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太平天国文化大观 > 红白黑长廊(2)

红白黑长廊(2)

    1860年,骆秉章出任四川总督。

    1863年,骆秉章调兵遣将,对付入川的太平军,终于在大渡河畔歼灭石达开军主力,并俘获了石达开。

    唐正才:太平天国首任水军最高司令官——这支用民船、运粮船充作战船的水军,是靠人海战术取胜的唐正才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水营统帅。他原是漕运粮食的一名水手,因为仗义,很有群众基础,被拥戴为漕帮首领。唐正才很有气力并善使大刀,还有一手搭架浮桥的好技术。

    1852年12月,太平军进入岳州。唐正才带千余艘运粮船加入队伍,被封为典水匠,职同将军。自此,太平军也有了自己的水军。

    水营在前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它将太平军由武昌运到南京,天王、东王都是在船上指挥全军的。在太平军西征时,水营又不断扩充,西征军拥有几万艘船只,船运军队、粮食、辎重,所向无前,一度控制了长江的航运权。但是唐正才水营的船,无论大小都是用民船充作战船的,不讲船制阵形,也未作军事训练,它是靠船多势众的人海战术取胜的,因而当有战船、西洋火炮配备的湘军水师兴起后,就不断遭到惨败。1857年10月,太平军在西线残余水军为湘军外江内湖水师夹击,被焚千余艘船,此后唐正才的水营就不存在了,他也变成了光杆司令,于是改行,就此在陈玉成麾下统带陆军。后封航王。1863年10月在江苏无锡大桥争夺战中战死。

    太平天国拥有强大的陆师,却不懂得建立强大的水师,更不懂得在长江中下游作主战场时水师建设的重要性。前期唐正才是水师最高司令官,而其官阶仅是一个将军,当时为东王府传达命令的跑街,也都是指挥官阶,比他也高了一级。

    陆建瀛:革职的两江总督,竞误传是已投入了太平天国怀抱陆建瀛是太平军进军南京时的清两江总督。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占武昌时,清廷破例在湖北境设两个钦差大臣。一个是琦善,由河南入湖北,防太平军北上;另一个就是陆建瀛,率军六千,驻扎湖北广济长江江面,防太平军东下。

    陆建瀛进士出身,由编修而青云直上,从不知兵旅,听到前线失利,夜间弃军就坐小船逃到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邀请守城,不入,直回江宁。为江宁将军祥厚等参劾弃险失机,被革职。当时天地会因此编造他是汉官受排挤,已加入了太平军的传闻,到处贴布告张扬。同年3月,太平军将士首次冲进南京城,在返程时,正逢他乘轿过来,将他杀死。

    何震川:天朝国家级知识分子——为杨秀清吹喇叭:“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

    何震川是金田起义前的拜上帝会信徒。他原是秀才,曾应北闱乡试。像这样身份的读书人在太平天国高层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加上他的文化程度和洪秀全、冯云山等不第秀才相近,而不是过高,因而很受到器重,被安排做些笔墨工作。他是太平天国老干部队列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在铁马金戈、全部军事化包装的太平天国,也是罕有的文官。

    开始,何震川出任副典诏命,职同将军,主掌撰写天王诏旨。1853年1月,太平天国在武昌时期,升殿前右史,职同检点,每天登朝,记述天王起居等活动;每记成一册,与左史联名呈献。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天王拟继续北进,建都河南,而杨秀清却决定在南京建都,定名天京。何震川与一班文臣秉承杨秀清意旨,都著文论述建都天京于南京的好处。他在《建天京于金陵论》说,“金田起义,用肇方刚之旅;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复日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

    1854年春,何震川升夏官正丞相,奉命删改《五经》。

    林凤祥:林王名字震京师,吓煞燕齐众小儿——虽然饥寒交迫,困居危地,仍有二千位忠勇将士和他同甘苦,共生死太平天国部队出金田,由湖南北上到南京的开路无锋,通常是两员,一是李开芳,另一个就是林凤祥了。

    林凤祥青年时就以勇闻名,在他加入拜上帝会后,曾因为豪绅来家夺牛,组织会众,以五人打走五十人;又有一次,乃以五十八人打垮二百多人。为此得到萧朝贵称赞,把它写进了《天兄下凡圣旨》。

    在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出湖南、湖北,都是林风祥、李开芳充当先锋。在攻下南京后,休军三天,就东进攻取镇江、扬州,截断了清朝漕运。

    1853年5月,时任天官副丞相的林凤祥等率军北伐。当时洪秀全、杨秀清不愿亲往,“建都既成,天下大定”。(《建天京于金陵论》)林凤祥等作为偏师,临行前,还诏旨说:“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清史稿》:《洪秀全传》)北伐军由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渡黄河,走山西,越太行山,进入直隶境,堪称是势如破竹;同年10月,直逼保定,这已是千里行军,兵贵神速。捷报传到天京,林凤祥被封为靖胡侯。清朝咸丰皇帝料想北京难守,诏各省将皇帝的收入送到行宫所在地热河,也已经作了逃窜热河的准备;北京城里官商人家逃离不下三万家,户口最为繁盛的北城,原有一万八千户,仅剩了八千户。京都满城慌乱。

    由于天津运河决口,遍处大水,致使林凤祥等只得暂时驻扎天津静海、独流,而清军大批来到天津。1854年1月,北伐军南走,入阜城;4月又退到连镇。这时听到天京援军已到山东,即由李开芳带六百多名骑兵南下迎接。自后林凤祥在连镇、树木城溶深沟、挖地道,严守待援,多次打败清军围攻,后粮食耗尽,以黑豆充饥。林凤祥仍坚忍不拔,他善于团结部属,劝导将士坚守待援;有企图降敌者,查获后也不是如过去那样点天灯,杀头示众,而是作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但终因粮尽援绝,在敌人的政治引诱时,仍有人意志动摇,前后出降有三千人。然即使饥寒交迫,有二千名忠勇将士依旧同甘苦,共生死,愿随林凤祥坚守。同月19日,林凤祥放弃西连镇,集中力量守东连镇。3月7日,林凤祥督军与兵分四路冲进东连镇的清军作战,不幸负伤,只得退入地道暗室,被叛徒施绍恒入洞寻获,押解北京杀害。

    林凤祥被俘时,才三十岁,可是不知怎的,在野史笔记里,说他被俘时,已是六十五岁的老将了。

    李开芳:百战百死等闲过,何期一纸亏晚节——整个冯官屯都被水淹没了,只有他坐帐所在的几方丈地,飘浮像一个小岛李开芳是太平天国勇将,从金田起义到攻进南京,都是他和林凤祥打前锋,冲锋破阵,所向披靡。

    1853年5月,李开芳和林凤祥等奉命率军北伐。北伐军一路凯歌行进,同年10月就到达保定。隔北京二百里,敍功封定胡侯,旋经沧州北上,屯军天津独流,与林凤祥静海大营互为犄角。次年春,因天寒地冻,孤军无援,退阜城、东光连镇。5月,李开芳挑选了精干、骁勇的六百三十多名骑士,随他突围南下谋赴山东接应援军。途中始知援军败退信息,乃入据山东高唐州,抗击追军清钦差大臣胜保。他在城头用布曳做软梯,在南城墙下穿有一条地道,其余三门都用土木为垒,仅留一处缺口,以便出入;太平军就凭此乘黑夜出城偷袭,虽然人少,但每次出击都能杀伤敌人,获胜而归。有一夜,穿出地道后,把吉林骑队冲散,又扫荡到西南面,打到胜保大营周边。

    李开芳本来是完全可以脱险南下的,当时他在拖延,等候林凤祥由连镇撤退,一同南归。不料在翌年2月,连镇全陷,林凤祥被俘,清围军僧格林沁部移师高唐,李开芳见僧格林沁军到,知连镇失陷,始决定突围,率领五百余名将士南下。第二天早晨走到茌平冯官屯,刚稍事休息,僧格林沁马队就追到了,李开芳等只得进入冯官屯备战,僧格林沁把冯官屯围困,四面广筑炮台,用五千斤大炮向村内猛轰,房屋大都被轰塌。但太平军却深挖地道,盘旋三匝,纵横交错,以避炮火;围濠之外,复挖小孔,用鸟枪伏击敌人,使敌伤亡重重。太平军还经常主动出击,有次甚至冲出围濠,夺得敌军大炮而归。清咸丰帝闻报,大为震惊,他说:“以万余兵勇,围数百之贼,百计经营,迄无把握,朕心实深焦灼。”

    僧格林沁无计强攻获胜,就组织人力,引放运河水以灌冯官屯。冯官屯地势较高,开始进水时,并未有多大影响;清军又用了几百辆水车向围堤内日夜灌水,致使太平军火药、谷麦都为水浸淹。很多人就在水中飘浮生活,只有李开芳坐帐所在的几方丈地,像一个小岛,孤零零地浮现在水面。

