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公社书记约安乾坤下乡检查改河修路,危房改造
南沟是牧护关公社最大的支沟,五个大队,河里的水统领了东沟的水域,五个大队三个都在深山,森林覆盖率90以上,人口居住零散,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很差,生产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政府统购的木炭,而且需要量很少,只有入冬才开始烧木炭。 街道到西沟大队十五里,西沟是两个支沟的汇合处,比较宽阔,三个人的到来使大队书记杨振宏显得有点紧张,沙书记说:“我三个来是去其他几个大队,到你这来是报到,中午饭又得打扰你来安排了”“应该的,应该的,我现在去安排饭,我回来陪着你三个一起去,万一你找不到大队支书我能找到。”“行,还是你想得周到。”在等杨振宏时沙书记对安乾坤说“师傅,我今叫你来是想借你一双慧眼所到之处全靠你,你仔细看,主要是看哪里可以改河修路,哪些房是危房不能住人,我是门外汉,你只看不用说,记在心里就行,大家都是陪你一个人”安乾坤不知道沙书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云里雾里的,你叫我抬桌子咋又成了你陪我,这时杨振宏来了“中午饭安排好了,吃猫耳朵,咱现在就走”杨振宏推着他那木做脚踏板的自行车走在前头。 弯曲的小路沿河而上,难以骑行,河两边靠山跟零散地居住着人家,大多数房顶是石板或者麦草,只有茂密的森林舒发着活力,弯曲的小河像一条巨龙向前延伸,时而断路,淌河而过,山势越来越窄,人家居住也很少。路越难走,不能骑行,这是大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杰作,人们无法去改变,只有满山的鸟叫在欢迎远到的客人,终于走到大队部,三间不起眼的瓦房,用铁锵军把守着。杨振宏说:“沙书记你歇会,我去找这大队支书去”“不用去,不用找,咱们只是来看看,呼吸这里的新空气,不打扰别人了。”几个人在大队部门口场地上或坐或站抽着烟。饥饿的安乾坤还是不明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抽着烟在想快去吃饭吧,肚子很饿了,“猫耳朵”好吃,实际上“猫耳朵”城里人叫饺子,只是这里人包法不一样,是圆形包得像猫的耳朵。 饭安排在西沟大队妇女主任家,一般公社来人都派到她家,只有她家离大队近,妇女主任人干净、麻利,四个人围着堂屋却地上一个小木桌,一人一碗,用纯豆腐包的“猫耳朵”既好吃又简单,饭后沙书记说:“杨支书咱把桌子凳子搬到外面坐会,多看看这里的风景。”等大家坐定后,沙书记说:ot从街道到西沟大队十几里架子车路,杨支书你想过改变一下,解决大家出行难”杨支书说:“修路拓宽当然是好事,各大队各生产队各扫门雪,各修各的路段,主要是拦路虎太多,有几处河流挡住了,下大雨、发大水把多少木桥都冲走了,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下几天雨人越不过河无法出行,住在这山里的人做梦都想修路架桥。”沙书记说“困难确实多,还有咱们今天去看很多石板房和草房,你对这些危房有什么看法?”杨支书说:“这有啥办法,石板房上用的石板还是从山那边引龙寺镇让人背过来的,上到房上时常掉下来,时间久了人也不敢上房去修缮,草房上的麦草,咱这不种麦,麦 草是到山外亲戚家拉回来的,年久失修也没麦草更换,风化了漏雨。”沙书记问“咱这山沟有没有土质可以烧瓦”“有,不但能烧瓦还能烧砖,我以前为这事跑了不少路,去山外请人来看了,只是,诶!没办法呀,一个字穷”这时沙书记说:“是这,我不打扰你了,我们走呀,今天来时怕你不在我专门叫安队长引路,杨支书今天辛苦你了。”文书把三个人的饭钱,每个人二毛钱,四两粮票交给了大队杨支书。 安乾坤一直不知道不明白今天去目的,收获的是吃了一顿“猫耳垛”至于沙书记说的事,对他不重要的。 谷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茁壮成长,包类、黄豆、大麻、洋芋把每块地装扮的绿油油的,每块田地或多或少都了有人在锄地,麻地锄起来很讲究,妇女和初入社的学生不能进地,因为他们没有经验,留苗没有分寸,没有株距和行距是一整片地,锄地是松土,留苗是关键,不能伤及根部,留苗相隔六公分,也是一个脚掌的宽度,留稀了影响产量,留稠了影响质量,只有把式才能进地。 