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战后,还有一兵一卒幸存吗?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从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到二十六岁被俘杀的十二年时间里,为中华英雄史诗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凡谈及太平天国,特别是后期江淮战争,必涉及陈玉成。他是天国支柱。洪秀全曾说,外事不决问陈玉成。
陈玉成早期有知名度的事情,是参加攻夺武昌城。
1853年1月,太平军北上攻武昌,采用地道埋地雷炸城墙战术,陈玉成等童子兵奉命抢占缺口获得成功,大军跟着前进,遂占领了武昌。他立下了头功。
1854年3月,陈玉成时为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到武昌参战。当时太平军久攻武昌不下。陈玉成请战,他带了五百名将士,从鄂城人梁子湖,绕到武昌城东,缒城而上,在城垛遍插太平天国黄旗。守军见了以为太平大军登城,一哄而散,遂克武昌城。就这样,才升授殿右十八指挥的陈玉成,未及一月又擢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他是完全凭智勇和胆量打出来的。
1855年2月,陈玉成在九江参加击垮了湘军水师主力后,进入湖北境,先后在随州打败清西安将军扎拉芬部,札拉芬受伤后死。在应城击溃清固原提督孔广顺等部,打破清营四十余座,接着带兵围攻庐州,赴芜湖解围。正是哪里有危机,就被派往哪里营救。由此,他被提升为冬官正丞相。
1856年,陈玉成随秦日纲解救镇江围。当时镇江被围。内外不通信息多月。陈玉成自告奋勇,驾小船冲过敌军长江封锁,进入了镇江城;太平军里外呼应,解了城围。
天京内讧后,陈玉成在皖北联合捻军作战,一度进攻河南固始和湖北黄梅,开展外线作战。
1858年夏天,陈玉成与李秀成等在枞阳召开会议,尔后合力攻破江北大营,以解京围,并攻占六合。授前军主将、成天义。同年10月,在李秀成军配合下,在安徽三河击溃湘军主力李续宾部。陈玉成指挥这两个战役的胜利,稳定了长江下游的战争格局。
翌年,陈玉成收复安徽六安,在庐州(合肥)长城,全歼清安徽署巡抚李孟群全军。在官亭大败清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胜保军,歼其马队,胜保军从此一蹶不振。同年5月,封英王。
1860年春,正当陈玉成取得浦口大捷时,曾国藩、胡林翼定计四路进犯安庆,上游告急,他领兵回救。不料,天京又受到江南大营围急,又奉诏率军回救,在打垮江南大营后,当他坐镇常州养病,这时湘军曾国荃部开始围攻安庆了。
为了援救安庆,陈玉成统北路军与李秀成的南路军西进,约定在武昌会师,牵动湘军回救。1861年春,陈玉成军迅速行进,兵贵神速,在十一天里先后攻占霍山、英山和黄州。当时清湖北巡抚胡林翼军在太湖,参与会攻安庆,武昌无兵防守。形势大好。但是,他在黄州听信了随英国海军提督何伯舰队的参赞巴夏礼的话,为不对他们在汉口租界商业有影响,他命令正在向武昌推进的两支部队改向西北麻城、德安一带进军,致使功亏一篑。
同年4月,陈玉成由湖北回救安庆,经过多日血战,仍未解围。9月城陷。他撤至湖北黄梅,旋返庐州。这时天王已革去他的爵位,并将安庆之失等因全推在他身上。陈玉成虽一时有心灰意懒之情绪,但过后仍振作起来,他命部将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遵王赖文光和祜王蓝成春率军二万远征河南、陕西,广招兵马,自率余军守庐州为后方接应。
1862年3月,清军自南北逼近庐州。陈玉成向派出去的陈得才等求救,都无回音。天京派来援救的陈坤书、洪春元等部也在滁州、乌衣一线受阻,不能前来。庐州城粮尽援绝,但他仍从容不迫。为了安慰人心,甚至从东乡调了两部徽班进城,对台角胜,清荆州将军多隆阿惊惧,竟后退数里扎营;此间,他还派了部属张林往山东肥城、长清等地联络地方武装。
这时,安徽寿州的苗沛霖又剃发投降了胜保。苗沛霖为捉陈玉成报功,就骗陈玉成到寿州去。他派人送信说,可以帮助陈攻打开封。陈玉成相信了,他打算到寿州后,率领陈得才、张乐行等军分路北伐,先占领开封,取黄河南,然后直捣北京。5月,陈玉成放弃庐州到寿州。两日后就被拘执,他所率的四千卫队也被收编。
苗沛霖把陈玉成解押到胜保军营。胜保得意洋洋,令陈玉成下跪。陈玉成骂道:“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跪,在白石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没。尔带十余匹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能跪你!好不自量的物件!”(《被虏记略》)胜保说:“那么,你为什么给我捉到呢?”陈玉成说:“我误中苗贼奸计,陷入罗网,与你何干。我今日死,苗贼明日就亡。你应该记得合肥官亭一仗,你骑兵二万,与我战后,还有一兵一卒幸存吗?”胜保虽满脸羞惭,但仍无耻地劝降。陈玉成勃然说,“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遂被槛送北京,途经河南延津,接到清廷旨,被杀害。
陈玉成很善于用兵,每遇到强敌,乃以少数兵力牵制,疲其锐气,而后突然集合优势的兵力予以歼灭。以致在战争时,往往能获得主动权击溃对手。由是他的战术,称为回马枪。在他做检点时,湖北就已经遍传“三十检点回马枪”的威名了。靠着陈玉成的英勇善战,他所率领的军队,也成为后期太平军的一支主力。太平天国在内讧后还能屹立,首要的是因为在天京上游还有陈玉成军队在抗击敌人。所以干王洪仁歼说:“如英王不死,天京之围必大不同,因为若彼能在江北活动,令我等常得交通便利,便可获得仙女庙及其附近诸地之源源接济也。英王一去,军势军威同时坠落,全部瓦解。”(《洪仁玕供辞回译》)陈玉成的妻子们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按照天朝规定,他可以拥有许多妻子。
陈玉成在安庆和天京都有王府。
1846年天京失陷时,据说他在天京的一名蒋姓妻子得以逃脱,后来隐居,还生了遗腹子,为英王传宗接代。可是,和他一起在安徽寿州被俘的家眷命运就惨了,苗沛霖把她们充作战利品献给了清帅胜保。胜保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就收容了陈玉成的妻子。所谓是“玉成被戮后,胜保见其妻美,纳之宠专房,随军次焉。及胜败被逮,甫至河,德楞额截其辎重侍妾而去。胜诉于多隆阿,始返其辎重,而留其侍妾,胜索之。德曰:‘此陈玉成贼妇也,不得随行。’胜亦无如何。”(《太平天国野史》)陈玉成和他妻子故事见于他书,其中记得很详细的却是英人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它记下了一段陈玉成在参加太平天国前夕,在广州企图救援关于牢狱里的洪仁玕家属,反而被捉拿入狱,还差点遭杀害;后来又因饥民暴动,解救了所有的囚徒。陈玉成逃到香港,随同洪仁玕到天京。他去香港,护送干王家眷到南京,并因立功受封,与干王侄女儿,也就是广州狱中相识的那位美丽姑娘结婚。《太平天国野史·陈玉成传》亦宗其说,显然是抄袭来的。这种带有西方罗宾汉色彩的英雄救美人故事,本是家言,作为文学题材,已是很下乘的了,至于电视剧抄袭广州起义周文雍陈铁军婚礼的模式,唱出曾国藩为延津刑场的陈玉成主婚,那是更加令人大跌眼镜了。
李秀成:一个本世纪亦喜亦悲的农民英雄——他嘲弄曾国荃说:“曾九,各扶其主,何必如此,且兴灭无常,今天倘然得逞,就发疯了么?”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人物,见于他一生传奇的经历,复杂的文化背景,独特的人物性格,从而引起后人对他的好奇及兴趣。
他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由戏剧表彰的中心人物所嬗化的民族脊梁和农民英雄,也是六十年代作为被放大了的叛徒样板,成为全民皆知的负面形象。
凡谈及太平天国,不得不读“李秀成供词”,不得不认识李秀成。
在太平天国,李秀成是属于有文化的人,他不但能看懂上级的批示,后勤的报告,自己也会写信发文。在被俘后所写的供词洋洋几万字,字句通顺有条不紊。在当时那样的处境下还能保持相应稳定的心理态势,确也不容易。他也爱好传统书法。从所留下的手迹看来,写得也还不错。应该说,李秀成的这些文化素养,早在他二十八岁,即1851年8月加入太平军前就已具备了。
