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登上长城 > 第41章 出师

第41章 出师

    自从苏仪被赵恒桢拜为宰相之后,他就开始致力于改革科举制度,以确保更多的贫寒之士能够通过公正的考试进入仕途。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不断完善科举制度,使其更加公平、公正,并增加了对贫寒之士的照顾和支持。而这些措施让许多原本没有机会的人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一些贫寒之士成功地步入朝堂,成为朝廷的官员。这些新官员们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给朝廷带来了新气象。他们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努力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与此同时,一些权贵子弟因为无法适应新的选拔标准而逐渐失去了优势,这也削弱了一些门阀士族对朝廷的控制。

    此外,苏仪还罢黜了一些只会吃空饷却不办实事的老臣,换上了更有能力和责任感的官员。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们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在苏仪的领导下,朝廷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家治理更加有序。

    在农业方面,由于苏仪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全国各地迎来了丰收之年。五谷丰登,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这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军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士兵们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战斗力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巩固。

    总的来说,苏仪担任宰相期间,通过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吏治等措施,为朝廷招揽了大量优秀人才,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朝廷的垄断,推动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这段时期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为百姓带来了福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就在这中原王朝一片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之际,北方的匈奴却再次在黄河一线蠢蠢欲动起来。在匈奴可汗的示意下,匈奴骑兵大将耶顿带领着两万匈奴精锐骑兵和步兵,准备南下渡过黄河,企图攻占黄河南岸的重要据点,从而为未来匈奴大军的大规模进攻开辟道路。不到两天时间,南岸的守军便紧急告警,快马加鞭地将求援书信送回了朝廷。

    朝堂之上,年轻的皇帝赵恒桢收到军情奏报后,立刻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当得知匈奴仅仅派出区区两万军队竟敢向驻守在黄河南岸边的五万守军发起攻击时,赵恒桢顿时怒发冲冠:“朕刚刚即位两年,这群匈奴人竟然欺朕年幼,如此迫不及待地对我朝发动进攻,更何况还只是他们的一小支先锋部队,而我军还依仗着黄河天险!”他愤怒地拍案而起,眼中闪烁着怒火。

    一旁的宰相苏仪之连忙上前安慰道:“陛下息怒,匈奴人此次行动可能是试探性的进攻,我们应冷静应对,制定出有效的御敌之策。”

    赵恒桢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朕并非不冷静,但匈奴人的挑衅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如果不坚决回击,日后这群匈奴人定当更加猖獗。”

    这时,飞军统帅宇文述出来说:“陛下,末将宇文述愿亲率飞军,将这群不知死活的凶的匈奴人彻底驱除。”

    赵恒桢点头表示赞同:“宇文爱卿言之有理。”接着又深思了一会儿,:“不过,这毕竟是匈奴奴的小股部队,如果这时候派宇文将军上场,难免大材小用,朕意已决,命宇文将军在飞军中选派得力干将,率领三千飞军将士北上,配合黄河守军,歼灭这股来犯之敌!”

    “莫将宇文述领命。”宇文述当即跪下说道。

    “不过,此次出征,朕还有一个要求,他匈奴人不是扬言要占领我黄河南岸要塞吗?那我们就反客为主,命我飞军将士不惜一切代价北上渡河,占领其北岸要塞,为日后我北伐大军出征铺出一条宽敞的大道!”赵恒桢振奋激昂的说道。

    在兵部那儿领到兵符调令后,宇文述飞速地回到了飞军军营。他立即下令,让韩信担任主将,张毅为副将,率领飞军三千人即日出发,前往黄河一线支援,作为飞军中他最信任的两位将领,宇文述也对此二人抱有充足的信心。

    而经过两年内的厉兵秣马,飞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飞军不仅人员满编,而且每个士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素质极高。他们的武器也全部更新换代,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当得知要抽调三千飞军将士去支援黄河前线时,所有将士都兴奋不已。大家纷纷主动请缨,请求参战。面对如此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宇文述心中感到十分欣慰。然而,由于兵部的调令限制,他只能派遣三千人出征。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宇文述决定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出征人员。

    最终,由岳霖带领的小队幸运地被选中,而杨芸、秦明、孙有为、朱灵等将领的队伍则遗憾地未能入选,其实在这五人中,统帅宇文述最看好的年轻人将领就是岳霖,杨芸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战斗天才,但无奈却是一介女流;而秦明虽然在基层将领智谋超群,但多少缺乏点男子气概;至于孙有为和朱灵他们二人又过于轻佻,不太适合承担大任。

    临行前,秦明四人专门找到岳霖为其送行。

    “没有我在身边保护你,你一定要注意安全,遇见打不过的敌人就不要勉强。”杨芸皱着眉头,满脸都是担心的神色,她轻轻拍了拍岳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劝道:“记住,活着才有希望,不要因为仇恨而轻易冒险。”

    岳霖看着杨芸,心中一暖,他知道杨芸是真的关心自己,但他不想让杨芸过于担心,于是笑着回答道:“哎呀,行了行了,战友们都在这边呢,你不要老是将我说的那么弱小,处处都要受到你的保护。我会小心的,放心吧。”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很感激杨芸的关心。

    秦明也走过来,严肃地对岳霖说:“岳霖,战场上瞬息万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冲动意气用事。我们需要你活着回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和信任。

    “是啊,是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等你凯旋归来,我和孙有为亲自下厨,为你接风洗尘。”朱灵笑嘻嘻地说道,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岳霖听着战友们的关心和嘱咐,心中充满了感动。他用力点了点头,向他们保证道:“谢谢大伙的关心,我一定会凯旋归来,与你们再次相聚。”

    经过这一番嘘寒问暖,岳霖此时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战友情。这些战友们不仅是他的同伴,更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对自己重要的人,不让他们失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随着主将韩信的一声令下,三千飞军将士立刻开拔,前往黄河前线。

    在经过一日的急行军后,飞军部队终于抵达离黄河南岸仅二十里处。

    就在飞军将士各个精神焕发准备与匈奴人拼死一战时,突然,从前线溃退了大量的黄河守军。

    韩信见状,立刻拍马上前将他们拦住,问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为何逃到此处?”

