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良带四连去浙西以后,独立二团剩余部队在宜北、武南、锡南、苏西不断游击,寻找机会打击日伪军。1942年10月,太滆地委指示尽早拔掉寨桥的日伪军据点,进一步开辟滆湖以东武南游击区。寨桥是武南西南部的一个重要集镇,紧靠武宜运河,北通常州,南通宜兴,向西可以控制灵台和滆湖,是武南到苏浙皖边区的重要交通线。当时,寨桥住有投敌伪军姚鹤皋部的一个独立分队(加强排)40多人。队长于德德,副队长倪福兴、二班长朱国厚。1942年五六月,原中共湖滨区委委员蒋裕福等四人被捕,关押在这据点里40多天。蒋裕福趁机向倪福兴、朱国厚等进行策反工作。蒋裕和被释放后,仍保持同他们的联系,那时传闻伪军姚鹤皋部即将调往苏州,武南县委、县政府对许多伪军不愿去苏州的心理,加强策反工作,计划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拔掉据点。
10月28号独立二团二营由团长杨洪才、营长王香雄带领,在地方干部杨谷方、钱梦梧所率地方武装配合下,夜间进入寨桥据点附近,按约定记号用手电筒光转三圈向敌发起进攻。倪福兴、朱国厚这时已换了岗哨,见信号后,打开营门,武南县委军事科长荣长山率领的地方武装与二营部队迅速冲进去,这时敌人正在睡梦中,于德德从被窝里爬起来拿枪,被当场击毙,其余人员兼举手投降。这次战斗独立二团耗弹一发,击毙一人,俘虏40多,缴获机枪2挺,步枪40多支,短枪4支,子弹2000多发。史家庄战斗后独立二团二营弹药不足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俘虏的伪军有的参加新四军,有的回家。这次战斗对打开武南局面起了很大作用。这年冬天,独立二团趁前黄、南夏墅、塘洋桥据点的伪军调动,烧掉了这几个据点的碉堡。
寨桥战斗在当时汪伪的报纸上有报道,标题是“武南共匪王香雄部千人围攻寨桥,于队长力战殉国”。此时太滆所有新四军总兵力也不会超过1个营,哪有报纸所说上千人。
苏南新四军的转折
1942年冬,经过日伪军近1年半清乡的苏南新四军损失惨重,兵力严重不足。此时还在苏南的新四军主力不足千人,四十六团最强,还有2个不满编营,四十七团有一个不满编营,由丹阳地方武装升级的五十一团有一个营(两连编制,五十一团属于十八旅编制,暂归十六旅指挥),另一个营补充了四十六团,独立二团有一个营,四连去了浙西,实际就剩一个五连(史家庄战斗后缩编六连暂时取消,人员编入四连和五连,即使这样去浙西的四连也只有两个排),苏南新四军陷入低潮。
1942年11月,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合并,在南通市如东县南坎镇举行会议,商讨两师合并后统一指挥的问题。史称“南坎会议”。会议进行了一个星期,首先指挥问题,一师和六师由粟裕统一指挥,谭震林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一师政委(实际上没有到任一师政委),十八旅归第一师建制,十六旅由第一师指挥,对外仍保留六师师旅番号。十六旅在苏南仍然高举第六师番号。会议进行了一个星期时间,除了解决指挥问题外,还总结江南大清乡的经验教训、苏中未来的发展、苏南新四军残部去留问题。我看过这次会议的总结的影印稿。江南大清乡的总结教训有:1、苏南新四军的麻痹大意轻敌,针对日伪军的大清乡还是按原来了对日伪军的常规扫荡应对,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2、没有建立自己的基层政权,充分发动群众,使日伪军的情报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像塘马战斗等日军精准打击新四军指挥机关。针对苏南的经验教训苏中地区的应对措施: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立民兵区队等各级武装,使日伪军在苏中地区变成彻底的聋子、瞎子。
1943年日伪军把江南清乡推广到苏中地区,张北生(原国民党嘉定县县长,军统的人,1941年被捕叛变,时任汪伪的苏中清乡办主任,主要负责汪伪在苏中的情报工作)密令各地派大批特工潜入苏中乡村,深入农户,刺探情报,掌握共产党秘密组织情况。这批特工大多数是外地人,以货郎、算命、乞丐、逃难等流动身份混进农村和老百姓拉家常,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千方百计探取情报。一段时间里,苏中很多乡村的秘密组织和民兵连续遭敌人突然袭击,一批干部和群众被杀。这种情况困扰了苏中新四军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谜底被一个叫花子给揭破了。苏北里下地区地势低洼,十年九灾,每年春季,里下河地区家家开始缺粮,为了活命,把粮食省给老人孩子,有劳力的都出动到比较富裕的地方乞讨,度过春荒。富足的南通一带,每个村都有外地来的叫花子乞讨。敌人借机鱼目混珠,让特工化装成叫花子,沿村乞讨刺探情报。
这些化装成叫花子乞讨的特工,时间长了总会露出破绽。一次一个汪伪特工化装的叫花子在乞讨时,碰到了一个在村头纳鞋底的妇女,女人心细,发现这个叫花子有点奇怪,人家一讲不给,他扭头就走,不像其他叫花子不屈不挠的求半天,实在无望才走开。这个妇女想,看看他口袋,如果是真叫花子,口袋里的粮食应该是百家粮,杂色的。如果不是,这个人肯定有问题。她拿了一点粮,上前给叫花子装口袋,发现是清一色的大米。叫花子一走,她马上报告了村里民兵,民兵把刚出村的叫花子抓了起来,一审,终于明白了敌人的套路。之后,苏中各区加强了对流动人员身份的审查,汪伪派出的特务大量被抓。第一师师长粟裕甚至提出“清乡”区内每个党支部每月捕杀一个敌人的号召。很快,日伪军派出的密探、特工就有去无回,这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战术对招降纳叛投靠日军当汉奸的伪政权极大的威慑力。苏中日伪军彻底成了瞎子、聋子。苏中根据地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苏中清乡。
南坎会议第三个内容是讨论苏南新四军的去留问题,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把苏南十六旅撤回苏北,苏南还有新四军近千人,苏南敌人力量过于强大,留在苏南凶多吉少。最后粟裕力排众议,苏南不能放弃,苏南战略位置重要,一旦放弃,将来如果有什么变化,连一支接应部队都没有。但靠苏南现有部队,要扭转苏南局面,基本也不可能,甚至苏南新四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最后商议结果,苏南不放弃,为了扭转苏南局面,增兵江南。
1942年12月31号,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王必成率第二旅第四团及教导团,兴化独立团、盐城警卫团各一部约2000人渡江南下。1943年1月12号抵达溧水里佳山区与苏南新四军会合。1月29号,第二旅南下部队和十六旅合编为新的十六旅。王必成为旅长,江谓清为政委,钟国楚为副旅长,下辖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四十八团、五十一团、独立二团。四十八团为二旅四团改编,该团是新四军刚组建时的二团,又称老二团,老红军团,新四军的头等主力团。了解军队的读者应该知道教导团、教导队这类编制是培养基层士官、军官的,教导团很快就补充到苏南新四军各部队。苏南新四军的实力暴涨。
独立二团迎来了他的除杨洪才、王香雄外的三号人物林胜国(55大校,64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