降,李世民仍旧命尉迟敬德统率降兵。

    随后,李渊直接诏命就在军中加拜李世民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同年,22岁的李世民统率各军在洛邑攻打王世充,唐军驻扎在谷州,王世充率精兵三万在慈涧扎阵。

    李世民亲率少量轻骑兵引诱王世充,因寡不敌众,李世民陷入敌军重围。

    唐军皆为李世民捏了一把汗,李世民本人却丝毫不慌,还让左右诸将先行归唐营,他独自一人率军断后。

    王世充麾下勇将单雄信见李世民这么嚣张,便亲率数百骑兵夹道进逼,争先进攻,李世民几乎被他活捉。

    李世民随机应变,拉弓搭箭左右射敌,几乎百发百中,敌人没有一个不是应弦而倒,李世民不仅没被敌军抓着,还俘虏了王世充的大将燕颀。

    王世充只得将慈涧之兵改移回到东都洛阳,李世民随即派史万宝从宜阳往南占据龙门,刘德威从太行往东包围河内,王君廓从洛口斩断敌军运粮通道。

    李世民又派黄君汉连夜从孝水河中下舟船偷袭回洛城,攻克了回洛城,黄河以南的城堡望风相继来降。

    唐军进驻邙山,李世民用五百骑兵先行观察战场地势,与王世充一万多人相遇,两军交战,李世民再次打败了他,斩首级三千,俘虏了王世充大将陈智略,王世充仅仅本人逃脱。

    敌将杨庆派使者请求归降,李世民派李绩率军从頧辕道出去安抚杨庆的部众。

    至此,荥、汴、洧、豫等九州相继前来归降。王世充不得不向河北的窦建德求救。】

    隋文帝时期

    虽然李渊一家已死,但杨坚还是对李渊羡慕嫉妒恨,他羡慕李渊有个智勇超全的儿子,他嫉妒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比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要优秀得太多,他恨李世民不是他和独孤伽罗所生的孩子。

    【公元621年,23岁的李世民进驻青城宫,营垒尚未建立,王世充便率军队二万人从方诸门面临谷水扎阵。

    李世民随即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水攻击王世充,并让他等双方交战时放烟,而他李世民好率骑兵南下。

    双方军队才接战,李世民便率骑兵冲锋,他身先士卒与屈突通里外呼应,敌军拼死作战,多次被打散又多次聚合。

    从早晨一直战到下午,敌军才开始退却。李世民指挥兵士追击,俘获、斩首共八千人,王世充不敢再出战,只是环城自守,以待窦建德救援。

    不久,窦建德率兵十余万来援救王世充,到达酸枣,大多数将领恐腹背受敌,劝李世民退师到谷州观看形势。

    李世民深知王世充军已粮尽军乏,窦建德军骄兵必轻敌,便让屈突通辅助齐王李元吉以包围王世充,而他亲率领骑兵三千五百人奔赴武牢。

    窦建德从荥阳西上,筑营垒在板渚,李世民驻军在武牢,两军对峙二十多天。

    探听消息的人报告道:“窦建德探听到我军牲畜的饲料已尽,等候我军在黄河北岸放马吃草时,趁机偷袭武牢。”

    李世民知道这是敌军的阴谋,直接将计就计,放马在黄河北岸吃草来诱敌,窦建德果然率全部兵马到来,陈列军队在汜水之上,王世充大将郭士衡也扎阵在南面,绵延数里。

    窦建德兵都坐在列阵中,从上午到下午,李世民就是不迎敌,窦兵又饿又累,于是争着饮水,顷刻间又收敛退却。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亲率轻骑兵追击引诱敌军,窦建德回军扎阵,还来不及整顿阵列,李世民已先行攻击,所向披靡,敌军纷纷溃散。

    李世民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直接突入到敌阵后方,张挂唐旗,敌人回头看见唐军旗帜后,瞬间崩溃。

    李世民率军追逐攻打三十里,斩首级三千多,俘虏贼众五万,在阵中活捉窦建德。

    随后,李世民将窦建德带到东都城下,王世充见自己最后的援军溃败,随即带领官属两千多人到唐军门请求归降。

    至此,山东全部平定,李世民令人封存守卫府库,只让房玄龄收取地图与户籍,其他东西皆不取。

    由于李世民的功劳已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李渊便单独给李世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称号,即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

    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李世民已功盖天下,李渊和李建成等人合功才堪堪镇得住李世民,后期李建成忌惮李世民实在是情有可原,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和功勋卓著的天策上将只能一死一生。”

    刘庄:“如果李世民只是开国功臣,而不是李渊的儿子,李渊和李建成便只需想办法弄死李世民即可,但李世民偏偏既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又是李渊的嫡子。”

    【公元622年,24岁的李世民率军征讨造反的窦建德旧将刘黑闼,进军肥乡,分兵断绝刘黑闼运粮的通道,双方对峙两个月。

    刘黑闼被断粮草,只得求战,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南渡洺水,李世民亲率精锐骑兵,攻击刘黑闼的骑兵,攻破了他,乘胜冲击践踏他的步兵,敌兵崩溃,斩首级一万多。

    刘黑闼退兵时,李世民又命人挖开先前筑好的拦河坝,敌军不查,淹死许多,刘黑闼率领二百多骑兵狼狈地往北逃到突厥,李世民俘虏了刘黑闼的全部部众,河北平定。

    李世民回师时,遇到了徐圆朗的阻碍,李世民顺路讨平了徐圆朗军。

    至此,河、济、江、淮所有州郡城镇都平定,李渊加授李世民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公元624年,突厥侵犯边境,由于大唐初定不久,不宜动兵,26岁的李世民便带领一百骑士与突厥首领会谈,结盟后突厥军撤离。

    公元625年,27岁的李世民晋升为中书令。

    公元626年,28岁的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获得了太子之位,不久后,李渊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公元630年,32岁的李世民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李世民其实一直是一个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的英主,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李绩、魏徵、王圭、尉迟恭、秦琼等,高士廉、程知节等人皆是贞观时期的名臣,他们各尽其职,和李世民一起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即位后的李世民励精图治、对内,他从谏如流、整饬吏治、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对外,他多次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此使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晚年的李世民还多次对高句丽用兵,虽未完全平定高句丽,但也重创了高句丽。

    贞观时期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李世民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华夏。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扬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凉州。

    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成为了世界性的大都会。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多年的努力,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们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

    公元649年,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唐国内史,秦国公、赵国公、右武侯大将军,秦王、雍州牧、蒲州都督、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天策上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皇太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过完了爽文男主般的生活,享年52岁。】

    秦始皇时期

    嬴政感叹:此等文治武功尚佳的人子怎么不是朕的儿子呢?扶苏身上只需有李世民的影子,朕都可以放心地把大秦的未来交给他。

    汉高祖时期

    刘邦:“吾怎么有一种李渊若不是李世民亲爹,李渊很难当皇帝的错觉。”

    张良:“无论是笼络人心,还是收天下英杰为己用,李世民所做之事早已有称帝之心。”

    萧何:“如果李渊和李世民是敌对的割据势力,李渊称霸天下的胜算将变得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