    李开芳无计可施,借僧格林沁招降,派出先锋黄近文等一百四十多人,混入难民群,齐出诈降,在外接应。他看见诈降将士被小船送出重濠,以为敌人中计,不料僧格林沁此时对于迟迟来归的降人不论真假与否一律处死,因而当李开芳等乘坐小船,伪作前来缴械在出濠时,僧格林沁就埋伏了马步队一万多人,李开芳等八十九人自投罗网,都作了俘虏。

    李开芳和他的部下黄懿端等六人槛送北京,他在途中一度绝食。但却在供词里表示可以赴南京招降,并建议“若是广西人投出,也准免罪不杀,广西人何乐而不投出。若广西人纷纷投出,则南京不难破了”。在北京被杀前,黄懿端飞脚踢死踢伤执行行刑的清兵各两个。

    吉文元:首先登上南京城的猛将——当土枪弹才月4射出,就先中了对方射来的洋枪弹吉文元是太平军北伐的主要统帅之一。

    他是参加金田团营的老兄弟,在太平军中是以勇于冲锋、善于拼搏而闻名的。1853年3月,太平军进攻南京,首先挥旗登上城墙的就是吉文元,由此立了大功。在设天官、地官、春官等三官副丞相时,就从殿右六指挥越级提升为春官副丞相。一个月后,吉文元与林凤祥、李开芳统兵北伐,转战数省。晋封平胡侯。直抵天津杨柳青、静海、独流,每战必先陷阵。1855年3月,北伐军退至河北阜城,战死。

    吉文元是因轻敌在赌武时死去的。当时为太平军的小兵陈思伯在若干年后写的《复生录》中回忆道:“有一天,吉文元与僧格林沁马队中一个蓝顶花翎武官比枪。两人同时对射,吉文元用的则是自制土枪。磺少力缓,而对方用的则是洋枪。当枪声同响时,吉文元的子弹才刚射出,因此先中了洋枪弹跌于马下。吉文元的小弟吉子麻只有十三岁,誓为老兄报仇。第二天全身披白,一骑冲入敌阵,寻找昨日放枪杀兄的武官。第一次没有找到,第二次又跃马冲阵,终于把他击毙,自己却毫毛未损。”

    但据僧格林沁向皇帝报告,说是吉文元在阜城城外迎战时。被甲兵金升、伊勒喜箭中腰肋,当场死去。

    僧格林沁:大清王朝最后一支龙骑兵司令官清朝皇帝镇压太平天国的一张王牌,就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部队。

    僧格林沁长期是皇帝侍卫,还做过道光帝顾命大臣,他有很高的知名度,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地位是靠镇压北伐军换来的。当北伐军驻扎天津附近时,僧格林沁就奉命在北京东郊布防了。尔后,在北伐军南撤途中,他依仗骑兵追击,在追及后,就调遣步兵掘长壕、筑高墙作紧紧围困,使北伐的太平军在退却时,被他一困于河间束城,二困于阜城,三困于东光连镇,使善守能攻的太平军屡遭挫折。林凤祥等能征惯战之将此时亦计莫能筹,处处被动。1855年2月,僧格林沁采用水淹,占领东连镇。一月后,又攻占西连镇,俘获林凤祥,因此封博多勒噶台亲王;不久,他又移军高唐,追击李开芳于冯官屯,又引河水浸灌,俘获了李开芳。

    1857年,僧格林沁派为钦差大臣,筹办海防。1859年,他在大沽口击败乱闯的英法舰队,以阵亡三十二人代价,取得击沉敌舰三艘,重创三艘,毙伤四百四十八人的战果。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为数不多的重大胜利。翌年,英法联军从大沽进逼,败于八里桥。

    1862年,僧格林沁奉命南征,在皖北先后击溃捻军张洛行等部和苗沛霖某团。当天京陷落时,西北太平军陈得才等部来援,被他阻拦于湖北、安徽,最后溃败。

    僧格林沁生性骄横,刚愎自用。他在击溃陈得才等部后,与捻军张宗禹、任化邦等部作战,因捻军采用圈圈战术,在运动战中歼灭对手,就此屡战屡败。1865年,僧格林沁在其败后督部继续追赶捻军,追击几个月,却寻不到捻军的主力所在,而部众劳累不堪,自己也精疲力尽;常以酒解乏,手疲不能举马缰,乃以布带束腕系肩驭马。终于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中了捻军埋伏,所部七千余人被歼,僧格林沁在逃跑中也被砍死在麦田里。

    僧格林沁和他的精锐骑兵被歼灭后,清廷无技可施,由是湘军、淮军取代了八旗、绿营,且成为王朝的主要兵力了。

    许宗扬:参加两次北伐的指挥官——有一种说法,是他杀进东王府,活捉九千岁的许宗扬,即许十八,也是金田起义的老干部。

    他参加两次北伐。第一次是1853年4月,时任殿左七指挥的许宗扬,与朱锡琨等北伐,由浦口转道六合,拟追上已入安徽境内的林凤祥等军,当夜营中不慎火药爆炸,损失巨大;朱锡琨仍继续北上,后会合于林凤祥等,许宗扬却回归天京。

    第二次是1854年2月,已升任冬官副丞相的许宗扬,奉命与曾立昌、陈仕保等率军前去增援林凤祥等军。到山东临清,离林凤祥所据河北连镇仅二百里路程,但因军心不齐,难以号令。曾立昌、陈仕保都战死,许宗扬逃回,被囚禁东牢。

    同年10月,放出东牢,赴湖北田家镇随秦日纲守江防要塞,转入北王麾下,任北殿右二十承宣。天京内讧始,韦昌辉率众冲进东王府,杨秀清登上王府望楼,自去其梯,许宗扬带刀攀楼柱而上。杨秀清见事急身危,拚死跳下躲在厕所里,慌忙逃跑中丢了一只鞋子在外面。许宗扬顺藤摸瓜,捉到了杨秀清,送给韦昌辉处死。

    在韦昌辉被诛杀后,其死党也被杀了两百多人,其中是否有许宗扬,那就语焉不详了。

    赖汉英:二起二落的国舅——凡参加援扬州的将士都授予平胡加一等的勋位,可是统帅却被贬到东王府去坐冷板凳赖汉英是天王洪秀全之妻赖莲英的弟弟,因此人们称他为赖国舅。

    在太平天国高级干部群体圈里,赖汉英可算是难得的高级知识分子了。他曾读诗书,通文墨,还懂得医道。由此,金田起义时被封为内臣,职同军帅。当时军帅是仅次于主将、监军的重要职务。

    1852年11月,赖汉英擢升右四指挥,改任领兵官,率领水军。1853年3月,升殿右四检点。南京占领后,又封为夏官副丞相。同年5月,他被任命为首支西征军统帅,率军万人,乘船溯江西上,由湖口进入江西境,一路势如破竹,包围了省城南昌。

    此时的南昌城固若金汤,赖汉英曾几次用地雷轰塌城墙,指挥将士冲进缺口,但由于清军坚守,无法推进。他见城上守御严密,采用长围久困战术,且分兵四出,南取丰城,西攻瑞州(高安),东进饶州、乐平、浮梁和景德镇,处处高奏凯歌,而远在吉安、赣州等地民众也纷纷起义响应,真个是军威大振。

    但是杨秀清得悉西征军三个月未攻下南昌,就下令撤围,分军进略安徽和湖北,而命赖汉英回京,革去夏官副丞相职,下放到删书衙坐冷板凳。

    1853年冬,因为江北重镇扬州久被围困,已经弹尽粮绝。而奉令救援的春官又副丞相曾锦发军却在三议河溃败,曾也中炮战死,于是赖汉英又被启用领军去救。经过几番血战,终于击破清军森严壁垒,直抵扬州城下,将城围里的守军救出,带往天京。为了嘉奖这场救援扬州的成功,凡是参加的将士,即使是小小的两司马、伍长都一律授与平胡加一等的勋,而统帅赖汉英却没有得到升赏。回京后,他被调到杨秀清的东王府任尚书。东王府设有六部尚书三十六人,他仅是其中的一员,职同检点。

    天京内讧后,现存的太平天国和清朝官方文献均未记有赖汉英事迹。因此后人有说他内讧后回乡,也有说他是太平天国失败后,去了香港,住在九龙城;大约是1906年回到家乡花县,两年后病死的。但罗尔纲以为不可信,他据清张晓秋《粤匪纪略》稿本,厘定为“杨秀清要杀他,赴安庆,乘问投江死”。(《太平天国史》卷五十一《赖汉英传》)诸说不一。

    石祥桢:能征惯战的国宗——冲锋陷阵,号称第一,由此被呼为“铁公鸡”

    石祥桢(祥贞、贞祥),是石达开的哥哥。1853年6月,因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军久攻南昌不下,奉命与国宗韦俊等率军前往。这是一支由翼王系统和北王系统的人员领导的人马,有很强的战斗力。

    在西征战场上,石祥桢确实是不负众望,立了不少功劳。因他骁勇善战、冲锋陷阵,号称第一。我国古代有斗鸡的习俗,最为英武的公鸡百战不殆,有如坚铁,由是他获得了“铁公鸡”的诨号。

