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太滆烽火 > 第1章独立二团的成立和早期战斗

第1章独立二团的成立和早期战斗

    1、独立二团的成立

    1940年9月下旬,杨洪才率部在分庄庙渡口袭击日军,毙敌十多人,打响了进入太滆地区的第一枪,程维新得知后十分佩服,表态希望今后一起行动。10月初,陈毅司令下令将“锡宜武人民抗日义勇军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独立第二团。任命程维新为团长,李复为副团长兼政委,杨洪才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张之宜。下辖2个营,一营长王谓溪,教导员董新华;二营长邱士文,教导员谢寿华,全团600余人。

    为扩大独立二团在太滆地区的影响,杨洪才率部在10月3号、8号、14号先后向盘踞在和桥镇北新桥仓库的日伪军,戴溪日伪军和锡宜公路护桥日伪军发动袭击,连战皆捷。杨洪才所率二营,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有战利品,亦分一部分给程部的一营。程维新既佩服又高兴,推动了对程维新的统战工作。程维新本人也经常在《警钟报》和《前驱报》上发表抗日言论,他的威信也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民众中得到提高。

    2、独立二团早期战斗和危机

    独立二团的建立,使太滆地区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党群工作十分活跃,党和新四军影响不断扩大,程维新与新四军党政干部也比较团结。但也引起了日伪军的密切注意,他们千方百计企图将其扼杀。国民党顽军则将其视为肉中刺,想方设法图谋挤走它。独立二团成立不久就遭遇两次危机,分别由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造成。

    独立二团建团后的第一次重大损失发生在1940年11月,建团仅一个月。

    吊桥突围战

    1940年11月初,在丹北地区检查工作的苏皖区党委书记邓仲铭(又名邓振询,工人运动著名领袖,1943年8月在南京牺牲),由澄武锡地区越过京沪铁路封锁线南返,拟经太滆地区转茅山根据地,前往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指挥部。由于沿途情况复杂,太滆地区派新四军独立二团政委、副团长率一个连护送。新四军独立一团团长王丰庆率一个连由茅山根据地前往太滆迎接邓仲铭。两支部队汇合后一起行动。11月9号到武宜交界地区的寨桥乡吊桥村。吊桥村3面环水,紧靠武宜运河,是一个幽静而偏僻的村庄。由于未发现常州及周边日伪军据点有异常动静,独立一团和二团260余人的队伍宿营吊桥村。

    11号清晨,重雾笼罩,浓霜遍地。5时半,部队刚吃完早饭,枪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日军调集了千余人向吊桥合围。李复和王丰庆仓促集合队伍,一起投入战斗。日军用重机枪封锁了唯一的一条岸路,团团围困吊桥村,情况异常危急。李复、王丰庆组织防御,打退日军数次进攻,但包围圈越来越小,危急中,富有作战经验的王丰庆派人涉河突袭,撕开了日军兵力薄弱的地区的一个口子,先用小船强渡邓仲铭及警卫人员,借着浓雾全力掩护邓仲铭突围。日军闻声蜂涌而至,重新封锁突破口,王丰庆和李复再次陷入重围,只能且战且退。王丰庆身先士卒。率部冲至运河边,利用芦苇掩护,试图涉河突围,被日军机枪击中,壮烈牺牲。李复带领剩余人员边打边退,在子弹打尽的情况下,挥舞缴获的日军军刀,与日军肉搏,连中数弹,被刺三刀,壮烈牺牲。

    吊桥突围战,除邓仲铭等少数人突出重围外,李复、王丰庆等200多名官兵牺牲。这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一次重大损失。王丰庆牺牲后,独立一团失去领导,江南新四军本就缺少人才,不得已将独立一团解散,部队分别补充进新三团和新四团,独立一团的番号就此消失。

    李复军政全能,他的牺牲也使太滆地区损失惨重,但独立二团主力尚在,并没有被日伪军气焰压倒。李复牺牲后,独立二团政委由陈立平接任。独立二团的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41年3月,3营王馥增、吴再生、特务营李人俊叛变事件。

