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静静的烽燧 > 第3章 震怒的周团

第3章 震怒的周团

    汉中乃“四塞”之地。汉水两岸,秦岭巴山绵垣数百里,山大林深,地势险要,民风彪悍。自清末起就匪患不断,群匪蜂起,小则拦路抢人,打家劫舍;大则围城占县,占山为王,成为当权者的一大威胁。势力较大的土匪就有横行川陕界的王三春、盘踞青木川的魏辅唐、称霸南山的李冠五,其余小股土匪多如牛毛。

    明德他们在小南海遇见的就是南山李冠五的手下。他们是去踩点,探探县城虚实,想择机在县城干一票大的。结果返程的时候看见香客众多,本想搂草打兔子,结果却被打折了门牙。凶威赫赫的李冠五丢不起那个人,转身就带人洗劫了县城周边的一个镇子,奸淫掳虐无所不为,还杀了两个警察示威;几天后又袭击了警备团一支运输队,打死了七个士兵、抢走了六支步枪。不知道土匪明天又会祸害哪里,恐惧和焦虑的气氛像瘟疫一样迅速传开,人们窝在家里不再出门,城镇、乡村好像都停摆了,惶恐不安的乡绅们纷纷到政府上访,就连省主席都听说了汉中屡次剿匪失利反遭报复,遂电询匪情,严厉斥责了行署专员和当地驻军无能。 土匪的嚣张彻底激怒了警备团周团长,必须要下狠手了。社会动荡、上下震怒,事情处理不好他这个团长也就算当到头了。必须要有人对社会的失序负责,必须要有人给死难的乡亲偿命,公然洗劫镇子、袭击运输队,并杀死警察和士兵的李冠五必须得死。

    李冠五,就是匪患不绝,必须要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吴家大院子位于龙头山下。一座老坟、两棵古树、一条石船见证了吴氏家族的兴衰成败。坟是合坟,树是娑罗和樱桃,船是平地而起的一块飞来巨石。合坟里长眠着吴家从四川落户至此的先人夫妻,坟头上长着两棵树,一棵娑罗、一棵樱桃。在本地有许多樱桃树,但没人见过比这棵更大的了,那棵娑罗树则更加神奇,粗细相同的两根连理枝枝繁叶茂,福佑着吴家的子孙。“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在这个小山村里得到了验证,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也是吴家子孙永远的骄傲。据说石船旁原有一棵脸盆粗细的古藤被他们一个还健在的大伯砍去当柴烧了,古藤一砍,那石船就翻了,这也是吴家兄弟深感遗憾的事。

    吴家兄弟平凡富足的生活被李冠五破碎了。自打李冠五称霸南山以来,靠着种地、贩卖山货和药材以及给往来川陕的旅客提供食宿的吴家也就成了李匪经常照顾的对象,下山匪徒的吃喝招待,周边山民给土匪的孝敬都让吴家兄弟负责,山民大多生活清苦,不能及时敬贡,缺口就由吴家填补,时间一久,相对富足的吴家也日渐衰落了。兄弟俩一合计,干脆把家中年轻一代都送去城里读书务工当学徒了。

    于成山带着三个兄弟奉令侦查匪情,怕惊动土匪眼线,他们扮成山货贩子随吴小宝提前出发。吴小宝是吴老大的儿子,在王虎的商铺当学徒,警备团是商铺的老客户。

    进山的路沿溪而上,随处可见泉水和瀑布自山中涌出,鸟鸣声声此起彼伏,野百合、野牡丹和随处可见的兰草不甘寂寞的在风中摇曳。明德背着褡裢,黑娃和李水明各牵一头骡子走在后边,骡子背上架着驮担,里边装有大米、盐巴和针头线脑等山里紧缺物资。为保护骡子皮肤不被背篓磨伤,用一层薄棉絮搭在骡子背上把驮担隔开,四支短枪和几枚手榴弹就分散放在棉絮和背篓里。

    吴家大院子所在的地方山好水好,空气湿漉漉的。踏着清晨的薄雾,吴老二带着兄弟们沿着一条只有当地药农才知道的小路出发了。 路越来越险,到后来干脆就没了路。所谓的路就是一条随山洪而下的浮石组成的干沟,沿沟而上,前方时有石头滚落。断崖峭壁间不时可见野猪、野羊的残骸遗骨,升子崖边还有一只皮毛尚未烂掉的野山羊尸,土匪的老窝在距离升子崖十里的仙女洞。望山跑死马,贴近仙女洞所在山峰的时候已经中午了。

    于成山他们短暂休息后透过密林观察前方的绝壁,一条石径沿着悬崖蜿蜒而上,拐弯处有两个持枪的流动哨,山腰处有一个巨大的岩洞就是匪巢,几堵石墙层层拱卫石洞,石墙上不时有人影晃动,悬崖顶上有房屋的檐角挑出,居高临下俯视群山。

    “当年正规军在此围困好几个月都没打下仙女洞,一个冬天,双方死伤几百人,我的一个老师就在那个冬天被大雪严寒冻掉了脚趾头,”吴老二小声的说到。

    在草图上标注地形地物后,几个人在吴老二的带领下穿过木叶林,在老林中向山的另一边摸去。

    回到吴家已经半夜了,吴老大夫妇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了出来,兄弟几个总算吃上热乎饭菜了,明德是第一次参加行动,累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吃。

    吃饭的时候吴老大说了一件小事:“前两天李冠五的两个手下喝多了,说是西边金水镇伍家班掌柜六十大寿,武家班准备连唱三天大戏,还邀请了本地秦腔、汉调桄桄名角和社火助兴。这是金水镇的一件大事,为保证安全,老班主和镇长还邀请了镇上的警所到时候也去看戏。李冠五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就派了两个兄弟前去打探,并让眼线密切关注武家班和县城驻军的动向,随时给山里传递消息。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老大无意的闲谈,让于成山眼前一亮。他让黑娃哥三先眯一会,自己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吴老大唠嗑。天还没亮,他就把黑娃他们叫起来装货,装满天麻、党参的驮担架上了骡子背,天刚破晓,一行人已经踏上米仓古道返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