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登上长城 > 第21章 北伐

第21章 北伐

    杨建业斩下羽林军手指的事在皇都传的沸沸扬扬,不少大臣担心杨建业功高震主必有一天会谋反都力劝谏皇帝赵世泽罢免杨建业兵权选择亲信之人来担任飞军统帅。

    一天下朝后,朝中几位重臣都来到相国府。

    “宇文丞相,近日皇都朝野上下有一件事可是传得沸沸扬扬,不知宇文丞相可曾听闻呢?”户部尚书温应全说道。

    宇文护何尝不知,但为了试探几人是否与自己站在一边,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地问:“哦?温大人说的是什么事情呀?我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过呢?”

    看到宇文护这副装聋作哑的样子,温应全心中暗自发笑,他知道宇文护是故意装傻充愣,于是便不再卖关子,直接将话题挑明:“前几日,皇上命王公公率羽林卫军前往飞军大营慰军,可一队羽林军却被杨建业那莽夫斩了手指,如此重大的事,宇文丞相到现在还不知道吗?”

    宇文护若有所思的笑了笑,但紧接着回应道:“哦,原来是此事,我也是近几日才得知,不过这件事杨将军真的做的事太过了,羽林军乃皇上贴身卫队,赏罚一律皆由皇上裁决。”

    “是啊,宇文丞相,前几日,黄河口决堤,淹没了大片农田,皇上命我调黄河两岸所属部队前往赈灾,南岸部队倒是听调令,可一到那北岸部队说没有杨建业兵符,部队不准私自开跋,你说这…”兵部尚书赵鼎满脸怒意却欲言又止。

    “没错,也是前几日,家中内侄在飞军中犯了军法,皇上命杨建业押回皇都受审,可他却以军规森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直接违抗皇上的旨意在军营内下令处斩。”刑部尚书李子通说道。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这杨建业竟然如此大胆,竟敢公然违抗圣旨!而宇文护则是心中暗喜,他知道,杨建业此举已经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他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这时,一旁的工部尚书也开口道:“还有,这杨建业在北方镇守多年,手握重兵,若是他有二心……”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听到这里,宇文护心中更加确定杨建业在朝中已遭受诸位排挤。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利用一下这些人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削弱杨建业的势力。于是,他故作沉思状,缓缓说道:“各位大人所言甚是,杨建业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不过,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理由来弹劾他。毕竟,他在北方镇守多年,立下不少功劳,不能仅凭一时之气就轻易弹劾他。”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宇文护的意见。他们开始讨论如何收集证据,以及如何制定弹劾方案。宇文护则在心中暗暗发笑,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只要能成功弹劾杨建业,他就能彻底掌握朝政大权,成为真正的权臣。

    就在此时,大堂屏风后缓缓走出一名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他身形修长,身高足有八尺,身姿挺拔如松,英气勃勃。其五官轮廓分明且深邃,犹如雕刻般俊美,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原来,这位少年正是宇文护的义子宇文述。此刻,他正听闻父亲在大堂上与朝中诸位大臣商议,如何向皇上请旨罢免边关重将杨建业的兵权。他心中焦急万分,再也按捺不住,径直走到大堂中央,当着诸位大臣的面,毫不畏惧地指向自己的父亲,语气激动地说道:“义父,您已是朝廷宰相,位极人臣,理应为皇上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如今,您应与杨叔父一文一武,一内一外,齐心协力辅佐皇上,永保我朝江山稳固,开创万世太平。然而,现今匈奴尚未被消灭,父亲您怎能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竟然煽动朝中诸位大臣一同弹劾杨叔父?要知道,杨叔父在边关苦心经营数十载,带兵有方,屡次大破匈奴,使得我朝百姓得以享受数年的安宁生活。如果罢免杨叔父的兵权,岂不是等同于自毁长城吗?”宇文护定眼一看,认出眼前之人竟是自己的义子宇文述。

    原来宇文护曾在战时捡回一名孺子,看此子可怜便收为义子起名宇文述,后因宇文护常年征战直到年近四旬仍未得一子,便视此子为己出,每日教其练文习武,而宇文述自小聪明伶俐,不到6岁便能将各项名家经典倒背如流并且宇文护在其三岁之时就教其练习行走梅花桩,也因此在宇文述16岁之时便能将十八般兵器使得出生入化,宇文护对此也深感欣慰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承继父亲之志将宇文家族发扬光大。但今日,却听见他当着诸位朝中大臣的面来指责自己,心中顿时怒火中烧。

    “放肆!为父正在与朝中大臣商议国政要事,岂容得你在此胡言乱语?还不快快退下!”宇文护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养育了十几年的义子,竟敢公然违背自己的意愿,站到对立面去。

    其他大臣见宇文护正处于盛怒之中,深知此时不宜久留,于是纷纷告辞,表示改日再议。待大臣们离去后,宇文述急忙上前劝说:“义父,请息怒。且听孩儿一言,杨将军千万动不得啊”

    然而,宇文护根本不给宇文述说话的机会,直接对府中的下人下令:“将少爷关进他自己的书房,让他面壁思过十五日。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放他出来。”

    宇文述虽然心中万般无奈,但面对父亲的威严,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任由下人将他带走。

    自从经过两次大战,匈奴人10年之内再无足够的有生力量来对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因此杨建业想趁此机会出兵北伐,彻底铲除匈奴,还中原地区一个长达千百年的太平时代。于是便上书给皇帝赵世泽准许他出兵北伐。