李秀成年轻时耕山帮工,有时也在私塾做短工。他爱好读书,从小就读《四书》、《五经》,以及《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书。
1851年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州,天王下诏,凡在永安州的将士,最小的也封两司马,还许愿说,日后到了“小天堂”,最小的都是军帅级干部。因此到了南京,李秀成就出任右后四军军帅,他因为办事勤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又有文化,到1856年春,已是地官副丞相了。
天京内讧时,李秀成由江苏金坛前线赴皖南解桐城围,从此使他大展宏图,开拓了自己的世界。在皖南他和陈玉成并肩作战,又上皖北与在淮河两岸的捻军张洛行、龚得等合作,打开局面,他的部队也逐渐扩充,形成一支有万人的独立军队。在石达开远征后,他被封为副掌率,即全军副司令官。当时镇江吃紧,李秀成率部东下,救出镇江吴如孝守军。可就在这时,清江南大营卷土重来,在城外连营一百三十多座,且和江北大营南北呼应,重围天京。
天京围急,洪秀全颁布求救诏旨。
1858年7月,李秀成和陈玉成等各路军事领袖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会后,他们同心合力,攻破了江北大营。
翌年9月,李秀成封为忠王。
1860年,李秀成和陈玉成等以围魏救赵计,彻底歼灭庞大的江南大营。接着,马不停蹄地占领常州、苏州和太湖流域周边其它城镇。这时,他的直属军队,因为地方民众踊跃参军,加上收容了江南大营等几万降军,人数已超过了二十万。同年8月,李秀成带亲兵三千,准备进入上海,因为外国军队帮助清军守城,没有成功。
翌年春天,李秀成奉诏,由浙江出,拟配合陈玉成的北路军,共解安庆之围。他从江西进入湖北,招募了三十余万人马,因为受阻,更重要的是李秀成想到了夺取浙江。他说,“时得苏州而无杭州,犹鸟无翼,故归图之”。(《能静居士日记》二十)就此放弃向武昌进军,以致严重影响了解救安庆的战略部署。
1862年1月,李秀成回军夺取杭州等地后,分军五路进取上海,他自己回苏州过年。同年5月,李秀成再次攻上海,多次击败外国侵略军和所谓常胜军,军威大振。他后来回忆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可是,因为天京吃紧,曾国荃的湘军已经扎营城外,天王一日三诏,命他撤兵回援。
李秀成撤退后,在苏州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他正确地分析了情况:敌势锐利,有水师相辅,已控制江面,暂时难以争锋;现在应将苏省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往天京,作长期守御,以懈敌志,两年之后,敌人久顿坚城之下,必无斗志,然后可一鼓把它打垮。大家一致赞同,但天王却严加痛斥,仍令他回救。这样李秀成只好再召开会议,会议计划调集十三王的军队去救天京。当时李秀成已感觉自己指挥失灵,难以调度。在会议上,他再三强调团结一致,还把会议过程和谈话内容编印一部《会议辑略》,亲自写了一篇序文,要求各王各路人马“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许瑶光:《谈浙》)李秀成在会后,为取得天王信任,即命亲弟扬王李明成率军先行。同年8月,他留下谭绍光守苏州,陈炳文守嘉兴、杭州,自领主力大军会同其他十二王援京。但是没有成功,由此受到天王严责,责令他去攻皖北,调动湘军回援。因为安徽地方长年战灾,赤地千里,缺乏粮食,很多将士饿死,李秀成只好回师,在过长江时又遭到敌人水师拦击,伤亡很大。经过此役,李秀成的精锐部队伤亡十余万人,元气大损。
1863年,天王封李秀成为真忠军师,把他留在天京。这时,淮军和英国戈登常胜军已兵临苏州,左系湘军和法国常捷军也围攻浙江富阳,逼近杭州。湘淮军拥有强大的水师,在江南地区江湖纵横区占有优势,太平军因缺乏正规水师,是以屡战屡败。李秀成虽曾出京到苏州前线督战,也无成效;不久苏州城由于他的姑息、纵容,为叛将出卖而失陷。
苏州失陷,李秀成回到天京,向天王提出放弃天京,据西北以图中原的战略,被拒绝。他只好留天京死守,而由侍王李世贤等率苏南、浙西等处军队赴江西催粮,到次年江南秋熟后回救天京。
当时,李秀成的心理充满了复杂的矛盾,明知危城难以持久,却又要坚守以求生。他虽有悲观情绪,却无绝望心理,因而多次组织守军主动出城和湘军血战。2月28日,天京城外要塞天保城失陷,两天后天京被合围,外援全绝;湘军此后多次开挖地道十余处,企图破城,都为守军及时发觉。
同年6月,洪秀全逝世,李秀成和洪仁达等扶幼天王继位,他又被封为全军大主帅,即总司令,主持天京防务,而敌人围攻日益危急。7月3日,紫金山地保城失陷,湘军于此鸟瞰天京城内一目了然,他们以炮火掩护,在地保城和天京太平门间开挖地道攻城。李秀成曾多次率军冲出城去,破坏敌人地道。湘军所挖的三十余处地道都被破坏,乃利用旧穴废道重新开挖。7月18日天未明,李秀成就亲率几百名将士吊下城墙,猛袭地道口,几乎获得成功。因敌军大至,乃退师。谁知翌日中午,有条废地道所埋地雷爆炸,轰塌太平门城垣二十余丈,湘军呼拥冲登缺口。李秀成见事急,亲自督军抵御,他们用火药倾盆杀伤敌人,将湘军头队四百人全部消灭。但因后续敌军源源涌进,而城中战守可持的仅三千名将士,且分布各门各处。双方力量悬殊,天京城终于失陷。
李秀成急忙护着幼天王突围,还把自己常骑的雪白骏马让给幼天王作坐骑,自己换骑无耐力的劣马,几次外冲,都无法突围,只好暂且躲在城里清凉山。到了初更,乘着夜色朦胧,湘军在城里抢掠之时,带领千人由太平门冲出,走孝陵卫南下。他将人马分为两队,前队由尊王刘庆汉、养王吉庆元等护幼天王先走,他和林绍璋等为后队。在抗拒追兵中被冲散了,因为马走不动路,天明后只得上城东南方山破庙休息。被乡人发现告发,后为湘军提督萧孚泗俘获。
曾国荃深恨李秀成坚守天京,致使其久攻不下,待听到李被捉拿,便着短衣,握锥子,猛刺李秀成。李秀成血流如注,但他从容不迫,嘲弄曾国荃说:“曾九!各扶其主,何必如此,且兴灭无常,今天偶然得逞,就发疯了么?”
曾国荃特制了一个木笼,囚禁李秀成;在李秀成被俘后第五天,曾国藩从安庆赶来。当天傍晚,他假惺惺地对李秀成表示惋惜。第二天,李秀成开始写供词。
李秀成写了整整十天供词。
8月7日,供词还未写完,傍晚,他就被送上刑场处死。
李秀成的成群妻妾
李秀成因为写了一份自我包装的长篇“供词”,使得后人对他的行事颇为熟悉。但人们所熟悉的李秀成是他和太平天国密不可分的政治生涯和军事活动,而关于他个人生活的记载,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以致好事者常以今人的形象思维来编织李秀成的恋爱史;或者是将李秀成的一生描述为是革命的一生、政治的一生,为太平天国事业奋斗的一生,等等。
太平天国在开始的几年,领导集团成员自己可以有成群妻妾,但却强制其余人众禁欲。然作为正常、健康之饮食男女,必七情六欲俱全,它最终还是被冲破了。李秀成也是人,他也有家庭,有自己的情欲圈、生活圈。当然,他更是太平天国声威赫赫的忠王。如果说李秀成在基层,或是一衙一府之长,娶妻数字要受到天王诏令规定约束,那么他现在已是席卷东南、统辖百万雄师的一方主帅,女人要多少就有多少,即便自己不找,他人也会送上门来。
可是,几万字“供词”并没有谈及他拥有多少妻妾,包括准小老婆。
并非他一心为公,要通过写“供词”保留“天国信史”,只是囚笼里要写与曾国藩的文字太多了,此时谈家事是毫无意义的,它救不了自己宝贵的性命。
即使这样,聪明的作家仍在“供词”里从他的妻舅叫宋永祺一事就此查到他的妻子姓宋。欧阳予倩话剧《忠王李秀成》就以此为据,塑造了忠王妃宋氏。
宋氏是否李秀成的原配、继配,正妻、小妾,无佐证,其实,也不须去寻找、考据,因为李秀成有一大群妻妾。
有证据的是,李秀成在1860年经略苏州后,就成为苏福省天字第一号巨富。饱暖思淫欲,他所修建的胜似神仙洞窟的拙政园忠王府,就安置不少美丽的女人。如混入太平天国的豪绅徐少蘧为取得信任,投其所好,“徐买幼妓两人,认为义女,献与忠贼”。(《蠡湖异响序》)他还强行纳妾,有毛氏女“坚决不从。被逼夜半自刎”。(《嶙血丛钞》)。1863年12月,苏州陷,李鸿章淮军诛杀叛将郜云官等,分据忠王府和其他王府,尽掠所有。据李鸿章后裔李伯琦幼时闻诸其先辈口碑:“李秀成有姬妾十余人,多殊色,最美者两人,一浙人,一苏人;一某绅女,一某宦媳。”这些当然都是抢掠而来的。因此李伯琦说,“李秀成固不愧为一代人杰矣,而陈置姬妾,掳良家有夫之妇,习太平国诸人之恶习而不怪,不无惭德,亦白圭之玷也”。(《永安月刊》第16期)其实,这也何足为怪,太平天国诸王本乃是以占有妻妾多寡而相互夸耀的。