不久公社的铁牛拖拉机拉了一车磷肥,通知是给秦岭大队的,可是没人要,看到像是土,社员从来没见过,更不相信是肥料,安乾坤安排曹胜利卸到八队牛圈的粪场上,在也无人问津,因为地种上了,也用不上了,散倒的磷肥和牛粪味也没人嫌弃,手脚不牢的人偷偷拿回家给自家的自留地上上,还用土盖的严实怕别人发现,在后来磷肥被人偷的所剩无几,都知道磷肥是个好东西。 一年一度五端午节,在牧山人心中很重要,因为贫穷,节日多少要有色彩,周末不上学的学生上山采槲叶,是思念的情怀。一片槲叶,包裹着万千相思,把回忆的烈火点燃,用一条深情的细丝,围系着千年的传承,它的热气像蒲公英一样散发。解开它的腰带,脱去湿漉漉的外衣,呈现在眼前的是晶莹的玉体,那么芳香。看到它诱人的米粒,娇嫩的肤肌,纹绣着红枣的唇印,弥漫热气蒸发的岁月,散发着体香,重复思念的味道。大街上拥挤的人群急匆匆的寻找,寻找历史的传统、演绎了多少年轮。一曲高歌唱响五月大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艾草芳香,美酒已醉,时节端午何为谁?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时对高芳玲是幸福的,老公曹吉祥探亲,对她身体是一种滋润,心灵是一种安慰,更让她高兴的事是随军,从此摆脱世俗对她的歧视和不公平,男人对她的纠缠,脱离这个让她恐惧所谓的“家”,逃离让她受尽委屈和磨难的地方,去享受军人家属该有的待遇,去守护一辈子和她生活的人, 这些年被二弟曹吉庆辱骂、骚扰使她无法生活,她在无奈之下给婆婆说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婆婆很理解她并以自己上了年龄,需要人照顾为由和高芳龄住在一起,也是一种保护和爱戴,曹吉庆这下没有想法收敛很多,人的欲望往往是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就没有了行动。端午节过后高芳玲坐上西去的列车,爱我的人,再见了! 虽然已过端午,晚上还是潮湿,安乾坤看到桌子上有一瓶酒心里很欣慰,几天没有见杨旗林和杨安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杨旗林身上有种光芒照耀着懂他的人,从他的语言中感到一种亲情感,更多的是知识感,学到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让老丈人更有一种崇拜,心灵的钥匙,杨安康是外爷精神支柱,而安心没有占据他父亲的心房,只是一种亲情。安乾坤从墙上取下挂着的处衣准备拿着酒去安心家,刚转身听到:“乾坤在家么”“大哥你来啦”招呼大哥坐在堂屋小凳子上,安喜妈从厨房出来打着招呼,安乾坤想大哥来一定有事,他进房子拿出烟普篮,两个人扒嗒的抽着烟,大哥说:“今天来给你说咱安荣准备结婚,日子才定了,八月十三,安荣工作忙也没回来,安喜妈有些事有劳你了,过几天我把被褥面料和棉花称好给你拿来,你和安心给娃把被褥缝上。”安喜妈高兴地说:“能行木,你买啥扯面料把安心叫上你也放心”。一旁的安乾坤也高兴,大侄子快结婚了,大哥今晚上来家里正好有瓶酒他说:“安喜妈,你去弄两个菜,我兄弟俩喝一下。”他叫安喜去叫杨旗林和安心。一家人喝着酒商量着安荣的婚事。 转眼八月十三到了,安荣结婚很简单,打破了世俗的老观念,女方也没有硬件嫁妆,结婚当天只去了媒人和安心,去媳妇家算是接亲,女方送女的人也就二席,在堂屋的方桌上贴上结婚仪程,门口贴上结婚对联,新房也是之前安荣住的房子,只是被褥全是新的,墙上多了几个喜字,不收礼不待客,也没什么九品十三花。安喜妈一个人操办做饭菜,以吃好吃饱为目的,安荣结婚了却了父辈的心愿,安荣对自己心仪的媳妇更是喜上眉梢。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多少诗人以中秋节为题,留下了千古诗篇,唐:李白《静夜思》“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把异乡游子思念家乡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牧护关ai风俗中出嫁的女头几年中秋节会回娘家陪父母一起过,定婚未娶的媳妇男方专门去请回来团聚,还要给媳妇置办一身新衣裳,十里乡俗,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