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晚上,天空中繁星点点,月色皎洁,照亮了大地。杨建业的军营外,一名匈奴使骑着马缓缓而来。他身着华丽的匈奴服饰,脸上带着自信和威严。
当他接近营门时,两名手拿长铩的飞军士兵拦住了他的去路。其中一名士兵大声喝问:“哎哎,你干什么的?这里是军事重地,不得擅闯!”
匈奴使者微微一笑,用流利的汉文回答道:“两位将官,我奉我们匈奴可汗之命来找你们杨元帅有要事相商,请快快带我进去。”
两名飞军士兵对视一眼,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打量着这位匈奴使者,心中暗自揣测他的来意。然而,由于使者言辞诚恳且身份特殊,他们决定先向将军禀报此事。
于是,一名士兵转身进入营帐内,向杨建业汇报了匈奴使者求见的消息。杨建业坐在案前,思考片刻后,决定将此人带上来听听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随后这名匈奴使者便被两名飞军士兵带到了杨建业的中军大营内。
进入营帐后,只见两边站立着一排排威武雄壮的飞军将领,他们个个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旺盛的战意。看到这个场景,匈奴使者不禁心中一惊,感到一阵胆寒。但他很快想起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并恭敬地向坐在案桌前的杨建业行礼。
匈奴使者接着说道:“尊敬的杨元帅,战争永远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中原王朝与我草原各部落经过多年的征战,早已人困马乏。为了体现我们草原人的诚意,可汗特意派遣我前来献上求和书,希望我们双方能够罢兵言和,各自休养生息。我们可汗承诺,从今以后不再侵犯长城一线,愿与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关系。”说着,他恭敬地呈上了一份用羊皮纸写成的求和书。
杨建业深知,这就是匈奴人的缓兵之计,等到他的元气恢复就会立马撕毁和约再图南下并且他既然向皇上上书出兵北伐就一定要将匈奴人彻底铲除永绝后患,面对匈奴人的求和杨建业是断然不可答应的。
看着匈奴使者递上来的降书,杨建业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直接将降书扔在地上,对着匈奴使者破口大骂道:“你们这群北蛮子,别以为本帅不知道你们那些花花肠子!要想让你们匈奴人和谈,信守盟约,唯有将你们彻底打服,才能让你们知道厉害!现在被包围的是你们,想和谈?做什么春秋大梦呢?还不快滚,回去叫你们匈奴可汗听着,让他好好整军备战,不要输的太难看。”
听到杨建业这番毫不留情的话,匈奴使者的脸色变得极为难堪,但却不敢有丝毫反驳之意。于是,匈奴使者只能低头认错,连连称是,表示会尽快传达给匈奴可汗。
说完,杨建业挥手示意匈奴使者离开。匈奴使者如蒙大赦,赶忙捡起降书,灰溜溜地离开了营帐。而一旁的飞军将领们则看得哈哈大笑,纷纷称赞杨建业的威武霸气。
营帐内所有将领中唯有岳再兴面露难色,随后走上前说道:“禀元帅,虽然现在战局看起来对我们有利,但随着赵显的十万神武军退回长城以内,我们这一万多兄弟已经算得上是孤军了,弟兄们已经断粮三日,这几日还是靠着食草根,挖野菜,饮甘露才勉强撑得下去,如今匈奴人既有意和谈,元帅为何要拒绝呢?”
