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末我带义和团虐列强 > 第 110章 日俄战争(中)

第 110章 日俄战争(中)

    实际上,203 高地的防御工事尽管对于俄军来说才刚刚构建没多久,但它所具备的防守力量却绝对不容小觑:康特拉琴科将军显然并没有遗忘这个战略要地,作为城市防卫部队的司令员,他在此精心部署了两门威力巨大的 15 厘米加农炮,这些火炮宛如巨兽般矗立在高地上,时刻准备着对来犯之敌予以沉重打击。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速射炮散布于各个关键位置,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不仅如此,俄国守军还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在半山腰处挖掘出纵横交错的战壕。这些战壕蜿蜒曲折,如同一条条隐藏在山间的巨龙,为士兵们提供了良好的掩护和作战通道。而在战壕之中,更是布设了数不胜数的马克沁机枪掩体。每一个掩体都经过巧妙设计,可以让机枪手在安全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的杀伤力。

    同时,整个阵地的前沿地带布满了各种致命陷阱。密密麻麻的地雷被深埋地下,一旦敌人不小心触发,就会引发惊天动地的爆炸;坚固的鹿寨和错综复杂的铁丝网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进攻方寸步难行。可以说,这座看似新建的防御工事已经成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任何敢于挑战它的人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

    在那高耸入云的高地上,俄军精心地部署了三个整建制的步兵连,他们个个身强体壮、训练有素,手中紧握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不仅如此,还有一个由经验丰富的水兵组成的连队也被安排在了这里。这些水兵们曾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历经无数次战斗,如今来到这片陆地战场,依然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斗能力。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最为关键的是,在 203 高地的后方,竟然隐藏着一支多达十五个连的强大预备队!这支预备队犹如一头沉睡的巨兽,虽然暂时按兵不动,但一旦接到命令,便会如雷霆万钧之势投入战斗,给敌人以致命一击。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时刻准备着为保卫阵地而奋勇杀敌。

    为了成功地发动对 203 高地那至关重要的进攻,素有谋略的乃木将军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开始改变作战部署。只见他有条不紊地下达着一系列命令,首先,他下令将第 2 军留给他的那些装备精良、状态完好的第 1 师团以及后备步兵第 1 旅团迅速向前推进。这些精锐部队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一路向着位于 203 高地前方不远处的打米庄挺进。他们肩负着重大使命,即将成为这场激烈战斗中的先锋力量。

    与此同时,乃木深知不能顾此失彼,于是又做出指示,要求第 11 师团和第 9 师团继续保持对东鸡冠山施加强大的军事压力。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迷惑俄军,使其难以准确判断出日军突击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通过这种巧妙的策略安排,乃木希望能够打乱敌人的阵脚,为己方的进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不仅如此,为了给这次进攻提供足够强大的火力支持,乃木还当机立断地调集了第 3 军超过三分之二数量的炮兵队伍,并将其集中部署到 203 高地附近。这些炮兵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调整炮口角度,装填弹药,只待一声令下,便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阵地发起猛烈轰击。整个战场上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一触即发。

    9 月 17 日之后,阳光洒落在大地上,仿佛预示着一场激烈战斗即将展开。第 1 师团和第 1 旅团接到指令后,犹如两支离弦之箭,开始分头朝着前方急速推进。乃木将军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特意为他们配备了当时令人瞩目的新式武器——制式手榴弹。这些手榴弹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威力。

    自 17 日起,震耳欲聋的炮声便响彻云霄,乃木果断地命令炮兵部队不分昼夜地持续轰击 203 高地。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将那片土地炸得满目疮痍。经过漫长而紧张的两天炮火准备,整个战场都被硝烟所笼罩,大地也因剧烈的爆炸而颤抖不已。

    终于,时间来到了 19 日上午 9 时。随着乃木一声令下,第二次突击正式拉开帷幕!第 1 旅团的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他们呐喊着冲向 203 高地的西侧,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势不可挡。这是对 203 高地发起的首次攻击,每一名战士都怀揣着必胜的信念,奋勇杀敌。

    与此同时,稍晚一些时候,第 1 师团也毫不示弱,从高地的东侧展开了凌厉的攻势。他们步伐坚定,迅速穿插进敌军防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与此同时,乃木精心策划了一场战略行动。他下令让驻守在旅顺东侧的第 11 师团以及第 9 师团迅速集结,并向着东鸡冠山这个关键位置发起猛烈的冲击。这一决策并非盲目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巧妙布局。

