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子思考之时,两位满头大汗的太医起身来到近前,禀道,“启奏陛下,解大人伤势虽重,却并无性命之忧。臣开几服药,不会有大碍。”
朱允熥看了一眼门板上双眼紧闭的解缙,微微颔首问道,“他何时可以醒来?”
太医道:“回陛下,大概需两三日。”
朱允熥便道,“接下来这段时间你们留在解府,务必要将解缙治好,不得有任何闪失,记下了么?”
太医连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朱允熥没有因此失望或者动怒,也未迫不及待地顺着王晏的话胡乱下旨,只对常升说道,“开国公,朕会派殿前军在解缙府上驻守。这些日子,劳烦你了。”
“臣遵旨,”常升垂首应下。
朱允熥见状终究还是多说了一句,这句话并非单独针对什么人,而是对所有人说道,“诸位放心,朕一定会彻查此事。”
“谢陛下!”
众人齐声领受,常升脸色十分难看,就好像是被人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随行护驾的殿前军分成两部,一些人护送着解缙前往解府,另外一部分人则簇拥着天子和诸位大臣返回皇宫。
及至来到奉天殿,又有各部堂高官赶来,规模约等于平时的常朝。
奉朱允熥之命,锦衣卫指挥使顾统将今天发生的事情简略述说一遍,包括最后王晏说的那些话,没有一字遗漏。
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任何异常,即便王晏明确指出锦衣卫内部可能存在问题,才导致解缙的行踪被兀良哈细作完全掌握。
当即便有重臣对其发难。
刑部侍郎张元福沉声说道:“敢问顾大人,锦衣卫为何没有提前探查到兀良哈细作的踪迹?”
这话有些不近人情。
应天府居民近百万,屋宇房舍延绵起伏,锦衣卫的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对这座大城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便所有大臣都知道京中必然有兀良哈探子,可是在对方没有轻举妄动的情况下,想要从几十万人里找到他们无疑是大海捞针。
然而世间事便是如此,没有发生意外自可相安无事,一旦出现纰漏,旁人不会在意你有多少难处,只看你是否做到完美无瑕。
面对对方直截了当的责难,顾统镇定地回道:“侍郎大人,锦衣卫在这件事上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官甘愿领受罪责。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利用那个活着的刺客查明真相,即刺客究竟是如何得知解缙的行踪。”
工部尚书沈会立刻反驳道:“顾大人,眼下很难说是不是锦衣卫内部出了问题,倘若继续由你们查这个案子,焉知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状况?”
光禄寺卿朱衡冷声道:“沈尚书所言极是。”
锦衣卫曾在洪武末年时查过朱衡,虽然没查出实质性的东西,但也让他脸上无光。
朱衡心中未尝没有宣麻拜相之念,可这件事之后,他便知道自己此生再也没有希望。
顷刻之间,三位重臣同时指责锦衣卫,这种状况在朝堂之上颇为罕见。
主要就是因为朝中文官集体对锦衣卫这种特权衙门一以贯之的敌视,这桩案子让群臣瞬间清醒过来,锦衣卫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之前刻意收起了锋芒。
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又怎会放弃对锦衣卫的攻讦。
普通人面对这种压力或许会心态失衡,但顾统依旧面色如常,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大人言之有理,锦衣卫自当退出调查行列。”
他抬头望向天子,躬身行礼道:“启奏陛下,臣恳请朝廷调派官员进驻锦衣卫审查。”
王晏微微眯眼。
他饱读诗书通晓史册,在煌煌青史上见过各种各样大权在握的人物,却极少见到像顾统这般明明是天子心腹、执掌着数千名锦衣卫、对朝野上下各种隐秘知之甚详、偏偏没有任何锋芒之意的古怪臣子。
