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

    (公元1096-公元1291年)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间发生的六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西欧骑士

    骑士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物。西欧封建主为了进行战争和镇压人民的需要而养了许多骑士。最早的骑士主要来自中小地主,后来地主的家臣和富裕农民也有成为骑士的。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得到大封建主赏赐的土地和金钱,成为小封建主。11世纪和12世纪时,西欧形成了骑士制度。骑士是封建主阶层最低一层的等级。

    为了掠夺金银珠宝等财富,西欧封建主和教士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因为战争,骑士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骑士精神。

    12世纪时,西欧出现了骑士团组织。封建主的子弟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以便长大当一名合格的骑士。当他们已训练合格、具备骑士的条件时,还要举行庄严的仪式,然后才能正式成为骑士。

    作为骑士必须遵守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在骑士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标准。除“忠君、护教、行侠”的信条外,还要求骑士“文雅知礼”,甚至要求他们学习音乐和诗歌。

    骑士把“荣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不仅要忠诚地为自己的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女主人在骑士心目中像圣母一样神圣,这一点后来发展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能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和取得胜利,博得贵妇人的欢心,是一名骑士最大的荣誉。所有这一切就构成了所谓的“骑士精神”。

    西欧骑士虽然是封建主统治活动的工具,但他们处于封建统治集团的最下层,他们中间一些人信奉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道德信条,也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战争的减少和雇佣兵制度的兴起,骑士制度在西欧开始趋于衰弱,他们的尚武精神也逐渐消失,骑士阶层渐渐消亡。

    十字军

    中世纪的欧洲处在“黑暗时代”,那时的欧洲城市稀少,商旅断绝,文化落后。而当时的东方却是相当富庶。对欧洲的骑士们而言,不必说遥远的中国和印度,即使是欧洲的近邻阿拉伯,也令他们眼红。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有着繁荣的城市、兴旺发达的商业和大量的财富,骑士们总是梦想着哪一天能把那里的财富抢过来据为己有。庄园里的出产已经不能满足骑士们的胃口。那些非长子的青年骑士因为不能继承祖产更是想从远征的劫掠中发财致富。有地的领主和无地的骑士都对富庶的东方垂涎三尺。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头目、一个组织者,这样,成千上万带着财富梦想的亡命之徒就会奔向东方。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十字军东征开始了。带头组织十字军的,正是罗马教皇。教皇也想从东方掠夺财富,而且他还有借机扩大教会势力的打算。让信奉基督教的骑士占领东方,使罗马教皇成为东西方共同的最高统治者,那样,教皇和教会就真是天下无敌了。

    1095年冬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芒城召开宗教会议,第一次发出东征的号召。他对前来听他演说的各国骑士声嘶力竭地叫喊道:“上帝的孩子们,我们东方的圣地耶路撒冷——传说耶稣就葬在那里——让异教徒占领了。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上帝要你们赶快去夺回我们的圣地。要知道,东方国家遍地是蜜和乳,简直是第二个天堂,你们还不赶快响应上帝的号召吗?”他说:“倘若任何人专为虔诚而不为虚荣和私利到耶路撒冷去,救出上帝的教堂,那么此种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忏悔。”意思是说,参加东征者完全免罪。经过教皇这一番煽动,骑士们立刻疯狂地大喊起来:“神意如此,神意如此,让我们奔向东方吧!”

