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馆,蜀使合衣而睡,夜半三更随着一名婴儿的哭声而惊醒!
“不好大人,有刺客!”随从李忠临危不乱,反手斩杀几名蒙面人后,护卫在蜀使跟前。
“店家上下二十余口,几乎无一生还!小四在后院枯井中,救下一名女婴,乘快马朝荆州大道而去……”李忠喘气道。
“不必惊慌!冲出去!”
没等动手,丁奉率军前来,将一众乱党纷纷射杀,除武艺高强者,逃脱外,其余人概不能免。
“实在抱歉,让蜀使受惊。”老将丁奉,姗姗来迟。并拱手致歉。
“你这老儿,吾这条小命,险些葬送在江东,汝可知罪否?”
“息怒!听吾细细道来,魏使已经入宫,你们快些回去吧!免得惹祸上身!”丁奉好言相劝道。
蜀使意识到,大事不好。万一主上计划暴露,就得不偿失。
魏使,献上金银二十箱,古玩玉器十车。邀吴王出兵伐蜀。
孙皓,本性贪婪,有些动揺。直至细作呈上密报后,方才下定决心!
“来人!”
“陛下,不用叫了。门外全是老臣的人。”丁奉迈着大步,朝大殿走来……
一行人中,还有一身穿黑色斗篷的男人。名唤黑衣剑客萧紫云。
“陛下,驿馆里那数名杀手,是您指派的吧?”
“朕只不过先礼后兵,何错之有?”
刹那间,剑指咽喉。再抬头一看!眼前这身高八尺壮汉,正是蜀使所化。
魏使惊恐万分,意欲逃遁。却被一把揪住!
“赶紧上书师马昭,说吴王同意联盟。而你则留下来为质!”
魏使那敢不从,奋笔疾书般写下奏本。便伫立一旁,听候处置。
孙皓见状,极力为自己辩白:“朕受奸人蛊惑,险些铸成大错,望蜀使见谅!”
“放心!杀你的人在后边,用不着我动手。”
孙皓面如死灰般,看向丁奉。眼中充满无尽的请求。可丁奉却不为所动,誓杀昏君而后快!
“好生热闹啊,这舞刀弄枪的,看得人眼花缭乱。”琅琊王孙休前来助兴,并带了三千御林军捧场!
“皇叔,你是来救朕的吗?”孙皓满脸窃喜。可事实却不是他想的那样!
“特来请陛下退位!”
孙皓退无可退,为挽回帝王尊严,决意拼死一搏!
“哦!有种!从朕尸体上踏过去!”
孙皓抽出宝剑,与孙休战至一块。打得难舍难分。由于长年身居宫中,武艺渐荒,逐渐落入下风,被一脚踹中胸中,倒地、口吐鲜血而亡!
孙休走向王座,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
可面对杀人如麻的萧紫云,同样胆寒!因为他有快于常人的剑法,《夺命三剑》。
“听闻阁下武艺超群,不如留在宫中做一品剑侍如何?”
萧紫云轻蔑一笑,“不稀罕,少废话。限你三日内攻魏,作为助你上位的条件!你没有商量的余地,切记!”
“不就是攻魏,小事一桩,再不济还有这许多的财宝充作军费,也不劳蜀使操心!”孙休皮笑肉不笑的回应道。
“呵呵呵!这些金银细软都是要运回蜀国的,没你的份!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孙休气得牙痒痒,但也只能强忍怒火,本就得位不正的他,不得不委屈求全。
吴国政局,被卷入蜀魏两国旋涡之中。乃是魏延进取中原的第一步!
自从孙权合肥之战,被打得丢盔弃甲后,一战成名,人送外号“孙十万”几十年间,一直龟缩不前,猥琐发育至今。
三足鼎立,最好的进攻方法,无非借力打力。坐收渔利。想来那姜维九伐中原,未果。乃是只重军事,不重政治的结果。
次日,三路大军,北伐曹魏。一路魏延率蜀国精锐挺进中原,二路姜维从陇右策应,三路江东大军渡长江,北击合肥等地。
一时间,让曹魏慌了神。众大臣,纷纷私底下携家眷开始逃亡……
师马昭率百官登上城楼。力劝逃亡百姓,归还于都,可保其性命。若不然,他还将不听号令的人,统统斩杀,一个不留。
师马家族,出了名的狠辣无比,在“洛水之盟”事件中,诛曹氏三族。至今令人不寒而栗。
“统统给我回去,否则杀无赦。”师马昭叫嚣道。
儿子司马炎,不忍直视。跪地请求道:“父亲放他们出城吧,他们可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大魏子民呀。”
师马昭怒气飙升,一脚踹开儿子。拔剑意欲处决这逆子。被人拦下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若放百姓出城,军心就散了。不等两国联军攻来,大魏将自乱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炎逐渐也似乎理解了老爹的用意!缓缓起身亲自押送闹事之人下牢。
洛阳城,坚不可摧。魏国精锐不下百万,且勤王之师也陆续赶来!朝廷最主要是稳住阵脚,方可,不惧强敌 。
传令兵,一波一波朝中书府去。东门被攻破,涌现大量吴兵。双方交战数十回合,不见胜负,守城将军王林,也不禁称赞吴军陆军作战严谨,不似当年。好在魏军兵力,远胜他们。强行压制这群虎狼之军。
蜀将,姜镐箭法超群,加上诸葛连弩。箭无虚发,杀敌无数。西门状况不忍直视。一片狼藉。只能高挂免战牌,避其锋芒。
姜维得知,魏军援军已在路上,准备半路伏击。
魏将曹试赶路心切,顾不得袭扰之敌,只令两千军,匆忙应敌。
“将军,两千人恐怕不够吧,敌方人数众多,请将军再拔五千人,吾必生擒姜维。”副将道。
曹试哈哈大笑,随即说道:“可别小看了这两千人,他们都是随本将军南征北战,打岀来的精兵。且你们只需托住姜维部,使其不能合军,即可。”
“前方树林,正好可以伏兵,率领一队人马。待大军走后,放上滚滚浓烟,迷惑敌军。伺机杀出,汝暗敌明。纵他有百万大军,又有何惧!”
“妙哉,妙哉!将军之妙远胜司马昭,乃本朝柱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