诸位将领在听完岳再兴的话都面面相觑,都认为岳再兴所说的不无道理,倘若再战下去胜负难办啊。
看见场上逐渐陷入混乱,杨建业随后对众位将领说道:“弟兄们,我知道你们心中是怎么想的,虽然目前我们飞军过得十分艰难,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但你们要想一想被我们包围在山谷内的匈奴兵就过得比我们快活吗,他们照样是缺衣少食,我听说甚至已经有了他们有些士兵已经开始斩马为食,而我们现在要拼的就是谁的耐力强,只要我们军中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破匈奴便是指日可待。”
众将领听完杨建业慷慨激昂的发言,顿时重振信心,势必要全歼匈奴。
随后杨建业也便下达了最后的作战指令。
“岳再兴,牛霸听令。”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率三千军马从明日起开始对山谷内的匈奴兵发起轮番进攻,三日之内攻不下,你二人提头来见。”
“末将领命。”
吩咐完二人后,杨建业又命其他将领率领兵马堵住山谷内各个要塞通道,防止任何一个匈奴兵逃跑。
匈奴使者狼狈的逃回可汗大营后将刚才所发生的事尽数告知九大部落首领。
“这该怎么办啊?打又打不过降又不准降。”鲜卑部首领拓跋耶乌说道。
“是啊,现在我们草原上在这的所有军队,虽说有几万人,却早已缺衣少食数日之久,军心涣散,毫无战斗力,这汉人不是非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女真部首领完颜贺说道。
正当各个部落首领都在因为担忧吵吵不休的同时,可汗帐下顶级谋士哈密赤说道:“各位首领莫慌,他们中原自古以来,只要权臣在内,大将岂能立功于外乎?只要我们派人,将投降的诚意告诉你他们中原的皇帝,并贿赂权臣,那杨建业安有不撤军之理。进而再联络在外的草原部队,内外夹击,定能大破飞军,大获全胜。”
诸位首领听完此计后,纷纷点头称好。随即当夜命人越过飞军的封锁线潜入长城以内。
匈奴使者潜入皇都之后,第一个地方便来到相国府。
近几日,宰相宇文护听闻北伐大军连战连捷,杨建业所部飞军已将匈奴数万人马围困在山谷之中已成瓮中之鳖。他万万没想到飞军在失去后援粮草全无的情况下仍能逆风翻盘,万一杨建业全歼匈奴凯旋而归,那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可就不好说了。
这时府中下人来报:“禀报老爷,门外有一陌生人求见说是为了老爷的仕途来的。”
这勾起了宇文护的好奇心,命其在大堂相见。
宇文护见此人样貌一看便知是匈奴人刚想下令赶走,不料匈奴使者抢先一步回话:“宇文丞相,先别着急赶我走,我与你有要事相商。”
“哼,你们匈奴人来我这来,无非是想让我向皇上求情令杨建业撤军,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匈奴大军已深陷重围,不日将被我朝飞军悉数殆歼。”
“宇文丞相您可不要不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要是杨建业凯旋归来,以后您再想扳倒他可就难了。况且我此次前来也不是希望您向皇帝求情让飞军撤军,而是准许我们议和,那时将再无战事,宇文大人您就是促成和谈的第一大功臣,受双方景仰。而我们匈奴也可趁此喘息之机干掉杨建业,为您除去一大患。而且您不要忘了原太子赵世业可在我们这边,万一飞军战胜了我们迎回赵世业,那你们当今皇帝的地位可就十分尴尬了。就算您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你们的皇上想想吧!”
听完匈奴使者的言论,宇文护陷入沉思:如果自己现在出面议和,那么杨建业多半会向皇上上奏不能撤军引起皇上猜忌,到时候自己再稍微挑拨一下,就可以借皇上之手除掉杨建业;如果继续战争,等杨建业大胜归来,自己的地位必将受到威胁。想到这里,宇文护心中已有决断,对着匈奴使者说道:“好!此事我会尽力去办,但能否成功还需看你们的诚意。”匈奴使者大喜过望,连忙道:“只要宇文大人能促成和谈,我们匈奴必定全力以赴,不会有丝毫懈怠。”宇文护点了点头,示意匈奴使者退下。待匈奴使者离开后,宇文护叫来亲信,吩咐他们暗中散播谣言,说杨建业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同时,宇文护又亲自面见皇上,力陈和谈的好处,刚开始赵世泽不同意与匈奴议和,并决心要剿灭匈奴。
但宇文护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赵世泽陷入恐慌以至于不得不同意匈奴人的议和。
“皇上,原太子赵世业可在他们匈奴这边啊,万一杨建业凯旋归来,逼匈奴人交出原太子顺便迎回朝堂,那皇上您可就……”
听完宇文护的一番话,赵世泽惊出一身冷汗,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紧接着,宇文护又将匈奴使者带上殿来,看着匈奴人开出来的议和条件赵世泽暗自欣喜,原来匈奴人的条件仅仅是让飞军停止进攻允许他们投降并且保证以后向中原王朝称臣年年进贡永不进犯。再加上以宇文述为首的议和派一直在陈述议和的好处,赵世泽便准许议和并交由宇文护全权负责。