    “你是谁呀?敢挡我们的道路,快让开,快让开,等会儿匈奴兵杀过来,我们一个都跑不了。”一名溃退军的将领说道。

    “看你们的样子应该是黄河守军,不好好镇守在前线与匈奴人一战,为何溃逃到此处?要知道临阵脱逃者,杀无赦。”

    “我说你到底是谁?是不是听不懂人话?刚才不都说了吗?匈奴人成功渡河,已经杀过来了,黄河已经守不住了,再不逃就没命了。”

    当确认对方确实是逃兵后,韩信顿时火冒三丈,没想到堂堂五万黄河守军竟然被两万匈奴人打的溃不成军,:“我是援军主将韩信,我现在即刻命令你,带着你的人马,给我杀回去,再有临阵脱逃者,就地斩杀!”

    在得知对方是援军后,逃兵将领朝他们身后望了望,看他们才三千人马,不禁嘲讽道:“哼,援军?我们五万人都被打败了,你区区三千兵马又有何用呢?”

    “我最后再问你一遍,回不回去?”

    见韩信如此固执,逃兵将领也不跟他废话,直接招呼身后的兄弟们继续南逃。

    见此,为稳定军心,让这些逃兵有战斗下去的意志,韩信不得以当即斩杀了这名将领,随后说道:“弟兄们,身后便是我们的家园,黄河一失,这后面便是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我们的家人,妻子,儿女可都在后边儿呢,是爷们的,随我一起杀回去,跟匈奴人人拼了!”说完,韩信便率领身后的三千飞军径直朝黄河岸边杀去。

    逃兵们在听到韩信如此激昂的发言后,重拾与匈奴人拼死一战的信心,纷纷握紧武器,跟随飞军部队一同朝南岸杀去。

    在即将抵达南岸之时,韩信亲眼目睹了匈奴人的重装骑兵和铁型战车在战场上左右驰骋,那便是匈奴人引以为傲的铁浮屠和拐子马,而那群手拿单刀和普通弓箭的黄河守军根本不是其对手,在绝对的实力差距下,尽管黄河守军人数众多,但很快便被杀得溃不成军,此时韩信也才明白,为什么刚才那群逃兵如此畏惧匈奴人。

    但即使对手再强大,身为军人也不能临阵脱逃,因为身后便是他们的家园。

    随后,韩信便找到张毅说出了自己的破题之策:“趁现在匈奴人刚渡河,脚跟还没扎稳,你我各率一千五百人,从两翼包抄,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记住,铁浮图和拐子马攻击性强,遇见它们千万不能与其硬碰硬,刀兵相见,而是要利用其灵活性差的弱点,充分发挥我们轻骑的速度优势,将他们彻底斩杀。”

    在听完韩信的部署后,张毅和韩信两人也是立刻率领飞军将士行动起来。

    “哈,哈,哈,你们这群中原人可真是不堪一击,赶快逃吧!去找你们的爹娘吧!”一名匈奴将领嘲笑道,还时不时的拿着手中的弯刀斩杀着溃逃的黄河守军。

    就在这群匈奴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悄然降临。韩信和张毅分别率领着飞军从两侧包抄而来。

    飞军士兵们士气高昂,悍不畏死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匈奴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面对匈奴人的凶猛进攻,飞军将士们毫不畏惧,奋勇抵抗。

    当遇到匈奴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时,飞军将士们迅速做出反应。他们听从指挥,发挥自身灵活的优势,巧妙地避开了匈奴人的正面冲击。相反,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这些强大武器的人身上。通过精准的攻击和策略性的行动,飞军成功地削弱了匈奴人的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兵开始感受到来自飞军的巨大压力。他们意识到这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组织严密的军队,而这正是他们天生的对手——飞军。在韩信与张毅的双重夹击以及三千名飞军将士顽强的攻击下,匈奴士兵逐渐失去了他们原本的优势。

    更糟糕的是,刚才溃败的黄河守军此时也纷纷杀回战场,使得匈奴人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匈奴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于是在匈奴主将的命令下,他们开始纷纷撤回黄河北岸。

    虽然这场战役以飞军的胜利告终,将匈奴人成功逼退到黄河北岸,但也让韩信意识到匈奴人重装骑兵的可怕,经此一战,飞军士兵虽然个个不畏生死,但伤亡也有几百人,而匈奴这种重型装甲战术,特别是在这种开阔的平原地带更是具有优势,时常能造就以少胜多的战例,而许多士兵一见到匈奴人的铁浮屠与拐子马,便心生畏惧,最后彻底溃逃。

    面对这种情况,身为主将韩信也是陷入了深思,要想打败匈奴,在战场上夺得主动权,就必须找机会想办法破了匈奴的人这种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