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魂静静地伫立在审讯室那扇冰冷的窗户之外,目光穿过透明的玻璃,默默地凝视着室内所发生的一切情景。
这些逃兵对于北洋军的忠诚度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往昔那愿意为之舍生忘死、奋勇拼搏的信念如今已化为乌有。
他们心中再也不愿为这样一支毫无希望与前景可言的军队去拼命卖力气了。
他们毫不掩饰地坦白道,最初他们精心策划着要趁着局势一片混乱之际,在这座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大行其道地展开疯狂抢劫行动。
待搜刮到足够多的金银财宝之后,便携带这些不义之财马不停蹄地逃回各自的故乡,从此告别战火纷飞的日子,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对于他们的这种情况,他的面庞之上并未流露出过多明显的神情变化,尽管他们这种贪生怕死且趁火打劫的恶劣行径着实令人感到不耻。
可与此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恰恰折射出了北洋军内部所存在的那种混乱不堪以及缺乏有效管理和组织秩序的糟糕现状。
李汉魂对着他的副官说道:“照此情形来看,北洋军此次的撤退远比咱们原先预想的还要狼狈慌乱得多啊!“
他的副官站在他身边,回应道:“对啊,虽说这些逃兵未能给咱们提供多少极具价值的关键情报信息,但仅就他们口中所述的那些情况而言,最起码已经足以证实当下北洋军所处的混乱失序状态确确实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了。”
李汉魂点了点头,他的目光透过铁窗,望向那些被捆绑着的北洋军逃兵。
虽然这群逃兵所能提供的线索非常有限,但他们还是套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线索。
据那些人所回答的情况来看,此次北洋军的撤离显得颇为混乱无序,毫无明显的组织性可言。
各支原本所属不同部队的士兵们,其撤离的方向可谓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其中一部分接到指示朝着北平方向撤退;而另一部分则收到截然不同的命令,转而奔赴太原以及其他众多大城市。
得知此消息后,就连李汉魂本人也不禁感到万分困惑。如此这般分散自身兵力的举动,北洋军究竟意欲何为?
莫非他们打算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借助游击战术来逐步消耗他们复兴军的力量?
然而,仅凭着北洋军现有的军事素养以及战斗信念,真能够达成游击作战所期望实现的实际成效么?
要知道,一旦这些北洋军的主力部队分散开,极有可能会瞬间堕落成一群四处流窜的土匪。
如此一来,对于北洋政府而言,这种做法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失之间实在难以权衡。
这北洋政府时至今日到底他们还能耍出什么样的花招呢?
此刻的李汉魂越是深入思考,心中便越发觉得迷茫不解。
“难道他们是想……”
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犹如闪电般在李汉魂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来。
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又逐一将这些念头给否定掉了。
“算了,管他北洋军有什么阴谋诡计呢,我一力破之。”
“我就不信丢了保定,丢了北平,丢了紫禁城,袁世凯他还能有什么翻身的余地。”
随即,李汉魂下令道:“传我命令,全体部队继续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北洋军的任何反击。同时,加强情报搜集,我要知道北洋军的每一个动向。”
李汉魂没有选择在指挥室内等待消息,而是亲临现场,与士兵们一起加入到扑灭大火的行动中。他们并肩作战,不分彼此,共同面对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扑灭大火的过程持续了一天一夜,无情的火焰如恶魔般吞噬着城市中的一幢幢建筑物,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道如今已化作一片废墟焦土,无数无辜的人们失去了温暖的家园,流离失所。
李汉魂望着眼前这令人心碎的景象,内心深处燃烧着无法遏制的愤怒之火。
“这可恶至极的北洋军!究竟是哪个丧心病狂之徒想出这种放火的毒计啊?若让我逮住此人,定要将其碎尸万段、千刀万剐!”他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地吼道。
对于李汉魂而言,令他感到无比愤恨的并非是未能从济南城获取到预期的相应补给物资。真正刺痛他心灵的,是北洋军竟能如此残忍冷酷地对待自己的骨肉同胞。
“好歹大家都是这片土地所生所养的,没想到对自己的同胞下手竟然如此的狠毒。他们这场大火,不知道就毁掉了多少人的一生了。”
他痛心疾首地凝视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眼中满是悲伤与怒火交织的复杂情感。
每一处残垣断壁、每一声绝望的哭喊,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他的心头,使得他对北洋军以及那个腐朽不堪的北洋政府的憎恶之情愈发强烈,犹如汹涌澎湃的怒潮,一浪高过一浪。
因此,李汉魂并没有在济南城这边久留。在帮助城中的百姓收拾完残局之后,李汉魂毅然决然地带领着部队继续向北平进发。
而在紫禁城内,袁世凯坐在他的宝座上,面前堆放着一堆堆的文件袋。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愤怒、绝望交织其中。这些文件袋里装的都是前线战败的战报,每一份都像是一记耳光,打在他的脸上。
他不愿去看,不愿去想,但这些战报却如同幽灵一般缠绕着他,让他无法逃避。
此时,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那几份来之不易的战胜捷报,仿若它们是世间最为珍贵的宝物一般,不愿松手半分。
因为对于此刻的他来说,这几张薄薄的纸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战报,更像是他内心深处唯一的慰藉与支撑,亦是其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和见证。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往昔岁月,那个时候的他,身处在巍峨壮丽的紫禁城之中,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登上了皇帝宝座,正式宣告登基称帝。
那一刻,他目光坚定而锐利,向着全体国民政府毅然决然地宣战。彼时,他浑身上下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光芒,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豪之情。
要知道,当时他的手中牢牢掌控着足足几十万规模庞大的精锐部队。
