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嫡公子 > 第四百四十章 盛世修书,乱世修典!(求订阅)

第四百四十章 盛世修书,乱世修典!(求订阅)

    活着?!

    听到秦落衡的话,王贲整个人一怔。

    他甚至有点不敢确定。

    他本以为秦落衡这次前来,或是有意敲打王氏,想让王氏今后不要跟胡亥走的太近,亦或者试图拉拢王氏,以壮大自身的势力,但秦落衡‘活着’二字一出,让王贲瞬间有些茫然了。

    他已完全猜不透秦落衡的想法。

    王贲拱手道:“臣不明白公子之意。”

    秦落衡看着王贲。

    淡淡道:

    “就是单纯的字面意思。”

    “我想通武侯你活着,活的越久越好。”

    “我知道,你早就预料到我会来,甚至会以为我会威胁王氏,亦或者想拉拢你们,但王氏世代相秦,拉拢跟威胁谈何容易?我也犯不着这样,对我而言,一个活着的通武侯远比死去的王贲意义更大。”

    “因为......”

    “大秦还需通武侯辅佐!!!”

    秦落衡声音轻缓,但又十分的真挚。

    对很多人而言,王贲是大秦的一个变数,活着的王贲,能影响到很多事,也能影响始皇的判断及朝堂的走势,甚至是天下走势,换成其他人,定然是希望王贲能及早‘死去’的。

    王贲一死。

    大秦将再无变数。

    一切都将恢复起初的模样。

    胡亥再也没有依仗,秦落衡依旧能稳扎稳打,不断扩大自身优势,扶苏则能全身心在北疆收买人心,朝臣也不会因王贲存在,不时思量甚至是忌惮,始皇更是将无可劝谏的大包大揽。

    从很多角度而言,死去或昏迷的王贲,才是一个好的通武侯。

    因而王贲在听到秦落衡的话,才表现的这么吃惊。

    王贲挑眉道:

    “老臣身体早已被蚕食,而今只是在苟延残喘,风中残烛罢了,能活多久早已非臣能控制的了,何况臣早离了朝堂,朝堂现今人才济济,何以需老臣辅佐?老臣现在的身体情况,如何能重返朝堂?”

    “臣愚笨,未能理解十公子之意。”

    “还请公子细言。”

    秦落衡淡淡道:

    “我何以不晓通武侯的身体状况?”

    “但我所言皆出于本心,亦是真心实意。”

    “然其中的确有个中心思。”

    “我也是近期才醒悟到,根基根本之重要性。”

    “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盖因精诚凝聚的老秦人,秦之所以能抵御外患,也是因老秦人在保驾护航,秦之所以能镇抚天下,也是因老秦人的万众一心,而今老秦人被征发成军,被派往南海,被派往北河,被派往淮北淮南,被派往辽东,老秦人早已分散到了大秦各处。”

    “根基不成,天下何以能稳固?”

    “大秦奉行的是耕战。”

    “而今战事看似停歇,但老秦人却并未得到收拢,若是天下安宁,秦政无事,大秦的确可继续坐稳天下,然则,如今复辟暗潮汹涌猖獗,种种迹象早已表明,六国余孽在密谋举事,他们旨在恢复失去的山河社稷。”

    “以战国强力大争之惯性,六国贵族复辟大潮必然再次到来。”

    “但到那时,老秦人有多少愿再为国出手呢?”

    “通武侯在秦、在关中、在军中的威望极高,若天下有变,通武侯能出面,定能大大凝结老秦人之军心,进而可保大秦基业不失。”

    “此外,大秦既已察觉到根基损害,定会开始回补,但找补需要一定时间,甚至可能会引起诸多不便和不满,但有通武侯坐镇,各种声音也能减弱不少,从而让大秦能平稳的度过。”

    “这是通武侯于国之大用!”

    “另一方面。”

    “我确藏有一些私心。”

    “因为通武侯在朝中、军中的影响力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是能影响朝堂走势的,而我并不满足当前的朝堂形势,或许日后还要通武侯助一臂之力,助大秦清退一些朝堂官员。”

    “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我其实都想通武侯活着。”

    “大秦立国不易,眼下老臣越发凋零,父皇身边人也越来越少,通武侯若是能继续活着,父皇多少也能感到一些慰藉。”

    秦落衡脸上露出一抹清澈笑容。

    王贲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神色动容,拱手道:“多谢十公子如实相告,王贲一介卧榻之人,何德何能能受十公子如此信任,臣......”

