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不稳,已是够让朕伤神了。”
紧接着,梁翰民又说了句,突然将话题扯到边疆上。
殿内众臣都是若有所思起来。
皇帝没有一句话是会无的放矢的。
而后有人露出了然之色。
看来皇帝要“招安”吕梁、吕方兄弟俩是肯定的了,而目的则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应对边疆战事。
但有少数人表情不同。
他们眼中皆是划过异色,瞥了眼端坐上边的梁翰民。有的是深深佩服,有的是忌惮、畏惧,还有的,也是古井无波。
这少数臣子基本上都是身居高位,而且在朝中权势极盛。
这殿内,已然全是大渝朝廷最高端的官员,而他们,是高端中的高端。
也只有他们,才领悟到梁翰民的真实用意。
这个皇帝,怎么可能那么简单?
怎么可能为了边疆的事,就去招安吕梁、吕方兄弟俩呢?
以大渝现在的国力,在应对边疆战事的同时,要聚集兵力重新收复成都郡,也不过是费点力气的事情而已。皇帝想要“招安”,说是补偿,实则另有深意,
以退为进。
这招高明至极,也狠辣至极。
高明之处,在于“招安”可堵悠悠万民之口。这些年来,不管是朝中、军中还是民间,对当年皇帝得位不正的议论始终不能断绝。如今若是承认吕梁、吕方身份,再行招安,起码可以博得一些“宅心仁厚”的说法,起码不会再让人说是心狠手辣,灭庆余帝一系全部血脉。
甚至,当年皇宫血流成河的事,不知情的人还真会以为就是“乱党”所为了。皇帝是受人拥戴才接替了庆余帝的皇位而已。
至于狠辣之处嘛……
在边疆烽火将起的这个关头招安,实在是把吕梁、吕方给逼到了绝路上啊。
吕梁、吕方、徐景年那些人侵占成都郡,想要做的事情无非是夺回皇位而已。要夺皇位,必然要起战火。
而有外敌狼视之际,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不管是什么人,在国内兴起硝烟,都必然导致无数人口诛笔伐。庆余帝当年留下的那些“恩望”,也定然挡不住这种怨念。
吕梁、吕方未必会众叛亲离,但肯定不会再有许多人支持、拥护。想要重夺皇位,也是痴心妄想,最后肯定得被消灭掉。
而他们要是答应招安,想要重夺皇位就更是不可能了,毕竟,接受招安就等于是原谅。连他们都愿意原谅,也就不会再有人替庆余帝抱不平。
再者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接受招安后不会过很长的时间,要么就是被软禁,要么,就得死于非命。
所以,只要这招安令下去,吕梁、吕方左右是个死。
“可派使臣前往劝说。”
苏实这时候又站出来说道。
不过这回他没有再推荐崔世,而是看了眼禹元纬,道:“工部尚书禹大人曾是吕方老师,且多有照拂之情,师徒情重,若是由禹大人前往成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兴许能够说服吕梁、吕方兄弟。”
说着看向禹元纬,“禹大人,值此边疆贼乱之际,咱们大渝可不能再起内乱了,你应该会愿意跑一趟成都府吧?”
他很清楚,若是提议让自己的人去,新法派的人必然不会坐视。
唯有禹元纬是最好的选择。
禹元纬抬头盯了眼苏实。
这老狐狸用话术把他逼到了绝路上。
要是不去,说不准会被人攻讦为不顾国事,公私不分。
但他的确没有拒绝的余地。
“禹卿家,你可愿往?”
这时候,梁翰民也出声问禹元纬。
“臣愿往。”
禹元纬只得对着梁翰民施礼道。
心里哀叹。
刚得知成都的事时,他很是惊讶,也很快想明白,这件事情他必受牵连,脱不了干系。之所以进来皇宫时能一脸淡然,全是因为他昨晚一夜未眠,早做好了面对弹劾或是其他困难的心理准备。
“好。”
梁翰民轻笑着点头,似是颇为欣慰。
众臣都是沉默不语,没有谁站出来反对。只有冉鸿波等和禹元纬关系亲近的人暗暗焦急。
禹大人这趟去成都府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啊。总而言之,是被卷进这场风波里最深的人。
反倒是禹元纬自己脸色颇为平静,只对梁翰民又道:“只是……皇上,臣去了成都府,该开出怎样的条件呢?”
这是重中之重。
不管梁翰民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心思,条件就是筹码,不定好条件,禹元纬去也是白去。
众臣又都看向梁翰民。
梁翰民抿了抿嘴唇,语出惊人,“国难当前,朕只希望两位皇子能以大渝为重。你去了成都府,便说待边疆之事过去,朕愿意将皇位还给他们。”
大殿内瞬间安静了。
继而哗然。
“皇上,不能啊!”
有人当即就站出来,一下跪倒在地,大有哭天抢地的架势。
“君乃社稷之首,禅位之事岂能儿戏?”
“且不说吕梁、吕方兄弟是否真是庆余帝血脉,纵然真是,皇上也万万不可如此啊!若他们没有治国之能,岂不是误了整个大渝?”
“……”
“还请皇上以大渝社稷为重,收回成命!”
最后,大殿里的大臣全都齐刷刷跪在了地上。
没办法,必须演。
他们知道梁翰民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不可能真把皇位给让出去。即便真等到边疆战事结束的那天,吕梁、吕方兄弟俩还活着,皇上也不可能让他们活着来到京都。但是这场戏必须要配合皇上演下去。
给皇上一个台阶下。
然而,梁翰民却出乎意料的并没有收回成命。
看着下面跪满的大臣,他说道:“朕心意已决,不必再说了。就算他们兄弟二人暂无一人有治国之才,朕也会让人教他们这个本事。这天下,本就该是他们的,朕……不想再被人说成是窃国之贼了。”
“皇上!皇上哇!”
殿内竟是很快哭声一片。
有许多大臣都是痛哭流涕起来,一边歌颂着梁翰民。
唯有少数保持沉默。
他们实在是做不出这样的姿态来,因为当年的事情到底是怎样,在场的都知道真相。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分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