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儿子是皇太孙 > 第60章 发展

第60章 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家上下忙碌起来,章大嫂与张夫人带着孩子们相看几次后,都感觉很满意,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正式下定的程序过于繁杂,两边都担心会影响刘济喜读书,所以就约定等乡试之后再正式开始流程。

    刘长风自无不可。但这样刘济喜压力就大了起来,定亲前是春风得意还是落寞失意,差距不可谓不大。

    虽然没有正式定亲,但两个孩子的事情已经过了明路,在父母家人的默许下,两人的交往越发频繁起来。

    章三娇会隔三差五的就会送来荷包、笔墨、书籍之类的物件,并叮嘱刘济喜要好好温书。

    刘济喜也总以给张县令送资料为由,频繁出入县衙,带些零嘴或是好玩的小玩意送给张琳儿。

    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而张县令与刘长风,也在频繁的往来中加深了了解,开始称兄道弟两家关系日益亲密。

    过完年之后就是春耕,刘长风象征性的去田间看过几次后就将事情一股脑的交给了儿子,自己心安理得的去研究医术。

    他现在看的是一本名叫《疫苗简史》的书籍,不看不知道,原来疫苗并不单单是用来预防霍乱一种病症的,小到风寒,大到天花、鼠疫,都有相应的疫苗预防。

    这让刘长风对此兴趣更深了,但问题也有很多,书中提到的转基因、类毒素等词汇他是一个也不明白,导致研究进展缓慢。

    刘长风知道这是自己学过了太多医疗基础知识所致,根基不稳,自然不能更上层楼。

    所以他跟零零三讨论后,重新回到原本的学习进度中。

    刘济喜在跟张琳儿抱怨了一顿自己父亲偷懒后,义无反顾的投入忙碌的耕读工作中。

    将书本带入田间,夜间一心多用,将书本中内容背下,白天一边劳作一边将书通篇背诵以作复习,每旬再花费一天时间去书院找先生解答问题。

    种地读书两不耽误,赢得众人一片称赞。

    张县令得知此事后,还专程跑来劝诫过刘长风不要舍本逐末,事关孩子前程,一切应先以科举为主,种地的事情可以找人代做。

    可当他亲自去田间见过刘济喜,一边指挥着众人劳作,一边把《大学》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后,就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天资如此妖孽,幸亏我早早下手!张县令暗自窃喜自己捡到一个大宝贝!

    石奎等人也知道刘济喜今年还有大事要做,时间紧迫,征得家中长辈同意后,大家先集中力量,按照刘济喜的指挥将编好好的杂交种子种完后,才返回耕种自家田地,为刘济喜节约不少时间。

    为此刘长风还出面请老兄弟们喝酒作为感谢。

    安稳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六月,刘济喜每日专心读书、练字,直到书院先生与张县令提醒才知道现在就该前往松江府准备了。

    这也是惯例,为了避免学生赶考辛苦,水土不服影响考试状态,外地的考生一般都会提前两三个月前往考试地点。

    养精蓄锐的同时结识同窗扩展人脉,打听考官喜好文体风格,提前投一些诗文扬名,这都是很重要的事。

    刘济喜虽然对自己有些信心,但这些场外因素也不得考虑,稍加准备就想独自前往松江应考。

    刘长风本来是计划跟着她一同前往,陪着儿子在那直到考完的,可刘济喜却坚决不同意。

    他认为自己已经十五算是一个大人了,而且松江府是舅舅汤鼎的地盘,有他们一家照顾,自己怎么也吃不了亏。

    众人都来劝说,却一一被刘济喜说服。

    最终无奈,刘长风也只能答应,但条件是必须由阿翔陪着他一同保护安全。

    就这样,刘济喜就背着自己的竹箱,穿上张琳儿送给自己的鞋子,负箧曳屣,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

