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印度史诗

印度史诗

    古代印度有两大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著名的梵文叙事诗,也是世界最长的史诗。它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总和的八倍多。

    印度-雅利安人的主要成就与其说是有形的,不如说是无形的,这主要体现在语言技巧和诗歌想象力方面。雅利安人以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为主要文体,经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四部吠陀,世代口口相传。吠陀包含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和后来的印度宗教。与希伯来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文一样,它们也被视为神启,但由于雅利安人没有文字,他们深信他们的神圣经文是“听来的”,而非受“启示”所得。由于没有与吠陀同时代的任何文字材料,因而数百年后才写出来的吠陀就成为印度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主要的信息来源,其时段为基督教纪元前的最后2000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作为吠陀之一的《耶柔吠陀》,是一部奉献给祭司的手册。主要来自土著居民民歌的《阿闼婆吠陀》,是一部被认为能有效治疗疾病、唤起渴望或摧毁敌人的咒语目录。四部吠陀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智慧之诗”或者“知识”)。这是一部由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的一千多首诗组成的总集,它们是献给雅利安诸神的。

    古印度人已创作令人激动的史诗,用以纪念他们早期的历史,描写“英雄时代”个人的勇武和血腥的搏斗。大约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出现的同时,雅利安的吟游诗人也在用两部伟大史诗歌颂印度的英雄时代,它们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的最后形成比吠陀晚了几个世纪,反映了同样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一个关于俱卢王国皇家两个支派相互斗争的故事,情节复杂零乱,充满了令人兴奋和诡异的插曲。

    《罗摩衍那》故事的发生地在俱卢王国的东部,它讲述了罗摩王子和他美丽的妻子悉达的历险故事。

    《摩诃婆罗多》最终定型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00年期间,非常像一部早期印度神话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僧侣在皇家祭祀圣仪上的吟唱表演,使之获得了宗教意义。最终是史诗,而不是吠陀,成为普通民众的圣经,这大概由于婆罗门严格地将吠陀研究限于高级种姓内,而史诗的吟诵却是任何人都能聆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