由此推理,李秀成在天京明瓦廊忠王府,亦是广置妻妾。英国人富礼赐在忠王府住宿一宵,在人寐时,“则见有两少妇手提纱灯穿室而过”,“我才知昨夜惊退之两少女为忠王之爱姬”。(《天京游记》)李秀成活学活用《三国演义》李秀成年轻时在家乡大黎私塾跟舅父读书,后来又在附近私塾做伙夫。他在厨房做饭时,常在一旁聆听塾师给学生讲书,所以他颇有些文化。
在李秀成读的书中,有《论语》、《孟子》,但对他有直观印象的却是裨官,其中一本就是《三国演义》。李秀成接受能力很强,据家乡父老追忆,“他的记忆力很强,凡听过的故事都能记住,他还喜欢模仿古时武将的样子,如听了关云长打仗的故事,放牛时就模仿关云长。还装有一个飞锤,可以用来远远地赶牛”。(《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从后来李秀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读过《三国演义》全书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常以关、张、赵云和黄忠来激励士气,且把《三国演义》作为兵法的实践,这更促使李秀成深入《三国演义》。
古为今用。李秀成曾将反复无常的李文炳称之是“今之孟达”。李文炳,本名李绍熙,原是上海小刀会嘉应帮首领,但中途投降了清军,又带领清军追杀由上海突围的刘丽川,由此做到候补道。在太平军打到苏州时,李又献城投降;李秀成因他姓李,引为同宗,很是信任,授江南省文将帅,主持江苏昆山民务。可是李文炳潜通上海清军,据称李秀成一打上海,上海余义政等内应失败,就是他事先报的信,太平军发现即将他处死。李秀成很是愤怒,在与他人谈话时,就借《三国演义》孟达故事为例比喻李文炳。
李秀成对《三国演义》塑造的关羽故事是非常熟悉的。他对那个由浙江湖州押解来苏州的清浙江总办团练赵景贤优礼有加,百般劝降,并以我辈都是汉人,要他学关羽弃曹归汉。
1864年,天京城陷后,在木笼囚禁中写供词的李秀成,颇有心计的竟将《三国演义》姜维的故事活学活用。他学蜀汉大将姜维诈降曾国藩,把曾国藩看作钟会。三国姜维在成都插白旗后,曾想利用魏将钟会的野心,劝他做皇帝,企图反正扶刘。这是史学家罗尔纲的推理和厘定,近年还以俞大缜听到祖母曾广珊(曾国藩孙女)追忆的,曾国藩被劝做皇帝,“不是不干,是不敢”为佐证,说明李秀成确有此说。这也是李秀成于《三国演义》过于熟悉,喜欢运用的一例。
李昭寿:名副其实的双重叛徒模式——本在邻里偷鸡摸狗,故称为“贼”,又因早就头秃,又呼为“秃”,由此获得“贼秃”诨号李昭寿反复无常,是太平天国时期出名的叛徒。
所谓叛徒,是他为了既得利益,叛捻军投清军,叛清军投太平军,而后又叛太平军降清,并被赐名“世忠”。
李昭寿出身于河南固始老楼村的穷苦人家,从少年始就以偷窃为生计,且学得一身飞檐走壁的好工夫,能竿上立、壁上行。俗语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而他却常在邻里偷鸡摸狗,因为早时就头秃,人们就呼他为“秃”,由此获得“贼秃”诨号。
做小偷也有失手时,由此,李昭寿多次被捉,先后三次被关进狱,一在商城;二在固始;三在安徽霍丘,进进出出,堪称是老吃老做了。
1854年,李昭寿乘着江淮民众起义浪潮也聚众造反,但未久就向清朝道员何桂珍投降,驻扎湖北英山。
翌年,清安徽巡抚福济命何桂珍密图李昭寿,不料福济信函给他截得,就置酒假作宴会,在宴席中伏兵杀死何桂珍,以英山投降太平天国。
李昭寿和皖北捻军有密切往来。天京内讧后,在安徽战场的李秀成通过李昭寿关系,结识了捻军首领张洛行等,并使张乐行等配合共同作战;由是李秀成也很器重李昭寿,并与他结拜兄弟,引为儿女亲家。李昭寿所统军队很快就增加了二十四军,每军二千五百人,陈玉成进攻河南固始时,命他随同前往。固始战役打响了,可是他又旧病复发,竟屯兵百里外的叶集不前,还到处扰乱民众;自己又吸鸦片,为此陈玉成要严加惩罚。李昭寿跪求很久,才免除罪刑,但心里极为仇恨。因而当胜保招降,他就递了降状,但并不剃发易帜,而是潜伏在太平军中。
1858年5月,李昭寿驻守安徽滁州,与胜保商订投降期,当胜保攻天长时,他就内应,攻陷了天长。翌年,李昭寿诱太平天国江浦守将,原是他的老伙计薛之元叛变,并同陷浦口。他即自滁州乌衣直到江浦、浦口连营结寨;自北岸围困天京。此后,他妄图引诱李秀成降敌,但被拒绝。
薛之元降清后,因索饷聚众闹事,被清军围剿,薛之元逃到滁州投靠李昭寿,李昭寿就把他交给清当局。由此,他升了官,任江南提督,后来还兼饮差帮办安徽军务。
1863年夏,湘军主力在天京北岸连陷江浦、浦口和九、袱洲,兵力已完全控制北岸,这时清廷已不需要李昭寿了。翌年,李昭张洛行:中原宁逐鹿,果能掌北门之锁钥,方算英雄——有歌谣为证:捻子好像星星草,春风一吹又发青张洛行是前期捻军的总领袖。
张姓是中华大姓,张洛行家族,在他家乡安徽毫州雉河集(涡阳)也是一个大族,有好几千人。张洛行很有家财,有土地,还开办粮行、酒坊,还有一支保运私盐的私人武装。
1855年,两淮的捻党在雉河集汇合,宣布反清起义,称号大汉,张洛行被推为盟主,称大汉明命王,旗分五色。张洛行也是黄旗总首领,后世称他们叫“捻军”。
1857年春,张洛行与太平天国合作,接受官爵,但听调不听宣。他们在两淮和李秀成、陈玉成等部并肩作战。据说当时天王洪秀全得悉很高兴,下诏宣张洛行来天京,赠以良马,并赠联一副:祯命养飞龙,试自思南国之屏藩,堪称杰士;中原宁逐鹿,果能掌北门之锁钥,方算英雄。后来设四方主将时,就封张洛行为征北主将,他的主要助手张元隆为征北军大佐将,龚得树和孙葵心分别为征北军正、副总提。
张洛行加入太平天国后,就反对分裂和投降,先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诛杀蓝旗总首领刘饿狼。刘饿狼煽动部队不和太平天国合作,要自淮南前线撤回淮北家乡;二是反对张元隆、孙葵心等率部投降。当时张元隆等人已投降,但张洛行和龚得树等却积极与太平天国联军攻取定远,取得两淮战场大好形势,使张元隆又插上了太平天国旗帜。
1862年2月,太平天国封张洛行为沃王。按照当时困守在庐州(合肥)城的陈玉成计划,他打算和张洛行等会合北上,“以俟英王大队到日,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大汉盟主张彦天安程会布告》)但紧接着庐州失陷,陈玉成走死。翌年,张洛行捻军主力为僧格林沁所败,他走至西阳集被捕,在毫州义门集惨遭凌迟。
张洛行虽死,但捻军仍是星火燎原,在任化邦、张宗禹等第二代领袖指挥下,把反清战争推向新高潮,它的时空影响远远超过了张洛行时代。今人写有《星星草》歌颂他们。星星草是淮北农村遍地皆生的一种植物,当时有歌谣为证:星星草,遍地长,年年割了年年长;捻子好像星星草,年年代代割不了。
星星草,遍地生,秆细根多锄不清;捻子好像星星草,春风一吹又发青。
胜保:每战必败,因此被谑呼为“败保”
胜保,太平军谑呼他是“败保”。陈玉成叫他是“胜小孩”,就用兵打仗而言,其做法有如儿戏。
1852年,太平天国挺进湖南,由科举出身的内阁学士胜保,即向清廷奏陈筹防之计,提出要防止它顺流东下。深得赞许,命他赴钦差大臣琦善处效劳。因与琦善意见相左,命他率军尾追北伐军。后任钦差大臣,一直尾追到天津静海、独流。后因久攻高唐李开芳军不下,充军伊犁,后命立功赎罪召回督办安徽军务,又因屡败,遭参劾,被召回京,在八里桥抗击英法联军,受伤。1861年,因支持慈禧政变,剪除肃顺等政敌,受到重用。翌年到山东、安徽等地主持剿灭捻军。
胜保好大喜功,主张以招抚为主策。他先后招抚了李昭寿、张元隆和苗沛霖,并通过苗沛霖诱捕了陈玉成;因对降人纵容,以肥自己私囊,而又常以讳败为胜,为坚主镇压的湘军诸帅和地方实力派官文、袁甲三之不容,胡林翼曾说他:“满腔忌克,其志欲统天下之人,而实不能统一人。在皖中,每战必败,败必以捷闻。其人本不知兵,尤不晓事,自降于贼而美其名曰贼降。”(王士元《詅痴偶笔》)不久,清廷命他人陕对付回民军。途中,经他招抚的宋景诗背叛,胜保又屡战无功,再次遭到弹劾,被锁拿回京,赐死。
鲍超:湘军中惟一的四川籍高级将领鲍超是行伍出身的湘军悍将,他与太平军作战非常英勇,胜多败少。清军中常呼有“多龙鲍虎”。“多龙”即多隆阿,“鲍虎”就是鲍超。他也是湘军中惟一的四川籍高级将领。
鲍超原是四川奉节的一个贫民,流浪到湖北,穷困得曾经一度典妻。在投军后靠着勇力卖命,由小兵升上水师哨官、守备,又一步步地爬到领兵大员,独树一帜,建立由自己字号春霆为名的“霆字营”。
鲍超用兵打仗,通常是把太平军降将降兵放在霆军前面,督令他们和太平军拼实力;他们为了表示真心归降,努力作战。在双方相互消耗实力后,霆军作为生力军的第二梯队杀出,因而和太平军作战,往往是胜多败少。1861年,李秀成进军江西,两个月就先后攻占了二十九个州县,但鲍超也只用了五十天时间,就全部收复。后来曾国藩审问李秀成,在问及清军各支何军最为太平军害怕,李秀成在列举曾国藩、多隆阿和鲍超三军时,特别提出“鲍超之冲锋猛战”。
