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幕直播:祖龙直呼无悔入华夏 > 第41章 战,非吾之愿

第41章 战,非吾之愿

    【战,乃一时之需】

    【法,乃万世之基】

    【吾之战,为立法之始】

    【无战之日,法治自可维持秩序】

    这就是秦始皇,

    对于为什么要打仗的答案,

    此时一五一十的呈现在历朝历代皇帝的眼前。

    历朝历代之中,

    不乏始皇帝的拥趸,

    看见始皇帝的评论之后,

    恨不得当场把始皇帝的话誊写下来,

    裱在墙上。

    “大丈夫,当如是啊!”

    秦末汉初,

    硝烟刚刚散尽,

    如今的天下已经姓刘,

    可咸阳宫中,

    赤裸着上半身,手捧酒壶,

    喝的醉醺醺的刘邦,

    却止不住的为自己的敌人叫好,

    他刘邦,可从来就不喜欢打仗,

    如果不是兄弟们逼着他走到今天,

    或许他还在沛县,当个小小的县令,

    整日寻花问柳,

    酒馆里肆意人生,岂不快哉?

    皇帝嘛,就该始皇帝这样雄才伟略的人来当,

    他又没有什么大的志向,

    可能沛县地区最大的黑道大哥,

    就已经是刘邦的理想了。

    他抬起头,发现一旁的吕雉十分鄙夷的看了自己一眼。

    然后目光看向天幕,

    似乎十分崇拜。

    刘邦表示很淡定,

    完全没感觉到,自己被始皇帝带了绿帽子,

    他只恨自己不是个美女,

    没出生在大秦鼎盛的时期,

    否则的话,他也会如吕雉一般,

    仰望祖龙,

    渴望嫁给祖龙!

    强汉时期,建章宫中,

    汉武帝刘彻,

    作为此次盘点中,

    秦始皇之外,第二位激进的皇帝,

    他原本对于为什么要打仗,

    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可他听完秦始皇的回答后,

    又对于为什么要打仗,

    有了新的认识,

    刘彻所在的大汉,

    不是刚刚完成大一统的大秦,

    而是经历了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

    经历了文景之治,

    整个大汉的国力达到了新的巅峰,

    所有大汉的子民,

    无不以自己身为汉民,

    而感到骄傲,

    浓烈的民族自豪感,

    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自觉遵从大汉律法,

    安居乐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正是这般浓烈的民族自豪感,

    让汉武帝觉得,

    如果有异族胆敢欺辱我汉民,

    掠夺我汉人,

    那将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再加上,汉武帝尚且年幼时,

    亲眼目睹姐姐被派往天寒地冻的匈奴和亲,

    去的时候风姿绰约,容光焕发,

    再次回来的时候,

    甚至连肢体,都是残缺的。

    那一刻,他怒了,

    这是我强汉应该遭受的待遇吗?

    如若一个强大富庶的大汉,

    面对异族的侵略,

    甚至不敢还手的话,

    那么这些蛮夷就像是狼见了肥肉一样,

    时不时的想要来咬上一口,

    用匈奴人的话,是怎么说的?

    说咱们汉人,是两脚羊啊!!!

    朕,绝不允许!!!

    不允许匈奴人骑在汉人的脑袋上拉屎撒尿!

    所以,

    朕要毕其功于一役,

    杀的匈奴人胆寒,

    杀出大汉的气节与国运!

    唯有战,才能破解这样的局面!

    很幸运的是,

    刘彻在如狼似虎的年纪,

    遇到了他最珍视的人——卫青,

    他就好像天生为了战争而存在的,

    他指挥战斗的过程,

    就像是在完成艺术品,

    朕,把大汉所有的军队托付给他,

    希望他,能替朕完成强汉的意志,

    结果呢,

    卫青不仅没有辱没朕赋予他的使命,

    还带给朕一个更大的惊喜,

    一个天生富贵的将军:

    冠军侯——霍去病,

    他让大汉和匈奴的战争,

    不再是反击,夺回领土,

    而是横扫一切,封狼居胥。

    那一刻,朕对于战争的魅力有了新的认知,

    念及此,

    汉武帝在天幕上发表了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

    【战与和】

    【皆为手段】

    【而是战是和】

    【皆遂我愿】

    至此,

    天幕上盘点的历史最激进皇帝的前两位,

    都发表了自己对于为什么打仗的看法,

    尤其是汉武帝,

    不愧是皇帝激进之最,

    他的评论,虽然寥寥数语,

    可却霸气十足,

    我想打的时候,可以打,

    我想和的时候,也可以和!

    一句话,几乎倒出华夏百姓,

    几千年来的夙愿。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刘彻的发言,

    皱着眉挠了挠头,

    “什么手段,

    什么是战是和?

    这汉武帝讲话就不能通俗易懂点儿吗?啊!

    这不是欺负咱没读过书嘛!”

    老朱气呼呼的摆摆手,

    作为手拿一个破碗,

    最终走上帝位的皇帝,

    千百年来就只有老朱一个,

    他看见天幕上问道,为什么要打仗,

    也非常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没想到被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俩小子抢了先,

    而且,这些人说的话呈现在天幕上,

    明明每个字儿咱都认识,

    可合在一起,

    咱咋就听不懂了呢?

    算了算了,

    咱还是老老实实说自己的看法吧:

    【咱是耕田嘞】

    【说句老实话,咱可不喜欢打仗】

    【可咱要是不打仗,】

    【儿孙们就有打不完的仗】

    【那咱可不就得打仗,还得狠狠地打!】

    朱元璋的话,很快就出现在天幕之上,

    这么通俗易懂的语言,

    和平实易懂的道理,

    虽然没有秦始皇和汉武帝那么高深,

    可天幕前的老百姓爱看呐,

    再加上天幕之前预告过,

    非帝王,不能在天幕上发言,

    所以,说出这么平实易懂话语的,

    还是个皇帝?

    “哎呦喂!这皇帝是咱皇帝不?说的真好!”

    “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可中!”

    “介过皇帝很靓的嘛!好耶好耶!”

    一时间,凑在天幕前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而身在大明的老朱还不知道,

    自己在天幕上的这通发言,

    让他在历朝历代获得了不少百姓的好感。

    除了百姓,

    对于朱元璋发言看的最仔细的,

    就要数明朝的列位皇帝了,

    大明,永乐年间,

    刚刚北伐归来的朱棣,

    看见天幕上老爹的发言,,

    条件反射般的抖了抖手,

    正好被一旁帮他更衣的好圣孙—朱瞻基发现了,

    “爷爷,您怎么手抖了?”

    “咳咳,爷爷没事儿,就是有些乏了。”

    朱棣故作镇定的摆了摆手,

    又抬头看了一眼天幕,然后对朱瞻基叮嘱道:

    “回去告诉你那个太子爹,

    他不是不让我打仗吗?

    看看他爷爷是怎么说的?

    为了儿孙不打仗,

    我就得狠狠的打!”

    天幕上这些皇帝的发言,

    其实也是华夏历朝历代皇帝们共同的心声,

    说实话,

    没有人喜欢打仗,

    可有的时候又不得不打,

    不过,也并非所有皇帝都这么想,

    更有一位皇帝,

    在天幕上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

    引发了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