    1854年9月,石祥桢率军自西征战场奉调回援天京,在天京东南高桥门外上方桥作战牺牲。

    据记载,石祥桢是因轻敌玩寇而惨遭杀害的。

    这天,石祥桢远离队伍,单矛匹马出阵,用箭射战书向清营点名要与张国樑交锋,并提出双方交战,不准带亲兵助阵,不能用火器,只须力斗;如不敢出战,就是懦夫,此后再也不许出阵。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害怕了,不准张国樑出阵,但张国樑号称是清军第一号勇将,当然不服输。两人就在上方桥交战,两马奔腾,双矛齐举,几十个回合后,张国樑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被石祥桢觑个破绽,隔开他的长矛,把他生擒过马。石祥桢捉了张国糅,将他横在马鞍上,挟着纵马回奔。但他没有提防张国梁偷偷地将腿上所缚的小刀抽出,猛地里向石祥桢的腿胫刺去。石祥桢中伤跌下马来,措手不及,竟遭张国樑杀害。

    石祥桢的轻敌,不但自己丧身,也使这支从西征战场回援的部队士气大受影响,没有起到解围作用。向荣后来向咸丰皇帝奏报,借机夸大战绩,说是这次战役,太平军出高桥门,分路攻沙子冈、淳化镇、小水关,经他督战有方,杀死石祥桢和丞相赖士秀等四千余人。这当然是捏造。但谎话写在纸上就可以扩大化,四十年后,当时戏剧舞台就以此为据,再加以种种描写,演出了一出连台本的全武行《铁公鸡》。

    曾天养:六十岁舞枪上战场的老丞相——死后两湖太平军将士为之茹斋六日,吊唁他升天曾天养是太平军的老将军。金田起义时他已近六十岁了。

    早在金田起义前,曾天养就参加拜上帝会,并在平在山拜见洪秀全。当时他已组织了家乡桂平古林社群众四百余人。他原是每年可收几百担租米的地主,金田团营时,就将全部家财捐献出来,资助太平天国。

    洪秀全称天王,授曾天养御林侍卫。建都天京后,曾天养以殿左九指挥率军参加西征,在湖北田家镇大破清军。翌年自率一军沿长江西上,占领大冶、咸宁、嘉鱼、蒲圻,直抵宜昌境,真个是势如破竹。同年,在湖南岳州城陵矶抵御曾国藩新建的湘军水师。当时太平军林绍璋率领的军队在湘潭惨败。湘军水师仗有大船巨炮,又居上游,借乘南风,船行如飞。曾天养先出小队诱敌,而潜伏大队在旋湖港,敌船追赶前来,因船身笨重而遭搁浅,被伏军打得大败,带队的登州镇总兵陈辉龙、广东游击沙镇邦和褚汝航、夏銮等四个水师将领都被杀死。湘军水师未出湖南,就痛遭惨败。

    两天后,曾天养乘胜带三千人由城陵矶登岸,准备扼险扎营,不料湘军塔齐布率军赶到。曾天养身骑黑马持矛向前,单人冲向塔齐布,长矛直刺中塔齐布坐马,抽矛再刺,因用力过猛,自己坐不稳马,这时塔的亲兵黄明魁持矛刺翻曾,致使落马被乱刀杀死。死后两湖太平军为之茹斋六日,吊唁他升天。这时他已六十开外了。

    1861年,太平天国以“大功大赏不可忘”,追封曾天养为天朝九门御林沁天义。

    曾国藩也很注意曾天养,说他是一把好手,资格最深;在审讯被俘的李秀成时,还特别提出疑问:曾天养何以未被追封王爵?

    林绍璋:半年连升四级,跳上了春官又副丞相——他能上个台阶是因为机遇好,加上孜孜不倦,乐于吃苦林绍璋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人物。

    李秀成说,林绍璋此人,“无大本领,只能吃苦”。又说:“林聪明,样样晓得,孜孜勤劳。”

    这是林绍璋的特点,是他从参加金田团营后的十四年的政治生涯的产物。

    林绍璋原来是个普通一兵,乃是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的;很大程度,他能上个台阶是因为机遇好,再加上孜孜不倦,乐于吃苦。可近年从史料中发现,说他娶了天王干女儿、女侍卫长杨金英,当上了驸马,因而便平步青云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林绍璋开始为最高核心层知道的是六合全营事。1853年5月,林绍璋任炎四总制随朱锡琨、黄益芸等率领的北伐军,在道经江苏六合县时,军中不慎失火,火烧连营,诸军都受损失,只有林绍璋全军回归天京。东王非常称赞,也许他这时想起《三国演义》的那个向宠,刘备东征,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只有向宠营独全。因而林绍璋受到青睐,不仅无罚,反而给了一个恩赏丞相的荣誉称号。半年后,六官丞相有了空额,林绍璋连升四级,就补上了春官又副丞相。

    1854年春,林绍璋奉命增援西征军,统兵取湖南,在占领湘潭方一日,湘军塔齐布陆师就赶到了,他仓促迎敌,双方短兵相接。这时,军中新兵望见四面山上有许多肩负器仗行走的过路人,以为是敌军大至,就先奔跑,至使牵动阵脚,败退入城。而湘军水师闻陆师获胜,也鸣角相会,水陆两路同时发起进攻。林绍璋本无指挥才能,应付失当,又难以调和新兵和老兵间的吵闹,七日之中,竞十战十败,全军几乎覆没。他带了仅剩的四个骑兵,乘夜逃回靖港。

    由于林绍璋在湘潭的惨败,曾天养在取得靖港水战全歼湘军水师的光辉胜利后,也只得退守岳州。自经此役,太平天国再也无力图取湖南。

    林绍璋因此革职,几个月后起用为金官副将军,协助守湖口。

    1858年,经李秀成推荐,调林绍璋回京,参加总理国家事务。翌年,封章王,并任中军主将,主持天京城防。

    1861年5月,因安庆围急,由天京率军来援,这是白天京围解后首次向外派出援军,足见对安庆的重视,但林绍璋在江北桐城附近徘徊,不战不守而退,更加剧了安庆的失陷,由此革职,旋又复职。1862年春,又曾一度贬出天京,后又召回代洪仁玕主持对外事务。林绍璋的几个月浮沉,正说明了天京领导层派系林立和倾轧,朝政混乱不一。

    1864年7月,天京失陷,林绍璋与李秀成等保护幼天王乘夜突围,林在湖熟镇战死。

    林绍璋工作勤劳,好学习,他喜欢接触西方近代科学,知道一些地理和机械学,被称为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学识渊博、才艺见长的人。但是,他不懂得打仗。

    胡林翼:湘军东征战略的成功制定者胡林翼也是湘军创始人。

    16年,二十四岁的胡林翼就中了进士,而这时比他小一岁的洪秀全却连秀才都没有考中。胡很快就飞黄腾达,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还当了贵州的两处知府,在任上还办过团练,因此很有些对付造反者的经验。

    1853年秋,胡林翼奉命率黔勇援湖北,从此开始了他和同乡曾国藩的紧密合作,一度攻占武昌。翌年,又与罗泽南等会攻九江,但水师却遭到惨败,而此时太平军乘胜转入全线反攻。西路重占武昌,南路围曾国藩于南昌,逼使胡林翼回援武昌,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武昌争夺战。但多次被太平军击败,甚至有次连金口的大营也失陷,巡抚关防都丢失了,幸亏都司鲍司募得新勇三千,加上罗泽南五千援军,方才重新夺回金口。

    1856年初,胡林翼进驻武昌城南,罗泽南鏖兵洪山;罗求胜心切,企图攻进城内,却中弹伤卒,由李续宾接任。

    长年征战,使胡林翼练就了两支精锐的部队,即李续宾的陆师,杨载福的水师。

    同年12月,胡林翼利用太平军守将韦俊深怕天京内讧而受株连的心理,终于再次攻陷了武昌。

    翌年春,胡林翼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指挥李续宾围困九江,经五个月围困后攻陷了它。尔后胡林翼又作出陆师由宿松、太湖赴庐州,水师攻安庆的高明战略,而太平天国却秉承洪秀全解救天京围的意旨,高级将领们集中在枞阳召开对付江北大营的会议,根本不考虑湘军东进才是最大的威胁。以致让李续宾军连陷多城,直抵三河镇。幸亏陈玉成等军回师,方才歼灭了这支湘军主力。胡林翼总结三河失败原因,由是采取了对安庆围困,全力打援,以水师扼守江面、断绝接济的战略。终于在1861年9月攻陷了安庆,但二十天后胡林翼也因久病而死。

    湘军东征战略,乃是胡林翼和曾国藩共同制定的,后来曾国荃由安庆东下围困天京,就是这个战略的实践。

    胡林翼身体不好,经常患病,他为指挥围攻安庆,竟抱病坐镇太湖,以便就近处理事宜。后来病重了,向朝廷请假两月,凡民事等均交他人,但军务仍自办理。在治军行间,练兵筹饷,日不暇给,而读书不断,即使在围攻安庆最为繁忙期间,仍组织汪士铎、莫友芝等大学者,自《左氏春秋》、《资治通鉴》选辑编成《读史兵略》。