便如此时此刻,他完全可以不在意那几个人的逼迫,因为解缙行踪暴露未必就是锦衣卫的问题,而且为了保护解缙,随行的两个锦衣卫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简而言之,顾统本不需要将姿态放得这么低,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并且比其他人预想得更加彻底。
锦衣卫不仅退出查案之列,还甘愿接受朝廷部衙的直接审查。
此人比当年的蒋瓛还要难缠……
在顾统做出这番表态后,朱衡等人便不好再行攻讦,总不能当朝逼着他辞官,尤其是眼下事情的真相尚未查明。
殿中一片肃然。
龙椅之上,朱允熥含着笑意。
似乎,朝中的纷争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看向顾统,顾统也看过来。
君臣二人对视,顾统眼中的神色让朱允熥心中释然。
从一年前他登基为帝开始,顾统便始终如一地站在他身旁,没有过一日懈怠,也从来不曾委顿怯弱。他依靠锦衣卫打探得来的消息,让朱允熥不至于成为瞎子和聋子。
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局势,顾统都能泰然自若。
而今日,顾统嘴上示弱,那个眼神却如往日。
顾统微微垂首,仿若不经意间朝旁边看了一眼。
这一刻朱允熥忽然读懂了他的心思。
似乎是感应到顾统看向自己的余光,武勋班首一位中年男人迈步站了出来。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开国公常升面朝天子,不疾不徐地说道:“启奏陛下,臣认为眼下真相未明,不能将矛头对准锦衣卫,或许这就是兀良哈细作想要达成的目的。在他们看来,刺杀解缙一方面可以让文武离心离德,另一方面可以挑动我朝内乱。”
在王晏先前的推断中,不止锦衣卫内部可能存在问题,开国公府和解缙身边人同样值得怀疑。
群臣围攻锦衣卫而漏过常升,自然是有意为之。
常升虽然也被牵扯其中,但他毕竟有从龙之功,又是皇帝的亲舅舅。这使他在朝中同样有一批拥趸,不像锦衣卫那般独立于朝堂之外。
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朱衡等人不愿招惹这位开国公。
眼下听到常升这番简洁却在理的分析,一些人的面色不禁略显难看。
朱允熥尚未开口,顾统却站出来说道:“开国公言重了。锦衣卫作为朝廷衙门,既然有嫌疑自当接受朝廷的审查。下官方才仔细想过,锦衣卫内部确实可能存在问题。”
他微微一顿,坚决地说道:“故此,臣恳请陛下另派大臣调查此案,同时对锦衣卫内部进行审查。”
这番对答让满朝重臣听得云里雾里,满心茫然不解。
天子这一年来逐渐掌握权柄,主要依靠几方面的力量,其一是郭英、铁铉还有耿炳文这三位军中大帅的支持,其二是顾统所在的锦衣卫忠心耿耿,其三也是相较而言在朝中最重要的依靠,便是以开国公常升为首的从龙之臣。
如今顾统竟然公开在朝堂上否定常升的建言,难道天子的两位臂膀出现了矛盾?
常升亭扭头望去,从顾统面上看到一闪而过的恳切之色。
他不太明白对方为何一定要让锦衣卫成为众矢之的?
审查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很容易出现无法预料的变故,或者说朝堂上没有任何一个衙门经得起事无巨细的审查。只要用心总能查出很多问题,更何况像锦衣卫这种泡在阴暗脏污中的特殊衙门。
他先前那番话是想为锦衣卫解围,不成想顾统却毫不领情。
王晏面无表情地旁观这一幕,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他想看到的局面,借助解缙遇刺这桩案子将矛头指向锦衣卫和常升,变相增强文官的实力。
然而顾统未免表现得太弱势了。
他和光禄寺卿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意识到这里面藏着古怪,因此没有火上浇油,选择静观其变。
一片沉默之中,朱允熥看向文臣当中的一人,缓缓道:“许佐。”
都察院左都御史许佐出班奏道:“臣在。”
李端道:“由你领御史审查锦衣卫。”
许佐镇定地说道:“臣领旨!”
朱允熥稍稍迟疑,沉声道:“解缙遇袭一案,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共同查办。”
群臣无人反对,尽皆俯首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