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诸位都认为,
打仗只是一时的,
而和平才是永恒的主题,
那么朕,宋徽宗认为,
朕的理念领先华夏数百年,
因为朕,开创了用岁币和邻国交换和平的先例,
百姓不必再受战争之苦。”
落款:宋徽宗--赵构。
是的,你没有看错,
这条“独特”的见解,
就是完颜构发出来的。
而且奇葩的在于,
他似乎真的认为,
自己的岁币政策领先诸位先祖。
“朝堂上那些主战派的大臣总是抨击我,
民间也有不少人并不认同我,
这下你们看到了吧,
华夏历史上的皇帝,强如秦皇汉武,
也都是更爱和平,不爱打仗,
这和我有什么区别?
我要为自己正名!!!”
宋徽宗位面,
数九寒冬,完颜构舒舒服服的坐在宫殿中,
正在临摹一幅山水画。
望着天幕上自己发的评论,
他满意的点点头,
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
经历了靖康之难,自己被金人吓破胆之后,
根本就忘记了,
他用岁币换来的和平,
和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虚幻的美梦罢了。
对于完颜构这番狂妄自大,
又脑残的发言,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激情开麦,
丝毫不留情面:
“用岁币同邻国换取和平?
难道这位宋徽宗的意思是向邻国朝贡?
然后请他们把我华夏列为不征之国?
哼!这样的废物,
也配成为我华夏的皇帝?”
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天幕,思考了很久,
才明白岁币政策的真正含义,
身为万国来朝的天可汗,
从未想过华夏也会沦落到向他人进贡的境地,
这种人也配做皇帝?
还敢恬不知耻的在天幕上发言?
李世民瞬间暴怒,
瞬间发动桌面清理术,
吓的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全都战战兢兢。
“这个宋徽宗,
胆小如鼠,贪生怕死不说,
身为华夏皇帝,完全没有一点担当,
和畜牲,又有什么分别?!”
李世民这话说的完全没有毛病,
毕竟他此前从天幕上得知了,自己的谥号为:
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能担得起这个称号的人,
完全有资格痛骂不肖子孙。
所以即便是魏征,
看到李世民在大殿之上公然讲脏话,
也罕见的,没有开口劝阻。
完颜构的发言实在是天人共愤,
喷他的评论此时已经充斥了整个天幕,
其中一条尤其惹人注目:
“不要脸的小畜生,
咱老朱没读过书,说话可没那么好听,
你给隔壁金人上供金银珠宝,
换的大宋半壁江山安稳,
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你对得起太祖皇帝吗?
你妈±&¥%”
朱元璋发送的评论,因为太过辣眼睛,
自动被天幕屏蔽了一些关键词,
不过从朱元璋说话的语气就能听出来,
他说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大明,洪武年间。
“重八,你呀快消消气吧!
跟个死了的人较什么劲呐!”
马皇后一边抚摸着朱元璋的后背,一边嗔怪道。
作为宋朝之后的朝代,
大明几乎人人都知道完颜构的辉煌战绩,
甚至,他的事迹都被评书先生编了不知道多少个版本,
这些说书先生带着完颜构的“英雄”事迹,
天天骂,
在河南骂完了,到山东骂,
在山东骂完了跑浙江骂,
也难怪朱元璋这么生气,
你说你偷摸的消停点儿,安心的画画,
也就罢了。
咱老朱当了皇帝,会赶走那些坏种金人的,
可你完颜构,不仅不收敛点儿,
还在天幕上作死?
不骂你骂谁?
这狗日的完颜构,我+&0!
又是一阵鸟语花香。
大宋初创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怔怔地盯着天幕,
他看着评论的落款“宋徽宗”,
老赵整个人在风中凌乱了。
作为大宋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原本非常渴望,
自己的功绩能否和秦皇汉武相比,
自己能否在这历史上最激进皇帝中,榜上有名?
可很遗憾,他没能排进去,
但事关为什么要打仗的讨论中,
宋太祖赵匡胤也释怀了,
起码他对战争的看法和秦皇汉武一样,
所以,他这辈子最大的目标,
就是势要收服燕云十六州,
让北宋,成为真正的大宋!!!
就在此时,
他看到天幕上落款为宋徽宗的发言,
“哦,这恐怕是我赵匡胤的儿孙?”
看见这条评论时,赵匡胤心中难免有些兴奋,
毕竟有机会能和儿孙对话,
这也还算不错,
他甚至想通过天幕问问,
“后世儿孙,是否打下了燕云十六州?
辽国的异族,是否被赶出我大宋疆土?”
可当他仔细看清宋徽宗赵构发言的内容时,
他整个人都傻了。
“岁币?难道是种新式武器?
可以于千里之外震慑敌人?”
很快,他皱着的眉头,更皱了,
跟拧麻花儿似的,
因为他看见了李世民、朱元璋等人的评论,
那叫一个鸟语花香,那叫一个辣眼睛。
赵匡胤这才搞清楚,
自己这位好儿孙,干的竟然是丧权辱国的买卖。
“好一个岁币,好一个宋徽宗啊!”
赵匡胤从龙椅上起身,
双目空洞地望着天幕,
他实在是难以想象,
这位他的儿孙竟然能够舔着脸说自己领先华夏数百年,
而且大宋还只剩下半壁江山?
那么他所在的汴京,难道也打没了吗?
他无法接受这一切,
他更想不通,
国富民强的大宋,怎么会沦落到这般境地?
就连区区蛮夷,也敢骑在大宋脖子上拉屎。
“别人都叫我扶不起的阿斗,
我看相比于这个宋徽宗,
我阿斗还是很强的嘛!”
三国时期,
胖脸圆乎乎的后主刘禅,
一边看着天幕,一边吃着葡萄,
说实话,他对这位宋徽宗的行为非常不耻,
毕竟他很有底气,
哪怕蜀汉再难过,
他也从没有试图,向篡汉之贼纳贡。
治国理政难道有那么难吗?
只要不去开疆拓土,
那么完全遵照相父留下的出师表,
应该就可以撑过几十年呀,
难道这个宋徽宗所在的朝代,
没有相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