    刘丽川:近代中国第一个向外国占领军开枪的造反者——为了扎头巾作标记,以致布店的红布都销售一空近代中国农民起义武装向外国殖民者打响第一枪的,是上海小刀会。因此小刀会领袖刘丽川也就成为被双重歌颂的英雄,既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也反对外国殖民当局。

    早年刘丽川是农民,他从家乡广东香山(中山)赴香港谋生时,加入了天地会。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做了香港天地会负责人。

    1849年,刘丽川来到上海,在广东帮糖业圈做掮客,结识了很多帮会。这时他又加入了天地会支派小刀会的广帮,由于他的才能也为小刀会的潮帮、嘉应帮、建帮、兴化帮、上海帮、宁波帮所拥戴,被推为总头领。他们对外称“义兴公司”,筹备诸事,响应太平天国。

    1853年9月,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刘丽川被推为统理正教招讨大元帅,并上书太平天国称臣。他还通告在上海的各国领事,宣布上海是太平天国的一部分,宣布对外侨友好相处,还先后赴各国领事馆去作正式拜会。

    小刀会在占领上海时,开始成员只有六百人,但后因城镇民众踊跃参军,他们中有不少系来自新加坡的青年;郊区农民也都削竹为枪、斩木为具拥进了队伍,致使人数骤增到二万五千人,为了扎头巾作标记,以致连布店的红布都销售一空。

    但是,这时法、英、美驻上海殖民当局从开始的伪装中立姿态,到最终采取了对小刀会据守的上海城的军事封锁。而小刀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动摇分子,像第二把手兼署上海县知事的副元帅林阿福就带领所属队伍走了,也有的像李绍熙等投降了敌人。

    1855年1月,法国军队与清军的混合部队竟向上海发动了进攻,当时小刀会虽然只剩了三千将士,仍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可是存粮没有了,原来靠城外接济,也因被外国殖民当局筑了围墙割断了来源。刘丽川只得准备突围。1855年2月,也就是旧历元旦,他趁清军忙着过新年,与陈阿林分领将士于当晚从上海城撤退,陈阿林脱险了,但刘丽川出城来到虹桥,在叫摆渡时,被敌军追及,力战牺牲。

    曾国藩:尊之者呼“理学大师”、“文正公”,毁之者呼“假道学”、“曾剃头”

    说到太平天国总是免不了要提起湘军统帅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被后来者所戴的帽子实在是太多了。尊之者称他是“理学大师”,呼为“文正公”而不名(“文正”为最高规格谥号,有清一代谥“文正”仅五人);贬之者说是“大汉奸”、“卖国贼”,也有因他杀人如麻,呼为“刽子手”、“曾剃头”的。

    在太平天国起事前夕,曾国藩已出任礼部侍郎了。1852年当他在家乡湖南湘乡居丧守制时,太平军已北上围长沙,他就开始创办团练。翌年至长沙任团练大臣,即着手组建新军(湘军)。他以亲友、学生为骨干,招募本乡人员,组成一支蕴含家族、乡情的军队,来与太平军作战。

    1854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水陆师北上,并发布《讨粤匪檄》,号召地主士人为维护封建礼教而战。此后几月,虽多次受挫败,其中靖港水战,还差点自杀。但因湘潭陆师大捷,把太平军赶出湖南,并乘胜占领武昌三镇,故而咸丰帝大喜,说想不到曾国藩乃一介书生可立此大功,准备立命其署湖此巡抚。军机大臣祁隽藻说曾是汉人,且个人色彩太浓,恐非国家之福,因而作罢。曾国藩仍是以兵部侍郎衔领兵,而没有固定地盘可以募兵筹粮。1855年,因在九江、湖口相继惨败,座船被俘,只得写下遗书再次准备自杀。1856年夏,太平军石达开部席卷江西,在樟树镇击溃湘军陆师周凤山部主力,曾国藩株守南昌,一筹莫展。且还受到江西巡抚陈启迈等掣肘,于是借父丧丁忧回籍。后更上奏要求给以封疆大吏之权,湖北巡抚胡林翼也奏请给他大权,清廷置之不理。1858年,曾国藩丁忧期满,领兵抗击入浙的石达开军,后又转战江西、福建;接着命令出援四川,但仍不授与地方督抚重任,致使无法就地募兵筹粮。失望之余,与胡林翼部湘军合围安庆,以实行既定的据长江上游,夺取武昌、九江、安庆,然后围攻天京的战略部署。

    1860年因绿营主力江南大营消亡,曾国藩始出任署理两江总督,旋实授,并任钦差大臣。他在安徽祁门设大营,而以曾国荃率主力湘军继续围攻安庆;其间大营一度受围,他怕被俘,第三次写好遗书,准备自杀。1861年,清廷命他在两江总督管辖外,再节制浙江,并命推荐各处督抚人选,他受宠若惊,表示诚惶诚恐,提出要防止大权旁落,造成外重内轻,以求避嫌。在曾国荃湘军攻陷安庆后,翌年又顺流围攻天京,曾国藩就坐镇安庆指挥东南战事,他以李鸿章援上海、攻苏州,从东面攻犯天京;以左宗棠湘军经略浙江,攻杭州、湖州,从南面夹攻天京。1864年天京陷,曾国藩赶到天京,审讯李秀成,诱逼天京窖金;将洪秀全焚尸成灰;为避嫌招怨,又自行提出裁撤湘军。次年,奉命剿捻,并制定画河圈地筑长墙以对付飘忽驰骋、行走剽疾的捻军,在他回到两江总督任后,后继的李鸿章依循这个战术,终于扑灭了捻军。

    曾国藩赞同借师助剿,以制器练兵为主的自强,主张联合洋兵进攻苏、浙,但反对他们会攻天京;同意用西法西人练兵,但反对由洋人统领;在任内曾命安庆军械所仿制轮船,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1872年3月,曾国藩因中风死于南京任上。遗著编为《曾文正公全集》。

    江忠源:湘军举办团练第一人

    太平天国初起时候,大有摧枯拉朽之势,遇到的清方官员极大多数是草包,属于庸碌之辈,但也有劲敌,那就是江忠源。

    江忠源是地主死硬派代表,早在1844年就在家乡湖南新宁创办团练,是湖南举办团练的第一人,后来进人宦途。

    太平天国起事,江忠源已辞去浙江丽水知县,在家守制,这时他应赛尚阿请,募兵赴广西,还让弟江忠濬组建“楚勇”五百名前来参战。“楚勇”带兵营官都是江氏兄弟,因此也称“江家军”。它也是早期的“湘军”。

    在广西境内,江忠源因多方阻扼太平军,尤其是为桂林解围立功,擢升知府。他预测太平军必经湘南北上,就在蓑衣渡水塘湾要塞拦江设伏,致使太平军惨败;又率军助守长沙,抗拒太平军,使省城得以固守,由是被清廷重用,命赴江南大营帮办军务,后因南昌受围,前往解救。后虽有田家镇之败,但仍被超升为安徽巡抚。当时曾国藩正在湖南筹建湘军,欲练万人交江忠源出征,他也向清廷请增兵万人。因事出匆匆,只率二千兵马至安徽,途经六安,又留军半数,仅带几百人众往守庐州。

    1854年2月,太平军攻破庐州,江投水自杀。

    江忠源最早提出造战船,习水师,筹款铸炮。曾国藩后来编练湘军水师,就是按照他的方案办理。他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

    胡元玮:大清王朝第一个打白旗的知府——是他打开了庐州洪宸门,加速了府城的解放胡元玮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朝投降过来的庐州知府。

    清朝大小官员很少有向太平天国归降的,至于如四品知府的封疆大吏更是凤毛麟角了。胡元玮在太平军攻打庐州(安徽合肥)始,就向太平军通款,尔后带领所部庐勇,打开洪宸门迎接,加速庐州城的解放,功莫大焉。因而受到春官正丞相胡以晃赞许,引为同宗。大概也出自胡以晃推荐,胡元玮不久即调往安庆、天京,在北王府理事,后又审理张继庚反革命案件。胡元玮以后事迹不详,也有说他在1861年安庆城陷后被杀。

    胡元玮因何献庐州迎降,有说是他因贪污被告发,革去知府职愤懑而作;有说是自被革去知府后,巡抚江忠源派捐助饷,他被强捐一千两银子,心里有怨气;还有说是太平军搞的策反。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还编造胡元玮是太平天国军师钱江好友,是李秀成丞相模仿钱江笔迹向他策反的。

    潘起亮:从小刀会到太平天将的十年生涯——因为会说几句洋泾浜英语,便在宁波主持外务上海小刀会重要头目潘起亮(潘可祥),江苏南京人,能说一口官话。

    潘起亮少年当过监狱小禁子,也有说他曾从事磨铜镜职业,由此被称为小禁子、小镜子或小金子。后来还做过上海洋场的四轮马车车夫,因而也能说几句洋泾浜英语。潘起亮年轻时随父来到江苏宝山大场(今上海大场)建立庙帮,又应募充当了地方乡勇小头目,因与道署官兵斗殴,被罚站木笼;出狱后将庙帮和上海塘桥帮合并为“百龙党”。1853年夏,百龙党并入上海小刀会。9月7日在刘丽川率领下夺取县城,他亲手杀死知县袁祖德,任飞虎将军。

