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突厥分裂
西突厥在唐朝初年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力量,控制着包括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在内的众多小国。随着唐朝消灭东突厥后,其影响力逐渐向西扩展,开始与这些西突厥附属国建立联系。628年,西突厥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分裂,原本由十个主要部落组成的联盟分为了南庭(弩失毕五部)和北庭(咄陆五部),统叶护可汗在这场内乱中遇害。这次分裂极大地削弱了西突厥的统一性,使其难以有效抵抗外部威胁。
随后几年间,唐朝对西域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巩固自身地位。637年,李靖率领的大军成功击败了吐谷浑王国,使得这个曾经作为唐朝与西突厥之间缓冲地带的小国不再构成障碍。紧接着,在638年,侯君集等人又率兵打败了吐蕃,并通过联姻(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加强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稳定了西部边疆的安全局势。
640年,唐朝军队攻占了高昌国,标志着唐朝正式开始了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统治。此后几年里,唐军继续推进,相继征服了焉耆、龟兹等地,许多原先隶属于西突厥的小国纷纷转而归附唐朝。面对这种情况,西突厥试图通过武力手段阻止这一趋势的发展。例如,642年时,北庭乙毗咄陆可汗曾出兵侵扰伊州,但最终被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西突厥领导人意识到对抗唐朝并非长久之计。644年后继位的乙毗射匮可汗选择了与唐修好,并允许手下重要人物阿史那贺鲁投靠唐朝。后者被封为左卫将军,负责征讨那些仍不愿臣服于唐朝的西突厥部落。这种合作模式似乎暂时缓解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不幸的是,当649年唐太宗去世后,局势再次发生变化。当时担任瑶池都督的阿史那贺鲁发动叛变,吞并了乙毗射匮所辖领地,导致西突厥重新陷入混乱状态。对此,唐朝决定设立安西、北庭两座都护府来加强对该区域的管理与控制。
二、西突厥的衰亡
西突厥汗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内部分裂和内部争斗之后,逐渐走向了衰亡。阿史那贺鲁是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原本被乙毗咄陆可汗任命为叶护,负责管理包括处密、处月等在内的多个部落。然而,在乙毗咄陆可汗逃往吐火罗后,乙毗射匮可汗派兵驱逐了贺鲁,导致他的部落大多离散。
面对这样的困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阿史那贺鲁率领剩余的数千帐归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接纳了他,并安排其部族居住于庭州莫贺城,同时授予他左骁卫将军之职。不久之后,当得知唐军计划攻打龟兹时,贺鲁主动前往长安朝觐,并请求担任向导。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唐太宗不仅设宴款待,还给予了大量赏赐,并将自己穿过的衣服赠予贺鲁。随后,贺鲁参与了对龟兹的征服行动,并在战后被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获得唐朝鼓纛,受命招抚其他未服的西突厥部落。649年初,唐朝设立了瑶池都督府,任命贺鲁为都督;同年夏天,随着唐高宗即位,贺鲁又被晋升为左骁卫大将军。
随着时间推移,贺鲁利用手中的权力逐步恢复并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至651年(永徽二年),他已成功聚集起一批支持者,并且听说唐太宗去世的消息后,萌生了反叛之心。此时,贺鲁的儿子咥运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唐朝右骁卫中郎将,他却劝说父亲脱离唐朝控制,重新建立独立政权。最终,在儿子的支持下,贺鲁决定背叛唐朝,率部西行,击败了乙毗射匮可汗,合并了对方的部队。贺鲁随后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立了新的统治中心,并得到了包括咄陆五啜、弩失毕五俟斤以及西域众多小国的认可与效忠。此外,他还任命儿子咥运为莫贺咄叶护,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三、贺鲁叛乱
