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岳霖一行人便来到了宇文述的中军大营,与帐外的热闹非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宇文述独自一人在帐内点灯,单手撑着他那沉重的头颅,疲惫地靠在案桌上看着兵书。寂静与幽暗的帐内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与满地都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的帐外相比,仿佛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屏障,实际上却充斥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宇文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而专注地着兵书。他的眼神充满了思索和忧虑,似乎对战争有着深深的思考。他的身影在微弱的烛光下显得孤独而坚定,仿佛背负着整个战局的压力。而帐外的士兵们则尽情享受着短暂的欢乐时光,他们的笑声和喧闹声透过帐篷传入宇文述的耳中,让他更加感受到自己与外界的隔绝。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感叹,战争中的人们生活在如此迥异的世界里,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命运和责任。
看见岳霖几人来了,宇文述放下手中的书本,眼中闪过一丝惊奇之色。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起身迎接他们。
ot哦,你们来了,真是太好了!ot宇文述语气轻松地说道,仿佛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朋友一般。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眼神中透露出对他们的赞赏和认可。
接着,宇文述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示意众人也坐下来。他轻轻拍了拍桌子,严肃地说:ot这次你们前来正好我有要事要与你们商量。鉴于你们最近几次作战中的出色表现,我决定将你们编入杨锋所部。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对你们能力的肯定。ot
众人闻言,顿时激动起来。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消息让他们感到无比振奋,因为能够被编入杨锋所部意味着他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代表着他们在军队中的地位将会有所提升。
宇文述看着众人的反应,满意地点点头。他继续说道:ot杨锋将军是我们飞军的杰出将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优秀战将,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过人的战力。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你们一定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成为飞军中一把新的利刃。ot
听到这句话,众人的心情愈发激动。他们深知加入杨锋所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也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考验。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全力以赴,不辜负宇文述的期望。
宇文述微笑着点了点头,对众人的态度感到满意。他鼓励道:ot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战绩。接下来,你们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服从杨锋的指挥,与他紧密合作,共同为飞军的荣誉而战。ot
说完这些话,宇文述站起身来,再次向众人表达了他的期待和祝福。众人也纷纷站起来,向宇文述呈上崇高的军礼,表示感谢和决心。
但很快,秦明便向宇文述表达了他们几人的来意。宇文述听完后,心中闪过一丝喜悦:“哦,找到了,那可真是不容易啊。”听完此话的岳霖几人更是几人更是疑惑,不明白宇文述的意思。但很快,宇文述的脸上又起出一丝皱纹,刚才脸上洋溢出的笑容现在又消散殆尽,紧接着,又对几人讲起了那段令人痛惜的往事。
这一边,正当杨锋和杨芸沉浸于相认的喜悦中时,杨芸也在询问为什么当年他们会分开,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杨芸的不断询问下,杨锋也亲口说出了,那段他不愿提及的往事。
自杨建业掌飞军帅印以来,他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公正无私的品格,选贤任能,重置军规,使得飞军部队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飞军的纪律严明,士兵们训练有素,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而杨建业本人更是武艺高强,尤其是那杆长银枪,被他运用得如臂指使,出神入化。此外,杨建业还以爱兵如子、赏罚分明著称。每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亲自到战场慰问伤兵,对于那些奋勇杀敌的士兵,他会给予丰厚的赏赐;而对于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兵,则会严惩不贷。这种事必躬亲的作风,让飞军士兵对他充满了敬意和信任。
