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 第1261章 东征余响

第1261章 东征余响

    有些事哪怕是明知道结果,但是当结果真的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也还是忍不住会激动得忘情地欢呼。

    当所有的期待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回应,内心的狂喜如同惊涛拍岸般奔涌咆哮。

    李世民无论人在哪里都有处理不完的奏章,前线更是一日数次往回传战报,什么大事、小事、急事、难事都经历得多了。

    虽然谈不上是神经麻木,却也很少会因为一封奏报而情难自禁地仰天大笑。

    笑还不算什么,李治兴奋得满地乱蹦,一个高蹿进了李世民的怀里,父子俩相拥庆贺。

    自古道卧榻之侧,岂容他酣睡?高句丽迅速的崛起,令中原王朝看到了它扩张的野心,便视它如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前赴后继地六次东征,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东征而消逝的生命没有办法统计出一个确切数字来。

    灭掉一个高句丽不算什么太大的难事,但是这一天实在是期待得太久了,还好,不管怎么说这一天终于是来了。

    虽然来得不早,但也不算太晚,起码高句丽灭在了李世民的手里,李世民没有把这个心腹大患留给儿子。

    为了“不遗后世忧”,李世民殚精竭虑,真是拼了老命了,拖着病体在战场上指挥三军,缠绵于病榻之上也在帏帐之内发号施令。

    “仗这就打完了?”李治像做梦似的眼中还透着几许茫然,他手里拎着被他弄得皱巴巴的奏表,语气里似乎还有很浓的一抹遗憾。

    能不遗憾吗?他就是奔着上战场来的,结果他连大帐都没出,东征就彻底宣告结束了。

    在别人眼里战争是残酷的,在李治眼里战争是诱人的。

    别人看到的战争是流血、是纷争、是民不聊生,李治看到的战争是热血、是激情、是名标汗青。

    别人看战争是在战场上看、在战火当中看,李治看战争是在皇宫里看、在奏报上看。

    别人感受到的战争是壮士一去不复还,李治感受到的战争是捷报一日可三传。

    李治在京中的时节每天都要进宫去分享辽东捷报带来的喜悦,阿爷这仗打得简直是如有神助。

    大战之初,先是李勣渡过辽河拿下南苏等城,大败高句丽后焚罗郭城,后是牛进达攻克石城后又攻克积利城。

    陆军战绩已然足够晃眼了,水师战绩更为辉煌。

    先有薛万彻率兵渡过鸭绿江,进攻泊灼城,大败高句丽援军三万人,后有乌湖镇将古神感率兵浮海击高句丽,首战勿山得胜。

    当晚,高句丽军万余人偷袭唐军,被古神感设计引入埋伏圈,一举全歼。

    后来李勣亲率陆路主力进入辽东,一举攻克高句丽在辽东的军事重镇新城后挥师东进,以破竹之势连下辽东十六座城池,高句丽顿时举国震恐。

    李勣已然如此凶悍了,没想到恶狼之后还有猛虎。

    金山之战中,薛仁贵领兵斩首五万余级,又攻下了三座城,接下来薛仁贵仅领三千人攻克扶余城,杀获对方万余人。

    薛仁贵这次的以少胜多之战彻底镇住了高句丽人,以至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降。

    李治看到大唐将领一个个立下大功,他看奏报看得都坐不住,原来战场这么好玩,非要去领略一下不可,说什么也得去阵前溜达一圈。

    他也知道这事不能让二哥知道,不然的话连洛阳城也出不去了,于是乎借着送礼器到泰山,他便悄悄地偷着跑了。

    他跑得异常卖力,时刻提醒自己速度必须要快,跑慢了容易被二哥抓回去。

    可是他却没有料到,他这边马不停蹄地赶路,大唐那边数路兵马奔向平壤,他赶到李世民的大帐的时候,大唐兵马已然对平壤形成了合围之势。

    谁都知道平壤易守难攻,这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在所有人都耐着性子,做好了熬战半年的准备时,高句丽国王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长期大权旁落的高句丽国王高藏带领泉男产以及高句丽朝廷的各级文武官员共九十八人,偷偷缒下城墙,手举白幡投降了。

    国王都投降了,按理说这该算是大获全胜了吧?并不是。

    高句丽的实际掌权人是大莫离支泉男建,也就是上任大莫离支泉盖苏文的次子,随国王出城献降的泉男产是泉男建的三弟。

    泉盖苏文一年前突然去世了,他死了以后他的长子泉男生继承了大莫离支之位,泉男生上位后不久便出城巡游,这一游就把大莫离支的位子给游到了他二弟的手里。

    泉男生既不甘心大权被夺又不敢回城力争,于是他跑到了长安城向大唐皇帝求救。

    该说不说的大唐皇帝比活菩萨灵验,那真是有求必应,他都没跑到长安,在半路上就遇到了正准备来高句丽溜达溜达的大唐军队。

    李世民让他把心放到肚子里,朕带着这五十来万人是出来打猎的,既然你有复国的愿望,我这就去帮你把大权抢回来。

    李世民可太喜欢他了,当时派人把他送到长安,还嘱咐太子殿下一定要好好招待这远方的客人。

    李泰唯父命是从,立马把泉男生给保护了起来,高墙大院并且门外还有人时刻站岗。

    泉男生被留在了长安,泉男产向大唐献了降,只有一个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泉男建坚持到了五天,他的心腹大将武僧信诚实在受不了他的固执,眼见着大势已去,在城里多耗几天有什么意义?

    再负隅顽抗也无法挽回败局,于是秘密派人与李勣接洽,表示愿意充当内应,投降唐军。

    泉男建还在数着手指头算能守得住多久,信诚悄悄地打开了平壤的城门,唐军即蜂拥而入。

    李勣命令士兵攀上城墙,插上唐军旗帜,擂鼓呐喊,并且焚烧城墙四周的各个城楼。

    平壤城的陷落标志着东征的完全胜利,至此,建国六百余年,曾经北拒中国、南欺朝鲜、控地数千里的高句丽终于被全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