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从两广总督开始 > 第194章 趁乱逃离

第194章 趁乱逃离

    现在,对于顾祝同而言,孙先生与张人骏的联合已成定局,原本大部分的革命党人已然加入张人骏旗下,而他们这些曾经的盟友,如今却成了被抛弃的棋子。

    顾祝同对此感到悲愤交加,但他知道此时再多的抱怨都无济于事。

    他默默转身,带着残余的信仰,返回自己的指挥所,准备寻找新的出路

    顾祝同站在指挥室内,四周的文件散落一地,显得有些凌乱。

    墙上的地图被钉满了标记,每一道痕迹都是过往战斗的见证,每一条线路都承载着革命的热血与牺牲。

    然而,现在这些似乎都变得黯淡无光。

    他站在地图前,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拉得长长的,如同他此刻的心情,被拉长、扭曲,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的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愤怒和不甘。

    李笑拼了性命传过来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他心中最后的希望。

    他回想起李笑那绝望的话语,心中更是五味杂陈。陈济棠和方觉的决定,犹如一把利剑,无情地刺穿了他的心,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曾经,他是光复会的骄傲,是革命事业的坚定拥护者,但如今,他却成为了一个被时代遗弃的人。

    “反了,真的反了!”他的怒吼声在指挥室里回荡,充满了无尽的愤怒和无奈。“身为精神支柱的孙先生已经离开,那两个蠢货也跟着逃跑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没有表态。”

    他喃喃自语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难道我也要像他们那样选择背叛自己的事业吗?”他自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颤抖,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显得苍白。

    然而,他的眼神很快被坚定所取代。“不,绝不可以,我身上背负着光复会的使命,这近十年的革命事业,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他的声音渐渐高亢起来,变得坚定而有力。

    “我绝对不能和这些人一起沉沦下去!”顾祝同心下暗暗发誓道。

    然而此刻的局势对他而言却并不乐观,革命党的势力如今已如风中残烛,仅剩下一具空壳,光复会的星星之火也随时可能熄灭。

    他深知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能保住这最后一丝希望的火种。

    很快,他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战术——游击战术。这种将力量分散、灵活多变的战斗方式似乎最适合当前的局面。

    尽管存在被逐个击破的风险,但它的优势在于坚韧不拔,只要还有一处据点坚守,革命党最后的希望就依然存在。

    接下来,顾祝同开始思考何处才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之地。他深知,要想成功地进行游击战,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既能提供足够的掩护和资源,又能让敌人难以捉摸。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锁定了福建这个地方。

    福建自古以来就有“兵家必不争之地”的称号,这里山峦起伏,资源匮乏,地势险峻,不利于大规模兵团的行动,但对于顾祝同来说,这些都是开展游击战的优势。

    福建的群山和密林将成为他们最好的掩护,而那些崎岖的山路和隐蔽的山谷,将成为他们与各种各样的敌人周旋的战场。

    在这里,他们可以像幽灵一样出没,给敌人以突然的打击,然后迅速消失在群山之中。

    “就这样定了!”顾祝同下定决心,决定将福建作为他们开展游击战的基地。他相信,只要充分利用福建的地形和资源,就能有效地对抗敌人。

    于是,顾祝同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寻找合适的人员来执行这个计划。

    不久后,顾祝同找到了柳高,表示自己想在福建打游击的想法。

    “柳高,我们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那份联合宣言我已经亲自验证过,是真的!这意味着我们这些革命军旧党已遭到所有人无情的抛弃。”

    柳高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震惊,他的声音也不禁微微颤抖起来:“顾军长,这这怎么可能?”

    顾祝同的面庞凝重而严肃,他并未在意柳高的震惊言辞,而是继续坚定地说:“目前,我们革命党的火种已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才能保住这最后的希望之火。”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法动摇的决心。

    柳高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才缓缓开口:“好吧,那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呢?”

    顾祝同的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我们必须前往福建!”柳高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福建?那个贫穷且荒芜的地方?那里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缺乏给养支持,我们的军队又怎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呢?”

    面对质疑,顾祝同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坚定:“我们后面想办法,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总能在那个地方活下来的。”

    然而,柳高仍然对未来充满担忧:“好吧,那我们在那边怎么活下来呢,毕竟福建那边可是在广东旁边,张人骏的大本营的附近啊,要是我们驻扎在那里的话,张人骏绝对不会放过我们的!”