而且,由于得到了来自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等西方列强国家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支持。
这使得他所统率的这支军队无论是从士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上来看,已然能够与十多年前的英法等老牌强国相媲美。
此外,在他麾下还有众多威名远扬的得力战将,诸如冯国璋、段祺瑞、吴佩孚等等。这些将领个个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皆是他最为看重且引以为傲的得意门生。
从表面上看,他所拥有的这支强大军队无论在兵力数量还是战斗力方面,都足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第一强军。
身处巅峰时期的他是何其的自信满满,又是何其的志得意满!那种感觉就好像整片天下都已被他紧握于掌心之中,任由他随意摆布操控。
而国民政府在他的眼中,则只不过是一群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乌合之众罢了,根本不值得花费太多心思去关注和应对。
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彻底击溃,进而实现一统全国的宏伟目标,并让古老的帝制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辉煌荣光。
就在最初开战的瞬间,一切的确如他预先设想的那样发展着。前线频频传来的战报都是令人振奋的喜讯,胜利的喜悦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
尤其是当他们势如破竹地一举歼灭了革命军在西南地区的主力部队,并成功斩杀了革命军那位威名赫赫的大将蔡锷时,整个阵营都沉浸在了一片欢腾之中。
然而,那次辉煌的胜利似乎成为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自那之后,失败的战报便如雪片般源源不断地飞到他的案头。
尽管有着像冯国璋这样的猛将,在徐州会战中奋勇反击革命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些零星的胜利战报却宛如夜空中微弱的星光,根本无法掩盖住那铺天盖地而来的失败阴影。
摆在他眼前的每一份失败的战报,都好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刃,无情地刺痛着他的心。
每当他匆忙地翻阅这些战报时,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仿佛那些文字不是简单的报告,而是一道道恶毒的诅咒。
只要多看一眼,就好像会被这诅咒侵蚀得体无完肤、身负重伤。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办法不去看,因为这些战报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所以,无论内心多么痛苦与挣扎,他都必须硬着头皮去面对这份残酷的现实。
然而,当目光落在那份战报之上时,其内容所呈现出的状况显然已经被极度地夸大和粉饰过了。
只见战报上清清楚楚地写明,当他们遭遇失败之时,对方敌军的伤亡数字竟然比己方还要多出不少。
但这样的情况又怎么可能发生呢?袁世凯想都不用想,都觉得荒诞不经。
要知道,张人骏在两广地区的势力尚未全部出动呢!这也就表明,国民政府投入此次战斗的总兵力甚至还要少于他们北洋军。
可偏偏这一封封的战报却都异口同声地宣称,国民政府的战损比起他们要高得多。
那么按照常理推断,国民政府岂不是早就应该一败涂地了么?
难道这些写战报的人真的天真地认为如今的这场战争,与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农民起义战争毫无二致吗?
难道说他们竟然还心存幻想,认为国民政府的军队只要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就能够像滚雪球那样轻松自如地招募到大量新兵,进而持续不断地扩张自身的兵员规模吗?
这种想法从本质上讲,简直就是荒诞不经、异想天开啊!
要知道,以目前这般极其激烈的战争态势来看,如果处于最基层的士兵们事先并未经历过严格而且专业化的军事训练,那么他们很可能连一丝一毫的胆量和勇气都没有,更别提毅然决然地踏上那片被滚滚硝烟所笼罩着的残酷战场了。
毕竟这次并非是外国势力的悍然入侵,对于广大的普通民众来说,实在是缺乏那种坚定的决心,愿意为了一场内战而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为某一方卖命送命。
所以说,这场战争注定只会是正规军队与正规军队之间的激烈对抗交锋。绝对不会再重现往昔那些王朝行至末年时,农民起义军如滚雪球般迅猛发展壮大的情景了。
“这群愚不可及的家伙!”袁世凯怒不可遏地把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战报狠狠地摔到了面前那张宽大结实的桌子上,他的脸色因为极度的愤怒而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张人骏都已经兵临城下,快要攻打到我家大门口了,可有些人居然还在这里自欺欺人,妄图掩盖住局势的严峻性,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来!真是岂有此理!”
袁世凯知道,自己的局面已经岌岌可危,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之所以能够稳定天下,并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依赖大量的外援。
他通过出让了形形色色的主权,从而成功地从外国银行贷到了数额巨大的款项。有了这笔资金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将其用于向欧洲各国大肆采购各式各样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至于欧洲方面为何如此心甘情愿地把这些精良的武器卖给袁世凯,其实他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对此再清楚不过了。
首先一点就是,欧洲列强们早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投入了难以计数的资产。他们的工厂、企业以及各种商业活动遍布大江南北。
对于他们来说,当前局势下如果想要继续确保自身在遥远东方地区的统治地位不受动摇,就务必要全力支持并扶植像袁世凯所领导的北洋政府这样的势力存在。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并进一步拓展在东方的经济版图与政治影响力。
而且,随着张人骏势力的不断壮大,一旦其推翻了北洋政府,那么洋人的投资将全部付诸东流。因此,他们只能不断下注,期待自己不会在这场内战中失败。
为此,他们甚至告诉了袁世凯,他们计划组织包括英法美等十六国联军来到东方,帮助他解决掉张人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