    忠救军卧底事件

    1941年1月6号,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被重创,江南新四军以统一战线团结的很多地方实力派发生动摇和叛变,太滆地区就发生了影响颇大的盛计然叛变,程维新对新四军的信任也发生了动摇,他认为新四军的主力被消灭了,新四军难以在苏南立足。因此,他进一步拒绝共产党在一营发展党员,而在一营及地方上发展帮会性质的“九七”社,以此来维护部队和笼络地方势力,效忠于他个人。甚至在出布告时只用“独立二团”,而拿掉“新四军”3个字。还暗中与国民党积极来往,张之宜(陈立平是政委,但同时还是太滆根据地的负责人,独立二团的政治工作主要还是张之宜负责)等党政干部提出异议时,他即以“购买军火”来搪塞。程维新虽然态度摇摆,却对二营展露的实力有所顾忌。程维新的一营自此以后作战消极,太滆地区新四军的作战任务基本由二营来执行。皖南事变后,太滆根据地附近的伪军开始活跃,尤其是当时驻扎在漕桥的伪军王馥增、吴再生部。王馥增、吴再生在抗战初期购买军火成立自卫队。1939年,被国民党唐友松收编,成为区自卫队。这些人是墙头草,看到日军实力强大,不久又投了日军,被任命为伪自卫团团长,驻守漕桥,实际兵力是营级,有3个连。1941年2月起,王馥增、吴再生部经常骚扰太滆中心地带闸口地区。独立二团二营在距漕桥3里地的地方设伏,歼灭其一个连,击溃了王馥增另两个连。王馥增的伪自卫团元气大伤,而鬼子也不给他补充。王馥增部处境困难。1941年2月底,程维新自作主张,将王馥增、吴再生收编,编为独立二团三营。中共太滆中心县委和独立二团领导为扩大抗日队伍,减少敌对势力,同时也照顾程维新的威信,也就同意了收编。不久从山里逃出一支七八十人的散兵,带着崭新的武器,说是走投无路来投靠独立二团。程维新将其编为独立二团特务营,任命李人俊为营长。陈立平得知此事后去找程维新核实情况。程维新说:“原本只是找他们弄点武器,结果连人带枪全来了,也不好意思不收。”陈立平等独立二团的领导决定派人到三营和特务营任指导员,对两支部队进行改造,(事实上对这样的投诚或起义部队最好是打散编制,分别补充进其他部队,成建制保留是很容易出事的,李复、储顺尧早在1940年5月就策反过官林伪军工兵排的起义,并将其打散编入各部,其中好多起义官兵后来成为独立二团的骨干,其排长更是在六四史家庄战斗英勇牺牲。太滆工委和独立二团对三营和特务营的处理是存在问题的,差点酿成大祸。)可是程维新非常固执,不同意派人去三营和特务营担当指导员,陈立平等只能妥协,采取了折中的方案派人去特务营去搞教育,教唱革命歌曲,这次程维新同意了。陈立平派了团部文化教员张新华(烈士)到特务营。李人俊表面非常客气,对张新华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新华在特务营开展工作,有个班长却悄悄告诉她“营长让我们到你面前袒胸露臂,在你跟前小便,逼你走。”这个班长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特务营其实是一支精兵部队,里面没有一个士兵,全是忠义救国军的经过专门训练的班排长,李营长的真实身份是忠义救国军的团长,他们的指挥部就设在漕桥,是顽军邬道援(查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邬道援的信息,常州的一份党史资料上写的是伍道远,说是忠义救国军的师长,查了下忠义救国军的资料也没有发现这个名字,能策划出如此计划,差一点覆灭独立二团和太滆根据地的人物,总觉得级别应该很高很厉害。但有个叫任援道的大汉奸,江苏宜兴人,这个时间点其正好任伪苏浙皖绥靖军总司令,而且和军统有联系,忠义救国军很多部队隐藏在其麾下,抗战胜利后,戴笠出面,把他的名字从汉奸一栏中划掉,怀疑是他主持的这次行动,邬道援只是其化名,或者有读者知道邬道援信息的请告知)精心策划,企图一举消灭独立二团和太滆工委。不管谁策划的,该计划成功,太滆根据地和独立二团将面临灭顶之灾。张新华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了陈立平。陈立平随即将消息告诉了程维新。程维新决定亲自去特务营,验证消息真伪。程维新去特务营之后,果然发现特务营存在巨大问题。回来后和陈立平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交谈。陈立平认为:独立二团一个营为敌控制,三营也是不稳定因素,他们一旦发难,将会搅得天翻地覆。程维新认为:王馥增的三营没有问题,解决一个特务营没有问题。陈立平只好把情况向罗忠毅和廖海涛做了紧急汇报。罗、廖对太滆地委及时发现顽军阴谋表示肯定,但同时也告诉陈立平茅山形势紧张,抽不出兵力前往协助,相信太滆地委和独立二团能独立自主地解决这个问题。陈立平立即和地委组织部长孙章录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程维新、杨洪才、张之宜、王香雄(皖南事变后二营指导员谢寿华携枪逃跑,为加强独立二团从茅山调入,接二营指导员,对外称营长,日后同样威震太滆被老百姓亲切称为矮个王营长正式进入太滆,55年大校,64年少将)等。讨论后出现两种意见:一是武力解决。二是兵不血刃,智取。最终决定智取。讨论结果是团部把特务营的营连级干部一起请到闸口,以庆祝特务营成立为理由摆接风酒,把他们一网打尽。接着就召开紧急会议对这次行动作出部署。要不要通知王馥增参加会议,程维新主张参加,陈立平坚决不同意,但程维新还是通知了王馥增。独立二团和太滆地委最终决定通过摆鸿门宴解决李人俊的特务营,结果如何呐。陈立平在他的回忆录《太滆风波》中回忆到:程维新在他未婚妻的隔壁人家设了两桌酒席,摆上很丰盛的菜肴,我参加布置以后,就回到了二营。看看就要到正午的时分了,未见闸口方面有什么动静,就离开二营去闸口看看情况。在快要到街口的路上,遇上了迎面走来的王馥增,我问他到哪里去,他神色慌张的瞥了我一眼,支支吾吾的擦肩走了过去,我表面上装作没有在意,心里知道已经出了乱子了。到了设宴的地方,程维新不在那里,我又急忙赶往南街头,那里已经乱哄哄的闹成一片,程维新用望远镜向正前方观察,并对我说,正前方发现敌情。我把刚才在路上遇到王馥增的情况告诉了他,并和程维新说:“其中一定有鬼。要有敌情,敌人不会一路从公路正面上来。一定是散布的假敌情。”这才惊醒了他。我们赶回镇上,命令一营、二营和特务排准备战斗。不多时,通讯员来报告,特务排找不到,接着有好几处跑来告急,特务营跑了,三营也全部跑了。

