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再造汉明 > 正文 第十五章 知府陈洪谧

正文 第十五章 知府陈洪谧

    更正:第十四章中的“水稻、棉花已到了开花季节”应为“水稻、棉花已快到了收获季节”。

    铁铺的砂皮销售每天也有了200张,刘云龙就给砂皮起了个品牌“苏峰”。尽管销量不多,但砂皮的净利润每天也有400文。

    刘云龙也给父亲熬制的明胶起了个品牌,叫“苏力”。

    考虑到有大批村民要买拉细机,刘云龙就给生产的拉细机起名为“苏星”品牌。

    至于生产的轴承,因暂时不对外销售,因此还没给轴承起品牌号,今后要对外销售时,在起名也不迟。

    这样刘云龙生产的产品已有“清泉”肥皂(香皂)、“百雀羚”润肤膏、“苏峰”砂皮、“苏力”明胶、“苏星”拉细机。

    村里的机器多了,村里人派了代表跟着刘万禄去了平江大街赊粗线锭,顺便把刘家三兄弟纺好的4000锭细线交给线坊。这次,他们自己摇了2条船到了平江大街。

    陈家线铺的掌柜看到才20天不到,刘万禄就把拉好的细线拿过来了,还带来了十几个人,心想水车浜究竟有多少人在拉细线?他和刘万禄结好账,把140两银子交给刘万禄后,问刘万禄:“刘大哥,这次还是拿4000锭吗?”

    刘万禄说道:“陈掌柜,这次我准备赊2万锭。”

    “什么?”陈掌柜一开始以为听错了,当确认是2万锭后,看到刘万禄还带着十几人,要不是陈掌柜与刘万禄熟识,否则肯定认为刘万禄是“打伙”成员。

    在明代,苏州城里有一批找不到活干的人,组成了几个帮派,偷偷做些敲诈勒索、替人讨债、帮人出头的事,这些人称为“打伙”,类似于后世的黑社会。

    陈掌柜心想,现在一担棉花要4.5两银子,加上弹棉花、纺粗线,1斤粗棉线就值100多文,要是刘大哥加入了“打伙”,拿着2万锭粗线跑了,那他要损失1000多两银子。幸亏陈掌柜与刘万禄已熟悉了十几年,知道他不可能是“打伙”成员,不过自己的线坊也拿不出2万线锭,于是说道:“刘大哥,我这里只能给你4000锭,多了拿不出来。”

    刘万禄心想,陈掌柜铺子里也确实拿不出2万锭粗线来,就说道:“陈掌柜,我和街上其他掌柜不熟,你能不能替我引荐引荐?”

    “你们真能做这么多活?”

    “陈掌柜,我和你认识快20年了吧?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于是,陈掌柜领着刘万禄他们走了几家线坊,几个线坊掌柜首先过来看了他们拉出来的细线,一看质量确实好,就同意凑出2万锭,又雇了2条船,一共装了4船,把线锭运到了水车浜。

    陈掌柜还是不放心,乘着船跟着来到了水车浜。当他看见村里十几户人家摆开的机器时,他看呆了。在他了解了一台机器一天拉线16锭,现在已有近50台机器时,他信了。50台机器每天可以拉细800锭,10天就是8000锭,这个速度已接近平江大街所有线坊的拉细速度了。他当即预定了10台机器,准备在自己线坊里安装这种机器。

    这几天,家里又准备了一些木料,准备在后院建几间厢房。等厢房建好后,他们就把灶膛、床、餐桌搬到后面去,以便家里能放更多的机器。

    妹妹一会儿做着她的刺绣,一会儿看着妈妈拉线,还经常跑到外面去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儿。