    1855年1月,潘起亮在上海北门率众反击,打败法国军队与清军的联合进攻。2月,从上海县城突围,在追击时被冲散,他靠能说上海方言瞒过追敌,在江苏镇江投入指挥李世贤麾下。1861年,引领太平军黄呈忠、范汝增部攻占浙江宁波,以衡天安出任天宁关监督,征收商税并负责外务,因为会说几句洋泾浜英语,如春节陪同黄呈忠接见外国官员和传教士。在撤出宁波后,往四明山地区联络天地会。1864年,随李世贤就食江西。10月,攻占福建永定。翌年,李世贤军放弃漳州,在广东大埔塔下村架浮桥渡漳溪,因清军毁桥,落水死难。

    潘起亮对小刀会事业非常忠诚,当发现大舅嘉应帮头目谢七通敌时,即设法把他清除。但五六十年代上海舞剧《小刀会》却将他与小刀会女将军周秀英(周立春女)写成一对恋人,且周秀英为求救天京突围出走,潘起亮留守殉难。

    吉尔杭阿:用洋枪自杀的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满洲镶黄旗人。因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由常镇通海道超升江苏布政使,后又任江苏巡抚,以出卖上海海关主权、租界行政权来换取英法美等殖民当局对小刀会的敌视和对抗。

    1855年,小刀会失败后,吉尔杭阿奉命出任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前往镇江前线扎营。翌年6月,太平军组织反攻,将吉尔杭阿围困于高资烟墩山,吉逃跑无路,拔出靴内所藏的小洋枪自杀。但官方却说他是引军增援烟墩山,被围困,中炮阵亡。当时清朝大员在败亡时多有畏罪自杀的,因为不自杀,也会被俘杀;就是逃亡,仍要被阵斩的,还要抄没家产,株连九族。自杀反而来得光彩,有时还借同僚奏折作假,说他是“战死”,还能得到表彰,甚至可获为之建庙祭祀、国史立传的高规格待遇。

    周春:参加太平军的三元里平英团领导成员——他仍保持原有的各色旗帜,所以称“花旗”

    周春,又名培春。身材高大,脸上生麻,因此有绰号叫豆皮春,很有些武功。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周春就在家乡广东番禺县沙亭冈组织民众,他是三元里平英团领导成员之一。因此如果讲光荣业绩,那么他可能是太平天国人物中资历最长的;他参加农民革命时,天王洪秀全还在寒窗下苦读孔孟之书呢!

    周春也是广东天地会(红巾军)主要领袖之一。1854年7月,他在沙亭冈率众响应李文茂天地会起义,参加包围广州的大战役。一年后,周春和陈荣等红巾军在江西新昌投入石达开麾下。因他们仍保持原有的组织系统和杂以各色的旗帜,所以称“花旗军”。

    在石达开远征时,周春等也参加前行,中途折回。1861年,来到江西隶于侍王李世贤麾下,后守浙江武义。1863年封怀王。

    1864年,周春随李世贤军转战江西、福建,军败后投湖自杀。

    周春一生长达二十多年光荣的历史,是任何一个太平天国统帅都望尘莫及的。

    陈承珞:朝官之长,天京内讧的点火者——一份杨要杀洪的小报告,引起了洪的极度恐慌和不安陈承瑢在太平天国前期,在太平天国诸王(含燕王、豫王)下排名第九。

    1853年3月,太平军占南京时,封地官副丞相,在秦日纲封侯后,继任天官正丞相;天官正丞相是被称为朝官之长的,陈承珞因为识些字,能读懂简单的文书、信札,凡是国务都由他传达。

    陈承瑢有文化,也识事务,因而对杨秀清的过于专横,就是看不惯。杨秀清为了大树特树自己的绝对权威,经常无端制造事端打击同僚。1854年5月,又借燕王府牧马小事罗织诸位高级干部。燕王府有一个牧马的小卒,坐在府门前,杨秀清的同庚叔走过,小卒没有站起来致敬,同庚叔发怒,把小卒打了两百鞭,交给秦日纲。秦日纲还未处理,就急不可待地押解到掌管天朝刑部事务的黄玉昆处,经再加杖刑,黄认为既已打了两百鞭,于法已足,就婉转地劝同庚叔算了。同庚叔大怒,竟推倒刑部公案,奔去向杨秀清控诉。杨乃不容分说立刻下令石达开逮捕黄玉昆;黄玉昆以无法执行职权,愤而辞职。秦日纲和陈承瑢也都辞职,但杨秀清反而变本加厉,把秦日纲、陈承瑢锁拿。打秦一百杖,陈二百杖,黄三百杖并降为伍卒,牧马小卒五马分尸。陈承瑢无辜受责,因而更加怨恨杨秀清的飞扬跋扈了,但表面上却对杨曲意奉承。

    1856年6月,杨秀清逼天王封为万岁,并打算取天王位代之。陈承瑢因为常在东王府走动,深知此情,就向洪秀全告密。当韦昌辉、秦日纲连夜赶回天京时,负责城防的陈承瑢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杀死了杨秀清。

    同年11月28日,天王因陈承珞参与韦昌辉逆乱,将之处死。

    黄玉昆:主持天朝刑部的翼贵丈——他要炭哥儿们聚沙为塔,拼凑一笔钱,向官府行贿黄玉昆是太平天国高层中的读书人。他做过讼师,所以后来主持天朝刑部。

    冯云山被捕关入桂平县监狱。黄玉昆替平在山拜上帝会众出主意,要他们聚沙为塔,积少成多,拿出钱,拼凑起一笔大款,向官府行贿,使冯云山获释。黄玉昆由此也受到拜上帝会众人的爱戴。

    金田起义后,黄玉昆随军到天京。封卫国侯,后改卫天侯。长期在天京供职。

    1855年,黄玉昆任提督军务,出镇汉阳。他有女儿嫁与石达开,因此封翼贵丈,意思就是翼王的老丈人。同年冬,随石达开经略江西。石达开回京攻江南大营,黄玉昆代行主持江西军务。

    1857年11月,因江西吉安危急,率军回援,前军溃败,他穿着绣龙长袍,戴红缎绣龙风帽,乘着黄呢大轿在后督战,被刺杀。

    傅善祥(伏善祥):一百年来被定位在女状元的坐标上——她其实只是东王府的女簿书,即杨秀清的贴身小秘中国自唐初到清末废除科举,在此期间共出了五百多个状元,为封建王朝一大特产。有人说,历代王朝没有出过女状元,仅太平天国出了女状元,并称这是反“封建传统观念”。说是太平天国为选举有才干的女子参政,专门举行了女子科举考试,傅善祥名列第一。《中国状元谱》也说:“科举史上惟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

    这是科举史的盲区。太平天国曾一年又一年地高产超产选拔出五个状元,而立国十四年春秋从未跳出一名女状元。

    所谓傅善祥,实有其人,但据伦敦发现的《天父圣旨》,当作伏善祥,傅善祥是清人记载之误。她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由女营选拔参加女试的。她是女试第一名。所谓女试只是通过考试,选拔一些识字的女性充当王府和官衙的书手。伏善祥即由此得到选拔,并调进东王府任职内簿书,即杨秀清的贴身小秘。时人谢介鹤说:“女簿书,东贼逼取民女识字者充之,以代己批判。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余岁,自恃其才。东王闻之,选人伪府,凡贼文书,皆归批判。”(《金陵癸甲纪事略》)说傅(伏)善祥是太平天国状元,当时或有传闻,时在南京的吴家桢《金陵纪事杂咏》有“赖闱先设女科场,女状兀称傅善祥”。实误。原因乃世无妇女考试,而由此误传也。后来的《盾鼻随闻录》、《江南春梦庵笔记》等史学界公认的伪书。以及由此拼缀的《太平天国野史》故意捏造,大加渲染,说:“凡识字女子概令考试,以江宁人傅善祥为女状元,又女榜眼钟姓,女探花林姓,均取人伪府授女掌簿伪职。”(《盾鼻随闻录》)。实非也,太平天国从未有开女科事。我们遍查与天京有关的时人记录,如《贼情汇纂》、《金陵杂记》等,都没有记载这一件事。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于此还作有详细考证,指出作伪者伪造题目,伪造文章,五花八门,遂使人目眩惊奇,讶为千古未有的创造。

    傅(伏)善祥在天京内讧后下落不明。《太平天国野史》说她在韦昌辉烧东王府时,亦死于烈火中;也有说她早在一年前就凭着能自由出入王府,就偷偷地溜走了,所谓是“遂不知所往”。(《傅善祥》)还有说她先知先觉:“于先数日,潜出东府,削发为尼,实未及于难。”它当是好事之说,不足为凭的。

    曾水源:不打小报告,无辜被杀的天官正丞相——女官对他说:“东王要是死了,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官员也就难做了”

    曾水源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高级干部,而且能文能武,这在当时是不多的。

    他原是在家乡广西武宣农村时的一个塾师,由冯云山吸收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在天王、东王身边拟撰诏书,批答章奏。

