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调侃归调侃,但这件事还是把他们惊的不行。
如果说张立本的结论,有“娘家人”的帮腔之嫌。
那江宁的林兆国怎么说?
那可是江宁大学的老教授,网上资料一搜,头衔一大堆。
总不能说,林兆国是张立本的朋友,也是托吧?
又或者如某些网友所言,林兆国同样是孙云浩团队请来的水军?
这个观点,你信吗?
你觉得可能吗?
怎么不说孙云浩是林兆国流落在外的孙子?
说句题外话,网友可不知道林兆国是林瑾颜的爷爷。
对于家人身份的保密,林瑾颜做的很到位。
接连两位文学教授针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出自己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着现阶段专业领域的一种观点。
不管这种持这种观点的人多不多,对于【浩家军】来说,已经是一件值得到处吹牛逼的事了。
他们仿佛找到了无比坚实的后盾,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兴奋地传播着教授们的评价。
在两位老教授发声之前,粉丝的观点仅代表他们自己。
跟人争论起来,立不住脚,容易被骂是粉丝间的自嗨。
但现在不同了!
有两位老教授“背书”,他们连说话的底气都硬了很多。
“哇塞,你们看到了吗?两位文学教授都认可我们云浩的作品,这简直太牛了!”
【浩家军】的成员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地分享着这一消息。
就像一群发现了宝藏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要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宝贝。
“我们云浩就是厉害,连这么厉害的教授都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那些质疑的人可以闭嘴了。”
在各种论坛和群组里,【浩家军】们更是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孙云浩的才华和成就。
他们把教授的评价当作最有力的武器,用来回击那些曾经对孙云浩持怀疑态度的人。
“还有人说云浩的文学水平不行,现在看看,连高校的文学教授都认可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云浩是真正有实力的。”
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原本以为两所高校教授的发言已经够震撼,没想到的是又有人发言了。
但这回不是某高校文学院的官博亲自下场。
而是一个名为“京城大学李怀远”的账号出现在公众视野。
这是一个刚注册没多久的账号,实名认证信息为:京城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怀远。
账号的关注列表里只有京城大学,并且京城大学也回关了它。
跟那两位教授一样,网上一搜李怀远,又是一大堆头衔,有网友还发现他是今年官方台中秋晚会的顾问之一。
账号的第一条博文内容是:
“余乃京城文学院之老圃,耕读经年,笔耕不辍。今以围脖为笺,抒怀文学之雅趣,愿与诸君共赏。”
第二条博文则是以“浅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标题发布了一篇文章。
有网友只看了几眼内容,眼红病就犯了:“今天的老教授们“浩吹”附体了?都这么不含蓄吗?”
文章中,李怀远首先赞扬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认为其营造出的空灵、悠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皓月当空的夜晚,思绪随之飘荡。
“此词之境,如画卷舒展,明月高悬,清辉洒地,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作者以月为媒,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感悟,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李怀远教授写道。
接着,他分析了词的韵律之妙。“其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平仄相间,音韵流转,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这种韵律之美,不仅增强了词的音乐性,更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用词方面,李怀远教授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用词精准,凝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长久’与‘婵娟’二词,既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又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可谓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只此一句,足够流传千年。”
其实网友现在最想看的,不是教授们怎么解读这首词。
差不多性质的点评,网友们看多了,人也麻了。
换成他们来点评,更简单,三句话就可以概括:
——这词可以传世,这词可称“神作”,孙云浩牛逼!
他们想看的是教授们怎么看待《月上枝头》地位这一事。
到底是千年老一,还是惨变老二。
很好奇啊!
好在,文章的最后,李怀远写出了他们想看的东西:
“千古以来,咏月诗词首推《月上枝头》。依我之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在《月上枝头》之上。孙云浩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是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此词,可成经典;此词,可传世;此文,可入教材!”
李怀远的这一观点,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就已经热闹非凡的讨论,此刻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李教授这话,算是死死的把《水调歌头》按在神坛之上!”有网友惊叹道。
“是啊,连李教授都这么说,这《水调歌头》岂不是要超越《月上枝头》,成为新的咏月第一了?”另一位网友附和道。
一位网友扒出了前段时间某音乐系教授的原话,惊叹道:“这感觉大家熟悉不?上次某音乐系教授不是说要推动《百鸟朝凤》入教材吗?感觉我要见证历史了!”
