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越说越是悲愤,他的情绪变得愈发激动,几乎是咆哮着说出了下面的话:“甚至极有可能,到时候我们投靠日本人之后,日本人非但不善待我们,反倒还让我们跑到欧洲战场去送死。”
“或者把我们当黑奴一样虐待,或者把我们当猪仔一样贩卖。”段祺瑞的话语如同一道道惊雷在指挥部内炸响,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日本人深深的憎恶和鄙夷。
“所以,这个建议绝对不行,我们宁愿跟复兴军死磕到底,都不会投靠日本人!”段祺瑞斩钉截铁地说道。
徐树铮在听到段祺瑞大声地分析了投靠日本人的后果之后,身体不禁颤抖起来。
他的内心被段祺瑞的话语深深触动,他想象着如果真的投靠了日本人,将会遭受怎样的折磨和侮辱。那些可怕的场景如同梦魇般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让他感到不寒而栗。
氛围一时之间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徐树铮缓缓地开口道:“段司令,我明白了你的忧虑了。”
徐树铮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焦虑的情绪在他的语气中显露无疑:“但是,段司令,我们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我们必须立刻寻找解决之道。”
“若不迅速行动,恐怕我们不仅将面临深重的危机,甚至可能遭遇全军覆没的灾难。”他的话语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了原本就不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段祺瑞沉默了片刻,终于,他用一种几乎是叹息的语气说道:“算了吧,我们只能见机行事,跟随袁大总统的脚步,相信他能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他缓缓站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浮桥边上,他凝视着远处仍然身处战火之中的南京城。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仿佛那经久不散的硝烟变成了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我相信,即使我们北洋军到了最坏的情况,我们仍然有得选,大不了我们远走他乡,在异国他乡开辟新的天地,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卷土重来。”
说罢,段祺瑞用力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帽,这个动作似乎在向所有人宣告,他已经不再茫然。
“现在,我命令部队加快步伐,通过浮桥。一个小时后,我们将炸毁浮桥,阻止复兴军的追兵。”
“所有部队原路返回徐州,利用那里的防御工事,抵御复兴军的北上。”他的声音变得有力,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人无法质疑其权威性。
“立即通知袁大总统,向他汇报这里的情况,让他做好应对措施!”
“同时,联系北洋水师的总指挥长萨镇冰,告诉他立即撤离,返回青岛,不要再在这个地方做出无谓的牺牲了!”
在长江之上,北洋军的撤退队伍如同一条长龙,蜿蜒在江边。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失落,他们的目光中透出一丝迷茫,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愿意相信自己就这样离开了南京城。
他们曾经满怀信心地来到这里,却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不得不黯然离去。
而此时,复兴军的部队正忙着在南京城内进行最后的清理工作,他们正在肃清那些还在负隅顽抗的北洋军残余部队。
他们小心翼翼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敌人的地方。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的消失,南京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平静。这座城市曾经经历过无数次战火的洗礼,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和平之中。
在东海海面,一艘艘军舰乘风破浪,井然有序地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亘于海面上。
这支舰队正在缓缓地穿越台湾海峡,向着长江入海口方向稳步前进。他们便是广东水师——南方海域的守护者。
广东水师,这支海上舰队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和梦想,也是张人骏耗费心血才建造出来的。
在他接手广东水师之前,这支舰队的状况令人痛心疾首。曾经名噪一时的广东水师,如今却沦为了海上的笑柄。
他们的舰队规模小得可怜,排水量微不足道,若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海军相比,简直如同孩童的玩具般脆弱。
不仅如此,广东水师的舰船大多由陈旧的木材拼凑而成,这些木制的舰船在汹涌的海浪中犹如风中残烛,随时都有可能被无情的炮火击沉。
这些船只就像是历史的遗迹,停留在了蒸汽时代之前,完全没有适应现代化海洋战争的需求。
而说到武器装备,更是让人摇头叹息。
广东水师所搭载的火炮,几乎都是过时的生铁炮,这些炮台不仅沉重而且精度极差,发射出去的炮弹就如同盲人射箭,能否命中目标完全取决于上天的眷顾。
在激烈的海战中,这样的装备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尽管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并列为四大海军,但若是从实力上来讲,它无疑是最弱小的一个。
它的落后不仅仅是因为历任总督的漠视与不作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和设备的严重滞后。
那些负责打造船只的工匠们,依旧坚持使用着古老的工艺,仿佛对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视而不见。
广东水师的没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管理层面的疏忽,到技术层面的落后,再到装备上的陈旧,这一切造就了它在海上的无力与挣扎。
当初,广东水师的存在几乎成了一个荒谬的笑话。当人们提起它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轻蔑的笑声和不屑一顾的眼神。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和海军基地,广东水师的名号甚至成了落后和无能的代名词。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境地中,广东水师的重建工作也必须进行。
毕竟,历史上无数的帝国和国家都是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掌握话语权,英国皇家海军的辉煌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全球霸权。