    原来昨天会议一结束,王馥增立即把消息告诉李人俊,并密谋对策。结果独立二团还未动手,李人俊的特务营和王馥增的第三营,以及团部的特务排程维新的警卫员,谎称去伏击日军,全部拉到漕桥伪军据点去了,张之宜发现后想阻止被打成重伤。

    这次事件是顽军利用打进新四军独立二团的特务营,分化争取一营,孤立二营,制服或杀死程维新,然后联合三营消灭二营,进而摧毁太滆地区共产党的党政组织。虽然没有把打进来的顽军消灭,但是由于发现及时,保住了独立二团的一营和二营,使事态没有恶化。

    在这次事件中立下大功的张新华在一个月后,接受新的任务,到浙西去和当地地下党取得联系,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张新华坐船去浙西,在离漕桥五里地的殷墅桥时,一帮手持短枪的伪军拦住班船,冲进了船舱。这帮伪军正是打入新四军的李人俊部下,他们在此设卡收税,张新华被其中一个伪军认出。李人俊如获至宝,劝降张新华,无果。李人俊动用酷刑,始终一无所获,最后将她残酷杀害。1941年6月3号,李人俊派人杀了程维新父亲程酋大,程维新与军统系列的忠义救国军彻底翻脸。李人俊的下场所找资料没有找到,但王馥增和吴再生的有。王、吴回到漕桥后经常带人冒充新四军活动,破坏新四军形象,后与独立二团一部发生遭遇战,吴再生被击毙。王馥增的最后结局是在太湖中冒充新四军抢劫无锡出来的做生意的船只,遭遇日军在太湖中的巡逻汽艇,被日军当新四军沉湖喂了鱼。