正所谓三人成虎。
当三位教授先后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予高度评价时,其影响力呈几何倍数增长。
而那些原本站在对立面的人,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这首词在文学圈的影响力这么大吗?这些老教授们到底是不是老糊涂了?”
【浩家军】们看到李怀远教授如此明确地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置于《月上枝头》之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那种感觉就像,你在前面冲锋,后面弹药不绝,甚至还给你上了迫击炮。
他们仿佛获得了最强有力的支持,更加坚定地认为孙云浩的作品是无与伦比的。
套用《亮剑》中的一句话:“我李云龙,从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李教授不愧是京城大学的教授,眼光就是独到!我们云浩的作品就是这么优秀,超越《月上枝头》是实至名归!”
他们在网络上欢呼雀跃,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观点的传播范围。
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怀远更新了第三条博文:
“是孙云浩吖,别听老张和老林的忽悠,孙同学若有意继续深造的话,欢迎报考京城大学文学院,我很期待能与你在学术的道路上共同探索。”
李怀远的邀请,把网友看的目瞪口呆:学术上的问题,到了后面,都成了抢人大战?孙云浩这么吃香吗?
有人调侃道:“这几位教授为了孙云浩可真是‘大打出手’啊,看来孙云浩的才华真是让这些学术大师们都按捺不住了。”
也有人开始分析孙云浩会如何选择:“这下孙云浩可犯难了,三个教授,三个不同的方向,到底该听谁的呢?”
“家人们,我来灵感了。今晚我西红柿开书,书名就叫《初闯文学圈,一首词让三位文学泰斗为我争风吃醋》,欢迎来捧场。”
【浩家军】们则是兴奋不已。
京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其文学院更是汇聚了众多学术大师和优秀学子。
李怀远的邀请,无疑是对孙云浩的高度认可和极大鼓励。
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表达对孙云浩的支持和对京城大学的感谢。
“云浩太棒了!京城大学的邀请是对你才华的最好证明!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啊!”
“感谢李怀远教授和京城大学对云浩的认可,这是我们所有粉丝的骄傲!”
……
刚从飞机上下来,坐上商务车的孙云浩,面对前来的接机的高琴,一头雾水。
“你今天怎么回事,用这个眼神看我?”孙云浩疑惑地问道。
“浩哥,你真是太厉害了,好崇拜你啊!”高琴一脸花痴的说道。
“三位文学泰斗都对你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网络上相关话题都爆了。特别是京城大学的李怀远教授还邀请你报考京城大学文学院呢!网友们都炸开了锅,你的粉丝们都兴奋得不行。”
孙云浩听了一脸迷茫。
他还不知道三位文学教授发声的事,连忙打开手机浏览起来。
看着屏幕上满屏关于自己作品的讨论和教授们的评价,孙云浩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既感到惊喜和自豪,又有些不知所措。
惊喜的是,这首作品竟然得到如此多文学权威的认可,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在他的预想中,这首词不会“明珠蒙尘”,被文学圈接受是迟早的事。
但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今的被接纳速度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
自豪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咏月词第一”在这个时空,竟然也能达到第一的高度,这让孙云浩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连接。
那种心底里的愉悦感,是另一个世界的歌曲在这个世界获得的成绩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他也在思考着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
网上关于这件事的热度太大了。
他甚至看到了网友说他是当代“词仙”的评论。
“词仙”在网友口中,有两种含义。
一个是歌词,指孙云浩在歌词创作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能够用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旋律打动人心。说他的歌词常常充满诗意,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让人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就像一位仙人,用他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世界。
另一个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之仙。孙云浩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人们看到了他在古典诗词方面的深厚造诣。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得到了教授们的高度评价,更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网友们认为他的诗词如同仙人之作,意境深远,用词精妙,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美。
孙云浩看着这些评论,心中只感觉压力重重。
网友将他的地位拔的太高,让他有一种“我配吗”的自我怀疑。
吴佩霞的电话,也在这时打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