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视频通历史,我打造十大帝王金榜 > 第461章空城计,对阵司马懿的心理战

第461章空城计,对阵司马懿的心理战

    诸葛亮洞悉全局,对司马懿战略部署分析得相当透彻。

    于是他及时调整部署,兵分三路,针锋相对。

    一是让马谡镇守街亭,又让谨慎小心的王平辅佐,并让高翔和魏延,镇守街亭左右。

    两军统帅不约而同兵临街亭,司马懿用兵有度,诸葛亮应对得当,简直旗鼓相当。

    那么最终鹿死谁手,将会根本性扭转战局。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可是镇守街亭的马谡失守,让诸葛亮心惊胆战。

    整个战局立马发生严重倾斜,导致蜀军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力。

    诸葛亮已经无计扭转局势,为保存兵力,只得安排撤军。

    让关兴和张苞在武功山设伏,张翼率兵修缮剑阁,马岱和姜维断后。

    就连身边仅存的五千兵,都要分一半去运输粮草,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和另一半兵卒。

    而司马懿却率领十五万精兵强将,即将兵临城下。

    众人得知这个消息,全都失色。

    诸葛亮登城就看到尘土飞扬,两路魏军杀了过来。

    诸葛亮此时相当矛盾,面对精兵强将的魏军,让他心理承受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诸葛亮相当清楚,根本打不过,更守不住。

    仿佛走投无路,人心惶恐,濒临绝境!

    可这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心理素质超乎凡人,如此危险时刻,力挽狂澜,转危为安。

    诸葛亮临危不乱下令:

    “四个城门大开,每个城门,都安排兵卒假扮百姓,清扫街道。”

    “魏兵到达,不得慌乱,我自有主张。”

    就见诸葛亮上到城楼,摇扇抚琴。

    诸葛亮使出从未用过的险棋,空城计。

    魏军对于诸葛亮如此坦然自若地坐在城墙上抚琴,疑惑不解。

    前哨兵卒见此,不敢向前,连忙禀报给司马懿。

    司马懿见了也深感疑惑,随即下令军队撤退。

    司马昭纳闷,“会不会诸葛亮无兵可用,故作此态?”

    “父亲为什么要退兵?”

    此时,魏军所有人心里都无比困惑不解。

    可是前哨疑心有诈,不敢前进,司马懿疑心而退兵。

    这就是对诸葛亮的计策猜不透,故而生疑,从而恐惧。

    唯有司马昭对诸葛亮此举有所怀疑。

    如果当时魏军是由司马昭指挥,或许诸葛亮这场空城计会让他束手就缚。

    可想而知,诸葛亮这场空城计针对的是司马懿。

    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葛亮非常了解司马懿的品性和思维方法。

    不过这个结局太过匪夷所思,就连百官都不解。

    “司马懿是魏军名将,统帅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看到丞相迅速退兵,何故?”

    诸葛亮解释,“司马懿向来谨慎,不会冒险,看到此情此景,怀疑有伏兵,所以撤退。”

    “他必定让军队投三北而去,我已让关兴和张苞埋伏等候。”

    百官无比震惊和佩服,“丞相料事如神。”

    不得不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对手。

    司马懿了解诸葛亮用兵手法,特别是他向来谨慎,不许冒险的性子。

    所以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在城墙上抚琴,就看出其中有诈。

    他对司马昭解释,“此琴声宛如惊涛骇浪,风卷残云,像是手握百万雄兵。”

    “父亲,儿臣为何没听出来?”

    “你细品,像潺潺流水,清澈见底,若非心旷神怡,无法为之,诸葛亮肯定胜券在握。”

    “父亲,就是琴声而已,哪有那么传神?”

    “心乱觉得音扰,心静则音美,心慌音会乱,心定则音清。听诸葛亮琴声,能观棋情绪,我很荣幸成为诸葛亮知音。”

    司马昭哑口无言。

    司马懿继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却大开城门,肯定有埋伏,我若挥兵,肯定中计。”

    从听到前哨禀报后,司马懿就不相信诸葛亮会如此冒险。

    直至亲眼所见,顿生疑惑,根据不会冒险逻辑,判断出大开城门中肯定有埋伏。

    足可以见,司马懿对诸葛亮了解深刻,并形成特定思维,导致他判断失误,错失战机。

    可仅是这样,还不够。

    其实,让司马懿产生误判,还有一个非常关键又无法忽视的原因。

    就是在复杂政治形态下的深沉心思。

    因为司马懿是曹魏三朝元老,可曹操对他多加防范,根本不信任。

    后来因为扶持曹丕有功,曹丕对他的重用是他此生重要转折点。

    曹丕临终前,让司马懿,曹真和陈群一起辅佐。

    所以司马懿才以显贵的身份进入曹魏政权中心最高决策层。

    没想到曹睿当政时,司马懿被马谡挑拨离间一度遭贬,甚至削职返乡。

    这次虽然被重新启用,可官场上风云多变,多番的打击已经让他心理阴影极大。

    这让原本就谨慎多疑的司马懿更加怀疑。

    所以司马懿当时也曾经怀疑这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觉得冒险进军不如撤退,确保万无一失。

    即使无功,可也无过!

    况且此次重新挂帅,平孟达,拿下街亭,让败局扭转转危为安,已经立下战功。

    权衡利弊后,司马懿宁愿保守。

    在伴君如伴虎的政权中,深谋远虑的司马懿,时刻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

    诸葛亮的空城计的妙处,并不全然是以虚制敌。

    却说司马懿向武功山方向撤退。

    突然鼓声雷动,喊杀冲天。

    司马懿不忘告诉二子,“如果不撤军,肯定中了诸葛亮的计。”

    就见张苞率军攻来,魏兵丢盔弃甲而逃。

    没跑多远,山谷中杀声震地,鼓声喧天,关兴率兵杀了出来。

    山谷回声,不知埋伏了多少蜀兵,加上魏军不敢久留,只得放弃辎重离开。

    司马懿看到山谷中有伏兵,不敢走大路,退回街亭。

    这伏兵部署之实,跟空城之虚相互呼应,真真假假,相得益彰,让司马懿不但不敢向西城杀去,而且撤退路上被蜀兵声东击西,搞得非常狼狈。

    此战将诸葛亮善于排兵,料事如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司马懿后来得知关兴和张苞才各有三千军,只敢在山谷里敲鼓呐喊,并不敢追杀,追悔莫及,仰天长叹!

    “吾比不上孔明也!”

    司马懿自叹自己不如诸葛亮,殊不知,他却是被诸葛亮非常重视的魏军统帅。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拥有重兵时,曾大惊,“曹丕死后其子曹睿继位,都不足为虑。”

    “唯有司马懿深谋远虑,必定成为蜀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