651年,阿史那贺鲁利用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后唐朝内部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局势,发起了对唐朝的叛乱。他击败了乙毗射匮可汗,并成功招降了许多西突厥部落,自立为沙钵罗可汗。随后,贺鲁率领庞大的军队进攻唐朝控制下的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试图重新夺回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权。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威胁,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迅速采取行动,任命梁建方和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负责平定这场叛乱。然而,由于指挥上的失误以及对当地情况了解不足,这次军事行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到了652年的春天,梁建方再次组织力量向贺鲁发起攻击,并在与处月部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彻底解决贺鲁所带来的挑战。紧接着,在653年,西突厥内部也发生了变化——乙毗咄陆可汗去世,其子颉苾达度设继位并自称真珠叶护。这位新任领导者与贺鲁之间很快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双方爆发冲突。在这场内斗中,颉苾达度设联合了五弩失毕等势力共同对抗贺鲁,并成功将其打败。不过,即使如此,西突厥地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
鉴于前几次尝试未能有效遏制贺鲁的势力扩张,唐高宗决定于655年派遣更有经验的老将程知节(即程咬金)担任葱岭道行军总管,同时指派左卫将军王文度和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作为副手,希望能够一举平息这场长期困扰朝廷的叛乱。遗憾的是,这次出征同样遭遇了挫折。据记载,程知节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纵容手下将领王文度实施了一系列烧杀抢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唐朝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形象,使得原本支持或中立的人们转而反对唐军。结果,此次远征不仅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加剧了该区域内的不稳定性。
事后,为了追究责任,程知节和王文度都被免去了官职。相比之下,苏定方因表现出色且能够妥善处理与地方族群之间的关系而获得了晋升,成为行军大总管。值得注意的是,有历史学家提出观点认为,高宗选择程知节领军其实另有深意:通过让他参与这样一个几乎注定失败的任务来削弱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力量。因为程咬金是长孙无忌阵营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如果他在战场上失利,则可以借此机会对其进行打击,从而实现政治平衡的目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平乱行动的失败可能是出于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而非单纯军事层面的原因所致。
四、苏定方平西北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决定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来彻底解决西突厥问题,特别是阿史那贺鲁领导下的叛乱。为此,他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南北两路同时推进。北路军由苏定方担任伊利道行军总管,副将包括任雅相和回纥人婆润;南路则由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与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共同指挥,旨在安抚并争取西突厥南部各部落的支持。
苏定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在此次战役中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还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以增强己方力量。在向金山(今阿尔泰山)挺进的过程中,苏定方成功地击败了五咄陆之一的处木昆部,并接受了该部首领俟斤的投降。此外,他还利用之前俘获的泥孰部首领家属作为筹码,通过释放这些重要人物并向其赠送财物的方式赢得了泥孰部的信任和支持。这一举动极大地削弱了贺鲁对西突厥部分部落的控制力,同时也增强了唐朝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形象。
当苏定方率领部队到达曳咥河(今喀喇额尔齐斯河)西侧时,遇到了由阿史那贺鲁亲自带领的大约十万骑兵组成的敌军。面对数量上远超自己的对手,苏定方并未退缩,而是巧妙部署兵力:一方面命令步兵占据南面高地进行防守,另一方面自己则率骑兵列阵于北坡待命。战斗开始后,贺鲁多次试图突破唐军防线但均未得逞。见时机成熟,苏定方立即下令发起反击,结果一举击溃了贺鲁的军队。
接下来几天里,唐军乘胜追击,迫使更多原本隶属于贺鲁的部落转而投靠唐朝。其中,五弩失毕全部归顺了唐军,而五咄陆也选择了向南路的阿史那步真投降。至此,这场持续多年的西突厥叛乱终于被平息下来。
