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Ameri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成立的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用于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1937年7月初,
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抵达,考察中国空军。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
在飞虎队建立时,陈纳德将队伍编成了三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前陆军驾驶员组成,队长是罗伯特·桑德尔;第二中队由杰克·纽柯克指挥;第三中队由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由阿维特·奥尔森担任中队指挥官。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10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13航空队,由陈纳德任少将。
第14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该航线全长800多千米,横跨喜马拉雅山脉,路线起伏如驼峰,因此得名。在“驼峰航线”上,中美双方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急需物资80万吨,人员3万余人。
第14航空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14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余架,击沉商船、军舰和内河船只共计万余只,击毙日军官兵6万余名。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陈纳德被迫辞职,飞虎队的大多数队员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后,陈纳德与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幸存的原飞虎队员也回到中国。
1942年7月4日,在美国独立纪念日这天,美国飞虎队在午夜12 时宣布解散。
除了美国“飞虎队”外,苏联飞虎队在抗战期间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也立下了不朽战功。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同年10月,第一批苏联飞虎队先后到中国,分别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组成。
1938年2月,苏联飞虎队轰炸台湾。日军没有料到会遭空袭,因而毫无戒备。苏联飞虎队机群投下炸弹,霎时间,松山机场浓烟滚滚,机场上的几十架日机被炸,十几座油库和机库陷入一片火海,松山机场完全瘫痪。
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库里申科的飞机被击中。返航至四川万县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不能继续飞行。库里申科大队长因驾驶飞机突围而筋疲力尽,未能爬出机舱。20天后,人们打捞出他的轰炸机,发现了他的遗体。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中国军事援助规模逐步缩小,苏联飞虎队也陆续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