1862年,鲍超因为与太平军作战立功,擢升为浙江提督。天京失陷后,鲍超回家省亲,所部却在湖北金口哗变,南下加入太平军余部;他奉命再出带兵,追击太平军余部于广东。
1866年,鲍超在参加左宗棠主持的围剿广东嘉应州(梅州)太平军余部后,又北上对付捻军。翌年在尹隆河作战取胜,因李鸿章偏袒败军刘铭传部,不满去职。
晚年鲍超在旧籍奉节家居,仍拥有亲兵幕客几百人,家中每天要设四五十桌用餐。所以当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启用他时,仍能迅速调集军队上阵。
鲍超不识字,有次在皖南被围,自己起草向曾国藩讨救兵,在他人写的鲍字处画了大圈小圈。曾国藩一看就清楚了,说“老鲍被围了”。又有一次,他附庸风雅,要幕客将某古人联裁去上款,改以“春霆仁兄”,挂在中堂,向友朋介绍。
刘官芳:金田团营时的天地会成员——他的军队逼近祁门,曾国藩说“万难支持”,几次写下遗嘱,打算自杀太平天国金田团营时,有不少广西天地会头目参加,后来成为重要将领、于1862年初被封为襄王的武宣刘官芳,就不为史家所注意了。
前期的刘官芳,隶属韦志俊指挥,长期转战在湖北西战场。1855年任冬官又正丞相。1859年10月,韦志俊在安徽池州(贵池)叛降,与黄文金、古隆贤、赖文鸿、胡鼎文等同侪合力夺回州城,升任右军主将。1860年4月,刘官芳在参加建平(安徽郎溪)会议后,率南路军配合陈玉成、李秀成等军,击溃清江南大营,使天京围解。1861年春,刘官芳作为偏师在皖南作战,曾一度逼近曾国藩祁门大营,致使曾国藩说“万难支持”,几次写了遗嘱,打算自杀。而太平军因缺乏准确情报,没有视为主攻方向,就退兵了。
1863年,刘官芳防守江苏金坛和浙江长兴。翌年春天,他的军队在金坛凭城垛用砖石大败拥有大炮、步枪的戈登常胜军。这一役,戈登亲率炮队猛攻金坛,用开花大炮轰城打了几个钟头,把城墙轰塌了几处。太平军守卫着每个缺口,用擂石等原始武器猛抛敌人,敌人三次进攻,三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少校、大尉以下的英国军官被打死十四人,伤亡百余人,戈登也受了伤。结果只得溃退溧阳。因为打败敌人用的主要是擂石,所以当时称为“砖石之战”。不久,刘官芳在长兴又屡破敌军的围攻。后退扎湖州,随幼天王走江西,在沿途的一次战争中被俘,他混杂在降军中,被敌帅王德榜发现;但刘官芳后来又出现在康王汪海洋军中。他究竟是中途逃归,或是敌人将他权作内奸派往,语焉不详。
1865年10月,汪海洋引军北上,越过梅岭,进入江西南部,在龙南战败,刘官芳和李明成等主动向敌人投降,以后下落就不清楚了。
刘官芳在今人史传和昔人野史中,都是被说成是有气节的将士。
洪仁玕:太平天国文化最高的人,也是传播西方文化的先驱——他在香港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准备学好后到天京辅助洪秀全洪仁开是太平天国非常杰出的人物,他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当资本主义经济已在中华大地上萌芽的时候,洪仁玕就从西方拿来资本主义思想,为发展中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方案。因此英国《剑桥中国近代史》说:“他的研究从神学到西方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不但使他成为太平天国领袖中文化最高的人,而且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播者之一。”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远房弟弟,也做过塾师。洪秀全在家乡创导上帝教时,首先参加的就是冯云山和洪仁玕。他信上帝,把私塾中的孔子牌位除去。他说:“我是不是老师呢?孔夫子死了许久又怎能再教人呢?你为什么强迫我拜他呢?”
金田起义,洪仁玕曾先后两次赶去,都没有赶上,还差点被搜杀。
1852年4月,洪仁玕外出避难,第一次跨上香港领土,住了几星期。翌年11月,他又赶往香港,向瑞典传教士韩山文讲述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起义的历史。后来韩山文据他口述,写了一册《太平天国起义记》(原书名《洪秀全的异梦及广西乱事的始原》),并手绘图画多幅。这是最早向西方介绍太平天国的书,它让世界开始关注和了解洪秀全等造反的根因。
1854年4月,洪仁玕乘船北上,打算赴天京,路经上海受阻,他只好在上海洋馆学习天文历法。这年冬天,他第三次来到香港。这次在香港他足足住了四年,以伦敦布道会传道师和中文教师的身份,他不断努力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准备学好后到天京辅佐洪秀全。
1858年秋,洪仁歼由传教士詹马士资助路费,再次离港到天京,临行前赋《香港饯别》:枕边惊听雁南征,起视风帆两岸明。
未挈琵琶挥别调,聊将诗句壮行旌。
意深春草波生色,地隔关山雁有情。
把袖挥舟尔莫顾,英雄从此任纵横。
踏遍万山千水,他自广州北上梅岭,由江西饶州(波阳)、湖北黄梅,先后充当走方郎中、商人,终于由安徽长塘河入太平天国境,并于翌年4月来到天京。洪秀全见他到来,喜出望外,即封为干天福,十五天后,进封干天义,加天朝九门御林主将。之后两天,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朝政。并降诏说他:“果然志同南王,历久弥坚,确乎爷爷生定家军师,板荡忠臣,可为万世法。”
洪仁歼主政后,就当时情况,充分应用他在香港学到的西方文化科学知识,制订了一个全面改革内政的施政纲领报告,即《资政新篇》。报告谈到人才、法纪、经济改革。他极注意提倡要学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主张实行开门通商。反对闭关自守,大力发展火车、轮船、冶炼、制造、采掘、通讯、邮电、金融、保险等工商企业和公用事业,依靠富民投资开发,实行利润制度和专利制度,等等。这是中国最早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政府报告,它所提出的内容和思想,在当时都是走在时代的前面的。洪秀全也很赞赏它,即予以批准,作为重要文件镌刻颁布。
洪仁开还写了一部《英杰归真》,通过对话的活泼形式,谈太平天国革故鼎新的思想和制度,特别是对革新科举、历法等作了详尽的说明。
1860年后,洪仁玕在与英法等国官员、传教士等多次接触和谈话,尤其是目睹他们用洋枪洋炮武装湘淮军和组织外国雇佣军干涉太平天国时,他终于为自己所写的《资政新篇》等书中,未提及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一事作了正确补充和认识:“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但是,天王于朝政,事无巨细,尽揽己手,李秀成等军事领袖又不尊重他。1861年,洪仁开带兵援救安庆,安庆失陷,他也被革职。1862年春,洪仁玕虽复职,但被降为副军师,后来又被认为主持外务犯方向性错误,便不再让他过问外务。这时天京严重缺粮,林绍璋外出各地催粮,遭到冷遇,颗粒无收。1863年,李秀成也出京下苏浙催解兵饷,而收效甚微;就此洪仁玕出任捐库征粮使,前往各地征粮银,并催兵援解京围。他身历丹阳、常州、湖州,各路军队因天京和周边地区无粮,不受命。
1864年7月天京失陷,洪仁玕在安徽广德迎接了由天京出逃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同至浙江湖州。因湖州粮乏军单,打算到江西建昌(南城)、抚州(临川)会合侍王李世贤等部,再北会合扶王陈得才等部,踞荆襄以图长安,重振天国基业。于是由湖州人江西,沿途处处遭到前堵后击,致使出湖州时十余万人,仅一个月时间,到江西石城时只剩了几千人。又因缺乏警戒,竟给追敌夜袭,洪仁玕不幸被俘,押送往南昌。
在监狱里,洪仁玕坚强不屈,慷慨激昂,写下了光荣一生的经历。他这时又想到文天祥,说:“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叹流涕也。今予亦只法文丞相已。”他还写了不少诗以明志。在被杀害前写的一首五绝是:“临终有一语,言之心欣慰;天国虽倾灭,他日必复生。”
精通中草药,亦通西医