五、沙钵罗兵败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率领的唐军在曳咥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与阿史那贺鲁领导下的西突厥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尽管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敌军,但苏定方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精心部署,成功抵御了对方三次猛烈冲锋。随后,他果断发起反击,一举击溃了贺鲁的大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唐军不仅消灭了大量敌军,还迫使一些原本效忠于贺鲁的部落转而投降。
随着主力部队被击败,贺鲁不得不向西逃窜以求自保。然而,苏定方并没有停止追击的步伐,即使遭遇恶劣天气条件,他也带领着士兵们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经过200余里的艰苦追踪后,唐军终于在金牙山(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塔什干附近)再次与贺鲁相遇,并彻底摧毁了他的残余力量。此役过后,唐朝重新确立了对原西突厥领地的有效控制。
战后,苏定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局势并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首先,他下令将贺鲁及其部下所掠夺来的牲畜、财物等归还原主,以此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和支持;接着又安排各部落返回各自传统居住区域,并着手重建基础设施如道路和驿站系统,以便更好地管理这片新征服的土地。同时,他还特别关注到了战争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创伤,积极组织人员清理战场上的遗骸,并给予受难家庭必要的援助。通过这些努力,曾经饱受内乱之苦的西突厥十姓部落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至于贺鲁本人,则在其逃亡至石国时被捕获,并由石国人交给了唐朝。虽然他曾背叛过太宗皇帝的信任,但在被捕后表达了深切的悔意,甚至请求能在太宗陵前接受处决以示赎罪。高宗得知此事后产生了同情之心,最终赦免了他的死罪。后来,贺鲁因病去世,唐朝将其安葬在颉利可汗墓旁,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六、设立行政区
657年,唐朝在平定了阿史那贺鲁领导的西突厥叛乱之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首先,在五咄陆部设立了昆陵都护府,并任命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同时兼任骠骑大将军和昆陵都护。此外,唐朝还在五咄陆下的各个部落中分别设置了多个都督府,如匐延、盐泊、双河等,以此加强对这些地方的实际管理。同年稍后,又针对葛逻禄三部建立了阴山州、玄池州和大漠州三个都督府,进一步细化了行政划分。
与此同时,在五弩失毕部地区则成立了濛池都护府,由阿史那步真担任继往绝可汗及骠骑大将军兼濛池都护。这两个新设立的都护府——昆陵与濛池——均隶属于原有的安西都护府之下,共同构成了唐朝对西域广大区域的有效统治结构。
早在640年时,唐朝就已经通过征服高昌麴氏政权而初步确立了自己在西域的地位,并于该地设立了最初的安西都护府。到了658年,随着对龟兹等地的进一步掌控,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被迁移到了龟兹城(今新疆库车)。此时,从北至南包括于阗在内的广大地域都被纳入到了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同年,当吐火罗地区主动归附唐朝后,唐廷立即派遣王名远前往当地负责设置新的行政区划。根据记载,自于阗以西直至波斯东界之间的十六个王国及其附属领土都被重新组织成了一系列新的都督府、州县机构,总计新增设了88个州、110个县以及126个军府单位。这些新成立的地方政府同样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系统内,标志着唐朝对中亚部分地区实现了直接统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回纥铁勒九部联合反叛事件。面对这一挑战,唐高宗果断命令郑仁泰和薛仁贵两位将领出征讨伐。最终,在天山脚下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中,薛仁贵凭借个人英勇表现成功扭转战局,一举消灭了敌方主力,确保了唐朝对于北方边疆的安全稳定。这次胜利不仅加强了唐朝在当地的影响,也极大震慑了其他潜在的反抗势力。
最后,在702年(长安二年),为了更好地协调管理日益扩大的西部边疆事务,唐朝增设了北庭大都护府,专门统辖昆陵、濛池两个都护府以及其他如轮台州等十三个都督府。北庭大都护府的治所位于庭州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附近),其存在极大地增强了唐朝对整个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控制力
结语
唐朝在这一系列战争获得胜利,对其控制西域,保障丝绸之路起了积极的作用,并消除了边境的威胁,也使得其他国家在了解到唐朝实力后纷纷归附,同时促进唐人和西域的文明交流。值得一提的是,玄奘也是在这个时期去天竺取经的。
突厥被消灭,直到682年武则天时期才恢复建立“后突厥汗国”,并在莫啜的率领下和李尽忠、孙万荣的契丹势力和武则天的武周都有过交战。后突厥于745年被回纥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