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那些事 > 第280章 白居易来了

第280章 白居易来了

    高崇文镇守西蜀有些年头了,他多次给宪宗李纯写奏章。

    高崇文没啥文化,奏章都是他口述、秘书代笔的。

    每次他的请求只有一个:求皇上给我换职转岗。

    他的奏章大意说:

    “对于国家,西川是我朝宰相巡回管理之地,是砺练培养宰相的地方。

    臣不敢长期待这里,贪图安逸,我在这里占着位置,备份宰相们没有机会来这里锻炼治国能力。

    我在这么富裕的地方,想来想去,也没有可以用力苦干的事情可做。

    我本是一介武夫,没有文化学识,不擅长管理民生经济。

    对于我个人感受来说,现在没有外敌入侵,我的老本行、领兵打仗能力一直闲着。

    我担当这个文职为主的西川节度使,很不开心。

    我每天早上起来,繁杂的民生事务扑面而来。

    各种事务千头万绪,让我脑袋瓜子嗡嗡地响,我感觉头都大。

    作为一名武将,我情愿皇上安排我去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的地方。

    金戈铁马,大漠冰河,大风呼啸,流云飞扬,沙场点兵,威武雄壮,那才是让我心情舒畅的地方。

    军营的事比较单一,就是军粮军饷,练兵固防,士气血性,甘愿舍身报国这些事儿。

    我愿意在那样的环境里,领兵戍守边塞,报答国家对我的恩情。”

    奏章递了多次,宪宗李纯终于理解了他,他就是好武厌文的护国忠臣。

    李纯外调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接替了高崇文。

    调任高崇文担任邠宁节度使。

    高崇文在邠宁三年,广修战备工事,积极练兵备战,病死在工作岗位上。

    宪宗李纯赐他谥号“威武公”。

    宪宗有意面向全国选拔优秀治国人才,关心科举考试。

    经过层层筛选,选拔出元稹、独孤郁、白居易、萧俛、沈传师等人,各授任他们拾遗校书郎等官职。

    白居易,字乐天,特有文才,曾写乐府诗一百多篇,规劝讽喻时政失误,诗文在宫中广为流传。

    宪宗李纯特升白居易为翰林学士。

    白居易当官前,有人对他开玩笑说:

    “白居易,字面意思就是白白居住很容易。

    可是,白居易先生啊,长安城可是我国首都哩。

    长安这里吃饭贵,租房贵,想白白居住下去不大容易。

    你家里不够富,兜里钱不够多的话,别想在长安待下去。”

    白居易凭着才华学识,当上了翰林学士,没有多少家底,居然在花钱如同扔树叶子的地方,安顿下来了。

    李纯又主持选拔品行贤良正直之士,选用真言敢谏的人。

    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闵直说朝政得失 ,毫无避讳。

    宪宗李纯外调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再次起用裴垍为宰相。

    裴垍是绛州人,有大格局、大气魄。他一心为公,不存私心。

    曾经裴垍有个好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和裴垍相叙。

    裴垍摆上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他。

    这个老朋友请求裴垍托关系打招呼,在长安给他弄个判官当当。

    裴垍听了一脸严肃地说:

    “你的才华学识,配不上 判官这个位置,我不敢为了私下友情害了你。

    如果有瞎了眼、不能识察人的人当了宰相,他肯同情你,你或许能当上判官。

    如今我在宰相位置上,请你别提这样的非分要求!”

    老朋友听了,倏地一下羞红了脸,满脸惭愧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宫内宫外官吏,都向裴垍学习,谨慎自守做官的规矩。

    宪宗李纯问裴垍治国要领。

    裴垍说:

    “治国先治官吏。

    选任官吏,品行端正是第一,能力还是其次。

    官吏腐败,百姓对朝廷失望不信任,国家就没有了希望。

    吏治清明,民心舒畅,社会就走向民富国强。”

    给事中李藩,为人刚正不阿。裴垍对宪宗李纯说:

    “李藩有宰相气度。”

    宰相郑絪因循守旧,当太平官、当老好人,当官当久了,变成了个圆滑的琉璃蛋蛋。他圆滑到什么程度?可以算是:

    曲率半径处处相等,

    摩擦系数点点为零。

    宪宗李纯早就想换掉郑絪这个老滑头,听了裴垍的话,当即罢免了郑絪,改任李藩为宰相。

    元和四年,春季大旱。土地干透,干硬的土地,一镢头劈下去,只能掀起大块土坷垃。

    到了晚春播种季节,农民没法播种。

    李绛、白居易上奏宪宗李纯,请求实行四件事:

    第一,减轻租税。

    二、放回宫女,让她们各回家乡。

    三、禁止各地官府盘剥百姓, 租赋之外不再乱征收。

    四、南方各地不准拐买平民女子当奴婢。

    白居易等人的提议,宰相裴垍、李藩表示极力赞成。

    宪宗李纯批准推行。

    推行诏令刚刚颁下,当天就下了一场透地大雨。

    不知道碰巧了,还是感动了上天。

    这时候,成德节度使王士贞病死,他儿子王承宗请示朝廷,想自为节度留后。

    宪宗李纯认为:

    老节度使死后,他们儿子继任的坏风气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王承宇的叔叔王士则和门客李栖楚,担心惹祸牵连在到自己身上,都赶到长安向朝廷反映情况。

    宪宗李纯令王士则留任京城,担任神策大将军。

    朝廷打算另派将领,前往担任成德节度使。

    李纯想:如果王承宗不腾出位置,胆敢对抗诏旨,就兴兵讨伐他。

    宪宗李纯决心把河北各镇节度使父传子、子传孙,代代世袭的坏风气刹住,恢复中央权威。

    可是宰相裴垍、翰林学士李绛,先后站出来反对。

    右军中尉吐突承璀,请求领兵前往讨伐王承宗。

    两方各执一词,发生激烈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