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做梦开始铸造顶尖科技公司 > 第24章 三问

第24章 三问

    “我们已经提交了这套充电设备的专利申请。”

    随后,陈信将目光看向了徐长虹“我们也很希望能够帮到国家对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制定。”

    徐长虹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他这回就算不用蔡教授提醒,也已经明白了陈信的意思。

    先开始研发的不一定就能占据标准制定的位置,尤其是在虞国。

    从陈信在后世看到的结果来看,先进来虞国的国外车企,在国内出充电口之前就已经做出了一套完善的充电设备。

    但最后,在虞国使用的却是有别于这第一套车企的充电口,进口进来的电动汽车想要充电,还需要在套上一个转接口才能工作。

    只有国家认可的标准才能成为虞国推行的标准,才能成为统一市场的那个。

    陈信并不准备用这套专利来赚钱,收个一块钱的专利授权费,就算过去了。

    他的目标始终都是行业标准制定者的名头。

    当他们的工厂和这套充电标准绑定,那他们的工厂先天就会处于一个高位的位置。

    相似的状况并不少见,就像是手机行业中的口充电口。

    明明国内第一个使用这个口的是其中一家手机企业,但最后传出来的名字却是另一家企业的名字。

    这个名字的广为流传,必然给那家手机厂商的销量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陈信现在要的也就是这一个名头,到时候所有人都将这个充电口叫成品信口,他们厂子的名头就彻底打响出去了。

    很简单的一个对比,两家车企,价格差不多,配置差不多,但一家是充电口标准制定者,大街小巷说的都是品信口,这个时候,消费者会选哪家。

    那必然是品信啊,两者就算专业成都一样,作为行业制定者的品信也会在消费者眼里更加有光环一些。

    “国家也确实有推动行业发展的意向,不过,我可以直接和你说清楚,在这里,我是不能给你肯定的答案的。”

    “只能说假如你们的产品,技术足够领先,我可以帮你们提个议题上去。”

    “至于最后的结果,只能看你们自己。”

    陈信大喜过望,这样就足够了。

    品信是一个什么工厂,是一个离倒闭没多远的工厂,认识的最大政府人员是这个镇的管理者。

    原本,陈信是打算从发布第一辆汽车,花上两三年时间,慢慢再和政府那边接触。

    这其实不太稳妥,虞国人向来是聪明的,万一他们的汽车引发热议,很有可能在瞬间就引爆资本市场。

    今年只有他们一家电车厂商,说不定明年多出三家出来。

    到时候一家一个充电标准,再想竞争就要麻烦了。

    而现在他们接触上了徐长虹,就不同了。

    虽然,徐长虹只是说可以给他们上交一个议题,但这也不仅仅是一个议题,更代表着他们可以进入那些高层的眼睛里。

    先人一步,快人百步!

    “当然,徐司长,这我们当然知道,您放心,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绝对的信心。”

    “您可以将这套充电枪带回去测试,不论是稳定度还是安全性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徐长虹点头。

    “先不说这些,我有几个问题想问。”

    陈信看着他,等待着问题。

    “第一个,你们有没有测试过实际里程,是否可以达到你说的里程数。”

    “第二个,现在你们规划最大里程只有三百公里,是出于一个怎样的考虑,是做不了大里程,还是为了什么其他的原因。”

    “第三个,也是第二个问题的延伸,你们的车只有两三百公里的续航,而油车少说都有六百以上,你们确定这车能卖得出去么?”

    陈信还没决定什么。

    李主任的眼睛瞪圆了。

    这不对劲啊,这已经完全超过了审计的范围,他们的投资额现在来说不算大,按理说造出电池就已经证明这次投资是合理的。

    造出电动汽车只能说是意外之喜。

    而徐长虹现在问的问题就已经完全超过了审计的目的。

    李主任清楚,徐长虹从来不是一个说无用话的人,他既然问出来了,必然是有目的的。

    那最容易想到的,最明显的目的也就呼之欲出了。

    这位司长已经在考虑加大投资的可能了。

    这个时候,李主任心里就在祈祷了,祈祷陈信好好答,这不仅是陈信的机会,同样也是他的机会。

    他在这个位置上好几年了,能不能再往上进步一下,就全看这次了!

    “司长,关于里程问题,我们确实没有经过完整的测试,现在的预计里程数是推算出来的,不过我们有信心,在测试条件之下,实际里程只高不低。”

    “您如果愿意等的话,我们会在明天做一次里程测试。”

    “至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我也可以一起回答。”

    “我们并不是不能做更高里程的,这次在蔡教授实验室中虽然做出来的最高只有27度电的,但给我们点时间,五十度以下都不是太大问题。”

    “就像我在路上说的,这所有的考虑都是为了一个词,成本。”

    徐长虹的眉毛皱了一下,这也缩成本,那也缩成本,难不成你要赚走一半钱?

    实业可从来没这么高的利润,它又不像餐饮业。

    不过他的眉毛没有皱多久,就重新舒展了起来。

    “之所以要缩成本,也是为了您问的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路上我说的性价比一词。”

    “三个版本,18度电版,我们准备卖三万元,另两个版本各加五千。”

    “这辆车,将是消费者可以买到的,五万以内,驾驶配置最全面的正经电动车。”

    “再加上比汽油低了不知道几倍的电费消耗,这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省钱的一辆车,只需要开十万公里,买车的钱就能省出来!”

    徐长虹的脸色彻底回暖了。

    他是下过基层的,知道现在农民们的生活状况,这样的使用成本放在这,绝对会吸引一波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只是,仅仅这种低成本车,似乎也没有脱离目前国产车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