洪仁玕是位懂得医道的人,他是近代最早将中医和西医兼及为一的人,这是鲜为人知的。
洪仁玕青年时在家乡就学得医术,为人治病。1854年,他在上海墨海书院时还编了一部医书,这是一部集中医医方的汇编集。
1855年,洪仁玕再次来到香港,他在香港伦敦布道会当牧师,兼教英国牧师学习汉语,也兼做医生。据洪仁玕说:“我想学了本事,将来辅佐他(洪秀全),就回广东,到香港洋人馆内教书,学天文、地理、历数、医道,尽皆通晓。”(《洪仁玕自述别录之一》)就在此期间,他也向欧洲人学医。据史密斯《关于太平天国领袖的亲友札记》中所载,洪仁玕在香港自由行医长达四年。那时候,洪仁玕还常赴香港皇后大道赫兹堡黄宽医师等新开的药房向病人传播福音。他被这家西药店称为“受敬爱的人”。从英国爱丁堡学院读书回来的黄宽还说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口才很好的人”。
近代中国,中西医各有门户,大多相互排斥。洪仁玕既熟悉中医,而又能关注西医,这是很难得的。他的兼容并蓄,受到西医的认同。虽然现在还未发现有材料说明洪仁玕曾以西医方法治病救人,可是从他们的密切来往中,仍可看出他对西医的热衷。
洪仁玕确也醉心于医术。1860年,当他已是太平天国总理军国大事的干王时,还将墨海书院整理的行医医方,于百忙之余修订成册,取名《医缘》。这部医药学的学术著作长达四百多页,按医案、医理、驱方、药物等分门设类。
非常赞同老朋友容闳的七条建议洪仁歼在香港期间,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个就是容闳。
容闳是洪仁歼广东大同乡,是私费赴美国留学的。185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读书时,加入美籍。他大概是1855年在香港高等审判厅工作时与洪仁玕相识的,两人多有从游,洪仁玕曾与他有在天京相见之约。
1860年11月,洪仁玕在天京款待容闳,向他求教建国方略。容闳提了七条建议:一、依正规的军事制度,组织一优良军队;二、设立军事学校,以养成多数有学识的军官;三、建设海军学校;四、建设良好政府,聘用富有经验的人才,为各部行政顾问;五、创立银行制度,及厘订度量衡标准;六、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以耶稣《圣经》列为主课;七、设立各种实业学校。洪仁玕很同意他的建议,并对每一条建议,都极有兴趣地分别作了详细讨论。容闳也高度评述洪仁玕的见识深邃,“盖干王居外久,见闻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故对于予所提议之七事,极知其关系重要”。(《西学东渐记》)在容闳看来,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难得见有的开放型领导人。可是要让洪仁玕冲破原有的旧圈子,实行某些改革,就不容易了,他还得经过有实权统兵的诸王赞同,方可实行。太平天国的固有制度和传统习惯,是不可能也不会接受容闳的建议的。它也使洪仁玕抱恨终生。
三年后,容闳为曾国藩所用。曾国藩派他到美国去买机器,又是五年后,容闳向清朝政府提出组织中外合资汽船公司,选派青少年留美。他的这些做法和想法,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可沿用。
朱衣点:朱元璋的后裔——他因为有文才,在戎马之余仍喜欢吟咏在太平天国高中级干部花名册里,姓朱的不多,而姓朱的与明朝国姓,也就是朱元璋血统圈相承的,看来只有朱衣点一人了。
朱衣点籍贯是湖北,但他的老祖宗据传就是明初封在广西桂林的那个靖江王。1854年,朱衣点参加太平天国翼试,中式进士。翌年,封将军官阶。
1858年,朱衣点在江西随石达开远征,时以孝天豫任石达开的大军略、精忠大柱国。在征途中,他因为有文才,在戎马之余仍喜欢吟咏;所经之处,还喜欢结交地方文士相互唱和,这在太平天国也是罕有的。
1860年9月,朱衣点与彭大顺等率几万人马脱离石达开出江扶主,万里归朝,在江西铅山投入李秀成麾下。参加经略江浙,进攻上海,驻军浦东。升孝天义。1863年4月,在围攻江苏常熟撤退时,被淮军追获俘杀。
罗孝全:充当首席翻译官的美国教士——洪秀全还借天父托梦传达更高指示:“罗孝全是一个好人”
罗孝全:(Roberts,lssaharJaob),美国南部浸信会教士,也是太平天国天京惟一的外籍高级干部。太平天国本着四海一家的宗旨,当然有同教的美国人也做官了的。
1847年,罗孝全在广州传教时,洪秀全、洪仁玕希望向他学习基督教知识,得读圣经《新旧约全书》。罗孝全由于对洪秀全印象不佳,未予施洗礼。他归国再度来华后,曾翻译《家用良药》一书,在广州出版。1852年,罗孝全在香港瑞典教士韩山文处,读了洪仁玕所述洪秀全事迹始对洪有所转变,他企图利用太平天国在中国广泛传教。翌年,在收到洪秀全邀请信,准备赴天京,未成。
1860年9月,罗孝全在苏州见到李秀成,并在天京见到洪秀全。洪秀全极为器重,没有多久,就封他为通事官领袖接天义,协助洪仁玕处理外务。通事,即外文翻译,罗就是首席翻译官。
洪秀全还借天父托梦传达更高指示:“罗孝全是一个好人。”并赐他诏书,要罗孝全全部承认天王上过天,承认天国在人间,上帝的天国天堂,就是太平天国。这当然为他不能同意的。而罗孝全来天京的本意是要教导、改造洪秀全,使他能乖乖地虔诚信奉西方基督教,而今反而给洪秀全要他为拜上帝教服务,这是他所极不愿意的。他对洪秀全说,你的上帝和我们的上帝不是同一个上帝。
1862年1月,太平军向上海进军,英国等也表示公开支持清朝政府,罗孝全借机溜出天京,至上海。到上海后,为不致使自己为本国不容,故意制造在天京受洪仁玕欺凌的假事件,且大肆攻击洪秀全,以便给他曾在天京做了十五个月又七天的太平天国外务官作开脱。1866年罗孝全回国,1871年病死。
华尔:“洋枪队”的始作俑者
美国人华尔(FrederikTownsendWard)是外国洋枪队创始人。
华尔并非是无业游民,他在美国诺维奇大学肆业后,在法军里当尉官,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60年初在上海清军炮船“孔夫子”号任大副。同年6月,由买办、四明公所董事杨坊出面,让他在松江广富林设训练营,招募三百余名外国水手、逃兵组成洋枪队,由他和白齐文任正、副领队。在二攻松江得手后,又于松江孔庙建立固定的营地,加速招募新兵。两次进攻青浦,都受到惨败。
翌年,华尔加人中国籍。开始招募中国人当兵,选择外国军官训练,扩充兵员至一千五百人,并得到英国军火物资供应。1862年1月,洋枪队配合英法军侵犯高桥、萧塘、泗泾。3月,清政府改洋枪队为“常胜军”,授华尔为参将。他先后攻陷嘉定、青浦、奉贤南桥等地,升副将。但在太平军反击下,一败于青浦,二围于松江,旋因李秀成军拟回援天京而解围。8月,华尔扩军至六千余人,配备精良,在七宝、王家寺等地屡败太平军,迫使太平军再度由上海回撤。
同年9月,“常胜军”调浙江宁波;华尔在进犯慈溪时被太平军击伤,次日毙命。
华尔死前,将白银一万两捐赠美国联邦政府,而清政府除了发给一万两抚恤银,还照会美国政府,称华尔为大清皇帝捐躯,应于中国葬之。由是,特为华尔葬处选择在他创建洋枪队的松江西门外的苏家花园。在坟冢旁边,还修建了一幢“华尔将军祠”。祠堂大匾竟写的是“同仇敌忾”,正殿的楹联是:“奇男万里,勋名留碧血;福地千秋,庙貌表丹心。”并令国史馆编撰的《中兴将帅别传》增设《洋将传》一卷,收入对华尔的记述。
1951年,华尔墓被铲平。在此以前,有所谓“美国华尔纪念团”,每年都远涉重洋专程前来作凭吊活动。
因为华尔走红,杨坊也实授苏松粮储道。华尔还娶了杨坊养女张梅为妻子。他是否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合的洋丈夫,语焉不详。不过杨坊靠着这个洋女婿,也着实得意过一阵子。华尔死后,他失去了洋靠山,华尔的副手白齐文就不买帐,用极其粗鲁的态度向他索欠饷,并在一顿拳脚之后,抢走了几万两银子。
刘昌林:被誉为“战守可恃”的勇将——曾国藩、胡林翼戏谑他为“跄翁”、“玱林先生”
刘昌林是英王陈玉成部重要将领,被称为他的第一员骁将。
1859年,刘昌林任靖东主将镇守安徽太湖。翌年,随陈玉成参加攻破清江南大营之战。陈玉成在江苏常州养伤,刘昌林为全军前锋继续前进,首先进入苏州城。
1861年,刘昌林随陈玉成回援安庆,奉命留守集贤关外赤冈岭四垒的第一垒。在坚守二十天后,因其余三垒都挂了白旗,孤立无援,即于深夜率军千余突围,至马踏石泗渡中,被湘军水师俘获,解营肢解。刘昌林曾因避韦昌辉名讳改名“王仓林”。由是曾国藩、胡林翼在信函里,有时谑呼他为“玱翁”、“跄林先生”,也很畏服他的勇猛。但当得悉陈玉成竞错误地将他所率领的精悍之师摆在赤冈岭四周之地,不禁大喜。胡林翼说,“凡孤垒无援,必无守法”。刘昌林等被俘杀,陈玉成的这支战守可恃的精兵全歼,令胡林翼如此评述此战:“功抵塔忠武(齐布)岳州,李忠武(续宾)九江矣。”曾国藩也说:“今而后喜可知也。”可见对安庆和皖南战场至关要紧。
