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句丽的国王献降、大莫离支被擒、平壤城陷落,大唐王朝的东征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压在皇帝心头的一块巨石总算是平稳落地了。
仗打完了,事情还没有办完,这时候不能抬腿就走,必须要把高句丽地区彻底的安置稳妥才行。
打仗只是手段,统治才是目的,不安置好了,这边前脚一走,那边后脚就造反了,一场硬仗就算是白打了。
李世民将高句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分为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
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统辖原高句丽全境。薛仁贵任安东都护,领兵两万,镇守安东。
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乱摊子,李世民带上几十万大军兴冲冲地离开高句丽,这一次的目的地不是长安,而是泰山。
“阿爷”李治喜气盈盈地站在大帐前,笑呵呵地问:“这几天怎么不见宇文将军?他不跟我们一起走吗?”
李治刚到这边的时候还跟陆清见过面,之后也没有机会好好地聊聊,自己一直在大帐里,没出去过,陆清也没有进过帐。
现在都开始打点行装要踏上归途了,李治想找个熟悉的人做伴,陆清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他到百济那边去了。”李世民满面春风地笑着对李治说道:“前几天收到奏报,说你二哥派苏定方前去百济平叛,我让陆清过去看看,他们平叛之后就直接回长安。”
“哦”李治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就静静地陪在李世民的身边,他也没什么事做,就悠闲地看着别人忙碌,心里暗暗地数了一下,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路上。
自己和阿爷这边带着出征的几十万将士往泰山走,二哥带着多半朝的官员和九成的皇室成员也往泰山走,大哥出海游玩去了,陆清奔百济去了。
李治估计陆清真的就只是去看看,他大概捞不着动手,苏定方对付百济说旗开得胜都不是祝福,可能也不是事实,八成是给说慢了,旗都不用展开,百济就得爬过来投降,爬慢了都容易没机会爬。
李治摇头晃脑地微笑着,哼哼唧唧地吟唱着不知名的小调,百济那边真的是一点悬念都没有,哪怕苏烈和陆清打输了也改变不了百济被灭国的结局。
高句丽已经不复存在了,新罗早就投降了,为了表达投降的诚意,新罗女王金真德派她的弟弟金春秋以及她的侄子金文王到长安朝拜,并请求依照大唐的式样改革官服。
李泰封金春秋为特进,金文王为左武卫将军,赐下一套冬服让他们拿回去照着做。
李泰故意给所有蕃属国的国王以及高官都赐予大唐官员的封号,就是为了史书上那一笔“自古以来”。
他们的官位封号都是大唐皇帝赐的,他们自然是大唐的子民,他们的领土自然也就是大唐的国土。
李泰不喜欢蕃属国这三个字,给他们的国名统统都改为了大唐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城、自治镇,他们可以自治,但必须承认他们是大唐的一部分。
大唐也不在乎他们进贡那仨瓜俩枣的,也懒得对他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权统治,因为那些周边地区要么太穷、要么太小、要么太远、要么太乱,都是些贫瘠荒凉的地方。
要是对他们进行真正的接手,治理起来很麻烦,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没有什么收益,简单地说就是得不偿失。
为什么他们一直是蕃属国?就是因为历代中原帝主都没把他们看到眼里,不是打不下来而是不稀得要,嫌挣的不如搭的多。
李泰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没有对周边小国进行真正的管辖,只是在文件上、形式上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就足够了。
李泰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不是李泰想做的,这一切都是源于易阳的小心思。
他也并不知道他做的这些努力,是否真的能够成全易阳的小心思,是否真的能给后代儿孙留下他想要的局面,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原历史是否会因他而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同。
尽管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该做的事情也还是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人生的路上一直都是风雨无常,不知道何处是尽头,谁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
奔着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努力,只要努力的过程淋漓尽致了,无论结果是什么样的都是不可改变的注定,无论称心与否都不足遗憾。
李泰的心态一直很平和,尽管赶路的日子是枯燥的,路长得像走不到头一样。
每天不是在车里就是在马背上,倒是可以暂时抛开案牍之劳苦,可以让心放松下来,好好地享受沿途的风景,满身的疲惫也没能抹去他嘴角的微笑。
李世民的心态也很宁静,只是时常感叹“路再长也终有走到头的时候”。
人生也一样,赶路的时候总是形色匆匆,走到尽头才怅然这一路走得太过匆忙了,似乎连个脚印也没有踩实就走完了,一身的风尘还未曾掸去,他就计划好了下一段行程。
东征的全面胜利使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都达到了顶峰,他这一世的帝业成就可以说得上是尽善尽美了。
大唐的疆域也到了史无前例的广大,北抵流鬼国、南至岭南、西通咸海、东到东海。
流鬼国的地理位置接近北极圈了;岭南包括越南全境;咸海不是海,是位于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湖,曾经是全球第四大湖泊。
前数千年,中国未有如此之大;后数千年,中国未有如此之盛,再数千年,中国亦会以此为傲。
泰山封禅之后他要祭天告祖,然后就禅位给太子,把江山交到李泰的手里,他是很放心的。
看看坐在身边的李治,李世民的眼中流露出些许的无奈,最让他放心也最让他不放心的就是李泰对李治的态度。
最放心李泰对李治的好,一点不用担心李泰会伤害李治,最不放心的也是李泰对李治的好,宠溺过度只怕会招灾引祸。
“雉奴,”李世民轻轻地唤了一声,笑呵呵地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