    东征的军队打出了“收复圣地”的大旗,总算师出有名了。骑士们争先恐后地把红十字缝在自己胸前——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第一批十字军就这样拼凑了起来。

    1096年秋天,由法国、意大利、德国西部的骑士领主组成的十字军大约三四万人,分别由各地出发,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耶路撒冷进军。当时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处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一些各自独立的小国。十字军一下子打过来,这些小国难以形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十字军这次捡了便宜,在1099年7月攻下了耶路撒冷。

    尽管长途跋涉带来的劳累、激烈交锋遭到的伤亡已使十字军疲惫不堪,可是,一进入耶路撒冷这片“圣地”,他们立刻精神振奋。什么“拯救圣地”,什么“宣扬圣教”,全顾不得了。一个个疯狂地杀呀,贪婪地抢呀……他们冲进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城里最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把里面的珠宝财物一抢而光,然后把它当做刑场,在那里杀害了一万多名无辜的伊斯兰教徒。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也都遭到了这些欧洲强盗的抢掠,就连基督教徒都不能幸免。十字军事先立下了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结果,进入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人人都发了大财,许多穷光蛋骑士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暴发户。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可是到了1187年,东方人民在能征善战的领袖撒拉丁领导下,消灭十字军主力,并收复了耶路撒冷。德国皇帝、英国和法国的国王随之又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果都被打败,只得灰溜溜地退去。

    进军东方的失败,迫使十字军改变攻击方向,把目光瞄准了拜占庭。按理说,拜占庭也信奉基督教,根本不应成为十字军进攻的目标。但是,这些欧洲骑士仍然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这个与他们信奉同一种宗教的国家。这就暴露了他们所谓的征讨异教徒不过是借口而已。十字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将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十字军远征使欧洲的骑士和教会大发横财,却没有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任何好处。当时欧洲正遭遇空前未有的大灾荒,而教会则把罪恶的远征称之为“走上主的道路”。克勒芒大会后,欧洲更是疯狂,全欧洲都在大串联,互相劝说参加远征。农民们为筹集路费,变卖了田地、房舍、葡萄园,财产较多的人则把它送给了教会,委托僧侣代为庇护。教会僧侣们乘机大发横财。许多农民被骗加入了十字军以后,无钱置备马匹粮草,甚至连武器都没有,他们不能和贵族骑士一起走,只好跟着几个教士盲目地向东方移动。他们既不知道路径,也没有任何目标,看到一个城市,就问:“这是不是耶路撒冷?”结果一路上,许多人饿死、病死,还有不少人被抓去卖为奴隶。少数人总算拖到了东方的边缘,但一碰上土耳其人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成千上万的农民就这样悲惨地客死他乡。只有少数人逃回君士坦丁堡,后来参加了封建主的十字军。

    最悲惨的要算“儿童十字军”了。1212年,教皇和封建主宣传“无罪”儿童更能得到上帝保佑,儿童十字军可以创造奇迹的鬼话,哄骗三万名儿童参了军。他们大多数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在法国南部马赛海港集合以后,他们就挤在木船上渡海“东征”。结果,有的船遇到风暴,沉入海底,船上儿童全部遇难;有的船到了埃及后,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也有两万儿童受骗参军。他们好不容易翻越了阿尔卑斯山,人饿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人贩子拐卖不少。儿童十字军坑害了五六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十字军东征终于以失败告终。

    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后果是复杂的,它给西欧和东方人民带来了浩劫。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使西欧死伤上百万人,耗资巨大,仅法国支付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花费折合货币就达7000万美元。

    在客观上,也带来了发动者意料不到的结果。十字军到东方,加强了与东方拜占庭、叙利亚和埃及的接触,一些先进技术逐渐传入西方,比如中国制造火药的方法、拜占庭制造玻璃的方法等,都在这个时期传入西方。

    十字军的运输对造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意大利的银行业也使欧洲各地获利。从此,威尼斯、热那亚、法国马赛等在地中海区域的商业优势得以确立,从而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了东方的贸易。

    商业贸易方面,十字军东侵后,欧洲人学习了阿拉伯人的商业技术,例如支票、提货单、股份公司等。此外,欧洲商人还借用了许多阿拉伯人的商业航运用语。现在英文中的贸易(traffi)、关税(tariff)、风险(risk)、支票(hek)、库(magazine)、零(zero)、薄棉布(muslin)、商品陈列所(bazar)、平面战舰(orvette)等词,都是那时从阿拉伯语脱胎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