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做梦开始铸造顶尖科技公司 > 第25章 试车

第25章 试车

    这句话没有问题。

    事实上,要说虞国真的造不了车么,并不是的,虞国车辆制造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国产车是卖不出价格的。

    也就是老生常谈的上不了高端。

    这固然有一些是因为性能桎梏。

    但也有一些就是品牌价值限制。

    同样的发动机,同样的变速箱,乃至同个生产线上跑出来的汽车,国产的就要难卖,国产的就要更便宜。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消费者的信任问题。

    陈信他们准备卖低价,对于这个产品来说,是合理的。

    但对于整个国产车市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一直卖低价,那虞国的产品以后就只能一直卖低价。

    陈信自己当然也有考虑过。

    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制造出五十度的电池,说实话,靠着这电池,他也可以拿到相当规模的融资。

    加上他脑子里带回来的资料,花个几年做一台高端电车,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首先先发优势全无,,二来就是话又说回来了,一家之前听都没听过的车企,陡然发布了一台二十来万的车,有几个敢买的?

    这才是陈信将价格放在三到四万的原因。

    不过,这可不代表他没有高端的计划。

    “徐司长,你也知道,我们这个工厂名不见经传,要想一口吃成胖子,实在是难以为继。”

    “不过,我们并不是没有高级车的计划,这辆小车是我们迈入行业的基础,在时机适当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会冲击十万,乃至二十万以上的市场。”

    徐长虹点头,不再追问这个时机要几年,这种问题没有意义。

    就算对方说明年冲击,他也不敢信,只要对方有这个心,也就算是可以了。

    毕竟陈信他们如果真的就要扎根在低端市场,那他们的投资也许是能赚回来,投资想要得到的效果就不一定能实现了。

    国家的投资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要能引导市场发展,才是最成功的。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上市这三款车型?”

    陈信咬了下嘴唇,随后,他说道“要是可以,其实我都想明天就上市。”

    “只是现在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电池工厂还没有落地,虽然这位李主任批了电池工厂的投资计划,但从工厂落地到运营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一个是,我们准备上车展吸引一波投资,才有钱建车间里的流水线,这两台车都是我们工人手搓出来的,但如果是量产化,手搓就实在离谱了。”

    徐长虹思忖了一下,转过头朝着秘书问道“珑周省是不是还有一个锂电池工厂处于破产清算的状态?”

    “对的,离这里大概一百多公里。”秘书秒懂。

    “如果是旧工厂改造,这个时间是不是能提前?”他又向陈信问询。

    陈信眨了眨眼睛,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随后嘴角就兴奋地压不住了“当然,这最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徐长虹又说道“车展继续上,投资不用急,我会提交方案,你们可以先把生产线建起来。”

    稳了,这下彻底稳了。

    陈信感觉一块大石头彻底落下了地。

    毫无疑问,徐长虹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他决定给品信追加投资。

    这可不是雷州的投资,而是虞国的投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面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名义的问题。

    拥有国家资本的企业,民众的信任度会直线上升。

    ……

    第二天。

    晴。

    玉京时间十点整,气温三十度,对于试车来说刚刚好,当然对于人来说就不是刚刚好了。

    原因也简单,试车可不让开空调,还不让开窗……

    这回陈信没有上手,而是待在工厂内,陪着这些领导等待最终结果。

    这个结果决定着投资最后能不能落到他们的手上。

    他们没有测试场地,更没有测功机这种东西,所以陈信选择了一条包括20乡道,25城市道路以及55高速道路的路线。

    乡道的限速是60,城市道路限速50,高速路限速100,这次测试他们将顶着限速跑。

    这其中还包括了数个红绿灯停车起步的过程,工况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丰富且有代表性的。

    测试将进行五次,最后会求出五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同时通过方差来控制整个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李哥,这次辛苦你了。”陈信朝着一个中年男人点了点头,对其说道。

    这不能算是一个轻松的差事,但是为了数据的准确性,他们只能让同一个人进行测试,以保证操作的一致。

    整个路线一共五十公里路,中间进行一次补能,也就是在第三次测试结束后,他们会对其进行充电。

    工厂内的充电功率为七千瓦,理论上可以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充满。

    这也是陈信比较有信心他们的里程不会缩水太多。

    不然三个循环那就是一百五十多公里,两百公里里程打个折就开不到了。

    “辛苦个奶奶腿!”这李哥笑着捶了陈信一拳,随后钻进了这辆小车的驾驶室内。

    很简单,他刚工作的时候厂房内都没有空调,气温三十度打不住,就开个车而已,算得了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他踩下电门,没几秒速度来到60,正式开始了测试。

    陈信穷,虽然有了投资,但是还是很穷,所以买不起无人机,当然买得起也没人会用。

    更买不起拍车的专用摄像头。

    他们只能在车上安装gps来实时定位这辆车的动态。

    几人围着的屏幕上就是gps传回来的实时信号。

    ……

    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看起来很长,但放在等待的时候,那就更长了……

    不过,总算第一圈结束,那工人驾驶着车辆停在了乡道的一边。

    陈信他们立刻向前,拿着工具测量电池的剩余量,计算这次的百公里耗电量。

    “85度每百公里!”数值很快就算了出来,得益于这辆车的小体重,实际的电耗比陈信想的还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