    村里有一所社学,是水车浜及周边的高木桥、居家园、张家场、何家塔共有的。这5个村的男孩子都在水车浜的社学里读书,女孩子是不能进学校读书的。

    现在村里的小孩除了上学、玩,就是被家里人喊回去做纸筒,他们一见面就问今天做了几个纸筒,然后开始交流做纸筒的经验。

    刘云豹的肥皂坊又招聘了6个工人,有2个工人来自于陕西。他们说,这几年陕西连续大旱,今年黄河竟然断流,他们没法子只好一路乞讨来到了苏州。

    肥皂铺招工后,肥皂的日产量达到了800块,润肤膏的日产量也达到了1000盒,润肤膏的利润已远超肥皂。已有华亭、上海、嘉定、常熟、江阴的商人来订货。

    枣市街上一个掌柜专门给肥皂铺供应蛤蜊壳,这倒也成了专业分工。

    刘云龙一算日期已是九月十三日了,师傅那边该已开工了,他得去看看,顺便问一下官田怎么个买法。他穿了一件精布衣服,渡河到了胥门。他走过府衙,转进西美巷后,看见围墙已拆了,很多匠人在做工。

    师傅在吆喝着,看见刘云龙后,赶紧走了过来,对他说道:“你来得正好。你再不来,我也得来找你了。”

    刘云龙问道:“你找我干活吗?”

    师傅说道:“不是找你干活,是你让我出丑了?”

    “你怎么会出丑?”

    “那天知府找我,让我把后花园具体的营造方案写成折子,说是要报巡抚。我哪会写字呀?知府就问我那天图纸上的字是谁写的,我就说是你写的。知府就责怪我,说我有欺官之罪,早知如此,该让你来主持营造。你说,我这不是出丑了吗?”

    “没事,明天我就把折子写好后,给你送来。哦,对了,衙官在吗?”

    “在里面呢,你找他有事?”

    “嗯”

    钱师傅就带着刘云龙到了院子里,院子里正在拆除作业,到处是尘土飞扬。几个作头在吩咐着把拆下来的材料分类堆放好。

    他的三个师弟也在工地上干着活。他和三个师弟打了个招呼,然后跟着师傅穿过院子,来到一个偏厅,衙官赵永忠正坐在书桌前,写着字。看到钱师傅带着刘云龙进来,他站起来,说道:“钱师傅,你把你徒弟叫来了?”

    钱师傅说:“是他自己来的。说是找你有事。”

    赵永忠说道:“你来得正好,知府看你字写得好,说是准备让你来府衙做事。”

    “我也正想找知府呢。”

    “你找知府什么事?”

    “我想买几亩官田,不知道怎么买法?”

    “你要买地?”赵永忠想,你一个做木匠的有几个钱,竟然要买地?还是先去见了知府再说吧,于是说道:“我带你去见了知府再说”。

    赵永忠带着刘云龙来到后厅,敲了敲门后,进了屋,知府正俯首看着书。

    赵永忠说道:“大人,钱师傅的徒弟来了。”

    刘云龙说道:“大人,你找我吗?”

    陈洪谧抬起头,看到刘云龙,问道:“你怎么没跟你师傅一起来干活?”

    刘云龙说道:“大人,我哪有资格做作头?再说,我要来做作头的话,我师傅不就有徇私之嫌了吗?”

    “嗯,说得似乎有些道理。那天那些图是你画的?”

    “大人,是我画的。”

    “你会画画,字又写的那么好,我准备让你来府衙做衙役。我们的一个衙役回家守孝去了,要三年后才能回来。你觉得怎么样?”做了衙役也算官府的人了,一年也有20多两银子收入,比做木匠轻松多了。

    “大人,我只读过几年私塾,13岁就跟着师傅学徒了,恐怕做不了衙役。”

    “念了几年私塾就写得一手好字?这样吧,你把这篇文章念一念”,说着,把手里拿着的书递给刘云龙。

    刘云龙接过书,看了看封面,是冯梦龙写得《喻世明言》,知府正在看第9章《裴晋公义还原配》,于是就读道:

    “说话的,你只道裴晋公是阴德上积来的富贵,谁知他富贵以后,阴德更多。则今听我说“义还原配”这节故事,却也十分难得。话说唐宪宗皇帝元和十一年 ,裴度领兵削乎了淮西反贼吴元济,还朝拜为首相,进爵晋国公......”

    读了一段,知府问道:“你能把这段话写下来吗?”

    “可以。”

    知府从桌上拿起一支毛笔,一张纸,说道:“那你就在这里写。”

    “大人,毛笔字我写不好。”

    “嗯?那你用什么笔写字?”