    上书内容如下:

    启禀皇上,臣将杨建业原本一布衣之徒,躬耕于山野荒村之间。幸得皇上提携,臣将才做到了飞军统帅之职,又幸得皇上天恩,臣将才两次大破匈奴,此时正为匈奴兵疲民竭之时,如趁此大好时机率军出长城北伐匈奴,给予匈奴最后沉重一击,则匈奴臣服,北方大定,百年来再无战事,百姓亦可享和平之乐。若不趁此时机出击,数十年后匈奴恢复元气,在图南下,我朝又将面临战乱之祸。望陛下斟酌。

    看着杨建业递上来的奏折,赵世泽陷入了沉思,论杨建业奏折上所言确实有理,恰逢此时,全国上下军民一心,正想给予匈奴最后一击,并且此时出击正好可以打击一下匈奴百年来在大漠草原之上的嚣,涨我朝天威。但令赵世泽担忧的是一旦杨建业出兵北伐定位率重兵前往,那时十几万大军便在他一人的掌控之下,而自己又怎能放心将十几万大军的军权交付于他呢。

    正当赵世泽焦虑之际,宰相宇文述献上一计。

    “哦,丞相有计策快来说予朕听。”赵世泽好奇的问道。

    “回禀陛下,臣认为应让杨建业出兵北伐。”宇文护说道。

    听完此话的赵世泽脸色一沉,随即说道:“你这是算什么计策。”

    “皇上别急,听臣把话说完,目前全国上下军民一心期盼着北伐,咱们理应让杨建业出兵,但又不能给他足够多的兵力。皇上可令杨建业率本部一万飞军充当前锋,而陛下则又可挑选亲信之人率黄河两岸十万神武军跟随在杨建业的飞军之后,这样既可以顺应民意,令杨建业出兵北伐又可以限制杨建业的兵马之权,此外又可趁此机会收回杨建业在黄河北岸神武军兵马节制之权。”

    赵世泽听完后开心的哈哈大笑,忍不住夸赞宇文护:“宇文爱卿啊,没想到你当这宰相的几年倒是变精明了不少,从一个之前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将这么迅速的完成蜕变成为朕的得力助手啊。”

    “那么又该选谁来掌管这黄河两岸的十几万军队呢?”赵世泽又问道。

    只见宇文护不紧不慢的继续回答,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内:“启禀陛下,臣举荐庐江王赵显,庐江王不仅是皇室宗亲,更是对皇上您忠心耿耿,臣力荐庐江王绝对万无一失。”

    原来庐江王赵显素与宰相宇文护交好,宇文护此举既是对杨建业的提防,也是培养自己的亲信党羽。

    即日皇帝赵世泽诏令天下,命飞军统帅杨建业率一万飞军充当前锋,庐江王赵显提十万神武军紧随其后,三日之后出兵北伐。

    消息传到飞军大营后,杨建业手底下的都统们都面面相觑,这样一来自身的实力便被大大削弱了,更何况一军两帅,北伐的过程也会因政令不通,困难重重。他们都纷纷请求杨建业再次向皇帝上书为北伐成功修改诏令。

    但杨建业似乎并不这么想,只是对部下们说:“我们做军人的,从穿上军服铠甲这一天起,我们的任务就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为了争求权力的大小。况且匈奴历经两次大败,元气大伤,而我们飞军兵强将勇,个个都训练有素,就算只有一万人北伐,我们也要拿起不破匈奴,誓不还朝的勇气和决心。”都统们听完杨建业的话,个个都信心大增,都回各自军营准备出征。

    三日过后,在长城一带百姓的目送下,飞军统帅杨建业率领所部一万飞军将士浩浩荡荡的出兵北伐。

    在杨建业的率领下,飞军将士们个个勇往直前、奋勇杀敌,毫不畏惧生死,在广袤无垠的草原和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屡次击败匈奴人的防线,成功解救了许多曾遭受匈奴人奴役的中原百姓。这些获救的人们对飞军感激涕零,纷纷请求加入飞军的行列,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征讨匈奴。

    历经漫长的三个月战斗,飞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如今,匈奴士兵只要看到飞军的旗帜,就会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选择绕道而行,不敢正面交锋。而此时,飞军已经将匈奴可汗所带领的几万兵马围困在了一个山谷之中,随时都能发动最后的攻击。

    然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另一边,由赵显率领的十万大军处境并不乐观。赵显作为主将,实际上只是个纨绔子弟,对行军打仗毫无头绪,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导致军队士气低落。在草原大漠中的行军速度极为缓慢,还时常遭到匈奴骑兵的偷袭,损失惨重。无奈之下,他只得率军撤回长城以内。

    这样一来,此时的杨建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所率领的一万飞军已经被敌人彻底包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他们不仅没有足够的粮草补给,也无法得到后方的任何支援。然而,这位身经百战的主帅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斗志。

    飞军作为一支常年在大漠草原之上与匈奴作战的精锐部队,其成员都具备着卓越的战斗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尽管目前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凭借着出色的野外生存技能,全军上下开始采食草根、野菜,并饮用清晨的甘露来维持生命。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实现最终的胜利。

    在杨建业的激励下,飞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他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力给匈奴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匈奴可汗眼看着自己的部队逐渐溃败,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深知大势已去,再继续抵抗下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损失。于是,在各部落首领的建议下,他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向中原王朝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