如果想在未来真正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那么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当张人骏他接手广东水师后,他立即开始着手将这支落后的水师改造成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
他不惜一切代价,将用于军队钢铁资源的三分之二都投入到了军舰的建造之中。
建造军舰的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技术等各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但在当时,军舰所需的各种关键零部件几乎无法从外国购买。
那些先进的海军强国视这些技术为国家安全的基石,绝不可能轻易出售。
面对这样的困境,张人骏并没有退缩,他决定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工业化浪潮,大力扩张国内的造船工业。
他开始兴建大量的造船厂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培训技术工人,努力实现军舰零部件的自给自足。
张人骏的雄心壮志是宏伟的,他立志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海军工业体系,从最基础的钢铁冶炼到复杂的舰船设计,再到精密的零部件制造,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钢铁产量的限制成了他实现梦想的最大障碍。
尽管两广地区的钢铁产量已经位居全国之首,但与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所需的庞大钢铁需求相比,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钢铁,作为军舰的骨架,是海军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没有足够的钢铁,就无法打造出强大的舰队。
俗话说,“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建设海军的艰辛与漫长,更彰显了海军建设的深远意义。
海军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战略力量的象征。它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依赖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钢铁巨舰犹如一座座移动的堡垒,只有那些用全钢铁打造、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舰,才有足够的实力在未来激烈的海战中稳如泰山,乘风破浪。
对于张人骏而言,将广东水师从一支落后的海上力量,转变为一支近代化的海军,无疑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此,这支舰队的制造过程极为漫长,以至于到内战爆发半年之后,广东水师,这支曾经被人轻视的海上力量,才终于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
如今,他们不再是过去那支落后的舰队,而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海军。早在前些日子,他们接到了命令,前往上海地区,伏击声名显赫的北洋水师。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是他们证明自己的关键时刻。
而这支水师的总指挥长,是汤延光。
汤延光,这位广东水师的总指挥长,他的履历如同星光般璀璨。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里,他不仅吸收了西方海军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更将这些知识带回了祖国,用以培养新一代的海军指挥官。
在广东海军军官学院里,他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前瞻性的军事思想,精心地指导着一批又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学子们,让他们逐渐成长为可以独挡一面的海军精英。
这些优秀的学生们,如今都已经成为了他舰队中的中坚力量。而他本人也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海战技巧,成为了舰队总指挥的最佳人选。
随着舰队的缓缓航行,汤延光静静地站在甲板上,眼神坚定地眺望向远方的海平线。海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脸颊,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大海的故事。
不久前,广东水师的第一舰队刚刚穿越了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当他们准备沿着浙江的海岸线继续北上时,一份来自暗影组织的密报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他们平静的航程。
这份情报是他们安插在北洋水师中的特务,冒着生命危险传递出来的。
情报中透露,北洋水师接到了段祺瑞的命令,已经撤离了南京,离开了上海。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汤延光和他的将领们的心上。这意味着,广东水师的伏击计划落空了,他们的猎物已经不在原地。
他们长时间的准备和航行,似乎就要化为泡影。这份情报让汤延光的眉头紧锁,他手下的将领们也感到一丝遗憾和愤怒。
但汤延光并没有因此而动摇。
毕竟,暗影组织作为张大人手下的直隶机构,张大人收到消息的时间绝对会比他早,他肯定会对此有些指示,在没有接到张大人下一步的指令之前,如果他擅自改变计划,可能会破坏整个战略的布局。
因此他决定继续按照原计划行动,静待张大人的进一步指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是在考验着汤延光的耐心。终于,一份新的电报打破了他的沉默。
“汤舰长,北洋水师已撤离。长江流域,原计划不变,立即前往南京,搭载我部准备沿江而上,前往武汉支援武汉战场。”
收到电报的那一刻,汤延光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和自信,仿佛在说:“我就知道。”随即,他开始下达命令。
“各单位注意,”汤延光的声音在指挥室内回荡,“按原定计划行事。速度降低至巡航速度15节,保持舰队队形,确保各舰之间通信畅通。”
他接着说:“各舰舰长,检查你们的舰船,确保所有武器系统处于待命状态。弹药库要备足弹药,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战斗。”
“通讯官,保持与暗影组织的联系,随时准备接收新的情报。”
“导航官,重新计算我们的航线,避开危险海域,同时注意海流和天气变化,确保航行安全。”
随着命令的下达,整个舰队开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舰船的引擎轰鸣声渐渐降低,舰队的速度也随之减缓。海面上,广东水师的舰队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缓缓地在波涛中前行,向着长江流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