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欢腾的气氛自刘济喜归来后达到了巅峰。
在章大掌柜撺掇下,刘长风决定临走之前给儿子庆祝一番,顺便满足自己那点小小的虚荣心。
于是刘济喜归家后还没站稳,就被刘长风带着挨家挨户送请帖,并接受大家的夸赞与祝福。
在松江府汤鼎也帮他庆贺一番,再加上同窗之间相互祝福,他早就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好话听一遍两遍感觉开心,相同的好话听十遍百遍那就是煎熬了。
刘济喜本来的喜悦与兴奋在一声声祝福中逐渐被消磨殆尽,到最后只剩机械的笑容。
宴席时间定在了三日后,除了因为各种事情物资需要时间安排外,还因为刘长风父子有更要的事情要做。
一件只能由他们父子亲自来办的事。
这天太阳刚刚露头,刘长风父子俩与胡桃儿的身影出现在刘家小院后方。
父子俩一身无袖汗衫,一人扛着一把锄头,胡桃儿提着竹筐紧跟在后。
从真理号中得到的红薯已经种下一年,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了。这件事事关重大,刘长风连章大掌柜那边都没敢惊动,只带着儿子与胡桃儿一同。
胡桃儿虽然岁数与章少阳等人相仿,但先后历经剧变,自己又是戴罪假死之身,早就养成不多说、不多问,安分守己的性子。
这让刘长风父子很喜欢这个懂得分寸的女孩。
“小桃姐,一会红薯挖出来你可千万别被吓坏了!”刘济喜难以按捺激动的心情,这一天他已经盼了一年了。
“不就是吃食嘛,能有什么吓人的?风叔以前叫我蒸着吃过呢,味道甜甜的。”胡桃儿不明白刘济喜为什么表现得这么激动。
“啊!你吃过?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刘济喜先是诧异,然后将目光移向父亲,一脸幽怨。
“咳咳,我就挖了两个出来,你当时不在,我就和小桃分了。”刘长风不理会儿子怨念,望着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田地,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咱们开始吧!”刘长风下令道。
刘济喜早就按捺不住,率先动手,小心翼翼地拨开红薯藤,生怕损伤了下面的根茎。
随着第一铲落下,泥土被轻轻翻开,露出了下面粗壮的红薯根茎,紧接着,一个个圆滚滚、色泽鲜艳的红薯映入眼帘,它们大小不一,却个个饱满,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哇!这么多,怎么这么大!”胡桃儿惊呼出声。
她不是没有什么见识的村姑,自小得到良好教育的她在落难之后,早就有了丰富生活经验,但她从来没见过结出如此多粮食的植株!
她双手并用,轻轻刨开泥土,生怕弄坏了这些珍贵的作物。每挖出一个红薯,她的眼中就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
随着刘长风也加入劳作,竹筐逐渐被填满,红薯的堆积越来越高,仿佛一座座小山,见证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刘长风虽然心中早有预料,但如此多的红薯一下子摆到眼前还是让他大为震撼。
当时他们从真理号中兑换了十斤的红薯种子,由于最开始不熟悉栽培方法,浪费了许多,最后只种了大概两拢地,约莫十分之一亩。现在都没挖出来一半,预计产量就已经超过二石了。按这么算亩产估计要有四十石左右。
刘长风站在一旁盘算后,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绪,是激动?或是自豪?难以言说。
他只确定了一件事,红薯确实是一个可以消除天下饥馑的神物。不过这惊喜中也掺杂着忧虑。
他知道,红薯的高产性一旦传开,必将引起巨大的轰动,同时也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
他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保护好这些红薯和自己,暂时还需保持低调,继续秘密种植,待时机成熟再行推广。
刘长风看着一边乐的开花的儿子,这个时机就落在他身上。
按照当今朱皇帝的勤勉,刘济喜一旦为官,就有了直达圣听得能力,以朱皇帝重视农耕的性子,红薯必然会引起他的重视,到时再进行推广必然事半功倍,刘济喜也能凭此得到不小功绩。
“小喜,小桃,今天的事情,咱们三个要严格保密,不能对外泄露半句。”刘长风沉声叮嘱道,“红薯的种植技术是咱家的秘密,也是将来造福百姓的资本。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刘济喜和胡桃儿闻言,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俩见识不浅,都能看出红薯不但是社稷利器,还可能是催命符咒。
“爹,你放心,我懂得!我会努力温书,争取能早日发挥出红薯的作用。”刘济喜也猜到了父亲的想法,看来明年的会试自己必须要有所建树。
胡桃儿更是头如捣蒜,她明白红薯的重要性,更明白怀璧其罪的道理。
她知道此时此地,只有自己是个外人,身份尴尬,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懊恼道:“风叔,这事情太大了,我……我不该跟你们来的。”
刘长风哈哈一笑,语气轻松道:“我敢叫你来,自然就没打算瞒着你,你把心放肚子里就行,还担心我把你毒哑了啊?”
刘长风半开玩笑的话语,让胡桃儿心瞬间安定下来。每次都是如此,跟刘长风待在一起时,她总是能安心落意。
对于刘长风的信任,胡桃儿万分感动,不禁暗暗下定一个决心。
刘长风见两人都知道了事情重要性,满意的点了点头。
于是,三人更加默契地配合起来,继续埋头苦干,将一个个红薯小心翼翼地收入筐中。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余晖洒在这片红薯地上时,他们的收获工作也接近尾声。
这两垄地一共产出了将近五石红薯,核算成亩产就是五十石!
数字出来的时候,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会将大明所有人原本的认知打得粉碎。
在粮食平均亩产仅有一石五斗左右的现在,他们竟然种出了亩产五十石的粮食!
这可是三十多倍的差距啊!要是只按照数字计算,大明的人口也能凭借红薯翻上三十倍!
到时那将会是什么光景?整个大明又将变得如何?
谁也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