刘昌林,也是广西老兄弟,拜上帝会的基本成员,估计他也没有多少文化。但见于曾国藩等的揶揄,《太平天国野史》作者竞以为他是学者,还编造了韦昌辉出征江西时,向他请教的一段逸话:“太平五年,被命援江西,诣刘玱林请益。王仓林曰:‘共患难易,共富贵难。知此二语,乃免于难。’”
叶芸来:坚忍不拔,忠勇如一,他人望尘莫及——洪仁玕说:“我军最重大之损失,乃是安庆落在清军之手。”
叶芸来是金田团营老兄弟。
1853年他参加西征,就留在安徽前线,先后驻守省城安庆周边的潜山、舒城、太湖诸城。
1860年,陈玉成率所部主力解救天京围,以安庆极为重要,选择叶芸来主持,而以资历比他深、官阶比他高,原总理安庆事务的张朝爵为副手。
同年7月,就在陈玉成还在江苏常州,李秀成开始部署进攻上海时,湘军主力已进驻安徽集贤关,开始围攻安庆。
1861年4月,陈玉成率军自湖北来援,在菱湖北岸筑十三座营垒。叶芸来出城屯军,在南岸筑五座营垒,以小船行驶湖内通往,用来夹攻围师。湘军据东路湖边,运炮船人湖,筑垒掩护以相抗。陈玉成军无水师,只得败退;湘军增挖长壕,包围菱湖两岸太平军垒。5月,天京派洪仁玕、林绍璋率军二万来援,但很快就被击退。6月,陈玉成留在集贤关的刘玱林等精锐部队,因孤立无援,全部覆没,安庆城围益急。8月,陈玉成再会合天京援军、杨辅清、黄文金等军全力来救,力破湘军第一层濠,逾濠肉搏,叶芸来也倾城出应,内外夹攻,但仍被击败。时城中粮尽,陈玉成复筑垒于菱湖北岸,以小船运粮入城,都为湖中湘军水师截获,城粮断绝。
同年9月4日深夜,湘军以地道所埋地雷爆发,攻陷安庆,叶芸来等二万余将士忍着极度饥饿,在与敌拼搏中全都英勇牺牲。张朝爵在城陷前夕乘小船逃生。事后在他府中梁上还发现藏有五石米粮。
安庆失陷,使天京失去了上游的屏障,湘军水陆师得以顺流直下。所以清廷认为“为东南军务一大转机”;后来洪仁歼也说:“我军最重大之损失,乃是安庆落在清军之手。此城实为天京之锁钥而保障其安全者。一落在妖手,即可为攻我之基础。安庆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不可复守矣。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洪仁玕自述》)叶芸来身材矮小,人称“叶矮子”,但他的坚韧不拔,忠勇如一,却是他人所望尘莫及的。
曾国荃:靠攻陷天京发了大旺财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四弟,排行第九,因而曾国藩称他为九弟,老九。旁人也呼他“曾九”。
1856年,曾国藩被太平军围困在江西南昌,如笼中困兽;曾国荃就自家乡湘乡招募兵勇前往解救。后来因父死而回籍。1858年又带湘军到江西。当时江西战场因石达开举棋不定,缺乏坚固的城防和全局的部署,这使得曾国荃有机可图。他先后攻陷了吉水、万安、吉安,由此他的骨干也取名“吉字营”。
1860年,太平天国在长江下游取得苏、常的巨大胜利,但在天京上游却给湘军有了可乘之机。这时曾国藩也出任署两江总督,他就命时任道员的曾国荃率军万余,北上进攻安徽集贤关和安庆。
从此开始了曾国荃的重要军事生涯,也开始了他所指挥的围攻安庆的长达十四个月的艰苦历程。
曾国荃进攻安庆是不遗余力的,他指挥围军先后打退太平军陈玉成等部八次的援解打围战。在此期间,即使曾国藩祁门大营一度危急,他仍据令抓住安庆城围不放;凭借水师的配合,长濠坚垒的围而不攻,割绝粮运,终于攻破了因饥饿再无战斗力的安庆城防。从而完成了曾国藩、胡林翼制订的攻取天京战略的第三部署。
翌年,曾国荃在增募湘军后,水陆东进连陷巢县、含山、和州、裕溪口、东西梁山、太平、芜湖,进围天京。太平军以数十万众解围,均未奏效。1863年,曾国荃升任浙江巡抚,继续围攻天京。虽然军中正在流行传染病,但因贪破天京之功和企图掠夺大量金宝,仍坚持不退,并拒绝已攻陷江苏常州的淮军助攻。曾国荃还用此事激励将士,他说:他人至矣,若不攻陷金陵,何以有面目见湘中父老?由是在1864年的5~6月。湘军轮流猛攻,开挖地道,百计环攻,虽死伤四千余名将士亦在所不惜,见于城守太平军仅三千人,而水陆粮道已断,存米日缺,倒致7月19日天京城陷。
曾国荃因而受赏,封一等威毅伯,而更多的是他掳掠京,发了旺财,由此受到朝野谤议,故称病解职回乡,时年十岁。
1866年因捻军驰骋江淮,声威赫赫,曾国荃又受任为北巡抚,募湘军六千对付捻军。但他指挥的湘军,郭松林部于湖北钟祥臼口,彭毓桔部败于蕲水六神港,而且几乎都是军覆没。曾国荃也因此丢了官,摘去顶戴,交部议处,这样又请长假称病辞官了。
陆顺得:第一个进入上海地区的将领——香港新闻报道:当死期将至,犹且面无惧容陆顺得是李秀成的藤县同乡。他住在古制村,和李秀成住的新旺村相隔只有三里路,据说李秀成年轻时还在他家当过短工。
金田起义那年,陆顺得十六岁,他参加了团营。
1860年,陆顺得随李秀成东征,打垮清江南大营,攻占苏州城。几天后,陆顺德奉命率领一支由一千五百人组合的先遣队东进,他们的目标是占领上海城。这是李秀成所部的忠义宿卫军,是一支很精锐的军队。在出苏州后,短短十天里就攻占了昆山、太仓、嘉定、青浦和松江。因为分军守城,加之凯歌行进所产生的轻敌思想,就在进军上海途中,在七宝镇竞被地方民团打败了。它是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太平军。
1861年秋天,陆顺得随李秀成由江西进兵浙江。占领萧山、绍兴,因此立了大功,被召到天京觐见天王,封为来王。他在绍兴建造了来王府。并多次率领几万人马对诸暨包村团练进行围剿,都失败了。1862年7月,陆顺得在李世贤等四王大军十几万人配合下,终于攻之半年后,打破了包村。
陆顺得在绍兴是准备坚守的。他在乡镇设乡官,立门牌,发店凭、商凭,还设盐师主持食盐专卖,并在1863年1月,先后两次痛歼来犯的法国常捷军,在击毙领队法国海军副将勒伯勒东后,不久又击毙继任领队的法国参将达尔第福,取得胜利。当时常捷军凭借新式大炮猛轰,把城墙轰开多处裂口,但每当出现缺口,太平军将士就冒着炮火,纷纷抱起沙包去填塞,他们的无畏精神,即使是侵略者也表示畏服。由于浙东汤溪、金华等地失陷,陆顺得军只得放弃绍兴撤退。
1864年春,陆顺得军因苏南乏粮,赴江西就食。天京陷后转战福建、广东。他的直属部队在渡漳溪时受到很大伤亡,因而只得跟随广东天地会花旗部队加入太平军列王林正扬的队伍行进了。1865年8月,陆顺得、林正扬等攻占广东长乐(五华)。在长乐陆顺得率余部继续战斗,在争夺城外炮台时又有千余将士战死。他只剩了卫队百多人。林正扬乘机就杀死卫队,手缚陆顺得和列王洪桂芳投降。
同年10月10日,陆顺得和洪桂芳在广东番禺被杀害。
据香港新闻报导,陆顺得等被杀时表现得非常坚强:“闻此二逆首俱长发,年方三十余岁,当死期将至,犹且面无惧容,其廿一日早囚于番禺县监狱之时,自知不免,乞禁卒为之解衣典值,尽买酒灸面饱,二逆对饮,依然谈笑自若。及解至将军衙内捆绑押杀,一路尚敢出恶语伤人。”(《上海新报》1865年11月7日)李容发:进军浦东的十六岁统帅——在敌后作战,因为来得神速,呼为“天落长毛”
李容发是李秀成的次子,也有说是李秀成养子。太平天国开始几年,将士不允许婚娶或家室同聚,但允许蓄养孩童,因而李容发可能是李秀成收容的。
在太平天国能上马作战的第二梯队诸王子弟,李容发堪称是佼佼者。在太平天国文书档案中,李秀成曾有两次提到李容发带兵出征。1859年10月,李秀成命他与朗天福陈炳文由江苏浦口赴安徽淮河一线,配合捻军进剿。只有十五六岁的牌尾李容发,却已勇冠三军,身先士卒。为此,1860年11月,经朝臣保举受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二殿下,赐金牌、金颈圈、雉翎、金印。李容发也会打白刃战。据说有一次,他攻打江苏六合,由于敌众我寡,被叛将李昭寿的部队围困了几重。李容发却率领数十骑,东驰西突,所向披靡,终于拨开鹿角,杀出敌围而去。
1861年11月,李秀成大军由赣入浙,李容发奉命与认天义陆顺得屯扎绍兴,经略富春江下游。太平军在攻占杭州后,议定五路进攻上海,其中由李容发率领的主力部队由海塘沿杭州湾蜿蜒北上,他指挥几万部队,采取了对上海围而不攻的死困办法;并派兵四出围剿地方作乱的地主团练,把浦东地区搞得似铜墙铁壁,使新援上海的李鸿章淮军未能越雷池一步。
