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正气的盛衰明显体现于舌象,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观察舌头颜色的变化,舌质、舌苔的润燥以及舌苔的厚薄与有无。
正盛邪实则舌质苍老,正气不足则舌质娇嫩,气血充盛则舌体红润有神气,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
气血运行不畅,则舌青紫,津液充足则舌质、舌苔滋润不燥,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
心火亢盛则舌尖或口舌生疮,肝风内动则舌体震颤或歪斜;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舌苔厚腻,热入营分则舌质红绛。
舌苔是胃气上蒸的表现,当胃气旺盛,则舌苔薄白润,舌体柔软,苔有根基;当胃气衰败或是胃阴枯竭,则舌苔无根基或光剥无苔。
舌质坚敛苍老,舌色偏深,舌苔垢腻或堆聚,多数实证,提示正气未衰;舌质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舌苔剥落或无苔,则多属虚证,提示正气已衰。
不同邪气的疾病,都会反映在舌头上,是由于邪气与胃气相搏而凝聚成苔,我们从舌苔上就能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来。
苔薄白者,多由于外感风寒之邪引起,舌苔薄而干,多是外感风热之邪的成因。而舌颤多属风邪,舌淡苔白属寒邪,舌红苔黄属热邪,舌红少津属燥邪,苔滑腻属湿邪,苔黏腻属痰凝,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属瘀血,苔腐腻属食积。
所以但凡是风、 寒、暑、湿、痰、瘀、食积等病邪,在舌苔舌质上,都有明显的表现。
如果是多种疾病一起来犯,在舌象上,也有所体现。如风湿之邪伤表,则苔多而薄白;寒湿伤里,则苔多白腻而厚;舌红苔燥,属燥热之邪;痰饮、湿浊、食滞或外感秽浊之气,均见舌苔厚腻。
舌苔白厚而滑,多提示寒湿,痰饮和水肿在一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常见到这种舌苔,这些患者常会咳嗽,吐出大量痰液。
在舌头上常常有一层厚厚的黄苔,多半是浅表性胃炎或者是胃溃疡,黄色的深浅与炎症的轻重成正比,胃热伤津液者也可见黄苔。
舌苔呈灰色,是先有体弱,再患热性病或者久病不愈兼消化不良之症。
舌苔如果是呈现褐色,常见于肠梗阻的患者。
舌苔呈现黑色,多见于滥用各种广谱抗生素的人,属于邪毒蕴藏。
中医认为,体内邪热内炽,热急化火,灼伤菌液而见黑舌苔,如果体内肾阳不足,阴寒极盛,也可见湿润黑苔。
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其经常使用化疗,放疗的患者,由于菌液枯竭,也可出现干燥酱紫似的黑苔。
一些恶性病,尿毒症,恶性肿瘤者,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急之的标志。
正常人应该是薄白苔,如果舌苔太少,甚至在舌头上看不到舌苔的深鹅绒状外观,代表此人身体不好,体质较虚,舌苔厚,呈毛发状的称为毛苔,代表外邪比较厉害,体内有积滞。
正常人口腔内不断分泌唾液,舌苔常润泽而有津液。 如果唾液分泌不足,比如失水,或者舌面水分蒸发过快,比如高热,看上去舌苔十分干燥,称为“燥苔”。
严重者舌苔上津液全无,用手指去摸会有涩手的感觉,称之为“涩”。如果舌苔干燥,进而使舌苔根根竖起像芒刺,称为“糙苔”。燥、涩、 糙,常常代表程度不同的伤津现象,多见于热性病过程中。
一般来讲,舌体润泽,显示津液充足;舌绛干燥失荣,显示阴津已涸,是病情危险的信号。
舌苔的厚薄干润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比较密切。当人在便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时可见厚腻苔,肠梗阻时舌苔干、厚、腻。
在临床上, 观察舌苔的厚、薄、干、润对分析病情轻重也有一定意义。
一般来讲,薄苔、润苔提示病情轻,厚苔、干燥苔提示病情重。
在病程中,舌苔由薄转厚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渐增重;舌苔由润转燥,提示热邪炽盛,灼伤阴津。反之,舌苔由燥转润,由厚转薄,由黄转白,往往为津液复生,正复邪退,是趋向康复的佳兆。
正常人均有薄白苔,如出现剥苔、无苔则提示体内有病变。
舌质暗红,舌苔光滑,像牛肉一样,常见于恶性贫血者。
舌面光滑,像镜子一样,没有舌苔代表营养不良,严重者容易出现败血症,老年人容易患肺心病。
还有一种情况,舌头本来有舌苔,时间久了没有舌苔了,这是液体干涸,胃气衰败或者胃阴大伤的舌象,是一种病情严重,甚至是病情有危险,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