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接到陈济棠的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他迅速召集了手下的军官,下达了紧急集结的命令。
不久,南京城的一个偏僻角落,一支由革命军组成的长龙开始缓缓移动。这支部队原本计划撤离的人数大约为7000人,在陈明的组织下,他们迅速而有序地集结起来,准备离开这个战火纷飞的城市。
然而,当他们真正开始撤离时,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达到了上万人。
这上万人的队伍在夜色中蜿蜒前行,如同一条巨大的蛇,悄无声息地穿过南京城的大街小巷。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明的部队。他们的撤离行动虽然低调,但动静却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城内其他部队的注意。
这些部队中,有的是因为上级的命令而被迫留下,有的是因为缺乏撤离的资源和途径。
现在,他们看到了机会,看到了逃离这个炼狱的希望。
陈明和他的部队成为了他们的救星,成为了他们逃离南京的关键。他们没有犹豫,开始悄悄地、一个接一个地混入陈明的队伍中。
在夜幕深沉的笼罩下,他们的队伍宛如一条悄然无声的河流,缓缓地流淌着,渐渐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支队伍如同幽灵般悄然离去,离开了那个曾经繁华如锦、如今却被战火摧残得面目全非的南京城。
陈济棠站在城墙上,默默地注视着这支离去的队伍。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矛盾。
他深知这些士兵们不听从指令,擅自撤离的真正意图。他们渴望逃离这个充满战乱与死亡的地方,寻找一个安全的角落,让自己和家人得以生存下去。
他很想下令,允许士兵自行撤离。然而,作为一名将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性,如果他公然宣布允许撤退,那么整个军队的士气将瞬间瓦解,他们很可能在一片混乱中丧失最后的抵抗意志。因此,他无法下达这样的命令。
尽管如此,他又怎能忍心看着这些人在炮火中白白送死呢?
他们的生命同样珍贵,他们的家庭也需要他们的照顾。所以,在这两难的抉择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他用这种默默的方式,默许了他们的撤离。
这是一种无声的支持,是对他们在乱世中寻求生存权的最后的一份尊重。 或许,这就是他能给予他们的最后一份仁慈。
夜色越来越浓,陈明和他的部队的身影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黑暗的尽头。他们的命运,就像他们消失在夜色中的身影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陈济棠他的目光开始移开,再次与第十军军长方觉相遇,两人在沉默中交换了一个沉重的摇头。
陈济棠的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悲凉而又无奈:“方兄,看来我们真的要在这里折戟沉沙了。”
方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悲壮的光芒,声音沙哑却坚定:“是啊,如今党国大厦将倾,除了我们,孙先生再无他人可依靠了。就用我们的残驱来为党国护住最后一丝火种吧。”
陈济棠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依然努力保持着镇定:“是啊,就让我们站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
“即使天崩地裂,我们也要坚守阵地,为孙先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不错,我们的名字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但我们的牺牲将永远铭记在革命的史册上。”方觉点了点头,感慨地说道。
“走吧,方兄,让我们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属于我们的痕迹。”陈济棠拍了拍方觉的肩膀,眼中闪烁着泪光。此刻已无退路可言,唯有拼死一战才能捍卫革命的尊严。
随后,他们便在南京城内开始组织起剩余的革命军,开始构筑最后的防线。他们忙碌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开始指挥众人搬运沙袋、修筑工事,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
他们不求能够战胜敌人,只求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最大限度地杀伤北洋军,用自己的生命为孙先生的安全撤离提供最后的帮助。
夜幕降临,城市中为数不多的灯火渐渐熄灭,只剩下一片黑暗。黑暗笼罩下的南京城显得格外宁静,只有远处传来的阵阵枪声和呐喊声打破这份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