    第二章 新二支队在太滆的战斗及十六旅的成立

    新四军初期的两支主力部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开辟了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第二支队第三团调回皖南,苏南成立新三团。11月4团主力北渡,留下一个营组建新四团。同月第一、第二支部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2月,在句容北部组建新二支队。7月,新四军北渡长江的部队改称苏北指挥部。新二支队留在苏南沪宁铁路以南的部队,对外仍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员为罗忠毅,副司令为廖海涛、政治部主任为罗化成。辖新三团、新四团、独立一团、独立二团。

    新二支部成立起,便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北渡,苏南主力削弱。新组建的部队要整训,战斗力提高也要时间。另一方面日伪军趁机频繁扫荡,企图一举将新二支队扼杀。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加剧摩擦,争夺地盘,扩张势力,企图将新二支队挤走。新二支队被压缩在长不足300里、宽不过60里的狭长地带内,与东路的联系被割断,长此下去十分危险。1940年12月25号,中共苏皖区委开会决定,实行原地斗争和向外发展的方针。副司令员廖海涛率四团一个营移师太滆地区,配合独立二团向东发展,打通与路东新四军联系。司令员罗忠毅率新二支队司令部、四团的两个营仍留在溧阳、溧水地区,迎接新四军军部北上。会后各自行动,廖海涛和参谋长王胜(55年少将)率四团二营两个连于1940年12月30号跳出重围,穿长滆,渡滆湖,于1941年1月5号到达宜兴和桥地区,与独立二团汇合。1月6号,皖南事变爆发,8号新二支队和军部联系中断。国民党顽军6个团合围新二支队司令部,同时日军集中7000余兵力,扫荡溧武公路以北的镇江、句容地区,新二支队连续作战20多次,牺牲1100多人,形势异常险恶。但为了接应皖南军部,仍在两溧地区坚持。2月5号,中共苏皖区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新二支队司令部率四团团部和另两个营转移到太滆地区行动,与海涛率领的四团另一个营汇合,伺机打通与东路谭震林的联系,相机插入浙西敌后(张新华就是派往浙西要和浙西地下党取得联系的先遣人员),扩大回旋余地。苏皖区党委随之转移太滆地区。

    1940年2月13号,罗忠毅司令率部秘密穿越长滆地区,渡过滆湖,来到宜兴和桥地区紧靠滆湖边的王母村,与廖海涛政治汇合一起。2月20号,支队机关的报社、电台、文工队、服务团等移驻离王母村约5里的西施塘村。

    二支队激战西施塘

    西施塘村北临滆湖,东靠和桥至常州的运河。传说当年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该村塘边洗过手。这里地处偏僻,风景秀丽,民风淳厚,新四军多次在此流动宿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给当地的群众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

    2月21号,一夜小雪。22日,雪过天晴。清晨银霜遍地。战士们很早起床,为老乡挑水、扫地,文工队还准备演出新戏。这个往昔沉寂的沿湖小村庄逐渐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洋溢着歌声笑语。

    上午7时许,刚吃过早饭,归美桥方向突然出现四五十名日军,直向西施塘猛扑过来,哨兵鸣枪示警。与此同时,和桥方向也窜来一股日军,已抵西施塘西南约300米的大元地,并占据高地,架起多挺机枪,控制西南退路。第三路日军过楝树港,偷偷向西施塘北面200多米的黄渎港河堤下移动。日军完成了3面包围,中路日军立即对西施塘新四军驻地发起猛烈进攻,一时枪声大作。当时,西施塘主张驻扎二支队后勤机关,战斗部队分别驻在附近官庄村、王母村、双墩港和后湖渎桥一带,西施塘情况紧急。