于是,宇文护开始着手安排和谈事宜。与此同时,杨建业率领飞军与匈奴军队展开激战。由于地理位置悬殊,匈奴军渐渐处于下风。就在这时,朝廷传来旨意,命令飞军停止进攻,与匈奴议和。杨建业接到圣旨后,悲愤交加,但皇命不可违,他只好一边上书给皇帝阐述现在的情形断然不可撤军,一边命令自己的部将加紧进攻。
赵世泽看着杨建业呈上来的奏折心中五味杂陈,这表明的就是要抗旨不遵,再加上最日皇都内的谣言和宇文护等一党派煽风点火,心中对杨建业的猜忌更为浓重,便令羽林军信使持金牌速召杨建业回京许以高官厚禄,因为心情急切,便又连下了几道金牌。
晚上赵世泽从梦中惊醒,他梦见杨建业迎回赵世业率领飞军杀到皇都夺了自己的帝位,于是赶紧传唤王公公再下一道金牌送往杨建业军中令他速速回京。
此时王公公着急忙慌的赶来,听说又要下一道金牌,急忙对赵世泽说:“陛下,这再下可就是第12道金牌了。”
“赶快下发,命杨建业速速撤军回京,如不奉命,就命赵显率十万神武军出长城前往缉拿。”此时赵世泽已经处于半疯状态了,比起匈奴人的进攻,他更害怕杨建业在赵世业旗号的带领下谋反。
此时杨建业正在营帐中指挥作战,这时羽林军信使持金牌命杨建业速速撤军回京见驾,正当杨建业为此头痛之际,不料朝廷的下一枚金牌立马就赶到,一个时辰之内就有十二枚之多,这是飞军探子来报说赵显已率十万神武军出长城奉皇帝旨意如飞军不撤,十万大军立马来攻。
此时杨建业才真正的明白,皇上这是猜忌他铁了心的要议和啊,为避免兄弟部队自相残杀,杨建业只好下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立马撤军。尽管大多数部将不愿撤军,但皇命难违,只好遵旨而为。
飞军撤回长城以内后,杨建业独自一人进京面圣。
当看到杨建业亲自来到自己的朝堂,赵世泽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赶忙下台迎接:“杨爱卿啊,朕总算把你给盼回来了。”
“陛下如此急匆匆的召臣下回来所为何事啊?”杨建业阴着个脸问道。
“额,杨将军常年带兵在外,朕过于思念,所以召爱卿回来。”赵世泽满脸笑意的说道。
此刻,杨建业对这个朝廷充满了绝望和愤怒,心中再无半点对朝堂的期望。这次他独自进京,只为了替全体飞军争取一个公正的待遇。
ot陛下如此匆忙地召见我进京,不知是因为想念微臣,还是担心微臣在外手握重兵、心怀不轨?ot杨建业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和质疑。
赵世泽连忙解释道:ot杨将军过虑了,朕对你绝对信任。ot
杨建业冷笑一声,继续说道:ot那好,让我来问问陛下,您是否了解我们飞军北伐有多么艰难?后援被切断,我飞军将士们却都怀着必死的决心为皇上效力,最终将匈奴几万大军困在了山谷之中。可是陛下呢?说撤军就撤军,十年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ot说到这里,杨建业的情绪越发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整个朝堂之上竟然无人敢与他争论。
“够了,杨将军,朕敬重你,但请你说话也要自重。”赵世泽再也忍受不了有人在朝堂上如此大声喧哗来指责自己,便厉声制止了杨建业。
“不,皇上,我就要说,我就要说,朝堂之上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群昏主庸臣,所以匈奴几百年来才会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原……”
听到这儿赵世泽内心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了,随即命羽林军将杨建业拖出宫去,此时他想杀杨建业的心都有了,但他必须要忍着,只是赏赐杨建业在皇都豪宅良田,就是不让他返回飞军。
但此时宰相宇文护却认为太便宜了杨建业,心中的嫉妒和怨恨让他无法释怀。于是,他心生毒计,与匈奴勾结,伪造了一封书信。这封假信声称杨建业心怀不满,企图与匈奴联手,里应外合,背叛朝廷。宇文护得意地将这份伪造书信呈递给皇帝赵世泽。
赵世泽原本就对杨建业怀有猜忌之心,收到这封信后,更是深信不疑。他愤怒地命令宰相宇文护全权处理此事,务必严惩杨建业。宇文护见时机成熟,趁机大肆搜罗所谓的“谋反”证据,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最终,杨建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而他所率领的飞军暂时交由赵显接管。
然而,当杨建业死后,赵世泽内心深处却涌起一股愧疚之情。他开始担忧杨建业的家人可能会遭受政敌的陷害,为了保护他们,他决定传下一道诏令,要求杨建业的全家迁往南蛮地区,远离朝堂纷争。这个举动看似仁慈,实则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宰相宇文护得知此消息后,心中的怨恨并未消散。他故意派出自己的心腹作为护送杨建业家属的使者,目的就是要在途中折磨他们,甚至让他们命丧黄泉。最终,杨建业的家属在前往南蛮的路上,至少有一半的人命丧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