    “臣实在惭愧。”

    秦落衡轻笑一声,淡淡道:“通武侯无须谦虚,王氏为大秦所做贡献,世人皆知,我作为一后生,也算是取了现成之果,自当感念前人所为。”

    “通武侯身体虚弱,还请速速躺下。”

    “我此行,是来看望通武侯,顺便说些肺腑之言,非是来折磨老将军的,老将军这不时起身,若是让父皇知道,我恐是少不了受顿责罚。”

    “哈哈。”

    秦落衡爽朗一笑。

    把王贲身子重新靠在了躺椅上。

    王贲并未阻止,只是看向秦落衡的目光,充满了动容和感慨。

    幼公子胡亥这段时日,其实没少来王府,也没少替他问好,但多少是掺杂了一些私欲,秦落衡却是与胡亥不同,为人做事都更加得体,丝毫没有架子,让人如沐春风,更为甚者,相比于朝堂上的勾心斗角。

    秦落衡做事更为光明磊落。

    就在这时。

    王贲突然想起了阿翁离世时说的话。

    阿翁提到了十公子。

    甚至还破天荒的提到了储君之争,显然阿翁是认出了当时的十公子,只不过因身体原因,并没来得及说明,但也初步吐露了心中想法,便是王氏真的要在储君之争中站队,定要站在十公子这方。

    起初。

    他完全不明其意。

    后面自己因心死,陷入了长久昏迷,也一直没机会知道十公子之事,等到他醒来,还没容他去细想阿翁临死时说的话,便突然知晓了十公子‘死而复生’的消息,而且十公子正是多次救自己父子的秦落衡。

    不过。

    他当时身体太过虚弱,并未在这些上多想。

    而今细细想来,恐阿翁早是意有所指,只不过当时他们都没反应过来。

    而从目下情况来看。

    诸公子中的确十公子继位最合适。

    而从今日这番交谈中,王贲也察觉到,十公子似对治理天下,已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而且看事极为深刻,若是真能按十公子所言,就算六国余孽大举复辟,关中也定不会有失,关中不失,六国复辟余孽就休想重复山河。

    不过。

    王贲也隐隐察觉到。

    十公子似乎越来越不甘于沉寂。

    然陛下一向专权,父子间的争执只会越来越大,而这或许也是十公子来找自己的原因,十公子应是察觉到了这点,所以开始有意避让,甚至是有意规避,同时希望借陛下信任之人之口,来向陛下转告自己的想法。

    进而让父子二人有段缓冲余地。

    只是这种政见歧见,他王贲又岂敢掺和?

    纵然他为陛下十分信任的大臣,但君是君,臣是臣,终究是不能相提并论,他若是掺和其中,只会陷王氏于大害。

    王贲在心中暗暗叹气。

    他也有些无奈,早年前,陛下叹惋扶苏有德无能,而今十公子德才兼备,却又担心其锋芒太过。

    王贲摇摇头,并未在此事上多想。

    他开口道:“方才我听十公子之言,十公子似找到了大秦安国根本,只是既已找到了根本,为何还要退而求其次,在卫国新建一所学宫呢?”

    秦落衡微微皱眉。

    开口道:

    “知道根由所在,跟解决实是两回事。”

    “以大秦现有的情况,其实是做不到直接解决的,因而只能徐徐图之。”

    “为何?”王贲皱眉问道。

    秦落衡道:“因为大秦对天下的控制,远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强,而且地方豪强、世家大族和士人,他们本就反秦,而今连让他们仕秦尚且都做不到,何以能让他们来辅佐修‘书’?”

    盛世修书,乱世修典!

    这其实是很有说法的一件事。

    书,文化思想之载体。

    历史上,盛世修书,其实都是在原有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东西,但之所以被称为盛世修书,其实便是修书时,当朝政权已得到了大部分地主和士族阶级的支持,而这种时期本就是盛世之相。

    那时也是历朝历代,对天下控制最强的时候,为了追求更进一步,也为了更好的统治天下,所以便开始进一步整合思想,进而才有了‘盛世修书’的说法。

    但大秦与其他朝代不同。

    大秦是从破败中新立,是创造了一个新东西。

    只不过大秦创建出来的新东西,并没有展现出让世人信服的一个内核,所以才致使如今的局面,天下人人反秦,甚至官员也一样。

    官员依旧维持着三代的惯性。

    他们认为世家贵族就理应永远高高在上。

    因而朝堂官员现在谋求的,跟三代世家谋求的如出一辙。

    大秦军功爵制度的崩坏,一方面的确是大秦已无多余田地可封,另一方面未必不是先行者刻意为之,先行者在登临高处后,便在有意破坏后来者向上攀登的通道,进而让自身家族能长久高高在上。

    如此现状,大秦岂能轻易成功?

    只能徐徐图之罢了!

    /80/80447/2853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