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六十年代之回到大厂当厨子 > 第111章 分房和租房

第111章 分房和租房

    田双反应过来自己的话有点歧义,于是马上详细解释:“咱们这次盖房子,据说是要成片的盖楼房,所以除了老家属楼之外,还有当初分给咱们联社的一些民房估计也能腾出来。听领导们的意思,最后这些民房估计能有大半空出来,所以领导们想着,包括临时工在内的没分到房子的员工,如果有需求的话可以长租。”

    桂荣嫂子迟疑的问道:“我们花钱~租?”

    田双点点头,三言两语的结束了这个话题:“说是花钱,肯定花不了很多钱,不然都是那种梅雨天掉墙皮的一间小房子,谁愿意花大价钱。”

    真实的民房,如果盖的挤挤挨挨,朝向再不好,居住体验真不如楼房,除非是一家一户敞敞亮亮的,这种好地段也轮不到一般人。

    对李娟来说,1970年的序幕就从供销联社三月里筹备分房子轰轰烈烈的拉开了。

    老职工们的勾心斗角、机关算尽;刚够资格的突击结婚、走后门送礼、甚至跑到领导办公室寻死觅活。每天都有新鲜事让田双八卦给热饭四人组。

    有胜券在握被人举报高中数学考试作弊的,没得到房;有志在必得,联社主任是娘家二舅姥爷的,被几个老娘们挨个义务核对各项资格,没得到房;有天天闷头闷脑,不会来事的,没得到房。

    林林总总,精彩纷呈,不亚于美国总统竞选。

    拉扯了大半年的时间,八月底的时候,等到王姑奶奶今年份的收成都运到家了,最终分房名单才在各方扯皮下定了下来。

    王姑奶奶把刚收到的十多个玉米棒子编成个大辫子准备晒干。院子里两个宝宝在满地跑着玩。

    王建国下午溜号回来就看见这幅温馨的画面。

    一看见是爸爸,两个孩子一起扑了上去,王建国不偏不倚,一个胳膊抱一个,两个一岁多的肉墩子加起来就是四十斤的分量,相当敦实。

    俩孩子跟爸爸腻歪了一会儿,就挣脱下地,自己撒尿和泥玩去了。

    王姑奶奶看王建国回来了把手里东西放下去给他倒水,王建国自个儿一头扎到卧室里翻家里的户口本。准备给李娟送去,好办理公房租赁登记。

    这次联社腾出来的平房,正好在老城区的医院附近,胡同把头第一户,东厢房两间空出来了,其他还住着人。

    王建国瞄准了这两间房子,反正离医院近,就在马路对面。离市委家属院也近,步行不到十分钟,即便是三十年后也是妥妥的市中心。

    联社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又分了一次房子,还是最后一次公家分房。

    那会儿分房子就得自己掏钱了,而且顺路把这些长期租赁的员工也一起办理了房产证。

    王建国瞄准的就是以后能转成自己的名字,而且等过几年开放后,稍微整理下就可以对外开个店了。

    当然说服李娟的理由,还是她包租婆的梦想。一个月两间平房才一块钱,比市面上租房的价格便宜了一半还多点。就是转手租出去都划算。

    当然得等等,等到其他人家有租房子的再行动,毕竟也不是啥提倡的行为,保不齐就有人咬蛋。

    送过去户口本之后,李娟坐到王建国车子后座就去老城联社的房管处登记,当场就领到了两把钥匙,说是两间,其实原来就是个套间,里外间被隔成了两间,面积就比一般的小了点,但是也便宜了两毛钱。

    王姑奶奶听明白了市价和单位房租的差价之后,一看这便宜事,顿时啧啧称奇。感慨道,还得是有单位的人福利好。

    选房子的时候,只是在外面看了个大概,拿了钥匙之后,两口子周末起了个大早就去看现场了。

    这是一处北方典型的两进民宅,应该是民国末期的建筑。

    前后两进据说是因为兄弟分家已经分割成了两个院子。前后院完全封死,各有大门出入。当然这会儿房子早都易主了,住在房子里的跟盖房子的八竿子打不着。

    王建国租的厢房就在前院的东厢房,这院子不大,一眼看到底,西厢房的住户在屋檐底下搭了个小棚子做饭,正房的住户在西厢房跟正房之间留的滴水道那搭了个小棚子。

    不到八点,还是个周末。正对着的西厢房大门紧闭,不知道主人家去了哪儿,正房倒是开着门,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正带着俩孩子在廊下玩。一见有人推大门进来,还挺警觉的问了句:“你们是干啥的?”。

    这以后还是要长期搞好关系的,王建国客气的给躲在老太太身后的两个鼻涕娃一人抓了块水果糖。

    然后和和气气的说明了两口子的来意:“大娘,我们是供销社的,分的房子在这院里,今天周末过来看看。”

    老太太一听是供销社,抓着糖的手不知道是收还是放了。脸色不是很好看。

    嘴里小声的嘟囔了句:“怎么还安排人住进来。”

    王建国初来乍到,不清楚这莫名其妙的敌意。于是只当没听见,领着李娟就开了东厢房的门。

    上次选房子之前,只是外面转了一圈,今天才是头一次进到屋里。

    入眼是一堆狼藉,上任房主走的时候估计有种走向新生活的感觉,居然还留下了一个缺了两条腿的凳子,颇为大方了。

    王建国跟李娟对视苦笑,啥也不说了,拿出带来的工具,先赖好清理下吧。

    王建国翻出报纸折了两个帽子带上,再把厢房的小窗户捅开迎进来点对流的空气。

    俗话说“有钱莫住东厢房,无钱不与娘家忙”,前半句说的就是当下这个季节东厢房的难处。

    中国位于北半球,且建筑物几乎都是坐北朝南,这就苦了东厢房了,上午采光不好,下午太阳直晒,夏天被暴晒一下午,屋里的热气到后半夜都散不了,西晒的日头毒着呢。

    正房的老太太观察了一会,看着小两口不像难缠的人,于是颠着小脚,颤颤巍巍的给送了半桶水过来。

    板着脸说:“咱们院里的水都是各家平摊的,自来水管的钥匙你得从前房主那要,不然就自己配一把。”

    王建国跟李娟打扫这一会功夫都汗流浃背了,看着这清亮亮的半桶水特别感谢。

    好好的洗了洗脸,很诚心的请教了下院里约定成俗各种规矩。

    从老太太絮絮叨叨的抱怨声中,了解了刚开始对着王建国嘟囔那句话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