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对段喜体现出来的偏执与愚忠,心生叹息。最开始,谁还不是想做个忠臣?
对于大九的提议,吴起淡淡地回绝了:“此地已是死棋,我延安军俱皆精壮,不可死于无谓之争。”
“大九,率军迅速南下,抢占桃林之塞、控制崤函之险!”
“靖家孚,率军占据华山,接管郑所之塞,防止公子昂回军!”
二将双双拱手,领命欲去。
“慢,让魏申再写几道手令,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为上者。如有负隅顽抗者,尽灭之!”
“属下领命!”
桃林之塞,是黄河拐弯处以南,秦岭余脉以北、函谷关以西、华山以东的一段险要地段的总称。
函谷关就建在桃林之塞的东出口处,函谷关继续向东,便是崤山。
崤函古道,就是夹在它是中条山、黄河与秦岭余脉之间,连接关中与洛邑之间的一段狭长峡谷。它是连接关中与洛邑的唯一通道。
从概念上讲,崤函古道更突出“道路”属性,既包括深陷如函的函谷古道,也包括走出函谷关后前往洛邑的崤山古道。
从范畴上讲,桃林之塞则是指以函谷关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体系,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灵宝县的范围内。
桃林之塞和崤函古道,早年是虞国和虢国的地盘,晋国假途伐虢之后,这里就为晋国所控制。
崤函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秦穆公派兵东出,偷袭郑国。在返回途中,被晋国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三位统帅,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
桃林之塞和崤函通道示意图
晋国三分之后,这一战略要地为魏国所继承,隶属于西河郡守管辖。
夺取西河,一定控制函谷关,这既是吴起的明确要求,更是汉王俱酒的既定之策。
函谷关在魏国手里,显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函谷之险,主要是针对山东诸国的,而不是针对关中大地。山东诸国要想进入关中,千难万难;但关中要想东出,则水到渠成。
晋国当年控制了桃林之塞和崤函通道,直接把秦国封死在了关中。秦穆公空有余力而不得出,只好掉头向西,实施“霸西戎”战略,也混成了秦秋五霸之一。
魏国接收晋国的衣钵之后,继续实施这一战略,将秦国的防线逼退到华山以西的郑所之塞。
函谷关既然是魏国治下的“内关”,显然就不会这么重视了。
同理,魏国同时控制河东和河西之时,黄河是魏国的“内河”,对内关、内河,可能天下诸侯都不会重视吧。
大九率领军队进攻桃林之塞和函谷关,都没遇到太大的阻挡。一者魏国长期对此地并不重视,二者有太子申的手令狐假虎威,三者延安军装备精良,战斗欲望灼热如火。
另一方面,靖家孚率军控制了华山天险,并且直接拿下了早已形同虚设的秦国东大门——郑所之塞。
至此,延安军在吴起带领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成功控制了除阴晋以外的所有西河郡。
至此,黄河由魏国内河变成了界河,函谷关也从此易主,死死卡在东西方通道之上,汉国对秦国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段喜固守在阴晋城中,连续数日,并没有等来吴起的进攻。
固守一座必失之城,尽管段喜以及他从河东带来的部队有必死之心,但死亡久等不来,众人的精神都绷紧到了极点。
吴起准备用给段喜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在绝对实力面前,所谓的死忠不过只是浮云。
唐砲自出世以来,只在巴蜀战场发过威。由于巴蜀之地的山水阻隔性,并没有造成传播,即使有人将这段往事带到了别的诸侯国,都不得其精髓,反而越传越玄乎,给强势崛起的汉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次,吴起完全控制了西河之地,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阴晋城,正好是让唐砲出来舒展会展筋骨的绝佳时机。
打造唐砲的工匠终于派上了用场,之前一路上城池都打得太顺利了,唐砲营的工匠们始终没有派上用武之地,今天,终于在阴晋碰上硬骨头了。
在墨匠的改良之下,唐砲的制作已经标准化了,木材的长短、粗细,结构的配比、组合,绳索的强度、延展性,石弹的重量与射击距离,都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数据与图纸。
一些关键的部位,比如滑轮、齿轮、绞盘等,还实现了金属化、一体化生产,随军携带,适时装配即可。
这样一来,剩下的工作就主要是木工的活了,打造唐砲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次日一早,三架庞然大物出现在了阴晋城下。
这些天来,天天精神高度紧张,已经出现精神幻觉的段喜急忙爬上城头,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珠子,盯着这三个怪物出神。
看到身边的士卒都露出了惊恐之色,段喜故作轻松地道:“木头架子,如此而已,待彼靠近,以火攻之,必破!”
段喜显然把唐砲当成了巢车一类的攻城武器,他下令准备好油脂火箭,准备在唐砲靠近城墙之时,乱箭齐发,将其付之一炬。
负责发射的唐砲营砲手,都是出自墨匠堂的计算高手,这是俱酒当年广开义学而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学生。
这些学生从小信仰墨家,接受的是新式的教育,尤其在数学计算等方面是开创性的,在畸重文科教育的古代,这些人的出现,如同满天繁星,给汉国的战力和生产力带来了质的飞跃。
一名砲手不断地计算着远近高低,另一名用巨大的秤杆在一块一块地为石弹称重,一切的一切,只为唐砲首秀能够一击而中,而不是像早期唐砲那样,没个准头!
万事俱备,砲手小步跑到吴起面前:“武安君,可以了!”
吴了点头:“嗯哼!开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