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秦大兴土木,建都城,迁都城,并且在群臣建议下选妃充实后宫之时,南方各诸侯国也仿佛突然间转性,彼此之间竟然保持着相对的和平与安宁,没有爆发任何激烈的冲突或战争。
突然间,就像被按下暂停键一般,战争停止了。原本的大梁分裂成秦、郑、蜀、楚、吴五个国家,中原大地又进入了平静的时期。各国开始整顿治地,平定匪患,鼓励农桑,都进入了修养生息环节。
各国似乎都有默契,各自发展,都在比谁更早恢复。谁先恢复,谁就有主动权,在接下来的统一之战中取得有利地位。当然在这难的的平和时期,能出现更多的高端战力就更好了。
因为对高端战力的急需,各国也开始对那些即将突破的人进行扶持。这一结果就导致那些灵药,宝药需求急剧上升。还催生出来了一种专门寻找灵药和天才地宝的探险者职业。他们通过采集灵药再卖给国家获得大量财富和资源。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转眼间,又是两年悠悠岁月匆匆而过。中原百姓也难得的过了两年安宁日子,战争的伤痛在慢慢的抚平。
在这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由于修建新都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使得大秦王朝的群臣们犹如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国家带来如此众多的好处和机遇。于是乎,从这一刻起,大秦王朝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依靠基建来振兴国家的康庄大道。
起初,当大秦决定修建这座全新的都城时,就连掌管财政的户部官员都忧心忡忡,认为此举将会耗尽国家所有的积蓄以及通过抄家等手段得来的财富。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随着一笔笔巨额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新都的建设当中,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手头宽裕之后,人们的消费欲望也随之逐渐旺盛起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商业贸易日益繁荣昌盛。紧接着,随着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之前投入的资金就这样又重新回流到了国库之中。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神奇魔力的循环,使得大秦王朝在修建新都的过程中非但没有遭到百姓们的埋怨和愤恨,反而赢得了万民敬仰,万家生佛。更神奇的是那些本应该下发的赈灾款项因为百姓挣钱了,生活有序了,而就不用发放了,又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鉴于此,木君顺势而为,引导局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他以位于关中地区的京都为核心枢纽,精心规划设计了三条纵向和三条横向相互交错的超级官道。
这些宽阔平坦的官道宛如一条条巨龙蜿蜒伸展于大地之上,将京都与各地紧密相连。此外,木君还下令对各州府县之间原有的官道进行全面翻修和扩建,确保道路交通始终保持顺畅无阻。
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为大秦王朝未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毫无疑问,基建所涵盖的范围绝不仅限于道路修建一项而已,像建造水库以及清理河道等工程同样包含其中。而木君在这一方面向来都毫不吝啬钱财。
木君命令工部对境内河流情况都进行了勘察。并对那些淤堵严重的地段进行紧急性的清淤。然后下令各地在农闲时节招工清淤河道,修建水库。整个大秦大兴水利工程。
这些基建项目完全是依照建设都城时的先例来执行的,不但不允许强制征集百姓服徭役,而且还会支付工钱让他们参与施工劳作。正因如此,这些基建设施获得了广大民众由衷的拥护和支持。
既然要搞基建,那么水泥这种大杀器肯定是要被放出来的。不过碍于钢铁产量,钢筋混凝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河道桥梁还是多用石料,水泥只作为粘合剂。而路面则用竹木荆条作为钢筋替代,试过之后,一般马车通行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和缩短了工期。
短短两年时间,规划的那 3 纵 3 横的超级官道已然顺利竣工。接下来就是各州县之间的官道返修。按照这种进度,大约再过三年就能完成。
而水利工程则是要慢很多,这两年只是把淤堵严重的河段给紧急清淤了。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工程。木君也没有强制规定时间,他知道这种事情不能逼得太紧,太紧会造成很多问题,只要安排锦衣卫看着,随时汇报,不要懈怠就好。
得益于大秦朝廷慷慨解囊、舍得投入大量资金搞基建,使得大秦国内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以迅速改善并逐渐恢复正常。
曾经由于战火纷飞而被迫流离失所、四处逃亡的黎民百姓们终于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安稳的日子。
那些渴望从事农耕生产的人,可以前往国营农场租赁土地耕种,只需缴纳三成的佃租即可,这个比例远远低于从那些贪婪的财主老爷手中租借土地所需付出的代价。
至于那些对种田不太感兴趣的人们,则有机会选择从事商业活动或者做点小生意,毕竟通过辛勤劳动能够赚取可观的收入,就连那些参与务工修路的工人们手头宽裕之后,也乐意消费购物了。
因为朝廷不缺钱,木君还照搬了后世的福利院。由朝廷出资供养那些年迈不能自给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孩童。孩童供养到14周岁就安排到农场或军队等等。本来木君想延至16岁的,可是奈何群臣反对,他们的一致认为养至12已是仁德。最后木君说钱粮由私库出7层,锦衣卫监管,才延至14岁。
而后就是退伍军人的安排,木君开创了驿站体系,由退伍军人任驿卒,给土地,允许经商。总之一系列政策下来后,大秦士卒战死家人有抚恤,孤儿寡母照料到成年;伤残退下来有工作,有安排,有粮饷。这让大秦军队士气高涨。
