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天策上将入关救杨贵妃没问题吧 > 第106章 又赢麻了!(第三更)

第106章 又赢麻了!(第三更)

    如果再增加十倍,一半用于织布,一半用于丝绸,一个月的流水就是18000贯。

    除掉成本,一个月至少能赚15000贯。

    要知道,这织出来的不是商品,是可以直接用作货币的。

    而且这种秀芳,目前李倓有三处。

    一个月印出……哦不,是赚45000贯没有问题吧?

    这个模式能跑通,就意味着可以拉动后面的供应链的建立,供应链建立之后,下一步就可以扩充产能了。

    扩充产能之前,需要培植养蚕产业。

    等等?

    这不就是印钱创造就业机会吗?

    这就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生产力配合货币灌水,必然能创造财富。

    “郎君,我们又要发财了!”刘婉非常开心地说道。

    但转念一想,她又说道:“会不会又被朝廷收走呢?”

    “我就是打算让朝廷收走。”

    “但这是我们的心血。”刘婉叹了口气说道,“每次做起来,都被朝廷收走,不甘心。”

    “造纸和纺织,都不是特别难的事,即使朝廷不收走,民间也会出现对手,真正重要的也不是纸和布。”

    “那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李倓看着刘婉清澈无瑕的眼睛,笑道:“真正重要的是你。”

    “郎君又在取笑奴家了。”

    李倓突然严肃地说道:“真正重要的是权力和资源,还有人心,掌握这三点,可利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造纸和织布,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一点你一定要记清楚,并且不要跟别人说。”

    “我知道了,虽然我还不太明白,但觉得很有道理,需要我做什么的时候,我一定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需要你好好休息,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刘婉顿时感到心中无比的甜蜜。

    澄心堂正在持续稳步增长,云秀坊也逐渐搭建起来。

    三月一,天气晴。

    被贬陕州的王鉷,收到了李林甫的密信。

    他看完之后,大笑起来。

    “明公何故而笑?”陕州司户崔凌问道。

    王鉷笑道:“建宁郡王现在在洛阳少府监。”

    “这就奇怪了,建宁郡王是宗室,他竟能担任少府监的官职。”崔凌大为好奇,甚至震惊。

    “他不仅担任了少府监监的官职,还向圣人允诺一年要铸造货币50万贯。”

    “50万贯?”崔凌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此妄言也!”

    司功卢平也跟笑起来:“那建宁郡王恐怕不知50万贯到底是多少钱,才如此胡言!”

    王鉷说道:“他在长安的时候,赏赐一个厨子一千贯,为了买一个胡姬,仅仅给介绍费就高达3000贯,此人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罢了!”

    “那为何圣人要让他去做洛阳少府监监呢?”崔凌好奇地问道。

    “是那杨国忠在其中作梗!”

    提到杨国忠,王鉷的脸色立刻变了,变得阴沉可怕。

    卢平道:“那这建宁郡王把话放在了这里,若是交不出50万贯,他岂不是……”

    “这可是他自己放的话!”王鉷冷笑了一声,“太子殿下可能就会败在他之手了!哈哈哈!”

    “明公,既然圣人想要钱,明公何不为圣人献上铜钱呢?”崔凌突然说道。

    “我正有此意。”王鉷得意道,“听说绛州多铜钱,右相也是希望我借此机会,能立下功劳,回到长安。”

    “恭喜明公,若是明公能再回长安,请一定不要忘了我们。”

    “你们放心,绛州铜钱之事,只要你们助我,定不负诸位!”

    王鉷倒还真的没有白日做梦,绛州确实多铜。

    《新唐书?食货志》载,天宝时,天下铸钱之炉九十九,而绛州三十,扬、润、宣、鄂、蔚皆十,益、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

    其中绛、蔚二州合之占全国五分之二,则其地必为产铜最多之地。

    绛州离陕州不远,又在河东,王鉷是河东王氏,无论是人脉还是影响那都是巨大的。

    绛州原本就有铸钱的,王鉷现在显然是要玩个花样,把绛州铸钱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一些,然后李林甫安排吏部的人,给他的政绩打个高分。

    最后将这个功劳不着痕迹地送到李隆基那里。

    王鉷回长安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消失依旧的元载终于出现了。

    一看到元载,李倓心中就兴奋得不行。

    我给你胡椒粉,你赶紧给本王铜矿和铁矿。

    这一日,元载和颜真卿一起来的。

    颜真卿显得有些兴奋。

    “大王,有结果了。”元载说道。

    “洗耳恭听。”

    元载说道:“下官在江南道打听到许多民间私人铜矿,已经有一些官吏愿意为我们联络他们。”

    江南道?

    李倓仔细思考起来,大唐的江南道是浙江、江西以及湖南一带?

    如果没记错,唐宋的货币铸造中心,一是在河东,二是在河北,三就是在江南一带。

    其中江南道铸钱最多。

    但是大唐的铜矿开采还非常原始,铸铜技术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要不然开元年间一年最多只铸32万贯,而到了北宋神宗年间,一年铸造300万贯铜币。

    这也是李倓敢在奏疏里写年产铜币50万贯的原因。

    其实技术到了,开采也提升上来,一百万贯完全没有问题。

    但李倓不准备把铜全部拿出来,得自己存一些。

    必要的时候,生产线一拉,钱不就都出来了么?

    元载说道:“江南道以池州最多,不过民间的铜矿过于分散,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这你放心,本王有一计可以解决。”

    “不知大王有何计?”

    “高价买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倓说道。

    “高价买铜?”元载惊讶道。

    “是的。”

    “那岂不是亏本铸钱?”

    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的铜币铸造成本大概在75,也就是说铸造1000文钱,需要750文的成本。

    如果再提高价格,那基本上就是亏本。

    既然亏本,还有必要铸钱吗?

    “你放心,本王有的是钱。”

    那布料和丝绸的产线一拉开,不就可以日夜印钱去买吗?

    把价格提高了,民间更多人自然排队来送铜山和铁山。

    这个杠杆足够高!

    又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