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州纪事:五千年的风雨历程 > 第15章 二圣临朝

第15章 二圣临朝

    一、背景

    在唐代的历史上,“二圣临朝”是指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共同治理国家的情况。这一现象始于高宗时期,最终导致了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而“二圣临朝”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当时的女性在家庭乃至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种趋势在隋朝继续延续。

    早在永徽六年(655年),当废后之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武则天就已经在高宗的默许下,开始参与一些重要的政治决策。据说,在一次君臣商议过程中,面对褚遂良的辞职威胁,武则天在帘幕后大声说道:“何不扑杀此獠!”这表明武则天已经开始在幕后发挥她的影响力。

    唐高宗之所以允许武则天垂帘听政,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他本人的健康状况。据史书记载,李治晚年因病痛缠身,经常无法亲自处理政务,于是逐渐让武则天代为处理朝政。此外,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当时的家庭结构中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这为武则天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社会背景的支持。

    事实上,历史上有过类似先例。隋文帝杨坚与其皇后独孤伽罗的关系,就是一种早期的“二圣临朝”模式。独孤皇后在隋文帝执政期间,常常与其一同参与朝政讨论,甚至有时会在朝会上旁听,了解朝中事务。每当隋文帝退朝后,独孤皇后还会继续听取政务汇报,这种行为在当时被称为“二圣”。因此,当唐高宗允许武则天垂帘听政时,这一做法并非没有先例。

    二、过程

    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中,有一次废后的危机几乎导致了武则天失去皇后之位。这次事件发生在唐高宗意图废黜武则天,另立新后的关键时刻。然而,就在李治的念头刚刚有所动摇之时,武则天找到了他,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

    在这次谈话中,武则天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她并没有直接指责或者表现出不满,而是采取了一种推心置腹的方式,指出李治的优点以及他性格中的弱点。她告诉李治,他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在某些时候容易受到他人言语的影响,从而在决策上变得犹豫不决。武则天巧妙地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助手,表示愿意帮助李治更好地分辨忠言与谗言,避免因一时冲动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武则天的这番话,既是对李治的安抚,也是对自己地位的一种维护。她强调,如果自己真的被废除,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样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她对国家的责任感,也展示了她对李治个人的关心。

    面对武则天的这一番话,唐高宗内心充满了悔恨和不安。他意识到自己差点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犯下严重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唐高宗的性格较为温和,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武则天不仅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一个贤妻的角色,还在政治上成为了他的重要参谋。这种多重角色的存在,使得唐高宗对武则天有了很强的依赖感,难以拒绝她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唐高宗同意了武则天提出的建议,允许她在朝堂上陪伴自己,参与决策。

    三、影响

    首先,垂帘听政使得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大臣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秘密地与皇帝商量关于废后的计划,因为一旦有此类言论,必然会传入帘子后面的武皇后耳中。这样一来,任何对武则天不利的行为都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武则天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效地阻止了那些企图削弱她权力的大臣们的阴谋诡计。

    其次,垂帘听政也让武则天的政治参与更加系统化和常态化。在此之前,武则天主要是依靠高宗的信任和支持来参与朝政,特别是在高宗身体不适时。但随着她正式垂帘听政,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日常行政管理上,武则天都能够更加直接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那时起,无论政局如何变化,武则天的作用都不再能够被忽视。她不仅在处理朝政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还逐渐树立了自己作为决策者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僚们不得不开始习惯于向一个女人俯首称臣,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一项巨大的变革。

    武则天的垂帘听政,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面貌,也为她日后成为女皇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政治手腕和远见卓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官僚们虽然对此态度复杂,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武则天在处理国家事务上的能力和成就。最终,随着武则天权力的不断巩固,她逐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