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文献,又叫“腓尼赫”。希腊人始称“腓尼基”,意为“紫红之国”。
腓尼基东连叙利亚,西临地中海,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是黎巴嫩山和地中海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境内多山,但雨量丰富,沿海土地宜于精耕细作。园艺业发达,以种植葡萄、橄榄、椰枣等经济作物为主。捕鱼业也很兴旺。
黎巴嫩山产雪松和其他珍贵木材,驰名国内外。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很早就有发达的商业。
公元前3000年后期,在腓尼基产生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城邦,如乌加里特、阿瓦尔德、毕布勒、西顿、推罗等。在各城市国家中,自由民财产分化剧烈。有产阶级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地位,公职人员是根据财产资格选举出来的。城邦会议完全操纵在大奴隶主手中。
腓尼基各城邦互相争夺霸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没有一个城邦能有足够的力量统一其他城邦。城邦之间经常发生争夺霸权的斗争。起初北方的霸主是乌加里特,南方的霸主是毕布勒。
公元前2世纪中叶,腓尼基已处于埃及控制之下。腓尼基诸城很早就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远在公元前3000年后期,乌加里特和毕布勒就已经和埃及、克里特等地有商业来往,所产纺织品和染料最负盛名。染料为紫红色,从一种海生介壳动物中提取。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紫红布匹行销地中海各地,而腓尼基人的足迹也随着布匹行遍地中海沿岸各港口城邦,一批优秀的腓尼基航海家也应运而出。
有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把一些腓尼基航海家召进王宫,对他们说:“能替我围着非洲转一圈,告诉我非洲的形状吗?”航海家们赶紧跪下,并肯定地回答道:“愿听法老吩咐,您让我们到哪儿去,我们都可以办到。”
这些腓尼基航海家虽夸下海口,但他们也没有把握,因为谁也没有跨出过地中海,对非洲大陆他们一无所知。环航整个非洲就是要走一条前人没有涉足的航道。腓尼基人不愿服输,他们决定环航非洲。
腓尼基人精心设计出三条小船,这些船只分成双层,下层坐着的是划船的水手,高高翘起的船头上面站着一名水手,时刻注视着前方的情况。船上装的除了日用品外,其余的都是他们准备与别的港口交换的商品。几天后,腓尼基人起航了,每一个日出日落,腓尼基人都要用小刀在桅杆上划下一道横线,这代表他们走了一天。桅杆上的横线一直在增加,可腓尼基人在沿途根本没有看见任何人烟。直到第四十道横线出现时,望台上的水手才发出叫喊:“快看,快看!前面有人在捕鱼。大家赶紧把船靠过去!”听了这个消息,船长也兴奋起来,可他却摆了摆手,怀疑地问道:“看仔细点儿,那些人手中有没有武器?”“没有,没有,我看得很清楚。”望台上的水手回答说。
在确认无误后,船长这才敢让人把船向岸边靠近。那里是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几乎都没有穿衣服,只用树叶在身上随便地缠着。由于语言不通,腓尼基人和这些原始居民之间只能互相比划着交流。在粗略的交流之后,大家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双方进行了物品交换。
走过这个村庄,腓尼基人又向南前进,越过了赤道。很多天以后,腓尼基人的食物吃光了,他们只得上岸打猎,并在土地上种了一些庄稼。三个月后,庄稼收获了,腓尼基人装好粮食,继续前行。在第三年桅杆快要画满横线的时候,他们到了一个大河口岸,河口边有一些村庄,进去一看,里面住着的竟也是腓尼基人,原来他们回到腓尼基了。几天后,腓尼基航海家进入地中海,向法老禀报自己是怎么航行的。法老听了他们环航的经过,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
腓尼基人完成了环航非洲的行程。这次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第一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