1864年春天,因苏州、无锡失守。李容发率军从常州、丹阳到敌人腹地作战。他们绕过敌军前沿阵地,一举占领阳厙(江苏张家港)、福山,进攻江阴,包围常熟,猛扑无锡,因为进军神速,被称为“天落长毛”。几天后,又在江阴华墅指挥步骑,利用河港交叉的特殊地理环境,对全副拥有近代化武装的“常胜军”进行了白刃战,用粗劣的刀矛歼敌两个联队三百余人,而自己损失很小。这是戈登出任“常胜军”领队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
后来,苏南地区由于连年战争破坏,粮食奇缺,太平军陆续出奔江西就食。李容发随军前往,路过湖州时被留住下来。天京城陷后,他随干王洪仁歼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向江西突围。1864年9月,在徽州建口附近,太平军遭受伏击,将士几都逃散。第二天,清将刘明灯搜获一个叫李士贵的太平军将官,就说他是李秀成的义子忠二殿下,这次因护家眷落伍被俘,旋解送杭州闽浙总督衙门处死,为此左宗棠还向皇帝上了一个奏章。因而后世也有将他充作李容发了。
其实,李容发并没有被捉杀或死在战场。他被俘后,由跟随席宝田追赶太平军的候补知县陈玉箴收容,携回江西义宁(修水)原籍,并将婢女嫁之为妻。
李容发约在1891年病死。
范汝增:十岁参军的童子兵——当地民谣称:双枪将数首王,耿呢枪下见阎王范汝增参加金田起义那年,正好是十岁,因而人们理所当然把他归入“牌尾”。牌尾,即排尾,排在队伍后面的非战斗人员,老人和小孩。他就是小孩,也是童子兵。
太平天国的童子兵是很有点名气的。有记载说,1853年首次夺取九江城,就是几个童子兵;1862年上海南桥(奉贤)之战,击毙法国提督卜罗德的也是童子兵。初生之犊不畏虎。童子兵很有点大无畏精神。范汝增堪称是佼佼者。
范汝增的童子兵经历已无记载,现见于他的事迹,是1861年春,二十岁的范汝增随侍王李世贤在江西景德镇作战。这次战斗,虽然占领了景德镇,断绝了祁门曾国藩大营粮道,但却在乐平为左宗棠湘军击败。自此李世贤军无力经营江西,范汝增也随军分路入浙江。他与黄吴呈以钳形攻势进攻宁波。在进军途中,范汝增在奉化会见驻宁波英法官员,允诺七天后再攻宁波,过了限期,太平军一举攻占宁波,这时英国兵舰才赶到,想要阻拦已迟了一步。
1862年4月,范汝增以功封首王。这时英法驻宁波领事借太平军将士欢迎他归来鸣炮致敬时,流弹入江北岸外人居留地事件,由上海派军来宁波进行武装干涉,并与清联合进攻宁波,太平军将士义无反顾,进行反击,范汝增身先士卒,与在水陆炮火掩护下的英法军队短兵相接。他手执两支短枪,同时开放,在他的枪下联军司令、英国舰队司令□乐德克差点毙命;法国舰队司令耿呢被打成重伤,后毙命。当时民谣有称“双枪将数首王,耿呢枪下见阎王”,即指此事。这场保卫战从上午九时打到下午五时,范汝增等才撤出宁波。
此后范汝增在浙东、苏南等地作战。
1864年天京陷落,范汝增在湖州,后随幼天王洪天贵福由湖州、广德,拟走江西。在安徽歙县建口渡新安江时,他率军殿后,为清炮船所阻,军被打散。范汝增随洪天贵福继续南下无望,仍孤身北上,参加捻军。1867年冬,东捻军在山东寿光溃败,范汝增走马跳沟落于沟中,为民团所杀。
李鸿章:靠淮军起家的“一代名臣”
李鸿章的一生贯串了大半部中国近代史,其中有十年就是在与太平天国打交道中度过的,而这又是李鸿章飞黄腾达的起飞点。
中国近代军队的淮军就是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是当时武器所装备的第一流军队,每营五百人,就拥有洋枪三~四百支;如果没有淮军东征、协助湘军的夹击,太平军还不至于很快溃败。
因此梁启超说,要认识李鸿章。
出生在安徽庐州(合肥)官僚世家的李鸿章,兄弟六人,其中大哥李瀚章和兄弟李鹤章、李昭庆,也都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
李鸿章出身进士,任编修,拜曾国藩做老师。1853年,三十岁的李鸿章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安徽办理团练。当时,李鸿章年少气盛,但不会打仗。他初出茅庐,就被太平军打得大败:一次是守含山运漕镇,裕溪上游有放河灯而下的,他以为是太平军到了,吓得退兵山上;一次是守东关要隘,乡团败回,李赶快撤退,连巢县都丢了。
太平军攻舒城,吕贤基败死,李鸿章逃回庐州,此后他先后跟随安徽巡抚福济、江苏巡抚吉尔杭阿,都不得志。1859年到江西建昌(南城)入曾国藩幕中,受到胡林翼赏识,推荐为福建延津邵道,未上任仍留曾国藩处。
1861年冬,曾国藩接到皇帝圣旨,拟令李鸿章统军援助在太平天国包围圈中的镇江冯子材军。正值上海官绅到安庆乞援师,于是改命李鸿章援沪。李鸿章招募了淮军多营,加上曾国藩所调拨的程学启等两营,他们按湘军营制编立营伍,采用募兵制,以地缘、血缘和业缘为纽带,组成了只听从李鸿章的军队体系。
翌年夏天,李鸿章率淮军陆续开到上海,经他指挥的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的三场恶战,太平军再也无力进攻上海。1863年春,李鸿章趁常熟叛乱之际,在戈登的“常胜军”配合下,引淮军西进,先后占领苏州、无锡、常州和嘉兴等府县。
李鸿章的淮军纪律和湘军同,都是靠放纵抢掠来激励士气的。据说,淮军刚到上海时,因缺军饷,只能勉强吃饱饭,但当攻占城镇,人人都抢掠而发横财。每当黄昏无事,各哨官兵聚会,拿出的金钏银宝放在桌上,竟达数尺之高,相互争夸,以致大家对于何时发饷都无所谓了。当时米价昂贵,一石米值银五两,淮军各营攻占城镇后,抢先封存太平军粮库为已有。李鸿章就以每石三两向他们收购,以后成为定例,由是抢掠成为合法化。
当时清廷以湘军久攻天京不下,命李鸿章助攻。淮军将领刘铭传等也都想分享天京财宝,因而跃跃欲试。李鸿章深知引军前往,必定会引起和曾氏兄弟矛盾,于是逗留不前,以静观待时为佳,但因为清廷催促,他装模作样地派出炮队和刘铭传等营前往,曾国荃即借机激发湘军:“‘他人至矣,艰苦两年以与人耶?’众皆曰:‘愿尽死力’。”(《能静居士日记》)第二天攻陷了天京。后来曾国藩见到他时说:“我们兄弟的面子,全靠你送的啊!”李鸿章是懂得人际关系的。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瓴。1866年,曾国藩率军对付捻军,因指挥不了淮军诸将,李鸿章代替曾国藩出任钦差大臣,兼任湖广总督,主持镇压捻军。他采用曾国藩故技,筑长围把东捻军围堵在山东登莱海隅,此后,又让西捻军重蹈旧路,被堵在黄河、徒骇河一角,遭到歼灭。
陈坤书:镇守常州,忠贞不屈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他的脑袋被挂在城头旗杆尖上作号令,第二天清晨却发现神秘地失踪了陈坤书是李秀成麾下首将,李秀成封忠王他继任副掌率后军主将。
1860年,陈坤书随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进略东南,镇守浙江嘉兴。李秀成奉命西征,他移镇江苏州,管辖军民事务。这年冬天,他率军进攻宝山(上海宝山区),谋攻上海,没有成功。
陈坤书在苏州期间,没有遵循李秀成保境安民的指示,对地方士绅也不合作。因而当李秀成回师浙江,进攻杭州时,他怕李秀成治罪,就带本部军马离开苏州。这时他的哥哥陈志书在常州镇守,因此就来到常州。
1862年1月,陈坤书封护王,并奉命渡江援救被困在庐州(安徽合肥)的陈玉成,因在安徽全椒、滁州附近被阻,转攻江苏扬州,击毙清京口副都统海全,旋返回常州。
1864年4月,淮军和戈登率领的“常胜军”以优势的兵力包围常州。陈坤书指挥防军,屡摧敌锋,使敌方损失惨重。5月11日,淮军和“常胜军”终于攻破了常州,陈坤书巷战失利,最后退守护王府,凭借其高大坚固的围墙继续抵抗。敌人形容他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手舞大刀,在大殿上往来杀敌,终因力竭被俘。在李鸿章面前,他坚持不屈,说本想坚守常州,与天京互为犄角,不料失败,现在只有尽忠。
几个时辰后,陈坤书被凌迟处死。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他的脑袋被挂在城头旗杆尖上作号令,第二天清晨却发现神秘地失踪了。
陈坤书是广西桂平人,也是拜上帝会基本成员。
钱桂仁:巧言令色,两面三刀
——从名字改换亦可知大概:原名“百顺”,加入太平军后改名“得胜”、“桂仁”,潜通清上海当局时,又名“安邦”
钱桂仁是李秀成在安徽桐城镇宁期间混进太平军中的。
他原名百顺,1857年由桐城地主投奔太平军时改名得胜,后来充当江苏常熟守将时,又改名桂仁,投降清军后还用名贵仁。这也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家伙。