吏治清明、社会和谐稳定,即便朝廷无为而治,国朝就会慢慢步入盛世。而大秦还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更是轻税,除赋役,甚至还有朝廷出资的工程项目源源不断地开展起来,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一来,老百姓们终于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日子,人人都有了谋生之道。
所以大秦恢复得更快,没过多久,整个大秦便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蓬勃发展的美好景象。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田野间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农夫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学堂里书声琅琅,孩童们勤奋学习,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伴随着大秦统治之下局势的安稳以及国家实力与日俱增,朝中的大臣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上奏请求木君选纳妃子之事,他们开始频繁地劝谏木君登基称帝。这些臣子们只要一抓到合适的时机,便会苦口婆心地劝说木君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然而,唯有木君自己心里清楚,尽管如今大秦已然强大,但要从一个普通的王朝晋升为威震天下的帝朝,目前所积累的底蕴还远远不足够。因此,他并未遮遮掩掩,而是坦率直言,表示若不能实现统一山河的大业,就绝不会贸然称帝。
就在木君公开表明未完成大一统之前绝不称帝这一立场之后,位于南方的各个诸侯国顿时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回想起两年前大秦鲸吞大唐时展现出来的恐怖实力和雷霆手段,他们对大秦的恐惧早已深入骨髓,无法磨灭。面对这样一个雄心勃勃且实力超群的强敌,南方四国的使团交流更加频繁了。颇有一种联合抗秦的趋势。
这两年间,大秦的领土之内可谓是发生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南方四国同样采取了休养生息之策,但与大秦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其中缘由,乃是大秦毫不留情地对众多世家大族进行了清查和没收财产,从而拥有了充足的钱粮资源用于激活经济发展。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无法做到如此果断决绝,自然也就难以望其项背。
如今的大秦,宛如一片繁荣昌盛的乐土,几乎未曾遭受任何灾祸的侵袭。反观四国治地,却是灾祸连连,民不聊生。山匪们肆意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搞得人心惶惶,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小贩们,都纷纷舍弃了原来的贸易路线,转而选择前往大秦开展生意往来。
说起来真是怪哉!自从大秦建国以来,其境内一直都是风调雨顺,既无天灾肆虐,亦无蝗灾泛滥成灾。每年的粮食收成皆是硕果累累,百姓们的生活虽称不上锦衣玉食,但相较于以往已然改善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日益美好的生活状况在民间逐渐衍生出了一则流言:上天庇佑大秦,方才有了这片土地上的无灾无害以及粮食的大获丰收,看来大秦统一天下实乃天命所归。
当锦衣卫向木君禀报此事时,他起初心生疑虑,认为或许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故意散播这样的言论。
于是,他下令展开深入调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然而,经过漫长的追查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竟是此等流言纯属民间自发传播,并非受人指使操纵。得知真相后,朝中群臣纷纷呈上道贺的奏章,恭祝大秦国运昌隆,得天眷顾。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下弥漫着喜庆祥和的气氛。
治地百姓生活好了,民心归附,兵多粮足,国运自然升腾。如今,大秦的气运神龙显得愈发精神抖擞、威风凛凛。自从大秦境内治理得当,各地气运皆已转化为绿色及以上级别之后,这条神秘而强大的气运神龙便开始了它每日的例行巡游。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京都的时候,气运神龙便会从巍峨壮丽的皇宫上空腾飞而起,展开它那遮天蔽日的巨大翅膀,向着辽阔的大秦疆土进发。它所经之处,云雾翻腾,瑞气千条,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其欢呼喝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运神龙游遍了大秦的每一寸土地。每完成一次完整的巡游,它的身躯就会变得更为庞大,力量也会随之增强一分。与此同时,大秦的国运也日益昌盛繁荣起来。
然而,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这片广袤的大秦领土内,任何试图通过巫蛊之术、修仙咒术、方术等邪门歪道来加害大秦官吏的行为,都会遭受来自气运的沉重打击。而且,官位越高者受到的打击也就越严厉。如此一来,大秦的官吏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在大秦为官受气运加持,更受国运庇护,不惧阴毒之法迫害。
在大秦的统治之下,各种流派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格局。除了朝廷亲自赐封之外,唯有儒道和武道两支流派几乎不受限制,并且还能得到气运的额外加持。相比之下,修道、修佛、神道以及巫术等流派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相关流派不得不选择搬离大秦,另寻他处谋求发展。
不过,仍有一些教派怀着对大秦的敬畏之心,诚恳地请求大秦允许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传道布教。对于这些教派,大秦秉持着宽容和公正的原则,只要它们不扰乱朝政、发动叛乱或者干涉国家政治事务,大秦通常都会予以应允。但即便如此,严格的锦衣卫监察制度依然不可避免,以确保这些教派始终遵循大秦的律法和规定,不做出任何有损于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