    罗忠毅司令和廖海涛政委冷静指挥,分工合作。廖海涛组织部队迎战日军,罗忠毅司令一面指挥机关人员转移,一面命令通信员火速通知附近的主力部队前来增援。进攻西施塘的日军气势汹汹,利用高埂作掩护,突破新四军防线,占领了距西施塘仅100多米的钱家祠堂,并利用机枪、步枪、掷弹筒猛烈扫射。廖海涛政委率部利用谈家桥头有利地形,顽强阻击日军向西施塘推进。罗忠毅司令命令二支队组织科长王直(55少将)率军、政机关人员携物资在西施塘村后上船,准备沿此小河入黄渎港向滆湖撤退。机关同志在老乡配合下,奋力撑船。转过弯向东朝黄渎港前进,刚到钱家浜口,埋伏在黄渎港对岸牛头坟的日军用机枪、掷弹筒猛烈扫射船只,《火线报》巫恒达、罗忠毅司令的爱人柳肇珍及油印员、电台运输员等多名同志中弹,壮烈牺牲。由于遭到日军突然袭击,河口已被日军封锁,前进受阻。西施塘西面的大元高地上,日军机枪也不断扫射,被围人员大都登岸向北往滆湖边突围转移,有的同志在转移中走散了,不少同志受了伤。二支队服务队的潘吟秋、史毅两位年轻女战士,正准备转移,听到战友的呼救声,毅然放弃向北突围的机会,留下来抢救战友。她们以惊人的毅力,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将4名受伤的战友,救上小船,避开日军火力,在冰天雪地里,辗转了整整一夜,将伤员送到独立二团卫生队,并于第二天清晨在王母村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进攻西施塘的日军,眼看新四军机关人员大部向外突围,转移到西施塘村西北靠滆湖边的一条沙梁下面,即向西施塘强行推进,用机枪和掷弹筒猛烈扫射谈家桥,因兵力有限,廖海涛政委率部边打边退,也撤到北边的沙梁下进行阻击。

    此时,罗忠毅司令由当地群众蒋锡凡、谈盘龙两人用船护送,在后施房浜等船,接渡过数条河浜,找到特务连,抄近路率特务连火速回援西施塘。此时,后续部队正向日军两翼运动,由被动变成主动。支队特务连闻讯赶到后,以猛烈火力阻击向湖边沙梁推进的日军,接着利用圩堤作掩护,向西施塘的日军进逼,两翼部队也向驻守在大元地和牛头坟的日军发动进攻,形成了半圆形反包围圈。形势逆转,日军一面拼命抵抗,一面放出信鸽。上午10时许,从常州方向开来了3艘日军汽艇,停在叉口桥附近的运河里,此时日军开始退却,驻守在牛头坟一线的日军从旱路过楝树港向漕桥方向退却,进攻西施塘的日军在汽艇上日军接应下退到运河边,撤回常州,驻大元地的日军也退回了和桥。二支队因情况不明,稍作追击,也返回原地。此战是日军日军调集宜兴、和桥、漕桥、常州等地300余兵力,企图突袭歼灭二支队司令部和所属机关,遭到新四军英勇抗击,未能得逞。二支队在此战牺牲了十七名机关工作人员和战士(包括罗忠毅司令的妻子)但后勤物资和电台等未遭损失。在反击过程中,毙伤日军多人。西施塘之战后,二支队不断转移司令部驻地,二支队司令部宿营宜兴屺山,又遭日军进攻,部队迅速占领屺山高地,与日军激战一天,日伪军伤亡近百人,入夜后,二支队在独立二团二营的配合下,跳出日军包围圈,穿越武宜公路,经闸口、杨桥,在运村以北向东插去,兵分两路,一路由罗、廖带领直扑雪堰桥日军据点,全歼日军守备分队近40人。另一路由杨洪才带领,奔袭南宅伪军据点,伪军连长及其部队收到消息,连夜放弃据点逃跑,独立二团平了该据点。接着,独立二团又配合二支队进行了扶风桥、芳桥、周铁桥、武南等地大小数十次战斗。尤其是在扶风桥战斗中,面对忠义救国军的一个团的步步紧逼,独立二团和二支队先是拒河而守,后把忠义救国军引过河后再反击,击毙忠义救国军二百多人。这段时间的战斗虽然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但是消灭了大量敌人。太滆地区的日军伪军及国民党顽军发现1941年2月以来的2个月,其伤亡数字都超过过去1年多了。这时,武南、宜北地区的顾鹤亭等许多伪军头目表示中立,比较顽固的王五大也动摇了,都来表示愿同新四军保持联系,日军不出动,他们也不敢出动。1940年4月,太滆地区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时期。利用这短暂的安全时间,苏南新四军进行了一系列整编。