    1852年,曾水源与林凤祥、李开芳随西王萧朝贵从湖南攸县攻长沙,后来又带兵攻占岳州。翌年建都南京时,他出任东殿左丞相、天官又正丞相,带兵渡江,救出扬州守军,为此破格奖赏,赐穿诸王才能穿着的黄袍。几个月后,曾水源升天官正丞相,仍理东王府事。天官正丞相是六官丞相之首,为朝臣之长,按制他人均是木头印,惟天官正丞相印是银印。

    可是时运多舛,就在曾水源任天官正丞相近半年时,他因带兵出征东坝败归,一度被革职囚禁东牢,在复职一年后不料却又遭来了杀身之祸。这天,曾水源和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一块在东王府显贵,只见一女官过来对他们说:“东王若升天,尔们为官的都难了。”意思是说,东王要是死了,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官员也就难做了。他俩听了没有注意去向杨秀清打小报告。杨秀清得知后却认为,曾水源、李寿春两人身为高级干部,听了这话,置若罔闻,无动于衷,一点爱憎的立场都没有,是难以逃脱罪责的,于是就把他俩杀了。

    处于农耕社会的文化专制下,说错话要定罪,就是听了不顺耳的话没有报告,即以知情不告论,也要处死罪。它较之文字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也可见当权者杨秀清对小报告的重视和迷信,因为他的假天父传言常多有命中率,靠的就是这些小报告。

    李俊昌(李俊良):主持国家卫生行政的首席长官——精心医治八个月,东王一目无痛,一目复明,因此封为“补天侯”

    农耕社会对医生是很需要的。太平天国搜罗地方医生,把他们组织起来,它可分为朝中、军内和民间三个系统,其中最大的医官称殿前国医,是国家卫生部部长。第一任国医,是拜上帝会老兄弟李俊昌。

    李俊昌,自金田起义后,长期叫李俊良,这是因避韦昌辉名讳而改的。韦昌辉被诛后,即恢复了本名。

    太平天国初起时,在广西桂平某地,当时只设五军长,李俊昌受封为中军长,一度带领军队。大既还是他素精医理,加上军中颇缺医生,因而当天王在永安州得染时疫,而李俊昌仅用一贴草药就令其恢复了健康,于是始设国医,职同将军。

    在天京期间,李俊昌主持国家卫生行政,将所有医生按军事编制组织管理。1853年8月,东王杨秀清患眼病,痛苦不堪,他率群医竭力治疗,经精心医治八个月,使东王一只眼睛重获得光明,另一只眼睛也逐渐康复,因此超擢为补天侯。时人有诗称道:“葠苓逐户遍搜求,才进刀圭病已瘳;朗豁双眸云翳净,奇珍新赐补天侯。”(《金陵纪事杂咏》)1856年9月,天京内讧,韦昌辉杀杨秀清,也将李俊昌杀死。1860年10月,幼主降诏,追封李俊昌为开朝王宗杰天义。

    卢贤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知识分子——夫妻宿一夜,就丢掉了镇国侯大印,还让杨秀清装模作样地打了自己五十记屁股卢贤拔是农村知识分子,也是太平天国少有的大文人,他熟读经史子集,在加入拜上帝会后,就在洪秀全身边工作。洪秀全撰写太平天国《三字经》、《千字诏》等书时,卢贤拔就是主要助手。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卢贤拔参加了制订官制、制礼作乐等项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卢贤拔调到东王府任簿书,升秋官又正丞相,他曾多次向杨秀清劝说,对于传统古籍还是需要诵读;由于受到卢贤拔等一批知识分子群影响,杨秀清虽不识字,却终于认识到“千古流传之书不可毁弃”,于是就假天父下凡劝阻洪秀全不再焚烧四书、五经。翌年二月,又假托天父下凡阻止洪秀全毁尽古书。

    当时太平天国还是严格奉行“男营”、“女营”的隔离政策,卢贤拔却利用在东王府值班方便,和在东王府当女官的妻子偷偷地同宿了一夜。虽然这时他已贵为镇国侯,仍遭到严办,但因为他是杨秀清的表兄,只是革职戴罪立功,免其枷号游营,而和他同天处理、也是犯有夫妻同宿罪的秋官又正丞相陈宗扬夫妻,却双双被送上刑场斩首示众,由此引起朝臣私议。杨秀清要表示自己公正,能以身作则,不得不假托天父下凡,命女官杖责他自己五十大板,治以轻办的罪,以息众人之怨。

    几个月后,卢贤拔被安排在删书衙坐冷板凳,参加删改五经,并主持编纂太平天国起义史。这部书有人说就是《太平天日》,但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因为《太平天日》这类“天书”是很难写的,稍有用字不当,就会掉脑袋的,像卢贤拔之辈,他的级别怕还够不上档次。

    宾福寿:天朝建筑营造业部长——内行领导内行,因而成绩显著农耕社会衣食住行,出自裁缝、厨师、木匠和轿夫。宾福寿就是太平天国木匠的总头目,也就是总营造师。他原是农村一个普通木匠。

    宾福寿是金田起义时的技术干部,封典木匠,职同总制。

    1853年1月,太平天国进入武昌,武昌城里各行各业分类集中时,其中木匠均拨在宾福寿名下。木匠队伍扩大了,典木匠宾福寿,也即擢升职同将军。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天王、东王等王府原是利用旧日官衙大宅,不足以显示其壮丽、威严。由此,招募、收集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木匠,加上宾福寿原来率领的,建立了庞大的木营组织,仍由宾福寿管理。他又擢升为职同指挥,并封恩赏丞相。翌年,升冬官又正丞相。

    1861年1月,宾福寿封为工部正冬官。他在后期仍是主管营造宫庭、担任建筑工程的领导人。后又封为愉王。

    宾福寿领导木营,不是外行领导内行,而是内行领导内行,因而很有成绩。时人有诗说:“想伊欲补冬官制,木匠居然做大人。”他是既干本行又做官,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堪称史无前例。

    钟芳礼:督理丝营事务的总管——因为是天王姐夫,乃被破格提为国家副统帅钟芳礼是洪秀全姐夫,他的妻子就是洪秀全的姐姐洪辛英。

    早在金田起义前,钟芳礼就从家乡广东花县来到广西,参加拜上帝会,是资历颇深的平在山老兄弟。

    洪秀全金田起义,称天王时,就封钟芳礼为御林侍卫。1853年建都南京,封恩赏丞相。

    南京是当时织造锦缎(云锦)的主要产区。太平天国领袖非常醉心于衣冠服饰,就设立织营。把所有织造工匠集中在一起,作无偿的劳动,并按军队编制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营,因为钟芳礼在家乡时懂得织巾和带子等手艺,就任命他督理织营事务。织营每天都有生产指标,任务繁重。钟芳礼还总理天京杂行事务。杂行就是太平天国把生产日用品的工匠按行业集中起来操作。据说有五十九家行业,所以通称为“杂行”。

    1857年天京内讧后,名义上由翼王执政,但天王却将钟芳礼破格提拔,特任为副掌率顺天燕,与正掌率蒙得恩共同总理军国事务。这年秋天,钟芳礼在天京东南湖墅、龙都与清江南大营作战战死。

    钟芳礼是广东客家人,诨号胡须赞(毛胡子)。据家乡人说,他在天京内讧后回过一次家,后来又去南京。1860年,钟芳礼因平在山勋旧资格,被追封义爵。

    吴如孝:来到金田的广州十三行商人司会计——下令全军:“吃水也要吃两个礼拜,等天京兄弟下来!”

    吴如孝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为陈玉成部第一号大将。

    他原是广州十三行商人司会计,后到梧州、浔州经商,折耗资本,于是流落异乡。金田起义,赶来参加,任左一师帅。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江苏镇江,吴如孝因在洋行做过事,命随罗大纲守镇江。英国公使文翰乘战舰到镇江,尾随清军兵船,吴如孝与罗大纲率领将士击退清船,并致书文翰质问。

    翌年,吴如孝代罗大纲督理镇江、瓜洲等处水陆军务,当美国公使麦莲、水师提督布嘉南坐苏士贵战舰闯进镇江长江水面,他命令炮台开炮轰击,并向他们宣布江防重地不准擅入;至于国事会商,不论水陆前来,准止边关传奏,候旨宣夺。麦莲等只得暂泊江浜,听待后命。

    1856年3月,吴如孝坚守镇江,虽然兵单粮缺,仍抵御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大军,后又配合秦日纲援军,击破吉尔杭阿军。天京内讧后,翌年,清军大举围攻镇江,于城周边遍挖长濠围困。四个月后,粮将用尽,守瓜洲大将帅谢锦章率四千将士渡江撤至高资,吴如孝也将将士调至高资,等候天京援军;但由洪仁发率领的援军却因指挥无能,反而被围困在龙潭、下蜀。吴如孝见援军迟迟未来,虽然粮尽,仍决定再固守两礼拜,下令全军,“吃水也要吃两个礼拜,等天京兄弟下来”。(《吴煦档案》)几天后,由皖北赶来的李秀成援军赶到,吴如孝全军包括洪仁发军,都安全撤退天京。