钱桂仁在投入李秀成麾下时,很受器重。1859年,钱兄百春在降清后已升至守备,而他却随李秀成,很是亲近。翌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占领苏南诸县,李秀成将他调往常熟,和陈玉成部将详天福侯裕田共同镇守。
一朝权在手。钱桂仁在常熟多有违反太平天国制度处,如他在虞山寺庙请和尚念经,用清朝候补知县胡昌銮掌理文案,请大地主曹敬等参与主持防匪、征粮、考试等事务,并将侯裕田排挤回京。为了取得李秀成信任,发动地方士绅立了一块向忠王歌功颂德的所谓报恩石碑。
1861年春,钱桂仁通过苏州永昌豪绅徐少蘧向清上海江苏巡抚薛焕表忠,“指天誓日,倾吐腹心,立时更名钱安邦以明悔罪图报之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薛焕奏折);并与苏州熊万荃、昆山李文炳等约定于1862年1月15日一起起事,后因李秀成军回到苏州而暂时中止。
同年12月,钱桂仁已完全安排好叛乱程序,他自赴苏州打算诱骗李秀成到常熟擒拿,不料李秀成先着一步将纠合内应的徐少蘧逮捕,钱桂仁吓得也不敢动。不料此时他的部将骆国忠等人,为要争献常熟城的投降头功,且掠夺钱的金银珠宝,就乘机迎降。
常熟失陷,打开了李鸿章淮军东进的大门,也影响太平天国苏州地盘的安全。当时苏州慕王谭绍光要严惩钱桂仁,钱说与己无关,不知怎的,又给他混过去了。不久调到杭州,助听王陈炳文,他和陈炳文等又潜通清军,策划献城,为朝将汪海洋所阻;1864年2月,竟还得封为比王。3月,太平军撤出杭州,他殿后,就乘机献城投降,授清军都司。
钱桂仁投降后,随左宗棠湘军追击在福建、广东的太平军。在1866年12月,发生在广东嘉应州(梅州)凤寨的一场战役中被杀死。但也有人说他早在福建作战时为汪海洋部所俘获,太平军将士嫉恶如仇,把他全身缠扎白布,然后倒挂在旗杆上,施以“点天灯”的酷刑。
谭绍光:年满三十的苏州城防司令官——在城头上,他带着二十个欧洲人,不穿鞋袜,站在阵线的最前面,像一个兵卒样地战斗谭绍光是太平天国最后一任苏福省主帅。他是壮族人,十六岁时就来到金田团营。
天京内讧后,谭绍光跟随李秀成南征北战。1860年,李秀成为破江南大营采取围魏救赵计,与谭绍光攻杭州,牵动江南大营分军来援,然后回师击溃了它。任忠义宿卫军主将,封健天义。翌年,李秀成由湖北远征途中回师,进取浙江;在攻占杭州后,命谭绍光率军西上助黄文金围攻湖州。5月,占领湖州,以功封慕王。
1862年秋,谭绍光主持苏福省军政事务,坐镇苏州。他在盘门北、东到娄门,建筑几十座营垒,都附墙挖地,覆板垒在上面,以避炸炮;还在娄门外垒石做长城,屹立如山坚守。同年11月,谭绍光为制止淮军西犯,主持太平军最后一次的对上海进攻。在江苏嘉定四江口围困淮扬水师,后遭敌内外夹击失败,被毁营垒二百余座。自此太平军再也无力攻上海了。
1863年5月,谭绍光指挥苏州城防,对抗淮军和戈登常胜军,屡败敌人。11月27日,戈登军两大队企图偷袭娄门外石垒,正当他们攀上长墙时,栅堡里放出一排连珠炮和步枪弹,打垮了常胜军。翌日,戈登又指挥四十六门大炮猛轰栅堡,太平军的防御工程很多被轰毁,但是谭绍光“带着二十个欧洲人,不穿鞋袜,站在阵线的最前面,像一个兵卒样地战斗”。(《戈登在中国》)这次战役歼灭了常胜军三百余人。
当时,李秀成主张放弃苏州和天京,将全部太平军转移到广西,谭绍光不同意,主张坚守苏州,奋战到底。因此他被称为“勇猛地像一头雄狮,宁可拼掉最后一滴血,也决不投降”。(《戈登在中国》)可是与谭绍光同守苏州的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嘉、比王伍桂文、天将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却潜通了敌人,他们与戈登、程学启在城北洋澄湖船上谈判投降条件;郜永宽等计议在约谭绍光上城了望清军进攻的布置时,从城上推下,让敌军俘获,然后打开城门投降。
谭绍光和李秀成这时都已知道郜永宽等潜通敌人事,李秀成在找他们作了一次谈话后,就离开苏州走了。谭绍光本意也想处理他们,但当时他能直接指挥的部队只占全城守军的四分之一。守卫苏州六门中的两个城门,由此很易酿成内乱,为敌所乘。于是他决定召开会议,取得郜永宽等对太平天国的效忠。
12月4日,在苏州玄妙观的慕王府大厅上,参加军事会议的各王和天将都穿着行礼的冠服,依次坐在厅里高台上。谭绍光坐首席,做长篇报告,他说了天朝目前所遭遇的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就可以克服,就可以消灭妖朝,赶走洋鬼,共享太平;以后又嘉奖两广籍太平军的忠勇,对其他军队离心离德的行动提出责备。郜永宽等对他的讲话不服,于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汪安均跳了起来,脱掉长袍。谭绍光喝问:“干什么!”汪安均应声抽了一柄短剑,向他颈子砍去。他没有提防,被砍倒在座前桌子上。众人一拥而上,把他拉下来,割下首级,送给敌人,开门投降。
两天后,郜永宽等人挟功邀赏,索取总兵、副将等官职,还拥兵自重,不肯让出所据的大半个苏州城,遭致李鸿章所忌。就在他们前来拜谒,得意洋洋地戴上红顶花翎时,均被伏兵杀死。
德克碑:法国“常捷军”领队
法国军官德克碑(PaulAlexandreNeveued’Aiguebelle)是参照“常胜军”所组织的“常捷军”领队。
1862年春,太平军漫延浙东,声威大震,由驻扎宁波海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为首组建由法国人任军官、雇佣中国人为兵的“常捷军”,相助清军在浙东作战。1863年春,勒伯勒东和继任的达尔第福先后在绍兴被击毙。德克碑继任统领,助左系湘军攻陷绍兴、富阳和杭州、湖州。授与清浙江总兵加提督衔。1864年10月,“常捷军”解散。1866年,任福建船政局副监督。
陈炳文:几次反复,最后仍打起了白旗——他的手很有劲,可以单手持大水壶,相隔一二尺距离可将开水斟在茶客碗里,百无一失李秀成在被俘后所写的“招降十要”,其中第四条提出:“欲将听王陈炳文收服,陈炳文与我至爱,两好作为亲亲。我今被获在此,我文至,其定肯从。”
李秀成的供词,道出了他和陈炳文的至密关系。
陈炳文是1852年参加太平军的。他出身贫苦,小时候讨过饭,做过短工。18岁时离开家乡安徽庐江农村,来到芜湖。先在澡堂做杂工,挑过水,当太平军路过芜湖时,他正在茶馆当跑堂。据说,他的手很有劲,可以单手持大水壶,相隔一二尺距离,将开水斟在茶客碗里,百无一失。由此练就好臂力,能将八十斤春秋刀挥舞如飞。
1854年,李秀成在安徽战守时,陈炳文就跟着他;随着李秀成官阶步步高升,陈炳文也水涨船高。到1858年,他参加三河战役时,已是朗天福了。1861年,又升朗天义率忠王大前队,殿后军正总提。跟着李秀成由江西入浙江,占领杭州、嘉兴,后封听王。
1862年,陈炳文参加了几次对上海的进攻,在他镇守嘉兴时候,曾与苏州谭绍光呼应,合军向上海,鏖兵吴淞江上,一度威胁英法租界,但在白龙港渡江时遭到伏击,损失极大。他连人带马跌进江心,差点淹死。
翌年,陈炳文由嘉兴调守杭州。在杭州期间,曾几次派人秘密赴上海李鸿章处,表示愿献杭州、嘉兴等府县。后来因苏州杀降暂时中止,但仍与左宗棠湘军联系投降事,被汪海洋发现而收敛。1864年3月,杭州失陷,陈炳文率守军出走江西。同年8月在江西金溪白杆村,率部众六万余人,内有洋枪洋炮七千余杆向清军鲍超投降。
陈炳文投降后,封为参将,跟着鲍超围剿转战广东的康王汪海洋率领的太平军。
李明成:因老兄关系,封了个“扬王”
——请英国翻译官推荐西洋技师,为他的两只一怀表作配盖和修理李明成是李秀成的胞弟,哥儿俩都是在萧朝贵、罗大纲由陆路北上永安州(广西蒙山)途中,于家乡藤县北的新旺村参加太平军的。在永安州城,按天王诏旨,他也当了最小的两司马。
1859年李秀成封王,他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忠王宗。1861年,已封为酬天义。在这期间,李秀成常常远征,他在忠王府看家,李明成平时很喜欢临池摹帖,还收藏有北宋苏黄米蔡并各书法名家十余种字帖,又嗜好欧美的舶来品。现存的三封李明成致英国翻译官信函,就是请求推荐西洋技师为他的两只怀表作配盖和修理的。
1862年4月,李明成参加了进军上海的战役,并作为李秀成先行部队,最先率军回援天京。1863年7月,封扬王,守卫苏州、嘉兴间的重镇吴江;吴江失陷后回到天京。天京失陷后,保护母亲和李秀成幼子等至湖州,后又至江西。在幼天王被俘后,投奔在宁都的康王汪海洋军。1865年汪海洋大军北上战败于江西龙南地区,李明成携带家眷降敌,被释放。1867年12月,在上海被搜获,他在审讯时乞求愿往捻军中说服领袖们来降,以功赎罪,但清当局未听,仍将他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