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顺的再度攻击竟然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令日本大本营深感不安与焦虑。为了能够尽快攻克这座战略要地,11 月 14 日,一场至关重要的御前会议在紧张的氛围中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商讨如何推动早日攻陷旅顺,并下达了一系列严厉的指令。
大本营深知武器装备在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于是果断向第三军补充了多达 19 门威力惊人的 280 毫米攻城炮。这些巨炮将成为攻破旅顺防线的强大火力支持。不仅如此,还紧急增援了一个完整的师团以及三个工兵中队,进一步充实了前线部队的作战力量。
与此同时,大本营毫不留情地指责乃木将军在之前的进攻行动中存在严重失误。他们认为乃木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对 203 高地发起猛攻,这种分散兵力、缺乏决心的战术安排导致了进攻的失利。这样的批评无疑让乃木面临巨大压力,但也表明了大本营对于早日拿下旅顺的急切渴望。
面对连续三次进攻的失利,乃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紧锁眉头,目光凝重地凝视着地图,脑海里不断地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才能打破眼前这僵局。
首先,从目前的战况来看,一线铺开全面进攻这种策略显然已经行不通了。之前的三次尝试都以惨痛的失败告终,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而且还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样盲目的冲锋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送死,而无法攻克敌人的防线。
其次,经过对第三次全面进攻的仔细分析和研究,乃木发现旅顺东侧和中部的堡垒群异常坚固。这些由康特拉琴科精心布置的永备工事仿佛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无论是炮火的猛烈轰击还是步兵的奋勇冲击,都无法撼动它们分毫。在这些地方发动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很难有成功的可能。
乃木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敌人防线上的薄弱环节并加以突破,那么这场战役将会拖延下去,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然而,要想在如此严密的防御体系中找出破绽又谈何容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
如此一来,剩余唯一可能突破敌军防线的关键所在便是那 203 高地了。这 203 高地的防御工事固然也是坚不可摧,但好在之前的数次进攻行动已经成功地攻占了位于高地前方的长山等地带,从而为后续的攻击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看来当前确实唯有选择将 203 高地作为此次战役的突破口,才有可能打破僵局,取得胜利。于是乎,乃木毅然决然地向全体将士们下达了再次集中兵力攻打 203 高地,并将其作为主攻方向的重要指令。不仅如此,他还迅速地给大本营发去回电,表示自己无论日后遭遇何种艰难险阻和复杂局面,都绝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更不会改变要一举夺下 203 高地的坚定决心!
16 日这一天,乃木将军面色凝重地审视着地图,回想起前一次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败经历。他深知此次行动不容有失,于是果断决定将麾下全部的 340 门大炮集中部署到打米庄、角山以及长山这条战线之上。这些钢铁巨兽宛如沉睡中的猛兽,等待着被唤醒并释放出它们惊天动地的威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精心的准备。整整十天过去了,一切终于部署就绪。26 日清晨,阳光洒在阵地之上,乃木将军站在指挥所内,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远方的 203 高地。他深吸一口气后,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刹那间,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宁静,大地为之颤抖。各炮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计划,纷纷选择自己的攻击目标,一时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无情地砸向 203 高地的各个角落。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带着死亡与毁灭的气息呼啸而至;榴霰弹则如同绽放的烟花一般,在半空中炸裂开来,无数弹片四散飞溅;还有那密密麻麻的小炮弹,犹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而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203 高地仿佛置身于地狱之中,承受着一波又一波猛烈的炮击。据统计,这片小小的土地竟然承受了多达 3 万 2 千发榴弹、1 万发榴霰弹以及超过 23 万发小炮弹的狂轰滥炸!整个高地被炸得面目全非,原本郁郁葱葱的植被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焦土和废墟。然而,就在这样惨烈的环境下,守军依然坚守着阵地,用他们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抵御着敌人的进攻……
伴随着刺耳的尖啸声,一枚枚炮弹如同燃烧的流星一般划破长空,带着无尽的威势直直地朝着俄军的阵地疾驰而去。刹那间,整个战场都被这股强大的冲击力所震撼,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了片刻。
紧接着,一阵接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轰然响起,犹如雷霆万钧之势。爆炸产生的火光冲天而起,将周围的一切都映照得通红一片。俄军防守 203 高地的士兵们瞬间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只见原本坚固无比的堑壕在炮火的狂轰滥炸之下迅速被泥土和碎石填满,变成了一个个毫无遮拦的陷阱。而那高耸的城墙更是不堪一击,直接被炸成了一堆废墟,砖石瓦砾四处飞溅。就连那些精心布置的火力点也未能幸免,在巨大的冲击波面前纷纷被摧毁,化为了一片狼藉。
战场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鲜血淋漓的景象。受伤的士兵们痛苦地呻吟着,呼救声此起彼伏,但却很快就被新一轮的爆炸声所淹没。这一刻,203 高地上宛如人间地狱,让人不寒而栗。
在 26 日那个寂静而又紧张的夜晚,夜幕笼罩着大地,一片漆黑。然而,就在这片黑暗之中,日军悄悄地展开了他们的行动——一场针对 203 高地的夜袭。这次夜袭标志着日军第四次全面进攻的序幕正式拉开。
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响彻夜空,打破了原本宁静的氛围。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战场,双方士兵在激烈地厮杀着。203 高地前,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
到了第二天,即 27 日,战火依旧熊熊燃烧。面对如此激烈的战况,乃木司令官果断地下达命令,要求第 1 师团和第 1 旅团从东北、北以及西北三个方向全面投入战斗。这两个精锐部队迅速响应指挥官的指令,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人。
战场上,子弹横飞,炮弹不断爆炸,掀起阵阵烟尘。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毫不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夺取胜利!
