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张伟和李飞云在密谋起义事宜之时,遥远的重庆战场上传来了阵阵枪声与炮火声。战争的阴影再度笼罩这座城市,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李宗仁的第六军和白崇禧的第五军,如同两只凶猛的雄狮,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法抵挡的力量。他们的兵力总计超过十万,成为了张人骏手中军事力量的核心。他们的行动将决定整个战局的胜负,责任重大,压力如山。
李宗仁和白崇禧深知蔡锷在第一次重庆会战中的惨败教训,那是一场血的洗礼,让他们刻骨铭心。
因此,尽管他们的军事实力远超城内的北洋守军,但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轻敌之心。
在白崇禧抵达贵阳后,他们并未立刻发动进攻,而是选择了滞留十多天。
这段时间里,他们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等待后方大量补给的到来。
他们明白,“要打就打富裕战”,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对士兵生命的尊重和对胜利的坚定追求。
每一次战斗,武器装备的优势都能让士兵们的伤亡减少一分,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对每一个家庭的负责。
在贵阳和泸州的营地中,士兵们忙碌着整理装备,检查武器。
军需官们清点着补给品,从弹药到粮食,从药品到备用的军服,每一项都要确保充足,每一项都要保证万无一失。
在等待补给的日子里,李宗仁和白崇禧精心策划着下一步的战略。他们研究地形、分析敌军部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其他部队的协同作战,确保各个方面的配合默契无间。每一名士兵都被动员起来,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磨练自己的技能和意志。
终于,当补给物资陆续运抵时,李宗仁和白崇禧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他们的军队如猛虎下山般扑向重庆城,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斗志,决心一雪前耻,夺回这片土地。
1915年3月19日,历史在这一天翻开了新的一页。震天动地的炮声如同雷霆万钧,打破了重庆上空的宁静,第二次重庆会战在这一刻正式打响。
北洋守军的总指挥张敬尧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战场压力,与之前对抗蔡锷军队的体验感截然不同。
炮火铺天盖地,几乎覆盖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城外的战壕内,士兵们在炮火的轰鸣中颤抖着,等待着火力覆盖的结束。当那震撼人心的炮声渐渐远去,他们才刚从猫耳洞中探出头来,就发现李宗仁的军队已经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在激昂的军号声中,手持着各种先进武器,开启了冲锋。
那些武器是北洋守军从未见识过的——冲锋枪、散弹枪,它们喷射出的火舌无情地吞噬着生命,将那些刚刚露头的北洋守军再次压制回战壕之中。
而在这混乱与硝烟之中,几个巨大的铁怪兽闯入了他们的视野,那是被称为坦克的秘密武器。
曾在泸州战败、逃至重庆的北洋第五师的士兵们,曾经提到过这种几乎刀枪不入的战争巨兽的特殊之处。
北洋守军知道,唯有想方设法地炸断它的履带,或者用其他方法限制坦克的行动,才能抵御这种钢铁怪物。
为此,他们在设计防线时,特意将战壕挖得更深,并在几个关键地点围绕铁丝网,挖设了深深的陷阱。
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坦克陷入坑中,无法动弹,从而减少他们的防守压力。
这样的防守思路并没有错,他们的努力也确实让几辆坦克陷入了困境。
但是,坦克是可以移动的,而战线却是固定的,这些陷阱只能困住这些钢铁巨兽一时,不久之后,他们便挣脱困境,重新回到战场之上!
那些钢铁巨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它们的火力和装甲让北洋守军感到绝望。
他们意识到,能摧毁坦克的,只有比坦克更加高级的武器才行。面对如此强大的火力和装甲,北洋守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恐惧。
坦克的轰鸣声震撼着大地,它们沉重的履带在北洋军的阵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每一次的推进都让本就饱受炮火摧残的阵地更加破烂不堪。
阵地上的北洋士兵们面对这些钢铁巨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和绝望。
然而,在混乱和恐慌中,他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五军和第六军士兵的单兵素质。
这些士兵,他们不是未经训练的新兵,而是经过三年严格训练的精英。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甚至不逊于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是广州国民政府最引以为傲的陆军,是国内最精锐的力量。
在第一轮冲锋中,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成功地穿越了炮火和硝烟,冲进了北洋军的战壕,与北洋军展开了激烈的近战。
在战壕里,北洋士兵们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刺刀对决,而是一场现代武器和传统武器的较量。
第二军团士兵手中的霰弹枪和冲锋枪在近距离内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ot七步之外枪很准,七步之内枪那是又准又快。ot 这不仅是一句战斗中的格言,更是他们训练中的真实写照。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每一个士兵都将自己的训练成果发挥到了极致。
霰弹枪的每一次射击,都如同死神的镰刀,无情地收割着生命,将北洋军的士兵们笼罩在一张张死亡之网下。冲锋枪的连续射击,如同狂风暴雨,猛烈地打击着敌人的士气和阵线,让北洋军无处藏身,只能被迫向后撤退。
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用刺刀进行最后的决战。
这种对弹药的豪放使用,背后是广州国民政府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作为支撑。
广州国民政府依托两广地区这一民国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地区,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军火生产能力。
这里的工厂日夜运转,制造出的各类弹药,不仅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更是完全满足了自己军队的所有需求,在战场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这种雄厚的物资基础,远远超过了其他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使得广州国民政府的军队在火力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第二次重庆会战的战场上,这种优势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火炮的轰鸣声几乎从未停歇,它们咆哮着将无数的炮弹倾泻到北洋军的阵地上。
炮火覆盖之处,土地被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爆炸都带走了无数的防御工事,震撼着北洋军士兵的心灵。
弹药库中储备的各类弹药仿佛无穷无尽,士兵们的手中总是能够获得充足的补给。
在这样强大的火力支援之下,李宗仁的第六军和白崇禧的第五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们的攻势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冲击着北洋军的防线。
仅仅两天的激战,重庆的外围阵地就像被洪水冲垮的堤坝一样,被第五军和第六军全部吞并。
重庆外围的各个县城、村庄,一个接一个地落入了他们的控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