    这时,顾祝同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我知道,你不用担心,我早就找到一个好办法了,那就是游击战术。”

    柳高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游击战术,那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顾祝同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你没听说过不要紧,我来跟你解释一下,简单地说就是化整为零,四处分布,寻求机会,伺机而动。”

    柳高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顾祝同继续说道:“没错,这就是游击战。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战斗方式,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至于被一网打尽。届时,我们前往福建展开游击战术时,福建的群山和密林将是我们最好的掩护,我们可以在那里与数之不尽的敌人展开周旋,寻求一线生机。”

    柳高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福建那里的地形复杂,确实适合游击战。但是这样子做我们真的这样做的话,就会导致我们名存实亡啊,而且那里的环境对我们而言,实在是很艰难啊。”

    顾祝同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坚毅的笑容:“艰难又如何?我们是从艰难中走出来的。只要我们的信念还在,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

    “而且目前我们革命党的火种已经岌岌可危,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留下这最后的希望,纵使这样做会使我们名存实亡,但是星星之火仍在,等到时机成熟之时,我们必然能够燎原!”

    柳高最终还是答应了顾祝同的请求,他决定带着自己的第三十一师和顾祝同一道前往福建,展开游击作战,为革命党,尤其是光复会留下最后一丝希望的火种!

    紧接着,柳高便在南京守军中动用自身的人脉暗自发起了一场动员,号召那些不愿投靠张人骏麾下的旧革命党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这些人大多来自地主和资本家家庭,背负着世家背景,身世显赫。如果他们选择加入张人骏的阵营,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张人骏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最轻的惩罚也将是没收所有财产;而若论及重罚,他们恐怕难逃一死。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坚决拒绝加入张人骏的麾下。

    如今,当顾祝同这位军长发出号召时,这些不愿放弃自身荣华富贵的高官们纷纷响应,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场行动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秘密撤离的队伍不断壮大,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一些军官率领部队从中心城区突围而出,加入了这支队伍。

    这使得原本已经遭受重创的第三十一师的队伍迅速壮大,人数从最初的4000多人飙升到了7000多人。然而,这也导致这支部队的构成变得极为复杂,各大派系的成员纷纷涌入其中。

    其中,有一小部分人怀揣着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与信仰,坚定地投身于这支部队;但绝大部分人却是那些曾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高层。

    这些人的加入无疑给这支部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同时也注定了它未来将成为一支土匪性质的部队,成为福建地区的第一大毒瘤。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后话。

    此时此刻,柳高和顾祝同望着眼前日益壮大的部队,心中不禁充满了喜悦之情。尽管部队人员结构复杂,但他们坚信“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要人数足够多,他们的计划成功几率便会更高!

    在第二日的深夜,当夜幕低垂,星光稀疏,这支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他们悄无声息地撤离,行动井然有序,就像是一群蚂蚁在夜色中忙碌地搬家,将武器弹药等物资悄然转移。

    而在战场的另一端,赵天宇通过暗影组织得知了顾祝同部队的动向,他立刻准备采取行动进行拦截。但就在这时,北洋军却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让他不得不分兵应对。

    原来,这一切,都在段祺瑞的精心策划之下。顾祝同试图逃跑的消息早就被北洋十一局的人所得知了,毕竟他们北洋政府的北洋十一局,以其卓越的情报能力,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

    因此段祺瑞对革命军的情报可谓是了如指掌,而且她作为北洋军南京战区的总司令,他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真本事呢,他对情报的掌握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当段祺瑞在南京的指挥部内接到顾祝同准备撤离南京,前往福建的消息时,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对他极为有利的机会。

    如果顾祝同一行人能够成功撤离,不仅能够减轻他正面战场的压力,还能给张人骏带来不小的麻烦。这样的好事,段祺瑞自然不会错过。

    他立刻下达命令,让南京城的南面封锁线在这一个特殊的夜晚悄然解除,同时,他密令部队对赵天宇的阵地发动夜袭。段祺瑞的这一招既狠又准,旨在确保顾祝同的撤离行动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随即,他的命令如同幽灵般在夜色中传递,北洋军的士兵们悄无声息地行动起来。

    赵天宇部的士兵们在深夜中接到了拦截叛军的命令,他们迅速集结,准备对顾祝同的部队进行拦截。

    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北洋军的夜袭来得如此突然和猛烈,数十处阵地几乎同时爆发了激烈的交火。赵天宇不得不亲自上阵,指挥着他的部队在夜色中与北洋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但是,赵天宇部的兵力有限,他们在北洋军的猛烈攻势下,被迫分散兵力应对夜袭,这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拦截顾祝同的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赵天宇对他们撤离的行动干预最终宣告失败。

    最终,在多方势力的干预和复杂的战局变化下,顾祝同的部队几乎未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就成功地撤出了南京,他们如同逃出牢笼的野兽,头也不回地奔向了福建地区。

    在南京战场的内部,由于顾祝同部队的逃离,他们原本防守的阵地出现了空缺,无人防守,这使得北洋军在夜袭中轻易地占领了这些阵地。

    赵天宇站在战场的高地上,望着原本属于己方的阵地被北洋军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这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顾祝同的背叛不仅让他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让整个战局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境地。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指关节因为愤怒而变得苍白。

    但此刻,他无法分心去追击顾祝同,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下令部队收缩阵地,重新与北洋军形成对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