    乃木深知,通过这样的攻击,可以成功地吸引俄军的注意力。俄军必然会调动大量兵力来应对来自东侧的威胁,从而分散他们对于其他区域的防守力量。而这种干扰将使得康特拉琴科难以准确判断日军的主攻方向,为后续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第 11 师团和第 9 师团如猛虎般向东鸡冠山扑去,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士兵们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顶着俄军密集的火力,一步步向前推进,不断逼近东鸡冠山的防线。

    这场激烈的冲击战不仅吸引了俄军的大量火力,还成功地牵制住了一部分俄守军的注意力。乃木则趁机指挥着主力部队悄悄向真正的主攻目标进发,准备给俄军以致命一击。

    第 1 旅团如同被激怒的野兽一般,兵分四路气势汹汹地朝着 203 高地猛扑而去。一路上,日军士兵们踩着同伴那横七竖八、血肉模糊的尸体,毫不畏惧地向着俄军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猛烈的冲锋。他们瞪着猩红的双眼,口中喊着疯狂的口号,仿佛要将面前的敌人彻底撕碎。

    然而,俄军的防守异常坚固,他们依托有利地形和精良装备,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尽管如此,日军依然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地冲向俄军阵地。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惨烈的厮杀和巨大的伤亡,但日军并未退缩半步。

    就这样,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在这期间,枪炮声、喊杀声以及伤者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经过三天血与火的洗礼,日军最终以极其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超过六千之多,才艰难地在 203 高点前的个别地方楔入了守卫部队的防线。

    而坚守在 203 高地上的区区四个连的俄国守军同样损失惨重,几乎伤亡殆尽。但是,康特拉琴科将军在此处预先配置了一支实力强大的预备队。他凭借着这支预备队,精准地把握时机,每当日军即将攻上高地之时,便果断下令发起凌厉的反冲击。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交锋过后,日军虽然拼尽全力,却始终无法突破俄军的防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被如潮水般涌来的俄军顶下高地。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血腥与混乱之中。

    日军第 1 师团于东面展开的突击行动,其进展可谓相对顺遂。就在那风云变幻的 9 月 21 日,这一师团以雷霆万钧之势成功地攻占下了位于 203 高地前方的长山要地,并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与出色的战术指挥,击退了如潮水般反扑而来的俄军部队。与此同时,负责佯攻任务的第 9 师团同样表现不俗,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水师营南面的整整 6 座坚固堡垒。然而,承担主攻重任的第 1 旅团所面临的战况却异常惨烈。在与俄军的激烈交锋之中,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染。尽管第 1 旅团的士兵们英勇无畏、浴血奋战,但最终还是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整个旅团竟然折损了足足四分之三的兵力!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的成果仅仅只是夺取了 203 高地正面为数不多的一些防御工事而已。此时此刻,至关重要的 203 高地依然牢牢掌控在俄军的手中,这场残酷的战役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10 月 26 日这一天,阳光被厚重的云层遮掩,天空显得阴沉而压抑。就在这样一个氛围凝重的日子里,乃木将军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第三次突击。他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和艰难程度,但为了能够找到俄军防守的薄弱环节,从而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他不得不采取更为冒险的策略。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乃木将军将主攻目标扩大到了更广泛的区域。不再仅仅局限于那座高耸入云的 203 高地,而是同时在东西两面针对东鸡冠山、二龙山以及 202 高地等战略要地发起了全面进攻。这个决策意味着日军需要分散兵力,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和风险,但乃木坚信只有如此才能打乱俄军的防御部署。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乃木将军这次竟然决定不经过传统的炮击准备就直接发动突然袭击。他希望通过这种出其不意的方式,打俄军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大批日军如潮水般涌向俄军阵地,他们手持刺刀,面露决绝之色,迅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但是,俄军早有防备。他们在堡垒周围拉起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并接通了强大的电流。这些铁丝网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阻挡着日军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俄军还凭借着 48 门威力巨大的要塞炮,构建起了一个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火力网。每一发炮弹呼啸而出,都会在日军队伍中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尽管日军士兵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地冲锋,但在俄军猛烈的炮火和坚固的防御面前,他们的伤亡人数不断攀升。鲜血染红了土地,惨叫声此起彼伏。最终,在付出了 3800 多名士兵生命的惨重代价之后,乃木将军无奈地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至此,第三次进攻以失败告终,战场上弥漫着绝望和悲伤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