因此,每逢作战,飞军总是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人还是艰苦的环境,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而杨建业作为飞军的统帅,更是成为了匈奴人的噩梦。每当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时,都会心生恐惧,望风而逃。
不仅如此,就连皇帝下旨派遣的羽林军前来飞军大营犒军时,也必须遵守飞军的军纪。
这一年七月,骄阳似火,烤炙着长城外的大漠,白日里酷热难耐,让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然而,到了夜晚,气温骤降,寒冷刺骨,令人瑟瑟发抖。但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飞军将士们在杨建业的带领下,悄然潜伏在大漠匈奴所在地区,整整蛰伏了一天一夜。他们忍受着烈日和严寒,耐心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终于,当夜幕降临,匈奴大军放松警惕时,杨建业下令发动攻击。飞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匈奴大营,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匈奴大军惊慌失措,毫无还手之力,损失惨重。不仅如此,就连匈奴二王子巴图也在这场激战中被杨建业亲手斩杀。而飞军这边,仅仅损失了几名战士,可谓大获全胜。这一战,让飞军在边疆各国声名远扬,成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劲旅。统帅杨建业更是因战功卓著,受到了皇帝赵世泽的亲自召见,备受赞誉。
进京的这一天,杨建业率领飞军所部八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一同进京面圣,其中就包含岳霖之父岳再兴。在前往京城的道路上,杨建业严肃地对八位将领说:“这次进京面圣,都给我注意自己的形象。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军营,但也不能因此而放纵自己,肆意妄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军人的纪律和风范,绝不能丢失我飞军的尊严与形象。”
杨建业等人身着威武的甲胄,英姿飒爽,骑着雄健的骏马,一路疾驰。当他们快要抵达皇都时,只见前方一片热闹景象——皇帝赵世泽亲自率领着众多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杨建业立刻下令让八位将领停下马,整齐地下马后,他们以庄重的军礼向当朝皇帝行礼。八位将领动作一致,神情肃穆,展现出军人的威严和忠诚。
随后赵世泽激动地拉着杨建业的手往城内走去,可走着走着,却发现身后的八位飞军将领连同他们的马匹竟站在后面一动不动。这时,王公公对几人说道:“你们几个怎么不走啊?”
八位将领纷纷朝皇帝赵世泽的方向跪下,齐声说道:“请皇上恕罪,飞军军制规定,飞军将士不能随意丢弃马匹。”
听完此话的王公公和在场的文武百官也是颇感震惊,赵世泽见状急忙令羽林军将几人的马匹牵往御马厩,八位将领这才跟随杨建业一同进宫。而身旁的文武百官对此也都议论纷纷,甚至连几名牵马的羽林卫军都抱怨道:“我们可都是皇上身边的人,向的都只是服侍和效忠于皇上本人,给这几个大老粗牵马,这叫怎么回事?”
当日正值正午,又恰逢七月,酷暑难耐,八位将领身穿甲胄更是暑热难当,豆粒般的汗珠不断从脸颊滑下落到皇宫大殿的地板上。
皇帝赵世泽见状笑道:“你们可都是跟随杨大将军一起百立战功的人啊!不必过于拘礼,都卸下铠甲,凉快凉快。”随后,又命王公公切几块冰镇西瓜让几人解解渴。
几位将领听完,仅仅是小声的回答了一声:“诺。”却并未有所动,宰相宇文护见状厉声训斥道:“皇上叫你们几人卸甲,你们没听见啊?”但几人仍不为所动,任凭豆粒般的汗珠从脸颊滑落。此时,赵世泽挂在脸上的笑容顿时烟消云散,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愤怒。
杨建业见状急忙命几人卸甲,八位将领听完杨建业的军令,这才纷纷卸去了身上厚重的铠甲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又跪在赵世泽面前请罪道:“求皇上恕罪,这几位将领在军营呆惯了,往往只会听从末将一人的将令,其余的命令一概不听。”
听完杨建业的解释,赵世泽内心的怒气不消反增,但又想到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且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也只能从脸上强挤出一丝笑意来应付杨建业等人。
下朝后,回到寝宫的赵世泽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他拿起马鞭肆意的抽打着宫中的小太监,幸好我公公及时赶来才制止了赵世泽的行为。
宇文护回到相府后发现,今日朝堂上的大多数百官早已聚集在相府大堂。
“宇文丞相,今日您也看到了,这杨建业的部下简直是目无尊上,这置朝廷的颜面何在,皇上的龙威又何在?”一位大臣气愤的说道。
“是啊,宇文丞相,这要是假以时日,这飞军早已不是朝廷的军队,而是他杨建业的私人武装,您身为百官之首,这事儿您不能不管啊。”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道。
相府大堂内吵吵闹闹,无一不例外全是针对杨建业及其所属飞军的。
这时,宇文护制止喧哗并称:“众位大臣请放心,本相一定会妥善处理好此事,并保证飞军永远是朝廷打击匈奴的一支利刃,决不会是他杨建业的私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