    幸好松江府离得并不远。

    两天后刘长风就接到阿翔传信,得知刘济喜已经住进汤府中,汤鼎也会安排他进当地最好的书院插班,这才稍稍放心下来。

    县中并不会因为少了刘济喜一个人就停止运转,济风堂中老的每日依旧每日看诊、学习,小的看店、学医,一切都好。

    值得一提的是刘长风与宋长庚的怀表生意也渐渐有了声色,不少松江府,甚至南京城的客商都纷至沓来,只为采购已经逐渐流行起来的怀表。

    刘长风怀疑这是自己送给汤鼎、王园等人的怀表起的连带作用。

    你有我没有?这可怎么行!这么好的东西我必须要有一份啊!这是多数人的心理。

    怀表的优势明显,统一、准确、精细,各方面都远胜日晷,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蕴含的重大商机。

    科学技术造成的社会进步多数是不可逆的,人们习惯了怀表带来的方便,自然就不想回到原本落后的生活中,所以怀表根本不缺买家。

    现在摆在刘长风两人面前的问题有两个,一个就是生产力问题。

    现在的产量已经远不能满足客商们的需求。他们要是想将“宋记怀表”牌子打的更响亮,赚更多的银子,就必须扩大生产。

    幸好这是宋长庚的长项,现在他已经在村里挑选好了地方,只等人员到齐后就立马扩大生产。

    还有一个就是销售问题,据刘长风了解不少客商将怀表运至别处后,基本都会加价十倍以上,上不封顶。

    也就是说他们十两银子买的一块表,他们转手就能卖一百两甚至更多。虽然他们扣去人工也还有五六成利润,但心中还是不好受。

    兄弟两个今天相约出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你说你这个木头脸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小的时候看着还算可爱,现在看来只剩‘生人勿进’四个字了!做生意要笑迎四方懂不懂?”

    周记饭店包间里刘长风看着坐在对面依旧面无表情的宋长庚抱怨道。

    就这张黑脸不说客商们不喜欢,就连刘长风自己也爱不起来。

    宋长庚暗自紧了紧拳头,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刘长风默不作声。

    “算了算了!都看了这么多年了,要是你改了我还不适应呢!”

    正话反话都叫你说完了,我还说些什么?口拙的宋长庚青筋暴起,正想对自家兄长做点什么的时候,开门声打断了他的动作。

    “刘叔!抱歉让您久等了,路上耽搁了一会!”

    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年轻人满脸带笑的走了进来,正是当初妻儿被抓走,哭着上门要跟刘长风一起行动的绫罗阁东家万林。

    自从刘长风将他妻子救出来后,他就时常上门走动问好,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所以这次要解决销售问题刘长风一下就想到了他。

    “这位就是宋叔吧?听刘叔说过您,果然威仪凛然!”

    万林能靠自己创下一番家业自然是有自己的本事,这周到的姿态、委婉的话术就远不是别人能比。

    刘长风偷偷看了宋长庚一眼,虽然还是万古不变的木头脸,但已经没有刚才那么严肃了。

    宋长庚点头示意。

    刘长风也不扭捏,直接将他们作坊成本、售价以及面临的问题和盘托出。

    万林越听眼神越亮。

    他万万没想到最近被外地客商炒上天价的怀表竟然是他刘叔做的。

    一门能赚取金山银山的生意就这么完完全全、毫无保留的被展现出来。

    大明几千万人口,按照每千人一个怀表来计算,若是买十两,这就是几十万两市场的买卖,若是买一百两那就是几百万两市场的买卖,要是能改进工艺降低造价,那市场就更大了!

    这可是一场泼天的富贵啊!就这么被刘长风这么随意的摆在了自己面前。这份信任让万林感激涕零!

    “刘叔,宋叔,今日能得二位如此信任,真是感激不尽。”万林的话语中充满了真诚,“要是您二位不嫌弃,我愿意将售卖怀表的事情揽下来,到时按售价我只收一成劳务费,其余都交给您两位,不知可否?”万林一脸期待的看着两人。

    刘长风两人相视一眼,他俩也是算的过来这笔账的。

    万林提出的条件很有诚意,如此一来,钟表作坊的利润能增加十倍都不止,付出的仅仅是一成的劳务费而已。

    “哈哈,小子上道!这门买卖归你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长风信得过万林人品,也相信自己的眼光。

    双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