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佑平元年三月。
历书曰,鹖鴠不鸣。
在这场大朝会之前,解缙的名字便已经频繁出现在京中各大府邸的暗室商谈之中。
京城花魁陈婉儿自赎其身、甘愿进解宅为奴为婢侍奉左右这件事的影响力极其恐怖,堪称佑平元年从头到尾,在京中仅次于漠北大捷的奇谈。
令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是,解缙不仅没有笑纳绝色美人,更增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
市井之间传得纷纷扬扬,百姓们想不明白世上怎会有如此蠢人,放着送上门的花魁都不要,莫非这位边疆出身的文人不爱美人,或有龙阳之好?
达官贵人们自然要看得更深一些,尤其是联系到这几日天子频繁的召见解缙,从这两件事就能看出解缙的城府非同一般,绝非那种一根筋的愣头青,说一句有勇有谋丝毫不过。
再加上漠北战报之中,铁铉对这个解缙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京中权贵已经可以预见一颗朝中新星冉冉升起。
京营局势渐渐稳定下来之后,相当一部分重臣都认为天子会将解缙提拔为兵部侍郎,哪怕这种调动稍稍有些急躁,也可以先任命他为员外郎,将来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继续提拔。
亦或者是将这个年轻人调入吏部,留在中枢着重培养。
然而大朝会一直进行到尾声,解缙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他的存在。
此刻解缙出现在他们视线中,因为朝会冗长而有些麻木的百官终于打起精神。
解缙面色如常地站在殿中,抬眼看向远处龙椅上的天子。
朱允熥并未开口,只是对一旁的宣旨小太监点了点头。
早已准备妥当的太监摊开卷轴,望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不禁有些紧张,连忙轻轻咬了一下舌尖,神色郑重地宣读,略显尖利的声音传入文武百官的耳中。
“诏曰:大明佑平元年年,北平大营文书解缙屡进良言,助北平漠北诸营歼敌万余,大获全胜。”
这份圣旨从一开始就显得与众不同,很多大臣甚至出现错愕的神情。
它不像其他封赏圣旨那般字斟句酌极其简洁,反而如口语一般不厌其烦地讲述解缙已为人知的事迹。
然而随着宣旨太监的讲述,很多朝臣看着解缙的目光渐渐变了。
“……佑平元年正月,解缙献夺城之策,受他感召诚心归顺的辽东女真部说服孟鹤祥归顺,我军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大宁府以北,底定辽东大局。”
宣旨太监渐入佳境,语调抑扬顿挫,只是稍微有些累,毕竟此刻满朝大臣都在凝神倾听,哪怕读错一个字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好在他顺利地宣读完毕,然后朝龙椅上的天子躬身一礼。
当听到“底定辽东大局”这几个字后,群臣精神一振,接下来应该就是具体的封赏,然而那个宣旨太监却止住话头,显然他已经完成这个略显艰难的任务。
无数道好奇或者审视的目光中,解缙镇定地站着,双眼望着面前光滑平整的金砖地面。
御阶之上,朱允熥的声音悠然响起:“众卿家现在应该知道,这个不起眼的解缙为大明立下多少功劳。朕并非贬低铁铉、郭英和其他边军将士,如果没有解缙挺身而出,想必他们也能稳稳地守住边疆。但是因为解缙的建言献策,大明边军取得更加宏伟的胜果,这是不争的事实,故此朕要让天下人看到,为国朝拼死效命者,朝廷绝对不会亏待。”
解缙目光微凝,他忽然想起那日觐见,天子在末尾时说过要送自己一份礼物。
听他眼下的话锋,这份礼物好像不轻。
这也是文武百官的想法,因为天子定的基调有些高,这种情况下肯定不止是官职擢升。
礼部王晏忽地抬起头,眼中浮现凝重的神色。
朱允熥回以平静的目光,然后继续说道:“朝廷不日将行文晓谕天下,加封解缙为国子监祭酒、翰林院院正使,赐东宫编撰,赐紫金鱼袋,擢为礼部侍郎,主修太祖实录。”
殿中无比安静。
对于百官来说,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稍稍有些出格,但是考虑到解缙在漠北一系列战事中确实有立下功劳,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体会着这一串赏赐的细节,渐渐感受到对方的良苦用心。
天子的每一项赏赐都是顶格标准,考虑到解缙的年纪和资历,实在不能再往上提高,否则必然会引来朝堂重臣的反对。但是这么多顶格赏赐叠加起来,足以证明天子对他的器重,而且解决了普通官员最煎熬的初级阶段。
将来只需要他在朝中熬着资历,各方面的提升都会顺理成章。
对于一个大半年前还是小小编修的人来说,如此恩宠实在罕见。
解缙知道这和铁铉、郭英对自己的举荐有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天子那天的承诺也没有任何水分。
想到这儿,他不禁心中感叹,躬身一礼道:“陛下厚爱,微臣铭感五内。”
朱允熥颔首道:“朕希望更多像你这样的人奋发图强,为大明注入更加刚强的意志。”
解缙沉稳有力地说道:“臣将牢记陛下的期许。”
朱允熥欣慰地笑着。
随着太监数声长号,佑平元年三月底的大朝会就此结束。
解缙身处文官队列之中,迈着平稳的步伐走出端诚殿,此刻已是午后,初春的阳光带着几分暖意,又有微寒的春风吹过宽阔的殿前广场。
解缙回头看了一眼巍峨的殿宇,目光中多了几分深邃之色。
不时有京官走来恭喜众人,解缙并未突出自己,基本上是兵部尚书茹瑺出面交际。
直到一位面容清癯的武官站在他们面前。
“见过公爷。”众人异口同声地行礼。
开国公常升神情温和,寒暄几句之后看着解缙说道:“过几天若是得了空闲,就到我府上来坐坐吧。”
解缙垂首道:“谨遵开国公之命。”
常升微微点头致意,随即转身离去,根本不在意其他京官投来的好奇目光。
“你认识开国公?”茹瑺好奇地问道。
解缙低声道:“不认识。只不过,他与我都是奉旨办事。他日,我再说给您听。”
“这个不急,我们是不是该庆祝一下?”茹瑺笑了笑。
解缙倒也没有矫情,“明天中午如何?我做东,大家都去。”
这时,解缙微微驻足,“参见二殿下。”
朱文坤昂首挺胸,“你就是解缙?开国公请你去喝茶,你为何不去。现在全京城都知道你的大名,这是要压开国公府一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