    “我用鹅毛笔。”

    “鹅毛笔?”

    “嗯”,说着,刘云龙从裤兜里掏出一支鹅毛笔来,递给知府大人。

    陈知府接过笔,看了看,心想这个鹅毛也能写字?于是说道:“你写给我看看。”

    刘云龙就坐在赵永忠搬来的椅子上,用鹅毛笔蘸了点墨汁,把刚刚读的那段话用繁体字写了下来。写完后,站在了边上。

    陈知府在看他写字时,心想以前只听说洋人用鹅毛笔,只是没见过,今天总算见过鹅毛确实可以写字了。

    陈知府看过字后,说道:“按我看,你完全能胜任衙役之职,来府衙做衙役,收入比你做木匠多,又不费体力。机会难得哦,好多人都在抢着呢。”

    进了府衙做衙役,就相当于后世的**,而且是市级**,到县、镇办事都方便多了。

    “大人,我还真做不了衙役。你还是推荐其他人吧,我还是做我的木匠吧。”

    “做木匠比作衙役好吗?”

    “我做木匠苦是苦了点,但收入比衙役高。”

    “啊?你一年能有多少收入?”陈知府心想,做个衙役好坏一年也有20两银子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难道做木匠的能赚30两?

    “大人,不多,200两还是有的。”

    知府大人和衙官赵永忠听后,傻了眼。赵永忠跟了知府4年,一年的收入才50多两,你一个木匠竟然一年有200两银子的收入?

    赵永忠在旁边问道:“你做的是什么木匠?”

    陈知府本也想这样问,即使给皇帝造房子的工匠也没200两银子的收入呀,除非是在工部里任职。

    刘云龙告诉知府:“大人,我和我师傅一样,就做普通木匠。”

    陈知府想,许多人托着各种关系,争着要来做衙役,怎么今天遇到了一个不想做衙役的人,你一年收入有200两的话,还会做木匠?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不过,这可能是他不愿进官府的推脱,于是说道:“哦。我看上次你画的图蛮好的,听说巡抚衙门马上也要改造了,到时我把你推荐过去,看看你能不能给他们出出主意”。

    前两天,巡抚大人听说有人替陈知府画了几张图,特意让他带过去看的,巡抚大人看过后,就说等巡抚衙门改造时,让这个木匠也画几张图。

    刘云龙说道:“大人,多谢抬举。不过,这次我想来求你一件事。”

    知府问道:“什么事?”

    “我想在城南买一块地,不知是否可以?”

    “买地?买多少?干嘛用?”

    “买个40亩地,造房子。”

    “啥?”知府想,看来这个木匠真赚大钱了,想造房子了,不过造40亩地的房子也太多了吧,难道准备造庄园?于是问道:“你造那么多房子干嘛?”

    “嗯......,我就开个小作坊。”

    “40亩地的作坊还是小作坊?”陈洪谧心想苏州城里哪个作坊能占地40亩?不会是来忽悠的吧,就说道:“城南那块地是府学的,你买去了,府学靠什么支度?”

    “大人,我暂时只买40亩地,不能买的话,租也行,由我承担这些地该分摊的府学支度。”

    “你去和府学商谈,谈妥了,我这边是没问题的”,现在物价比前几年有所增长,府学官田就这么多,亩产没有提高,可府学的支度却越来越大,快入不敷出了,要是有人替府学承担一部分费用,官府自然不会反对。

    “谢大人。不知大人能否写一份引荐书?”刘云龙可不认识府学教谕,如知府能引荐一下,办事就容易多了。

    “这个可以。现在府学的教谕叫吴顔谦,举人出身,人很精明,已在府学6年了。你和他好好谈谈,应该能谈得拢。”陈洪谧一边写引荐信,一边想你要忽悠就去忽悠吴颜谦吧,我也没闲工夫与你瞎扯。

    “我去试试吧”,刘云龙接过陈知府的引荐书,对陈知府说道:“多谢大人了”。

    说完,他走出了偏厅,回到了后花园,与钱师傅和三个师弟打了个招呼,离开了。