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宁萱接过菜谱点了青椒炒肉丝、酸辣洋芋丝。
然后把菜谱递给舒星,让舒星也点两个菜。
“孔老师,你把我喜欢吃的都点了,我都不知点什么了。那就来条鱼和一个紫菜汤。”舒星说道。
等上菜的过程中,舒星和孔宁萱继续谈话。
孔宁萱:“都是一个县的人,而且我们都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口味都差不多。我现在就直说,如果我俩结婚,那么我是要供我弟弟上大学的,还有父母的三病两痛我也要管。当然弟弟大学毕业了,我就不会管了,那时父母的问题也是我姐弟二人承担。”
舒星:“孔老师说的对,同一个地方的饮食大同小异。你说要供你弟弟上大学,这是正常的,大帮小,多帮少,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赡养父母那就更是应当。如果我们组成家庭,你弟就是我弟,你父母就是我父母,一起供、养他们。”
孔宁萱:“我也相过多次亲,母亲催的厉害,都说我二十五了,是老姑娘了。那些相亲的一听我提的条件就打退堂鼓了。像你这样说的一个也没有。”
舒星:“供你弟读书和赡养父母是条件?这算哪门子条件,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人家要大额彩礼、房子、车子才是条件。”
孔宁萱:“其实,彩礼也是要的,毕竟父母养我这么大。不过彩礼就按照我们县的平均值就行了。房子、车子这些,可以结婚后慢慢攒钱一起买。”
舒星:“房子我现在住的是单位的五十平的房屋,有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不过这以后可以换大的。就是我年龄有点大,今年满二十九岁,你看?”
“年龄不是问题,基本资料你弟都给我说了,如果嫌你年龄大,我就不会来了。”孔宁萱说道。
这时小饭馆的菜已炒好,全部上桌,米饭也装好,摆上了桌。
舒星邀请了一下孔宁萱,便端起一碗米饭吃起来。
食不言,寝不语,前面说的边吃边聊也就是那么一说。
孔宁萱在舒星之前吃饱放下碗筷,剩下的菜则被舒星吃了个光盘。
吃饱了饭的舒星对孔宁萱说:“要不我们确定一下关系,交往一段时间?”
孔宁萱毫不扭捏的说道:“可以,交换一下电话号码吧。”
“你说的是手机号吧,我目前没有买手机,现在去买一个吧。”舒星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说道。
舒星除了上班,不是在玉佩空间,就是在各大山的聚灵阵里,这些地方都无法接打电话。
手机的信号塔许多地方都没有,不过龙国早有计划,在几年内达到家家户户通电,村村通公路,多建信号塔,手机随时打。
舒星付了饭馆老板三十多块饭钱,便和孔宁萱一起去手机店。
在手机店里买了个二千多龙国币的能当锤子用的手机,彩屏、按键、和弦音。
一次性充五百块电话费可选一个较好的电话号码,充值越多,可选的范围越大。
绝对不是为了选好号码,舒星决定充一千块钱的电话费,电话用不用每个月都是要扣座机费,主要怕一时忘了充话费。
手机、手机号买好后,就和孔宁萱交换了电话号码,之后,孔宁萱离去。
舒星把自己的手机号打电话告诉了家人。
现在舒星除了上班、修炼外,还多了一个和孔宁萱交往的事。
每到周末,舒星就会邀孔宁萱出来走走,除了在饭馆吃饭,有时也到夜市吃点烧烤等小吃。
电影院吗,太顺县的已多年没放映了,有时租给外来的马戏团用一下。
两人交往过程,舒星也问了孔宁萱的生日,是九月份。
神奇的是和舒星相差一天,舒星是九月十五日,孔宁萱是九月十六日。
舒星说:“没想到我俩生日如此相近,那我的生日就迟一天和你一起过。”
孔宁萱却不同意,说生日哪有推迟或提前的。
于是两人商量,两人一起过生日,就从九月十五晚上十一时开始,持续到九月十六日凌晨。
这样不就解决了,也等于两人一起过了生日,也节约了费用。
孔宁萱在学校住的是一间房的单间,当初学校修建职工宿舍时,她连交一万五千块定五十平房的钱都没有,后来摇号也是落空。
交往期间,舒星也拿到了传统医学的医师资格证和传统医学的医师执业证。同时也被顺溪镇医院聘为传统医学医师。
现在舒星可以同时开展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项医疗活动了。
交往了几个月后,两人都相对满意,于是准备见双方家长,时间定在暑假期间。
舒星的修为现在已到了炼气十三重中期,今年加把劲应该可以在年前突破到筑基期。
那个小腿胫、腓骨骨折上钢板的病人也复查了几次,恢复的很好,能正常走路。
此人骨折部位的骨痂由以前的增多在慢慢减少,这是骨折部位吸收的结果。
目前骨折部位也可以负重,且只有轻微的疼痛,看来满一年时,骨折能完全愈合,到时可取出钢板。
暑假到了,学校都已放暑假,这时舒星要准备去孔宁萱的家了。
舒星买了糖、酒、面、水果等和孔宁萱一起去了太顺县的凤鸣镇小溪村。
小溪村是一个美丽的村寨,树木郁郁葱葱,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清风吹来,在这炎热的夏天很是舒服。
孔宁萱的家在寨子中央,是一栋木房子,和舒星他家没盖小别墅时的房子是一样的。
舒星见到孔宁萱的父母,穿的很普通,但很干净,人很精神。
他们的双手却很粗糙,这是经常做农活的结果。
孔宁萱给双方做了个介绍,放下礼品的舒星亲热的叫了声“叔叔、阿姨”。
孔父、孔母把舒星迎进屋内的火场上,并让孔宁萱给舒星倒杯水。
孔母去厨房忙活了,准备办饭招待舒星。
孔宁海没有回家,他打电话给他姐,说是在外面打暑假工挣点钱。
孔父:“小舒,你和宁萱谈朋友我们早已知道。既然你们双方都满意,那么现在可以把亲事定下来,以后来往也名正言顺。彩礼的事宁萱也说了,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平均就行。我们就这一个女儿,一切按风俗来,虽然你们是自己谈的,但得安排一个媒人过下套。然后就认亲、取八字等等。到宁萱出嫁时,就从小溪村出发到石塔村,就是结婚时得到老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