    十六旅成立

    皖南事变后,1940年2月28号,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所属部队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活动在苏南的新四军部队改编为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3月,活动在京沪铁路以东的新四军编为十八旅,下辖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团,路东保安部队警卫一团和二团,近5000兵力。1941年4月,谭震林由路东经锡南到达太滆地委所在地闸口,向60多名党政军干部传达中央关于皖南事变后工作指示和华中局对苏南工作的指示,宣布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以及苏南新四军整编为第六师、新二支改编为十六旅及首长名单的决定。4月28号,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庆祝大会在宜兴闸口邵家祠堂广场召开。十六旅正式成立,罗忠毅兼旅长,廖海涛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胜任参谋长。下辖四十六团、四十七团、独立二团和韦永义的路西保安部队,兵力3000余人。5月4号,谭震林和邓仲铭再次来到闸口十六旅旅部,指示该部挥师西返,恢复两溧和茅山地区。为皖南死难烈士报仇。同时谭和邓再次做了独立二团团长程维新的思想工作。

    第三章 武宜支队和太湖支队

    从1940年年初起到1942年这两年多时间里,太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了3级建制。第一级是主力独立二团,执行全区机动作战和开辟新区。(主要是二营)第二级为武宜支队和太湖支队为地方部队,主要任务是“统一编制,就地斗争”,同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其补充兵员。第三级为区队(根据所划范围分为区大队和区中队)任务性质和地方部队差不多。早期建立的区队人数多在二三十左右,到1945年部分区队兵力达百人,装备也精良。

    武宜支队

    1941年皖南事变后,程维新态度发生变化,为加强武装建设,根据罗忠毅、廖海涛的意见,决定加强朱廉部队,委任朱廉为锡宜武三县行政委员会警卫营营长,指派陈凯、于奇彪等同志进入该部工作。很快部队发展到百人左右。但由于程维新的影响,该部只能局限在新庄圩一带活动。1942年春,改编为武宜支队,朱廉为司令,储少白为政委,下分三个大队:宜兴朱廉、周寿林部为第一大队,武南运村的王坤生部为第二大队,南宅的赵葆(宝)成(烈士,1942年2月率2个排伪军在南宅起义)部为第三大队。兵力达300人左右,是太滆地区仅次于独立二团的共产党武装力量。当时,太滆日伪军大规模清乡,寻歼独立二团二营。在尖锐复杂的对敌斗争中,朱廉指挥的武宜支队,与敌迂回周旋,对牵制敌伪武南清乡、制止忠义救国军进入太滆,均起到了一定作用。如1941年夏,朱廉部配合杨洪才带领的独立二团的一个连在新庄圩击退忠义救国军200多人的进攻。尤其是1942年的6月4号,武宜支队第三大队在大队长赵葆成、指导员陈祥麟带领下,在闸口迈家塘、谈家圩、高木桥一线出敌不意阻击日军,有力策应了独立二团的突围,但第三大队大队长赵葆成以下近40人阵亡。1943年1月,武宜支队集中在武南丁舍镇附近开会,宜兴各大小据点日军,纷纷乘虚下乡骚扰。屺亭、大洋桥日军还抓走了民主政府税收人员多名。朱廉于5日会议结束后,急速赶回宜兴氿北,拟与驻古渎汇村的徐敏同志研究对策,不幸在北塍与日军便衣队遭遇,在毙伤日军各一人后壮烈牺牲。朱廉牺牲后,武宜支队兵员陆续补充进独立二团,番号取消。(武宜支队和朱廉的情况根据陈立平、张之宜、于奇彪等回忆整理而成)