    吴如孝此后隶陈玉成麾下。1858年8月,太平军二占庐州(安徽合肥),由吴如孝镇守。三河大战时,他率军自北路南下出援三河镇,与陈玉成、李秀成军合力歼灭湘军主力李续宾部。自此后,吴如孝常在皖北作战。

    1859年,授前军主将,后封顾王。

    1862年,在安徽巢县(巢湖市)抗拒湘军,以通庐州和天京交通。巢湖失陷后,始返天京,此后曾一度在浦口、祁门等地作战。

    1864年,在天京助李秀成守城。幼天王继位,议设六主帅制以掌军事,任为东方主帅。天京陷落时,他带将士前来抵挡,后不知所终。

    吴如孝是太平天国知名度很高的将领,因而在他作战失利时,和他对仗的清将,常有吴已战死的虚报。如胜保奏报,就提到1859年(清咸丰九年)9月,吴在攻打安徽盱眙(今属江苏)时被阵斩。

    张国樑:招安立功做大官的标兵

    张国樑原名张嘉祥,是清道光末年在广西贵县造反的天地会首领。张国樑是他接受招安后改的名。

    张嘉祥造反时口号很响亮: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可是一年后,即1849年12月,张嘉祥拉掉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换下包头红布,接受清左江镇总兵盛筠和浔州知府顾元凯招安,充当一个小小的把总。1851年,隶向荣军,拜向荣为干爹,升守备。随向荣追太平军到南京。因为屡有战功,被视为江南大营第一号悍将。至1856年,已升任福州漳州镇总兵、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向荣死后,又与和春主持江南大营,先后攻陷天京附近的句容、镇江、秣陵关和扬州,升湖南提督、江南提督。1860年,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败走丹阳,落水溺死。

    张国樑自招安后,真个是一步一个台阶,十年之中,他由一个不入流的小把总跳上了提督的宝座。更有甚者是,清朝政府非常信任他,重视他,在他生前就被王朝列为草莽人士受招安的标兵。

    见于这个原因,后来文人和史官对他招安前的故事讳莫如深,在将他重彩包装时故意涂抹了招安时间,由是编造了说洪秀全金田起义,派人招张嘉祥,张嘉祥拒绝不往,说:“吾之为盗,非得已也,岂从叛贼者!”(薛福成:《庸庵笔记》)也有说金田起义,有人劝张嘉祥,他不愿去:“草贼敢辱我乎?当灭汝报国耳!”(《啸云轩文集》)也有说金田起义,张嘉祥被胁加入,后“闻有招抚之令”,“遂拔身来归”。(《存诚斋后集》)诸说不一,但都捏造了张嘉祥和洪秀全原有关系,而他却不愿与洪秀全等为伍,终于反水,接受了招抚。

    其实,当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起义时,张嘉祥早已是戴蓝顶带的清军小武官了。两人在广西时期,堪称是风马牛不相及。

    肃顺:推荐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满洲贵族肃顺是咸丰帝的宠臣。

    1854年,二十八岁的肃顺就由御前侍卫擢升为侍郎,到1858年,更任为户部尚书。他虽说是满州镶蓝旗人,但却不排斥汉官,太平天国兴起时,就向皇帝推荐曾国藩,湘军其他主要人员也多系他保荐出任重用。如1859年左宗棠为樊燮弹劾,有杀身之祸,他为之调护免罪,且开始重用。1860年他更推荐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主持对付太平天国。

    英法联军侵华,挑起战火,他也主张抵抗。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遗命与载垣等七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因西太后与恭亲王奕沂发动政变,被逮捕杀死。

    洪仁发、洪仁达:荣获莫名其妙的封号:“王长兄”、“王次兄”——哥俩虽无具体职务,但比任何有职务的权贵却要权重天王洪秀全有两位种田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他俩都参加了金田起义。在永安建制时,规定凡天父诸子婿的本家兄弟,都一概称为国宗。他俩虽无具体职务,也总算是王亲国戚了。

    洪仁发以颟顸出名。杨秀清为表示公正,经常借天父命对他痛责。据说有一次杨秀清传各官听令,洪仁发跚跚来迟,杨以为不敬,洪秀全知道了,心里不安就要洪仁发到东王府肉袒请罪,并请杖责。杨秀清装推卸,洪仁发极力乞求,甚至脱下裤子扑在地面请求受杖,屁股被打肿了,还嬉皮笑脸,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

    洪仁达就显得滑头些,他在杨秀清当政时,没有被抓住辫子。

    天京内讧后,洪秀全、石达开执政,并以火箭式速度,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可是哥儿俩实在缺乏才情。据说当时朝堂上,每逢石达开到来,周围就团团地聚集起很多官员;而他哥俩来临,却无人理睬,为此石达开遭到谗言和疑忌,被迫出京。

    这时洪秀全方才懂得,要建立洪氏家族政权,为时尚早。他勉强取消安王、福王爵位,但他俩仍是飞扬跋扈,左右朝政。洪秀全还千方百计让他俩立功,当1857年冬镇江围急时,就让老兄洪仁发带领天京精兵救援。洪仁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以致屡战屡败,这支援军救援不成,反而被敌围困,后来还是李秀成前来救援,方才逃回天京。洪秀全也没有办他的罪,不过此后洪仁发再也不带兵出京了,乐得在天京过安逸生活。他的妻妾为他生了七个儿子,其中最幼小的,当还在襁褓中或牙牙学语时,就因洪秀全为了壮大家族力量,而一一被封为王,并且座次排在干王、英王之前。

    洪仁达的三个儿子也被封为王。

    这时候,只要与洪秀全沾着点本家关系的子侄,都可捞个王爷做做。

    但洪仁发、洪仁达再封王则比他们儿子要迟些。天王弟弟却给他俩安了不伦不类的名号,叫做“王长兄”、“王次兄”,并作为爵位将这几个字分别刻上了印章。虽然没有封王,就都封为七千岁,几个月后又升八千岁,这样阶位相当于前期的西王萧朝贵,而在南王冯云山七千岁和“爵同南”的干王洪仁玕之上了。

    1861年4月后,洪仁发封信王,洪仁达封勇王,但仍冠以“王长兄”、“王次兄”富有家族色彩的光圈。

    太平天国晚期,洪仁达主持天京城防和人事升迁,他和洪仁发都被称之为暴虐恣横、多行不义之人,为军民所痛恨。但洪秀全对他们则宠信有加,且爱屋及乌,对于本家子侄,那些饱食终日的纨袴子弟,都给他们做宗教官,像洪仁发长子巨王洪和元就是天京常务宗教官,主持对军民讲道理,因为是代天父说天话,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就此地位就拔高了,在洪秀全颁布的《朝天朝主图》,这些洪氏子侄,包括刚学步的洪仁发儿子唐王洪瑭元同洪王洪同元,都排列在洪仁玕、陈玉成等前面。

    1864年7月,天京城破时,洪仁发随突围队伍奔到南门,见一片大水,就投水自杀。洪仁达未出城门就被擒拿,被关在一只特制的小木笼里,后遭杀害。他们的儿子有的未出城门,有的在突围时出走途中,有的在天京东南湖熟大桥被追军所杀。其中巨王洪和元就随幼天王一起跑到广德州,第二天因悲父死,吞鸦片自杀。

    蒙得恩:惟一没有遭到洪秀全谴责的王爷——十分卖力地办理选美献妃的弄臣、宠臣太平天国总理朝政先后有三个人:先有杨秀清,后有洪仁玕,介于他俩中间的是蒙得恩。蒙得恩的才干、智慧,比起杨、洪真是要隔几条街,因此鲜为人知。如果说人们对他有什么印象的话,那就因为他是天王的爱臣、宠臣、弄臣。1859年洪仁玕来京后,他不主持朝政了,却仍受宠有加。他在后期军政大员中,是惟一没有遭到洪秀全谴责或革职的王爷。

    蒙得恩是汉化壮族,他家族原居广东南雄,是客家人,后迁居广西平南鹏化里。

    虽然蒙得恩出身农家,但他在农闲时经常做些小生意,挑着货担,游村串户,久而久之他养成了巧于钻营算度、左右逢迎的性格。

    1850年春,年已四十五岁的蒙得恩和儿子蒙时雍,跋山涉水来到桂平平在山,经萧朝贵洗礼,加入拜上帝会。他本名上升,由是改为得天,后又因为天字崇隆无比,而改名得恩。

    蒙得恩回家后,就积极宣传拜上帝的好处,还说可以封王拜相,享受富贵。周边很多乡亲在他鼓动下也加入了拜上帝会,其中有后来封为补王的莫仕暌,恋王的赖昌永,宗王的吉能胜和仅比王爵小一等的天将张善超。

    同年7月,蒙得恩率领家乡花王水的会众到花洲团营,来到金田;不久又奉命救援花洲,打败清军,和胡以晃护送洪秀全等回金田。这是金田起义前夕有名的“护主之战”,向大清王朝打响了第一枪。蒙得恩立了功绩,这也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次军事活动,此后他一直呆在天王左右。