康特拉琴科站在指挥所里,望着远处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暗自思忖着。他凭借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和对日军战术的了解,错误地判断了当前的战场局势。在他看来,此次日军对 203 高地发起的猛烈进攻不过是为了配合其主力部队攻击东鸡冠山而采取的一次“佯攻”罢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他所料。11 月 27 日清晨,当日军第 1 师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长山方向猛扑向 203 高地时,俄军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强攻,守卫 203 高地的俄军士兵们猝不及防,防线开始摇摇欲坠。
此时的康特拉琴科如梦初醒,他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眼看着 203 高地即将失守,他心急如焚,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迅速将原本部署在东鸡冠山方向的预备队紧急调往 203 高地,投入到激烈的反击战中。
经过一番浴血奋战,由于日军后续支援未能及时跟上,数小时之后,英勇无畏的俄军终于成功地将高地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但双方都清楚,更大规模、更惨烈的厮杀还在后头。
11 月 30 日,战场上依旧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率领一队日军士兵向着 203 高地的红坡西侧发起冲锋。他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枪林弹雨。但不幸的是,一颗无情的子弹击中了乃木保典少尉,他当场倒地身亡。这位年轻的军官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了战争中的又一名牺牲品。
满洲军司令部在获悉 27 日那场激烈战斗的具体情况之后,不禁怒火中烧!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战局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于是乎,在 12 月 1 日这一天,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山岩当机立断,派遣了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火速赶赴旅顺。儿玉源太郎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向驻守此地的军队转达大山岩司令官下达的严厉训令。
这份训令言辞犀利地指出:“对于 203 高地的战况之所以模糊不清、难以掌控,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应当归咎于统一指挥方面存在严重失误与不当之处。此外,高级司令部以及预备队所处的位置距离前线实在太过遥远,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决策并给予支援。因此,明日清晨发起新一轮攻击之时,各个司令层级的司令部务必亲力亲为,抵达合适且关键的位置,以便能够亲身实地考察地形状况,并精准把握战机。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希望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占领成果……”
接到这样一份措辞强硬的训令之后,乃木希典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立刻下令让作为预备队的后备步兵第 4 旅团迅速前进至 203 高地前沿地带待命,而他本人则带领着第 3 军军部一同紧随其后,奔赴战场一线。
在 1904 年那个寒风凛冽的 12 月 2 日,日本陆军第一师团毅然决然地改变了他们的攻击方向。这支英勇无畏的军队企图避开 203 高地那固若金汤的正面防线,转而从西北方向(也就是 203 高地的背面)发起一场出其不意的进攻。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更为残酷,这一次大胆的尝试并没有取得丝毫实质性的战果。尽管如此,这次行动却成功地牵制住了一部分俄罗斯守军,为后续的作战计划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日军第 1 旅团趁着敌人被牵制之机,迅速在 203 高地火线正面实现了全线展开。这一刻,整个战场都弥漫着紧张而又凝重的气氛。
站在指挥所里的乃木希典将军,紧紧握着望远镜,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在他心中,这场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决定大日本帝国命运的时刻已然来临。此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些如潮水般蜂拥向前、视死如归地发动自杀式进攻的日军士兵们身上。
这些勇敢的战士们,怀揣着对国家和天皇陛下的无限忠诚,毫不畏惧地冲向敌军阵地。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枪林弹雨之中奋勇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但他们毫无退缩之意,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无比重要的使命——为了帝国的荣耀与尊严,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 1904 年那即将结束的短短数天时间内,日军犹如发了疯一般,不分白昼与黑夜,持续不断地朝着 203 高地发起猛烈的攻击。然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俄军那如狂风暴雨般密集的弹雨。在这恐怖的枪林弹雨中,许多日本士兵甚至连开枪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便瞬间被无情地撂倒在了俄军阵地之前。
只见战场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那些倒下的日本士兵们,有的身体已经被炸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有的则浑身鲜血淋漓,衣物也早已化作了片片碎布,随风飘散。而在这片土地上,四处散落着锋利无比的弹片,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由于日军士兵伤亡惨重,大量的鲜血从他们的伤口处涌出,汇聚成了一条条猩红的血流,顺着山坡缓缓流淌而下。最终,整个山坡都被染成了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暗红色,宛如人间炼狱。正因如此,这个地方后来有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红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