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父真是直接,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女儿。
既然带舒星到家里见父母,那就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舒星直接保证按孔父说的办
不多时,孔母和孔宁萱已把饭菜准备好,可以吃饭了。
主菜是一大碗腊肉,其它的是菜园子里摘取的新鲜蔬菜。
晚上睡觉,就在孔宁海的房间里,堂屋后面的后房。
孔宁萱取来早已洗干净晒干的铺盖统子和毯子开始铺床。
第二天,早饭后。
舒星:“宁萱,你暑假一般都在家干些什么?”
孔宁萱:“现在农活也不多,主要是多砍点柴备着。以前都是和小海在一起砍。”
舒星:“哦,砍六月柴啊,那这次我俩去砍吧,你把我带到柴山去。”
孔母:“砍什么柴?你们现在都是吃公家饭的体面人,你们在家玩。”
舒星:“阿姨,别这么说。我也是在寨子上长大的,从小就干一些活,每年暑假期间也经常砍六月柴。这次我可是请了五天假,剩下的四天,我把烧半年的柴砍够,我力气可是大的狠。”
孔宁萱:“你别吹牛,四天砍够半年烧的柴?起码要三、四十捆柴。寨子上厉害的人,一天四捆柴到家。一般都是三捆或两捆。砍柴、整理柴、捆柴都需要时间,搬柴的路程又较远。”
舒星:“不吹牛,我力气大也走的快,你把我带到柴山去就行。”
孔宁萱再没说什么了,走到刀架前取下两把已被孔父磨得飞快的柴刀。
又取了一个可捆在腰上的刀架子,把柴刀放进刀架一起递给舒星。
舒星接过,熟练的捆在腰上打好结,刀架在后背。
要用柴刀时,右手伸到后背可轻松取刀在手,拿在手里的柴刀不用时,或双手要做其它事时,可把柴刀放入刀架。
先左手到后背找到刀架孔定位,右手拿到柴刀,刀背对着左手,把柴刀插进刀架。
孔宁萱则背了一个柴背篓,把柴刀放进柴背篓里。
因为砍柴一般都是男的用肩搬,女的用背篓背。
女子砍的柴只有男子砍的柴一半长,但捆起来有男子一捆柴的一倍大,其重量都是差不多的。
女子砍的柴要用柴背篓背,所以短些好掌握平衡些。
男的搬长条子柴也是搬起来方便些,左右换肩,放下柴歇气都很方便。
女子背柴时要歇气的话,就要找合适的大石头或路里边坎上早已挖好的,刚好定的下背笼那种小土台子。
这些大石头、土台子高矮都要合适,太高背篓定不上去,太矮重新背时则很难起肩。
在路边坎上的小土台子定背篓歇气的是肩不离背篓,就是让土台子承受下重量。
柴山到寨子的这段路上,每隔一段就会有几个适合背背篓歇气的石头和小土台子。
这些都是前人陆陆续续准备的,歇气的地方都比较集中。
搬柴走多少距离就差不多要歇气了,就找地方就地弄些大石头或挖几个小土台子,这是寨子上的人一代代总结出来的。
男子搬柴歇气较简单,随时随地可歇,搬不起了路也上一竖就可以,哪怕是直接把柴竖到地上,人撑着柴也可歇气。
孔父则要去稻田里喷洒农药去,九月份才收割稻谷,现在需要喷洒农药防虫害。
孔母则要去放牛,现在到处都种到有庄稼,水稻、苞谷这些,牛要人守着吃草,防止牛吃庄稼。
寨子上有专门砍柴的柴山,但也有禁山,禁山上不允许砍柴,抓到会罚款,敲锣游街。
孔宁萱带着舒星来到了柴山,差不多有五、六里路。
在山上也看到了还未成熟的八月瓜、称砣泡、野羊桃子(野生猕猴桃)这些野果。
农村砍柴,一般都集中在暑假,因为太阳大,白天不会顶着太阳做农活,会中暑,都是早、晚做农活,中间这段时间休息。
光休息也不行,浪费时间,于是就去砍柴。
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柴山里的柴又长起来了,有树荫遮着,凉快不热,正是砍柴好时候。
舒星砍的是长条子柴,要稍微选一下,砍长的较直的砍,而孔宁萱看到能做柴的就砍。
砍断的柴用刀剃掉枝丫,集中放在一个地方,继续砍。
砍到差不多要到中午时,就去捆柴,好家伙,舒星砍的柴捆了五捆。
孔宁萱勉强两捆,舒星砍的太快了,附近差不多都砍空了。
柴捆好,孔宁萱准备找个放背篓的地方,好把柴放在背篓上。
舒星则说:“宁萱,你把背篓背着,柴我给你放上去。”
孔宁萱闻言,于是背着背篓站在捆好的短条子柴旁,舒星则轻松抓起一捆柴放在背篓上,并调好位置,保持平衡。
孔宁萱背着柴走在前面,舒星则直接搬着两捆长条子柴跟在后面。
剩下的柴就放到那里不用管,因为每个砍柴的人都有自己的预口,不会窜,也不会偷柴。
走了一段路,到了一个砍柴人常喝水的小出水的地方停下来准备喝点水。
孔宁萱找好定背篓的地方,定下背篓,舒星则把两捆柴往坎上一竖。
“你怎么搬两捆柴,你搬得起?别压坏了。”孔宁萱这才看到舒星是搬的两捆柴。
“我说了,我力气大,这不算什么?”舒星回答道。
喝水的地方是一个岩壁旁,水是从岩壁上面的土层里渗透出来的,很干净。
岩壁上有人用錾子在石壁上錾了个海碗大的窝。
人可以双手撑在石壁上,趴着直接用嘴喝水。
因为水是流动的,所以一堆人接着喝也没事。
有的人则摘一片稍微大的树叶,卷成漏斗样来舀水喝。
歇气喝水后就搬起柴继续往家里赶,这次孔宁萱走在舒星后面。
她看着舒星搬两捆柴很轻松,就没说什么,心想他的力气真的很大。
回到家后,到专门放柴的地方码好柴,舒星二人就去洗手洗脸。
这时,孔父、孔母都没在家,可能不多久也要回来了。
孔宁萱开始办午饭,舒星帮着打下手,午饭快搞好时,孔父、孔母回家了。
农田的农药到今天都打完了,所以不用去了,喷雾器已在村外的小溪处洗好,现在孔父去洗澡,好换一身干净衣裳。
孔母放的牛,现在则和寨子里的其它牛赶到了一个山窝子里,在较小的出口处放上一些大树枝挡着,防牛往外走,等吃午饭了再去看。
有的砍柴人,把午饭带在身上,饿了,就在山里常喝水的地方吃饭,一般柴山上都有喝水的地方。
这类人就是大白天专门砍柴,早晚凉快时往家里搬柴。
像舒星这样,中午搬柴回家吃午饭的人也较多。
午饭时,孔父、孔母听到舒星是搬的两捆柴,便说力气真大,但还是劝少搬点。
吃完午饭,孔父、孔母都要和舒星去柴山,孔母则直接背一捆柴回家再去看牛。
孔父和舒星、孔宁萱再砍一阵子柴,晚饭时搬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