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
嫩芽新抽,万物更新,生机渐渐勃发。
因为仍旧在元月之内,京城还弥漫着喜庆的氛围。离农忙还有一段时间,连闺阁都禁了针线,自然人人都能清闲度日。
唯独朝中大臣闲不下来。
日上三竿时,吏部尚书钱晨、兵部尚书茹瑺、礼部尚书王晏、户部尚书蹇义,再加上以营国公郭英、曹国公李景隆为首的武将勋贵们,几乎同时被召入宫中。
等他们踏入奉天殿时,才发现除了天子之外,还有一位大臣在此。
这是顾统第一次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参加这种规格的朝会,从表面上看他一点也不怯场,和当年的蒋瓛相比毫不逊色。
群臣行礼之后,坐在御案之后的朱允熥对顾统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的退下。
“诸位莫要心急,稍安勿躁。”
天子这句话让众人感到诧异,他们已经是许久没见到朱允熥这样的姿态了。
约莫一炷香之后,顾统带着一位年过四旬的中年男子走进殿内。
男子毕恭毕敬的跪下行礼,“外臣左福,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群臣错愕,目光瞬间落在这个中年男子身上。
外臣二字可谓意味深长。
如今蒙元被灭,正统黄金家族也在捕鱼儿海一战中被蓝玉杀尽,而位于西南的交趾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进入奉天殿。那这个所谓的外臣左福到底是何方神圣。
朱允熥似乎十分满意大臣们的反应,温和的说道,“起来说话吧。”
“谢陛下。”
左福小心翼翼的站起来。
朱允熥又说,“说说你的来历和目的。”
“是,陛下。”
左福的礼节无可挑剔,“外臣乃是漠北蒙族瓦剌部人,此番奉大汗之命,特来京城向大明皇帝陛下请安。”
瓦剌?
郭英与李景隆不由得对视一眼。
这两位都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对漠北鞑子都是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尤其是对瓦剌更不会陌生。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之前,漠北蒙古三部时常联合进犯边境。可以说,蒙古三部的手上都沾满了大明百姓的鲜血。
在洪武二十一年之后,随着蓝玉覆灭黄金家族,蒙古三部群龙无首。瓦剌也渐渐沉寂,在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龟缩在西北一隅与世隔绝。
除了瓦剌大汗鬼力赤以及那位阿鲁台外,瓦剌当世知名并且能名传中原的人物寥寥无几。
龙椅上,朱允熥微笑着,“贵使此行,不光是为了给朕请安吧。”
“陛下明鉴,外臣确实另有使命。”
左福垂眉低首,先是奉上国书,“兀良哈退居漠北草原,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更是在庆州以北,杀我族民万余。我大汗愿奉上战马一万匹、牛羊三万头,向大明称臣,请大明皇帝陛下出兵,讨伐兀良哈。”
朱允熥看一眼国书,“一万匹战马确实诚意不小,只是兹事体大,朕需要与朝中公卿先行商议。贵使可在礼部馆驿小住几日,等候消息。”
左福恭谦的回答,“外臣遵旨。”
待其退下,朱允熥施施然起身,负手站在御阶边缘,踌躇满志的说道,“诸位,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短暂的沉默之后,礼部尚书王晏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小心有诈。”
“有诈?”
“大明与瓦剌乃是世仇,瓦剌当年在大明更是犯下累累血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两家纷争不断。瓦剌与我朝联合,只是迫于兀良哈的压力。若是兀良哈被灭,瓦剌一统草原,恐再与大明为敌,并无忌惮。陛下,这些异族反复无常,宋联金灭辽、联蒙灭金,都是铁证,万不可或忘。”
毫无疑问,王晏这是老成持重的看法。在登基之前,朱允熥会很欣赏各种敢于直谏的文臣。但现在,却有一种隐隐被忤逆和冒犯的感觉。
当然他也知道,王晏此言并无不妥,所以也没有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另一边,曹国公李景隆主动接过话头,“王尚书,方才那名使者说的很清楚,他们是想要覆灭兀良哈,所以才想要与我们联合。如今兀良哈称霸草原,鞑靼、瓦剌已经是强弩之末。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不是唇亡齿寒的境地,而是真正的刀斧加身,他们寻求生路再正常不过。”
王晏眉头微皱,面露不悦,“曹国公,你想驱狼吞虎,就不怕与虎谋皮?赵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
李景隆今天就好像是开了窍,振振有词道,“王尚书担忧不无道理,但那终究是后话。兀良哈是三家最强,占据漠北大半土地,北方长城一半也都在防兀良哈。只要覆灭兀良哈,鞑靼、瓦剌哪来的胆子直面大明。”
王晏沉默不语。
他倒不是要故意逆着天子的心意,即便他知道天子比任何人都要想彻底覆灭兀良哈。
只因这一段时间都太过顺利,让人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先是朝廷平定靖难,接着蒙古三部内乱,又冒出鞑靼大汗暴亡的消息。紧接着,便是瓦剌又送来联手对抗兀良哈的请求。
仿佛一夜之间,大明已经占据了所有局面上的优势,彻底消灭宿敌蒙古指日可待。
那一边,李景隆继续说道,“陛下,眼下我朝大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鞑靼内乱人心惶惶,就连沉寂多年的瓦剌都打算在兀良哈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咱们若是按兵不动,岂不是被兀良哈看轻了。”
兵部尚书茹瑺也适时说话,“陛下,臣以为曹国公所言极是。”
朱允熥面露微笑,然后看向站在最前面的郭英,“营国公意下如何。”
郭英清了清嗓子,冷静的说道,“陛下,无论瓦剌使者如何舌绽莲花,我朝都不能对他们寄予厚望。一万匹战马看似很有诚意,实际上对瓦剌来说不值一提。以臣对他们的了解,倘若咱们边军占优,他们或许能锦上添花。倘若咱们战事不利,他们绝对不会雪中送炭。”
或许是心情很好的缘故,朱允熥没有反驳任何人的建言,反而频频点头以示认可。
“诸位说的都不错,朕已经传旨北平,一旦时机成熟,铁铉可便可直接举兵北上,营国公挂帅,再复当年凉国公当年在捕鱼儿海之畔的盛举。”
虽说朱允熥话里还是留了余地,但此刻殿内的臣子都明白,天子这是想要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