    太湖支队(又名太湖游击支队)

    太湖游击支队,是在锡南地方实力派顾复兴一部分队伍的基础上,加上苏西薛永辉武工队,在我党做了大量教育改造工作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装。

    锡南是无锡南三乡(扬名、开化、新安)及其临近地区的统称。它北靠无锡城,东沿大运河和京沪铁路,西、南两面为太湖之滨的丘陵山区,苏锡公路横贯东南角,水陆交通便利。这一区域除了地理位置重要外,物产也比较富饶。因此,敌、伪、顽和我党都比较重视锡南地区。

    当时锡南有很多地方武装,顾复兴是最大的一支。顾复兴,又名顾正础,锡南许舍人。抗战前在上海当翻砂工人,坐过国民党的牢,在狱中结识了共产党员王承业,受到其一定影响。抗战爆发后,被提前释放,回到了锡南,搞了几条枪,拉起了一支小队伍。1938年春,顾复兴的队伍在华庄打死了几名日本鬼子,影响较大,队伍发展到近百人。1938年到1940年上半年,顾复兴部打压过其他地方武装,也被其他武装打压过,依附过伪军,被日本宪兵逮捕后,还参加过其外围特务组织,还经历过其副队长叛变。到1940年初夏,顾部已经陷入困境。

    1940年7月,中共无锡县委与锡南党组织研究后,决定争取和支持顾复兴抗日。中共无锡县委书记王承业两次与其见面做工作后。顾复兴带着一支约四十人的队伍正式参加了“江抗”编入四支队二大队,受朱长青、张其楠(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太湖薛司令薛永辉)领导,顾复兴又将过去分散人员集中起来,集中到百人,为一个连,跟随大部队到路东行动。表现良好经王承业介绍,谭震林批准,顾复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1940底,顾复兴接到通知,回锡南去组织游击队,顾复兴带了一支十几人回到锡南,与地方党组织建立的锡南办事处常备队合并,正式建立太湖游击支队。顾复兴任司令,徐明任支队政委,归太滆地委领导。早在1940年3月,谭震林就将锡南和苏西划归太滆地地委指挥。

    太湖游击支队成立后,日伪军、顽军和伪顽一体的匪首李金龙等,都想一口吃掉这支小小的队伍。锡南壬子港的李金龙大刀队是太湖游击支队的死敌。早在“江抗”活动时期,李金龙就杀害了新四军在锡南的五名税收人员。太湖游击支队成立后,他们又积极配合日伪军消灭太湖游击支队。1941年正月初五,太湖游击支队攻打了壬子港,不久又攻打了一次,虽然两次都未得手,但是却震慑了李金龙和其他小股武装。之后的数月时间,部队发现很快,很快就有了两个长枪连、教导排和短枪班。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苏西。1941年3月,太湖游击支队的一个长枪连和短枪班拿下了苏西桥头镇的警察局,俘虏20多人。不久又配合独立二团二营五连拿下苏锡公路的伪军岗楼,消灭一个排,并击毙了伪军排长。这两仗也引起了敌人的警觉,为了遏制太湖游击支队对苏西地区渗透,日伪军在善人桥部署了一个连的兵力。为了拔掉这颗钉子,上级专门调来了十八旅五十二团的一个连和太湖支队共同作战。两支队伍从东西两头夹击善人桥据点,一举攻克据点,将一个连伪军全部歼灭。这次战斗彻底打开了苏西的局面。1941年五月下旬,日伪军集中上千人兵力,在雪浪山—龙王山一线围攻太湖游击支队,打算一举消灭太湖游击支队。而此时杨洪才和独立二团二营营长程铁英率部正好在龙王山的宋港宿营,日伪军遭到独立二团二营和太湖支队的迎头痛击,伤亡惨重。此战过后,太湖支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长枪连白天也公开活动,短枪班也能隐蔽接近无锡城,而日伪军没有大部队不敢出来扫荡,各据点的敌人,更是龟缩在据点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