    蒙得恩参加金田起义后,任御林侍卫,在永安州升殿右二指挥,当时指挥初设,地位仅在丞相之下,是高级干部,因而有说他还参加壬子二年所修的《真天命太平天国历书》。在这部历书首页,蒙得恩大名竟能排列在杨秀清等五人名字后面,共同修订了这部自称为“敬遵天父排定日期,月月好,日日好,时时好”的历书。(《金陵省难纪略》)他是负责保卫天王和管理诸王眷属等内务的。

    建都天京后,蒙得恩巧言令色,获得天王和诸王的一致宠任。他十分卖力地办理选美女献妃嫔的特别政治任务,在天王和诸王生日时,都要传令天京城内各女馆搜罗俊俏女人,分别送到各王府去,因此更受宠信。1853年11月,升春官又正丞相,主管女馆事务,凡女馆管理人员和女巡查,一日三次都要赴他处听候。因功擢升赞天侯。

    1854年冬,蒙得恩得以破例,给以恩配妻子的特例。翌年,杨秀清始批准解散女馆,恢复家庭。

    天京内讧后,石达开主政期间,天王同时也任命蒙得恩为正掌率赞天燕,后即总理国政。1858年恢复五军主将制,他出任杨秀清任后空缺的中军主将,军国大事一手抓。在其主政时,正如李秀成说:“在蒙得恩手下办事,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盖管理朝政,处理国家事宜,终究和女营管理不同。1859年,继封干王、英王后,蒙得恩被封为赞王。天京马道街赞王府是一座巍峨的宏丽建筑,在这深宅大院里他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于1861年5月病死。

    张遂谋:石达开首任元宰是个高度近视眼——有一种说法:石达开选择远征四川,就是他的主意张遂谋是石达开主要部属,长期随石达开作战,颇得信任。因此有一种说法是,石达开选择远征四川,就是他的主意。

    从现有材料看来,张遂谋是高度近视眼,一二尺外就看人模糊,人称“张瞎子”。他原是太平天国殿左二十九检点,安徽舒城守将,后升春官又正丞相。1856年天京内讧时,随石达开回天京,此后就在石达开左右,言听计从,倍见信任。翌年封先天燕。

    1857年后,张遂谋随石达开由安庆下江西,走福建、湖南,参加1859年5月的围攻湖南宝庆(邵阳)之战,大概在此后不久,石达开任命他当新设的官职——元宰。元宰即首相。

    1860年,石达开大军来到广西庆远,他的部将多有脱离,回归天京的。现在还没有文字得以窥测石达开去留的态度,但张遂谋却坚决抵制,他还杀害了策划回归的武卫军宰辅蔡次贤。蔡是1857年6月追随石达开离京走安庆的惟一有姓名的高级干部。

    张遂谋此后下落不详。《大渡魂》(顾汶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年版)却将他说成是石达开的军师,在广西贵县因让石达开阻止彭大顺等脱离未成,而己也背离而去,自此浪迹江湖;在石达开大军至大渡河畔,向刘蓉献计活捉石达开。

    林启容:睢阳而后有斯人,百年难得的坚守孤城范例——他拒绝曾国藩亲笔起草的劝降书,这封书后来竟编进了《曾文正公全集》林启容,原名启荣,因避太平天国“荣”字而改。

    1853年5月,林启容参加西征,在攻占江西九江后,即以殿右十二检点镇守九江。就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年的九江守卫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九江保卫战中,林启容多次击退来犯的湘军主力,1855年1月,湘军分四路围攻九江西南东北四门,其中提督塔齐布军三次扑攻城西木栅,都被一一击溃,并杀死参将董添云;塔齐布围攻久久,了无进展,半年后愤懑呕血丧命。九江围解。

    当时九江坐落楚头吴尾之间,又是全赣的咽喉,林启容在北庐小池口建造新城,城外筑垒溶濠,密排炮位,真是做到了森严壁垒。

    1856年秋天京内讧后,曾国藩因九江难以攻下,就借此写信与林启容,引诱他投降。这封所谓《谕贼目林启容》是曾国藩亲笔起草,后来还编进《曾文正公全集》,这在有清一代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中兴名臣”集子里也是罕见的,足见曾国藩对林启容的器重。但林启容不予理睬,相反更加紧守备,增设城防,聚集米粮,时刻准备打击来犯之敌。

    同年12月,武昌三镇失守,湘军水陆师主力顺流东下至九江,日夜不停地四面环攻六昼夜,被击退。林启容指挥有方,进封贞天侯。湘军屡败,即采取先夺取周边互为犄角的新城、湖口,并自1857年2月至6月,以半年时间开浚六道,长达三十多里,深二丈、宽三丈五尺的濠沟,三面合围九江,又以水师十多营驻守北面江岸。翌年3月,九江援绝围合,而湘军水陆环攻,城中粮尽,以种植蔬菜和青草充饥;湘军几次开挖地道,以地雷轰坍城墙,但仍被守军击败。5月19日,城南为地道所埋地雷爆炸,砖石飞腾,山岳震撼,长墙崩坍达一百多丈,面积过大,不能复加堵筑,敌军蚁附而上,城陷。林启容率军浴血巷战,英勇牺牲。

    据湘军前敌总指挥官胡林翼说,此战歼灭了九江守军全部一万七千人,无一遗漏,以表示他们的功绩。后来史家也都以此为据,人云亦云,以表示太平军宁死不屈。但从后来史事查明,仍有林启容部将魏超成等几百名将士胜利地冲出重围。

    1862年,林启容被追谥为勤王,他的儿子林始发袭爵称幼勤王。幼勤王也是天京保卫战的参加者和指挥者。

    杨载福(杨岳斌):一年之中连跳五级的湘军水师司令杨戴福是湘军水师主要将领。湘军水师在他和彭玉麟统率下,经过多年苦战,终于控制长江水域,对太平天国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1853年,年过三十的杨载福仅是一个千总,他进入了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水师,充当营官。翌年,湘军初露锋芒,杨载福战岳州,占武昌汉阳,也都立了功绩,因为屡战屡胜,他在一年之中连跳五级,由守备、都司、游击、副将加总兵衔。1855年,杨载福因病回家乡休养;同年从家乡湖南善化募兵再出,因功实授总兵,署湖北提督,真是官运亨通,而且获得曾国藩的信任和赏识,曾国藩奔丧回籍,推荐他接统水师。1858年,杨载福率领水师封锁九江水面,让湘军李续宾陆师攻陷了围攻多年的九江。

    杨载福虽出身武夫,但是有文化,他为水师草拟章程、条款,缮写呈文;与同僚书信,都可自己动手,不必由他人代笔。他还懂得些政治,在湘军水师游弋于安徽时,他通过原太平军降将李老三沟通池州(安徽贵池)的韦志俊,打消韦的过虑,促使献城投降。

    1861年,太平天国安庆失陷,杨载福的水师再次封锁江面,隔绝太平军援师对安庆城的粮运,致使英勇的守军饥饿无力而遭失败的。

    天京陷落,太平军余部多在江西活动,杨载福被任命为督办江西、皖南军务,参与围剿各处的太平军。

    1861年,清新帝载淳登位,杨载福避讳,改名为杨岳斌。

    彭玉麟:彭郎夺得小姑回,当上水师提督的书生彭玉麟是被称为清官这类人物,野史说他刚正不阿、淡泊名利,在晚年出任巡阅长江水师期间,沿途处死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还包括李鸿章的亲侄。他同时也是个画家,以嗜画梅花而闻名于世。

    曾国藩创办湘军,附生出身的彭玉麟便投笔从戎,充任水师营官,他先后参加了湘潭战役、攻占武昌和田家镇等战役。1856年,曾国藩因湘军内湖水师被隔洪泽湖,调彭前往接任。彭玉麟此时在家乡湖南衡阳,他打扮成乞食为生的游学先生,仗着能说一口安徽方言,居然顺利地通过太平军几十道关卡,来到南康统率水师。

    彭玉麟颇为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参加指挥攻陷太平军要镇江西湖口。当时湘军外江内湖已被隔绝整整三年,由是复合为一,从此开始控制长江水面;接着彭玉麟自率水师攻占江心小孤山炮台,占领已为太平军驻守五年的彭泽城。当时太平军筑防于小孤山,并于东岸彭郎矶、西岸小姑洑,分筑坚垒,排列巨炮,以阻清军。彭玉麟督师鏖战两日始攻陷,得意之际,他在崖壁戏题《攻克彭泽夺回小姑山要隘》七绝一首:太平天国文化大观

    书生笑率战船来,

    江上旌旗耀日开;

    十万貔貅齐奏凯,

    彭郎夺得小姑回。

    1858年,彭玉麟率水师参加攻陷九江,后出任长江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1863年,指挥天京长江江心的九洑洲攻夺战。由于湘军水师驰骋于长江水面,控制交通运输,使得在长江中下游为主体活动的太平军处处被动,从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陈玉成:全凭智谋和胆识打出来的年轻人——他骂胜保说:你应该记得官亭一仗,你骑兵二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